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运动养生的原则:运动贵在于坚持(为什么有人说养生贵在坚持?你赞同吗?)

时间: 2023-03-25 04:41:26

运动养生的原则:运动贵在于坚持

大家讲运动有益于健康,但却不可肆意而为。讲求正确的运动方式,才能达到健身、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那么有些读者朋友可能会问了:“什么样的运动才可称得上是正确的呢?”由于运动本身存在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下面就针对运动养生的原则问题,给大家归纳出两点:

运动贵在于坚持

俗语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阐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这一观点与运动养生的原则之--坚持不懈不谋而合。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将运动进行到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态。如果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运动方法,根本达不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掌握分寸,不宜过量

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健康状态,倘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运动量,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对健康有害。归纳来说,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运动量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医学典籍《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意思是说,养生的关键在于经常运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使身体感到疲惫不堪则对健康无益。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为什么有人说养生贵在坚持?你赞同吗?

人们对于养生这一事件还是很关注的,有人说养生规则坚持这个说法是很正确的。养生就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在乎,虽然说每个人的养生方式都是不一样,但是这种比较慢的作用和效果是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才能够展现出来的。而且本身人就是有正常的寿命,通过养生的方式可以让健康得到延续,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养生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说自己不能够坚持的话,那么养生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所以还是建议在养生之前培养自己坚持的本性。

养生贵在坚持

不同的人养生都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人选择规律的作息,有一些人选择健康的饮食,当然还有一些人利用中医的方式,比如说打太极针灸泡脚来让自己的身体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从而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是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的身体体质肯定要比老年人的身体体质好,而且越是简单的操作,越是要过的坚持。很多时候养生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为习惯改变,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并且实现长寿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把养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能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坚守下来。

养生方法的选择

每一个人的养生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也有很多人总结的经验。再加上我国一直以来都有打太极拳,追求阴阳调和的习惯,所以说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经验来。也可以通过学习某一项运动,比如说瑜伽静坐这些方式来养生,另外的话就是要和自己的个人生活相配合。如果说不太适合自己的话也要及时的纠正,从而能够让自身真正的去了解和体会到养生对身体带来的好处。

总结

养生是应该提早考虑的事情,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有养生的意识的话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也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去掌握生活的节奏,保持好身体健康,避免年老的时候出现问题。

运动养生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运动养生的特点
讲究循序渐进的锻炼,养生式运动;讲究身心的统一锻炼(修炼),注重身、心的整体性调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强内脏功能。运动养生是通过提高人体身心调控能力,平衡、协调统一人体内外环境,运用主动调节方法激发生物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改变不良体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对生活、工作和个人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中医对人体的健康讲究平衡,守中。一般运动多为肢体的运动,而运动养生是运动和养生的结合,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整体修炼,涉及到人体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比如人与环境的调摄、饮食营养的调摄、脾胃消化的调摄、心脑血管循环的调摄、代谢排泄系统的调摄、内分泌的调摄、行为习惯的调摄等等,涉及到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运动养生的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打开人体通道,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滋养五脏六腑,从整体修复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
运动养生要求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变化,关心自身的平衡健康,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因而运动养生的过程可以主动和被动地让参与者了解学习更多的养生知识,只有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越多,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主导自身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大众健康、医疗保健的最好途径!
运动养生也是实施中医学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医学的最好途径,所以过去历史上的很多著名中医也是养生家,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等!所以,运动养生的方式从古到今在人们的健康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1)以中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所有的传统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以及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动养生的基本要点为养精、练气、调神,以动形为其基本锻炼形式,并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此外,养生运动中,运动的虚、实、动、静皆以阴阳理论为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则受开阖升降的指导。可见,健身运动的每招每式,都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2)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统一运动养生强调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即意念、呼吸及躯体运动三者间的配合。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调节呼吸;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这样才能起到养生、健身的效用。
(3)将导引、气功、武术、医理融为一体。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有太极拳、太极剑等。但是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上,都讲求意守、调息和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将诸家之长融为一体,是运动养生的又一大特点。
道教运动养生的特点
在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这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的,因而自古以来道教养生家们就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体育运动就已经出现并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庄子》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说明,当时运用导引等方法来养形健身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道教运动养生观以形神兼养为理论基础。神为形之主,欲全其形,先在理神。包括生命机能和精神意识在内的神是人形体的产物,它一方面调控着生理活动的信息指令,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接受外来刺激,产生精神思维活动,指挥神经系统,保证人在社会与自然场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因而神在人体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养生首重养神。道教运动养生便是针对神气的主导地位和特性,通过清静内守,保养精神,维持健康无病的完好状态。
形为神之宅,养生也必须保形。形体是生命活动的宅宇,生命活动必依附于形体而存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也就是说,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组织器官,然后产生生理功能,最后产生精神意识,精神并非直接源于精气,而是产生于形体。基于形体不仅产生了生命机能和精神思维,而且形体还决定着精神的状态。人通过活动肢体,舒展筋骨,使气血流通,让形体得到调养,才可使神有所依,方能养生保寿。可见,形神可分不可离,形俱而神生。只有形神兼养,方可实现人体生命机能的整体优化,这是健康益寿的前提和基础。
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动而耗散,因此养神应以静为贵;形属阴,易静而少动,所以需要养之以动。以动养形,以静养神,动静结合,可达形神兼养之目的。陶弘景亦论:能动能静,可以长生。道教运动养生提倡以养神为核心的形神兼养,养形之动决不是单纯的动,盲目的动。凡有效的形体之动,必少不了精神之静的制约。在运动当中,意识的专注、身心的放松、神情的自然宁静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招一式必符合规律之辙,体现沉静轻灵之意;而静在形体运动中也并非静如止水,而是暗寓着动,潜存着精神意识的合理运动,并引导着形体运动的外在变化。动中寓静,静以御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此乃道教养生运动的奥妙之所在。
动以养形,以引导行气为重点。导气可令和,引体可令柔,气和则体柔,长生乃可求。通过导引行气等运动锻炼形式,呼吸精气,流通营卫,舒筋健骨,滑利关节,可达强身祛病之功。导引之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包括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运动和仿生运动,主要表现为形体导引和意念导引两大类。形体导引强调外部肢体的活动,以动肢节、举手足、摇筋骨、按皮肉等形式,使经络气血得以畅通,属动工一类。意念导引注重以意导之,以心引之,以意领气,也称为经络导引,包括以任督二脉为主线的小周天导引法和全身经络遍导的大周天导引法,属静功一类。
动以养形的作用在于防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使百官气畅,闭之使三宫血凝,实为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动以养形以轻便易行、有益身心为原则,以不损不伤为前提,也不必拘于形式,可有选择性地进行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练习。道教养生家强调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适可而止,应于自身相得为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极言》中说:「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视、久听……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孙思邈说得更明白:「养生之道,无作博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一适度活动的观点,极大地促进了道家各种导引术和内炼方法的发展,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养生健身价值。

共享笔记本(四十二)传统运动养生原则

传统运动养生原则

传统运动养生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锻炼角度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原则:

一、动静结合,运动适度。

我国古代养生思想有“宜动”“宜静”两种不同观点,两者都源于道家。唐代孙思邈主张“唯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即不宜多动,亦不宜多静。元代朱丹溪提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指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动”多“静”少。“动”为阳,“静”为阴,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从传统运动养生来说,运动时,一切顺其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运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形,静主养神,动静结合,静中触动。

传统运动养生还强调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
二、三因制宜

传统运动养生,要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可一概而论。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传统运动养生功法的习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初学者以调形为主,要求动作柔顺、娴熟、准确。

☞进一步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一致。

☞再进一步则要求在意识指导下引导呼吸,呼吸催动形体活动。

如果不能坚持系统习练,很难领会其中内涵,更难以产生良好的养生保健效果,这就要求习练者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习练传统养生功法之前,必须先下定决心,坚定信念,并每天给锻炼安排出固定时间,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养生健身效果。

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传统运动养生常见的功法:

1、太极拳

功法特点:

#势正招圆,阴阳相济。

#神注桩中,意随桩动。

#呼吸均匀,舒展柔和。

练功要领:

#心静神宁,神形相合。

#松静圆润,呼吸自然。

#以腰为轴,全身协调。

#步法灵活,虚实分明。

2、八段锦
功法特点:

#脏腑分纲,经络协调。

#神为主宰,形气神合。

#对称和谐,动静相兼。

练功要领:

#松静自然,形息相随。

#动作准确,圆活连贯。

3、五禽戏

4、易筋经

5、六字诀

6、形神桩

7、放松功
后记:(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