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补益重在阴阳调和、强身益精。人体的虚证往往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或只患其中一种,或几种兼而有之,科学合理的中药补益可以有效地帮助男性告别虚证。
很多男性都习惯服用一些可以保健养生的中药,适当的补养可以使他们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男性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增强。
中医认为,男性需要药物的补益,但切忌盲目乱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如果您是脑力工作者,就应该补充一些养心安神的药物,因为长期的脑力劳动很容易费心劳神,引起气血两亏;
如果您是体力劳动者,就应该补充一些壮骨壮腰、舒筋活血的药物,因为在长期的体力劳动中,很容易使筋骨劳伤:以演讲和教授为职业的人由于讲话比较多,所以很易引起气阴不足,故应多取用一些养阴的药物。
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就盲目乱补,不仅浪费了昂贵的补益药物,还可能会收到负面的效果。
在利用补益药物扶正祛邪时,应分清主次,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对于虚者来说,可以在补益药的作用下补虚扶弱,能促进人体的健康;而如果是邪盛而正未虚者,就会在盲目补益的作用下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药物均不是完美的,有的补益药虽然滋补效果很好,但容易伤人脾胃,故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应搭配一些健脾养胃的药物;有的补益药虽然有显著的补阳作用,但补阳的同时也容易伤阴,故在食用这类药物的同时也应搭配一些补阴药。
总的来说,男性在食用补益药物的时候不可大意,更不可盲目乱用补药。
传统中医认为:
人参是男性首选的补益药。有生津止渴、安神增智、补元气、补脾肺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
人参含有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此外人参还含有人参皂甙、人参酸、挥发油等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参有促进与抑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功能;也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胆固醇代谢的作用。
此外,人参还有增强心脏功能,调养脾胃、改善食欲、减少疲劳等功效。
现代医学对人参的营养成分的分析和对人体营养作用的肯定,充分说明了中医对人体补养理论的的正确性。
我国历代养生家均对药物的补益和防病功效产生了兴趣,并对此付诸了实践,虽然并未研制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很多药物都能起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作用。
男性在药物补益的过程中应以益精为主,合理的补养可以有效地保证男性的健康和各项功能的健全。
但由于男性的年龄状况、体质体态、生活方式、生存环境、职业特点等均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补益药物的选用上,也应该有所区分。
中医认为,男性体质总的来说呈阳多阴少,但又有阳虚或阴盛、阳盛或阴虚等分支,因此男性在选择补药时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
如果是阳盛或阴虚的人,最好选用退阳养阴的药物:如果是阳虚或阴盛者,则应该选择温阳散寒的药物:而肾精亏损者,则最好服用补肾填精的药物。
当男性尚处于儿童时期,由于正在发育,再加上活动量较大,所以应该补充以下养胃健脾的药物;
而青年时期的男性由于性发育成熟,欲望很强,所以应该食用一些滋阴的药物;
中年时期的男性由于家庭与子女的关系,常常忧心忡忡,容易气血两伤,故应常服当归汤;
老年男性因肾功能逐渐衰退,所以应补充一些补肾的药物。
祖国医药学关于补脑的方药甚多,而且皆有针对性,但补药并非人人都可吃。人体无病,不需要的补或不适宜的补,都会影响大脑,弄不好还会起相反的作用:没有病反而生病,有的病情还会加重,甚至使大脑加速衰老等。自古道:“是药三分毒”,所以,在进行药补时,要十分慎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虚则补之”
“虚则补之”,这是运用补脑药的基本原则。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即无虚则不用补。倘若一见补药,以为对人体皆有好处,贸然进补,很容易导致肌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一些青壮年,形神俱旺,生机蓬勃,本无不适,也常服人参、鹿茸等,只会有损于健康。
(2)适可而止
这是说在运用补药养脑时,忌滥服无度。若惟虚是补,惟执一端,盲目滥补,反会有害肌体。因为药物的作用,主要靠药性,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药物就是利用它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例如,大脑偏于寒性,就用偏于热性的药物来纠正,如果用之过多,纠之太过,大脑又可偏于热性。虽属气虚,倘若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其他,反而会导致气机壅滞。又如,虽为阴伤,但若一味大剂养阴,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滞。而且,补血药物药性多黏腻,过量服用会损伤脾胃。补阳药性偏温燥,常用则助火阴。
以上均说明,在使用补脑药时,一定要忌滥用无度,以防补多壅滞。
(3)因人进补
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工作、居住环境、嗜好不同,而且,在选用滋补药时,也要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应考虑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年龄不同的补益。
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补时要注意常见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要进补时最好是去咨询医疗人员,不可盲目进补。
第二,体质不同的补益。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个体素质有强弱之分,对于素质强壮者可不用滋补药物,而虚弱者宜进补。虚弱者又有气血阴阳的不同,气虚者宜补气;血虚者要补血;阴虚者宜补阴,阳虚者宜补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