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紫丹参15克,糯米50克,红枣3枚,红糖适量。将丹参按常法煎煮后,去渣取汁,再与糯米、红枣、红糖一起,加水小火煮成稠粥。每日1次,当早餐趁热服食。
功效
本药膳有活血化瘀功效。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中风先兆、中风后遗症及口唇紫黯等人服食,久服有益。
食之有道:紫丹参
紫丹参,又名赤参、山参、红根、丹参、血参根、活血根、大红袍、奔马草等,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主产于我国的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每年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采收,将根挖出后,除去泥土、根须晒干即可。
紫丹参根略呈长圆柱形,微弯曲,有时分支,其上生多数细须根,根长约10~25厘米,直径0.8~1.5厘米,支根长约5~8厘米,直径约2~5毫米,表面棕红色至砖红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皱或栓皮,多呈鳞片状剥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带角质或纤维性,皮部色较深,呈紫黑色或砖红色,木部维管束灰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排列。一般认为,以条粗、内紫黑色,有菊花状白点者为佳。
丹参的作用可谓不容忽视。
首先,丹参有扩张血管作用,扩张周围血管则能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的后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则可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狭窄等不良状态;
其次,丹参可改善微血管内红血细胞的流速及流态,改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速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元时间,抗凝及促纤溶作用等等,从而达到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浓、粘、凝、聚”的不良状态;
第三,丹参有一定降血脂效应,可提高实验小鼠在低压缺氧下的存活率并延长其存活时间,抑制状动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增强免疫功能,因此可防治冠心病的加重因素,改善冠状动脉的狭窄状态;
最后,丹参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改善冠心病人的睡眠状况,预防紧张诱发冠心病发作等等。
因此,紫丹参确是冠心病人的益友,冠心病人适当服食紫丹参,有明显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冠状阻力、改善心肌缺血、加速心肌损伤的康复、改善心电图、改善心功能、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等广泛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紫丹参不仅对冠心病人有益,其活血化瘀作用,决定了其对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多种老年性常见病都有益处,例如临床上使用丹参注射液发现,病人的胆固醇不但可随之下降,而且也往往使轻度高血压病人血压恢复正常,还可有效地预防一次性脑缺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治疗中风先兆的作用,经常服食丹参的老年人,中风发病率也明显低于人群平均发病率。
【陈潮宗(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师公会全联会】心脏病心脏病大多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与高血压、高血脂互相关联,主要症状有心律不齐伴心跳忽快忽慢、呼吸困难、嘴唇与指甲偏紫;血液凝滞,气血运行无力,形成气滞血瘀证。饮食可选择活血化瘀、降血压与降血脂的食物,血管的血流通畅,则心脏病的症状可缓解。 【好发体质】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虚体质、气血两虚体质、气郁体质 【常见证型】 气滞血瘀证 【对应症状】 心律不齐伴心跳忽快忽慢、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嘴唇与指甲偏紫、咳嗽、咳血、胸闷痛、肢体容易水肿、尿量少、疲劳、眩晕、耳鸣、头虚痛、面色偏白、叹气、精神不济、舌淡紫、手脚怕冷、舌色淡红、苔少或色白 心脏病养生食疗:糙米养心饭 吃法:每周吃三次,连续吃三个月。 功效:补中益气,清血降压。 心脏病大多数是血脂高,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粘稠造成气滞血瘀。糙米、玉米、荞麦三种杂粮的纤维素含量高,可降血脂与血压,有效降低胆固醇,还可补中益气,增加体力。 材料:糙米150克、玉米60克、荞麦100克、水300毫升。 步骤 糙米、玉米、荞麦泡水2小时。把糙米、玉米、荞麦放入电饭锅,倒入水混合煮,电饭锅跳起即可。 TIPS:如果气血较差者,可加黄耆12克,可补中益气,提升体力。【陈潮宗(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师公会全联会】心脏病心脏病大多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与高血压、高血脂互相关联,主要症状有心律不齐伴心跳忽快忽慢、呼吸困难、嘴唇与指甲偏紫;血液凝滞,气血运行无力,形成气滞血瘀证。饮食可选择活血化瘀、降血压与降血脂的食物,血管的血流通畅,则心脏病的症状可缓解。 【好发体质】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虚体质、气血两虚体质、气郁体质 【常见证型】 气滞血瘀证 【对应症状】 心律不齐伴心跳忽快忽慢、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嘴唇与指甲偏紫、咳嗽、咳血、胸闷痛、肢体容易水肿、尿量少、疲劳、眩晕、耳鸣、头虚痛、面色偏白、叹气、精神不济、舌淡紫、手脚怕冷、舌色淡红、苔少或色白 心脏病养生食疗:糙米养心饭 吃法:每周吃三次,连续吃三个月。 功效:补中益气,清血降压。 心脏病大多数是血脂高,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粘稠造成气滞血瘀。糙米、玉米、荞麦三种杂粮的纤维素含量高,可降血脂与血压,有效降低胆固醇,还可补中益气,增加体力。 材料:糙米150克、玉米60克、荞麦100克、水300毫升。 步骤 糙米、玉米、荞麦泡水2小时。把糙米、玉米、荞麦放入电饭锅,倒入水混合煮,电饭锅跳起即可。 TIPS:如果气血较差者,可加黄耆12克,可补中益气,提升体力。 中风中风是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主要症状是肢体瘫痪、行动不便、讲话困难、指端麻木、卧床者需要定时翻身,不然容易褥疮。饮食可选择活血化瘀,补中益气的食物调节气血。 【好发体质】 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血虚体质、气血两虚体质、血瘀体质 【常见证型】 气虚血瘀证 【对应症状】 消瘦、行动不便、单侧脸部或半身麻木、偏瘫、肌肉无力,口舌偏歪,流口水、讲话困难伴咬字不清、面色偏白、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大便不成形、口唇、指甲色紫或舌色紫暗、舌苔薄白或白腻。 中风养生食疗:黄耆桃仁通络粥 吃法:每周吃两次,连续吃三个月到半年。 禁忌:孕妇忌用。 功效:活血化瘀,补中益气。 大多数的中风是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合并症,主要有行动不便、肢体偏瘫、口歪斜、讲话困难、血液循环不佳、胸闷气短等症状,是中医说的气虚血瘀证。黄耆、桃仁、白米可补中益气,活血化瘀,改善症状。 材料:黄耆20克、桃仁30克、白米300克、水900毫升。 步骤: 将黄耆泡水30分钟,白米泡2小时。锅中倒入水,大火烧开后,放入黄耆、白米、桃仁,中火煮30分钟,转小火煮15分钟。 TIPS:如果瘀血明显者,可加紫丹参12克,加强活血化瘀的效果。 本文摘自《365日日食材&药膳事典》/陈潮宗(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师公会全联会/常常生活文创
您好!
更具您的情况,您应该气血两滞。
丹参饮:丹参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参,后下檀香、砂仁煎沸饮。可加适量红糖调味。 源于《时方歌括》。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
我帮您推荐下:
【饮食疗法】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方8 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需要注意的是:
1、不宜多吃骨头 :骨的再生要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骨折后如果摄入大量磷和钙,就会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造成骨质内有机质与无机质比例失调,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
2、不宜吃杏仁 :杏仁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到钙时,产生一种不易溶解的盐类物质一一草酸钙。这种物质不但阻止食物中的钙被吸收和利用,而且还使骨骼中的钙发生溶解,使患难者更加缺钙,从而影响骨折愈合。
3。少吃白糖:骨折后的修夏过程需要多量的钙质,骨折病人过多摄取白糖后会产生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使机体呈酸性状态。机体就会动员钙、镁、钠等离子去参加对酸性产物的中和作用。这样势必会消耗较多的钙质,对骨折的修复不利。另外,过多进食白糖,在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参加,这也就会消耗更多的维生素B,由于维生素B不足,继而也会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对骨折的康复也不利。故骨折病人不宜过多食用白糖。
4。不要吃荸荠。
1、骨折初期宜食三七、山楂、薤白、荠菜、韭菜、螃蟹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食物。
2、骨折中期宜食补肝肾、续筋接骨的食物,如枸杞子、杜仲等。
3、如骨折久不愈合者,可食紫河车、桂圆肉、黑豆、鹌鹑等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类食物。
4、限制食用柑橘类水果和番茄,以防其限制钙的吸收。
5、应在饮食中包含乳酸钙和磷酸钙,注意摄取有充足的维生素 D 的食物。
6、多食用含钙的食物。应睡前服用,这是钙吸收最佳时间,还有助于睡眠。
7、骨伤患者忌食醋。醋中含有3~4%的醋酸,而醋酸又有软化骨骼及脱钙的作用。不少骨伤患者食醋后,第二天伤处感觉酸软,疼痛加剧,甚至更加肿胀。可见食醋确能影响骨折愈合。因此,骨折病人,在治疗期间,避免食醋。
骨折患者的固定术后,早期即可经口摄取食物。但选择食物时要求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有利于骨折的修复和愈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