一些曾在运动场上创造过辉煌成绩的运动员发生了运动性猝死,如美国著名的女排扣球手海曼(1988),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格林科夫(1995);进入21世纪以来,发生运动性猝死的运动员有我国男排国手朱刚(2001)。2004与2005年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过程中,我国有3名男性运动员分别发生猝死(年龄为20岁、26岁与64岁)。
基本条件:
运动性猝死是指由于非创伤性原因,在训练或比赛时发生了意外的心脏骤停,属于在运动中发生的心源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在不同年龄段发生的原因不尽相似,通常以35岁为界分成年轻组与较年长两组。
小于35岁的年轻运动员中,发生率为1/(10万-30万人),其中器质性心脏病占85%-97%,最常见的是肥厚性心肌病(HCM),约占运动性猝死的36%;
其次是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这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约占17%-19%,强烈运动促发心肌严重的缺血缺氧,以致发生心源性猝死;
再次是特发性左心室肥厚,约占10%左右,心肌纤维化,排列无序,使心肌的复极不均一,异位起搏点增多,可促发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较少见的原因有:马方(Marfan)综合征,强烈运动可促发主动脉夹层动豚瘤破裂猝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等,强烈运动与过分紧张均可促发心源性猝死。
大于35岁较年长的运动员中,发生率为每年0.4/10万人中,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是促发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可高达73%-95%,其他有瓣膜病以及小于35岁组提到的疾病,在这一组中猝死的高峰为40-50岁。
促发因素:
与心理行为因素相关密切:
在100例运动性猝死者中有40%在猝死之前24小时内有冲动、愤怒、恐惧等急性情绪应激史;>5级的激怒就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心理应激共分7级),加上训练或比赛时的紧张和劳累因素,就可引起运动性猝死。
Saoudi等报道服用兴奋剂或吸毒时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包括恶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猝死,现在的困难是有时难以区别死亡的原因到底是由于高强度运动还是由于使用兴奋剂或吸毒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
因此,使用兴奋剂或吸毒的行为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极不安全的一种威胁。A型行为的运动员在激动或愤怒时很易由于AIAI反应,加上高强度的运动量,促发心源性猝死。D型行为的特征是沉默、孤僻、固执和冷漠,Denollet等对337例D型行为人群观察了5年,发现有46例(13.6%),由于情绪因素和过劳发生了严重的心血管事件,D型行为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常人增加3-4倍。
运动量或强度过大:
对缺乏规律性训练的年轻运动员进行强烈运动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尤其是在原有隐匿性心脏病的运动员中更易发生。Maron报道一例年轻的竞技运动员,在强烈运动时突发心脏震荡,引起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就发生一例大一学生(无心脏病史)在打篮球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事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