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为鳖科动物,俗称老鳖、王八,又名甲鱼、水鱼、团鱼、圆鱼。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鳖在一年中的春、秋季最肥实,最滋补。它的肉味鲜美,鳖的最佳部分是它四周上垂的柔软部分一"鳖裙"。鳖不仅是滋补佳品,而且有药用价值,全身都可入药。《日用本草》说鳖能“补劳伤,壮益气,大补阴之不足。”鳖肉性平,味甘。入肝经。有滋阴、清热、散结、凉血、益肾、健骨等功效。可治阴虚、骨蒸、痨热、瘰疠、久疟、久痢、子宫下垂、崩漏带下诸症。
龟为龟科动物龟的肉。又名乌龟、金龟、元绪等。龟的种类很多,分为水龟、奏龟、山龟、摄龟、绿毛龟、海龟等。几乎全球,江河湖海均有它的踪迹。
龟肉虽不为常人喜食,但营养价值较高,古人认为吃龟肉可以长寿,并有良好的药用功能。《医林纂要》说龟肉"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龟肉性平,味甘。入肝、肾经。有益阴补血、治骨蒸痨热、止寒嗽、疗血痢、治筋骨痛等功效。常用于治肺结核潮热、咳血、便血、子宫脱垂、小儿遗尿、痔疮下血等症。
鳖与龟齐名,鳖以清虛热、通瘀结之功尤胜;龟则以滋阴、补血、止血、健骨为主。鳖与龟滋补治病方应用甚多,如补肝、肾:鳖1只,清蒸,食肉饮汤。
鳖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现代医学研究,鳖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抑制肝脾的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质水平,治肝脾肿大及肝炎及贫血、球蛋白倒置。
龟含有蛋白质、胶质、动物胶、脂肪、糖类、钙、磷、铁、烟酸及维生素B族等。龟和鳖一样,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龟的腹甲,称为龟板,用它熬制的胶称龟板胶。龟板胶的溢补力比龟板好,据报道,龟板胶与有关药物配合,可用治疗原发性肝癌。鳖与龟的头和血亦可入药。甲鱼较滋腻,不宜多食,尤其对于消化不良、孕妇及产后泄泻、失眼者不宜多食。
甲鱼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龟甲富含骨胶原、蛋白质、脂肪、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鳖肉具有鸡、鹿、 牛、 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它不但味道鲜美、 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据《 本草纲目》记载,鳖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 闭经、难产等症。《日用本草》认为, 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 骨结核。鳖血含有动物胶、 角蛋白、碘和维生素D等成份,可滋补潜阳、补血、消肿、平肝火,能治疗肝硬化和肝脾肿大,治疗闭经、经漏和小儿尺癫等症。 鳖胆可治痔漏。
鳖卵可治久痢。 鳖头焙干研末,黄酒冲服,可治脱肛。鳖的脂肪可滋阴养阳,治疗白发。现代科学认为,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体质衰弱,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低烧不退之人食用;适宜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糖尿病,以及肾炎水肿之人食用;适宜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用;适宜 高血脂,动脉硬化,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食用。
孕妇不宜多吃:甲鱼又称鳖,其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含丰富优质动物蛋白质,其壳为名贵中药材。但怀孕期间的妇女不宜多吃甲鱼。甲鱼人人想吃,又非人人皆宜,孕妇就不宜多吃甲鱼。中医认为,鳖的主要功能是滋阴养血,还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最适合于阴虚内热的人食用。
参考资料:-鳖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