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小孩子积食肚子疼、大便酸臭、手脚心发红发热。
方法:
从虎口到食指推几下,掐揉食、中、无名指和小指的中指节,按揉大鱼际,揉板门、中脘和足三里。
笔者有个朋友是医生,他是一个很喜欢孩子的人,每当有小宝宝来看病时,总想迫不及待地把他们调理好。要是有点空闲的话,还会多逗他们玩一会儿。
他接触过一个10个月大的宝宝,是个男孩,脾气怪异得很。发现这个孩子发育还是蛮好的,脸胖嘟嘟的,体格也比同龄的孩子大一些,面色白中透着红。只是这个孩子面色不是特别有光泽,红晕显得有些不大自然,稍微有些泛黄。抬起孩子小手,发现孩子指纹泛青紫色。
那位母亲说孩子之前胃口一直不错,睡觉也很踏实。只是这一周来熟睡时容易惊醒,哭的次数也多,吃奶也不如之前那么香,排便有种酸臭味。医生想孩子应该是食积了,就看看摸摸孩子手脚心,果然发红、发热,确实是食积。
医生问孩子母亲,前一周孩子吃奶情况。她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十一”长假全家人去外地玩了几天,回来就这样。医生建议给孩子针灸调理,像这种程度的小儿食积,大概三天的调理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但这个宝宝对针特别排斥,医生下了一针,孩子立刻不愿意了,又是哭又是蹬腿,医生再也不好下针。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方法不行,就换另外一种方法吧。这个方法很简单,总共12个字:
清大肠,掐四缝。
补脾经,揉扳门。
医生随之拉起孩子小手,在他虎口到食指处推了几下,这个动作中医叫做“清大肠”,这样做的首要目的是把食物的积气往下送一送,给它个动力。随后在孩子食、中、无名指和小指这四个指头的中指节,摊开手从指尖往下数第二个关节的横纹,医生用指甲掐了掐、揉了揉,这个动作叫做掐揉“四缝”,各按了81下,孩子不是那么闹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小孩子“四缝”一个强的刺激后,能使孩子积在肠胃中的食气顺着该走的地方走,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觉得胸闷,肚子也会好受一点了。当然,如果是成年人经常肚子胀的话,在这个地方还可以刺血,理气效果非常明显。
之后,医生在孩子拇指指腹由指尖向下推,推了大约200下,然后再在孩子大鱼际的平面中点上揉了揉。这两个动作是最常用的健脾手法,前者称之为“补脾经”,后者称之为“揉板门”,对于孩子的消化系统是非常有好处的,医生建议父母们不管孩子有没有病都应该给他做一做这两个手法。
最后,医生又给孩子揉了揉中脘和足三里,进一步促进孩子脾胃的协调性。这两个穴位都很好找,在人前正中线上,先找到胸骨最下边那个头,中脘就在这个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足三里是最常用的保健穴位,膝盖外头下一横掌,小腿骨外一指,当然孩子比例是很小的,大约膝盖下两指就是了。
因为孩子家是在外地,医生让孩子母亲学了这套手法,医生让她每天给孩子按这个手法做做,大约要花费20分钟。另外,医生让孩子母亲回家后弄一些山楂,用火炒焦了,加一些蜂蜜在里边和成酱,在孩子每天喝水的奶瓶里加上半勺子,连喝三天就可以了。
孩子回家的第二天,他母亲给医生打电话,说孩子吐了,吐得奶发黄,发酸臭味,但饭量比前两天好一些。医生告诉她不要着急,因为给孩子导积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掐“四缝”的时候,多掐50下,促进食气的排除。又过了一周,孩子母亲打电话对医生说孩子基本已经恢复正常,不仅如此,睡觉比之前还要好,而且没有之前的烦躁了。医生特别开心,嘱咐她以后要多给孩子做一些健脾理气的手法,而且一定要按时按量给孩子喂食,让食积远离宝宝。
在这里医生要对大家说一下,幼儿脾常虚,特别需要在饮食上下些工夫。如果是突然改变了孩子进食的时间或者食量,就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食积、便溏,时间长了有可能落下疳积,那时候孩子就会头发枯黄、身体消瘦、精神不振、肚大露筋等等。医生自己也有孩子,但是,小时候她基本上就没有食积过。医生就是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给她做保健的,到现在她的脾胃都特别好。
医生把上面的方法教给大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其实积食脾虚这个事情经常常见,我们经常在因为某些事情困扰我们的时候,或者是吃多了的时候,接下来的好几顿,我们就会吃不下饭,这个时候其实就是积食了,我们还真得注意一下这个事情。积食调理可以从饮食已经中医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理,下面我们就先说说食物疗法。
我们从小就听过,肠胃不好的话就会多喝点儿小米粥,其实小米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健脾的好方法。多喝一些小米粥,不但能够调理我们的脾胃,还有利于我们的吸收,当然我们可以在粥里面加一些薏米,莲子,大枣等等。尤其是,秋天的时候或是冬天的时候都可以多喝一些大枣,也可以在小米粥里边加几片生姜,这些都能够调理脾胃。
其次就是中医疗法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因为脾虚找到中医大夫在手指中间,用针头挑破会挤出水,之后脾胃就有了明显的改善,也爱吃东西了,这就是老话所说的扎脾。我觉得大家可以去专门的中医的地方问一下,这还是我小的时候常用的一种方式,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当然也可以用一些针灸的方式,进行调理。
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大家可以直接蒸着吃,也可以在熬粥的时候多放一些山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再吃辛辣的食物了,尤其是生冷的,这些都是直接导致脾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其实积食大多数都是因为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进食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想,孩子在母体,出生,长大这三个阶段有什么区别,母体的时候孩子是不吃饭的,就靠着母亲脐带养着,出生之后靠着母乳,长大之后需要吃一些辅食,在这三个阶段中,饮食非常重要,一个不注意,就容易消化不良,时间长了,就积食了,积食一严重,就是发热,感冒,流鼻涕。
父母那叫一个心疼,就赶紧的给孩子打针吃药,却不知道,这个时候,给孩子打针是在雪上加霜了,所以孩子感冒就打针,一是比同龄孩子容易感冒,二是有的不打针不吃药,还真好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脾胃已经受损了,所以说大多数的小儿健康问题都和脾胃有关系。
那么如何给孩子养脾胃,解决积食的问题呢?
1,注意饮食: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主食可以以粥为主,比如葡萄干粥,牛肉香菇粥,红枣小米粥莲子山药粥等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也可以给孩子吃焦三仙,做法我就不一一讲解了。
2.推拿方法,小儿脾虚,积食问题,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揉板门,顺运内八卦,补脾经,揉天枢这四个手法。
手法一:揉板门(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稍轻,以孩子舒适为主,按压过程中又酸胀感,每次按揉100-300下即可,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之效。
手法二:顺运内八卦(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与上个手法相同,速度要快,每次按揉200-300下,有降气平喘,消食化痰之效。
手法三:补脾经(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稍轻,每次做200-300下,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孩子,这个动作就算孩子没有积食的时候,也可以给孩子作为日常保健。
手法四:揉天枢(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要比给孩子按摩肚子的时候重一些,同样以孩子不感觉疼痛为宜,每次按揉200-300下,有舒调大肠,理气消滞的作用,能双向调理,对于便秘和腹泻效果很明显。
注意:积食变好有个过程,一般2-3天才会看到变化,补脾经的手法可作为日常预防来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