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宝宝感冒家长千万不要听信这些谣言

时间: 2023-02-24 11:44:48

宝宝感冒家长千万不要听信这些谣言

感冒对我们正常人来说可能是小毛病,但也有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由于宝宝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发生感冒的频率远大于成年人如果宝宝感冒后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而是听信一些外界的谣言,很可能会耽误宝宝的病情。

谣言一、抗生素是速效药?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但80%~9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使用抗生素不但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会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失调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使用抗生素须谨慎。

谣言二、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

有很多家长在宝宝感冒后就去医院给宝宝打针,认为这样做能尽快治好病。其实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如口服药。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只要给宝宝选用安全的小儿感冒咳嗽产品即可。

谣言三、一样治感冒,随便买哪个牌子都行

市场上很多感冒要往往配方相似,但是由于工艺、设备不同,各个药厂处理的感冒药在纯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药物中存在过多的微量杂质就可能增加宝宝发烧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家长应该为宝宝选择专为婴幼儿研制的值得信赖的安全品牌。

孩子发烧界里的几大谣言,你中招了没有呢?

医院门诊室里,家长抱着裹得像粽子一样的宝宝,心急火燎地对医生说:“孩子就是不退烧,怎么办?”还有不少家长直接要求医生:“我要给孩子输液退烧。”在处理孩子发烧这个问题上,家长们的有些做法真的对吗?民间流行的很多做法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家长们要警惕被谣言误导。

谣言1:发现宝宝发烧就立即喂退烧药

很多家长担心宝宝发烧会“烧坏大脑”、“烧成肺炎”,所以一旦发现宝宝发烧就紧张异常,甚至在体温都没有量的情况下就急急地给孩子喂退烧药。

真相:

体温在低于38℃的低烧情况下不需要吃退烧药,尤其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喂食退烧药的时候更要慎重。

新生儿或小婴儿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比如:贴退烧贴、洗温水澡等,退烧药慎用。物理降温是简单有效的退烧方法,而服用退烧药很难掌握好剂量,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虚脱,造成肠胃损伤。

谣言2:宝宝发热捂一身汗出来就好了

这种做法流传甚广,宝宝发热,家长便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宝宝加衣,或者捂上大棉被,让宝宝出一身汗,出汗后就可以退烧了。

真相:

宝宝发高热时,末梢循环变差,出现头部、躯干滚烫但手脚冰凉的现象,有的孩子还会说冷。此时如果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很容易越捂越热,造成退烧困难。

可以把宝宝的衣服稍微敞开,让身体充分散热,而对于冰凉的手脚部位等要加以保暖,用热毛巾敷。改善末端循环,让手脚变暖更容易散热。

谣言3:发烧了要杜绝洗澡、吹电扇、吹空调等行为

很多人认为,宝宝发烧了还洗澡、吹电扇等会让宝宝受寒。

真相:

事实上,当孩子发热,泡个温水澡是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不泡澡,用温水擦身也有利于散热退烧。泡澡的水温控制在比体温低1-2℃为最佳,泡澡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这个方法可以反复利用,直到退烧效果明显。

谣言4:带宝宝去看医生之前不能吃药,会影响医生的诊断

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喂食了退烧药之后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对孩子病情的诊断,让孩子更难康复。

真相:

医院病人众多,有时要接受诊断得等待几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持续发热不采取措施有害无益。建议家长随身携带温度计和退烧药,方便对孩子的体温随时进行测量。

如果宝宝发烧高达38.5℃,家长要先给宝宝吃退烧药再去看医生。尤其是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更要注意散热退烧。


谣言5:给宝宝打针退烧更快

不少家长主动要求给发烧的孩子打针或输液,以求孩子快速退烧。

真相:

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才需要打针才能退烧。绝大部分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针对病毒没有特效药,病毒感冒本身就有一个“发生-发展-消退”的过程,输液并不会让病毒性感冒好得快一点。况且,打吊瓶对宝宝和家长来说都是痛苦的经历。

宝宝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输液:长时间高热不退、精神不佳、不吃饭、喝水少、喂药困难。这时输液是为了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改善体内电解质平衡。

宝宝发热出现危急症状,要及时就医:

1,体温超过39℃

2,呼吸速度加快

3,呼吸困难、喘粗气

4,贪睡

5,异常焦躁

孩子发烧的五个谣言,你信过几个呢?

宝宝发烧可以说是每一个家长的必须过程,处理孩子发烧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前几天回老家去看了姑姑,姑姑有个小孙子7个月,去的时候小朋友刚好发烧了。孩子的妈妈非常着急,昨天烧到39度多,吃药退烧也不好使,想去医院住院也没有床位。真的焦心。

菁妈特别可以理解妈妈的这种心态,因为家长对于发烧不是特别了解,还很多妈妈觉得孩子发烧会容易烧坏脑子。

在菁妈接受过的咨询中,关于发烧的不胜枚举,几乎每天都会有。而家长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的,而且怎么处理发烧也是很多似是而非的谣言,菁妈总结了以下五个谣言,希望家长不要再踩坑。

1、水银体温计最准

现在还是很多家长还是在用水银体温计,水银体温计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医生案头必备有工具,但是它老了。现在已经有新的电子体温计来代替了,水银体温计在婴幼儿期菁妈建议可以谢幕了。

前段时间一个小女孩自己偷偷来水银体温针来玩,还学电视里的测量法,把水银体温针放到嘴巴里,不小心还咬破了,里面的水银流入嘴巴还进入了胃里。

妈妈吓得带孩子马上去急诊,幸好口腔和胃没有伤口,水银没法进入血液,到时就会跟着大便排出来,只是到小女孩的肚子里游了一圈。如果是有伤口进行血液循环那就可能会引起水银中毒了。

所以菁妈建议家里宝贝还是使用一些大品牌的电子体温计,方便快捷,准确度也很高。特别是一些老人家眼睛不太好使的,用水银体温计也不会看的,还不如用电子体温计更好。

2、发烧会烧坏脑子

答案是不会。

而这个烧坏脑子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农村说那些发烧后变傻的主要是因为脑膜炎导致的发烧,而变傻是因为大脑被细菌侵入导致功能变损,发烧很无辜。

还有一些孩子发烧时还会出现抽搐的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热惊厥。6个月到6岁的孩子发烧高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功能紊乱后就会异位放电,导致孩子出现抽搐。这个和羊癫疯(癫痫)是有区别的。一般到孩子慢慢长大就会好了。

对孩子的大脑没有伤害,只是说发作时有点可怕,家长要做的是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防止宝宝出现这样的情况。

发烧其实是体内免疫力被调动的一个表现,发烧时孩子不舒服,体内的病毒,细菌更不舒服。而如果温度烧到一定程度一般是38.5度,孩子的不舒服会比较明显,所以建议孩子在38.5的时候用药物退烧,把温度降下来后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更舒服一些。


3、退烧药没有用?

真相常常是我们不会用,量不够和家长太着急是关键。

前几天去姑姑,姑姑的孙子发烧了,表嫂和我说:昨天晚上发烧烧到39度,吃了药也退不下来,我让她拿药给我看。医生开的是布洛芬,建议吃3毫升,药配的量器是15毫升大的量杯。

了解到亲戚给孩子吃时严格按照医嘱,用量杯量3毫升,因为直接用量杯喂孩子不喝,就把量杯的药倒到勺子里,再用勺子慢慢喂,喂完之后再喂水。当时孩子还吐了一点点出来。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喂养过程中经过几手的倒腾,药量早就不够3毫升了,也就只剩下2毫升了。

当时孩子也烧到了39度,表嫂刚想送孩子去医院,我说不要急,我帮你弄药给孩子吃,我把药倒了4毫升,让表嫂用勺子倒给孩子喝,喝的时候挣扎时还流了一点点出来。

吃了药没五分钟,表嫂就说:不行啊,还是很烫啊!我说药都没到肚子呢,药要到肚子再到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才慢慢起作用。这个过程专业叫“血药浓度”就是血液中的药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可以起作用。一般这个过程大概是1个小时这样,而且孩子现在精神状态都不错,所以不用担心。

果然不出我所料,大概40分钟左右再给孩子量体温就是38度了。而孩子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接近平时不生病时的状态了。

所以菁妈想说:孩子喝药,工具都要换几手才到嘴巴,可能还会吐一点出来,所以喝药就不能按照医嘱上的药量,一般要给医嘱上的药量多出1毫升左右,这1毫升是给孩子浪费用的。

孩子发烧的温度一般是慢慢升起来的,而退烧也是慢慢降下去。一般吃药后要多给孩子喝水,30分钟到60分钟这样孩子会通过出汗把热退下来。

4、酒精,冰袋效果好

菁妈每次在做科普的时候都叮嘱妈妈们:孩子在发烧的时候不建议用酒精,一来酒精有些孩子会过敏,二来酒精还可能会随着毛细血管进入到孩子的血液循环,有引起酒精中毒的风险。加上精退烧的效果其实跟温水差不多,所以不建议用酒精来退烧。

以前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发烧的时候用一个冰袋敷在孩子的额头上,说这样可以防止烧坏脑子,这个方面现在也是不提倡了。

因为小婴儿对于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冰袋放在皮肤上,我们大人都会觉得难受,更何况是孩子。温度变化太激烈,孩子会有非常不舒服的感……

而且婴幼儿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发育尚不完善,神经髓鞘没有成型,用冰敷的话容易诱发惊厥或者导致肺出血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如果想用物理降温,最好是温水浴,给孩子用36-38度的温水洗个澡,用纯棉的毛巾给孩子擦擦,刺激体表循环加快。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好的话,洗上20分钟,一般可以让孩子的体温降上2度。

5、孩子发烧穿多点,出出汗就好了

还记得小时候村里一个大哥说:感冒发烧就吃些辣椒,盖上被子,出一身大汗就好了。菁妈深以为然。菁妈上初中住校,有一天也发烧了,就想着大哥的这个方法于是就自己去外面喝了一碗粉(放了几大勺辣椒),回到宿舍盖上厚厚的被子,准备睡觉。

结果后来低烧变成高烧,喉咙没事变得喉咙发炎,直接到医院打针去了.........年少无知啊!

而现在也有一些奶奶说。孩子发烧就要给孩子多穿点衣服,出出汗就好了,事实上孩子发烧要穿一些舒适的透气的衣服,出汗了及时擦汗,天气太热的话建议开空调。

菁妈寄语:发烧是每一家长都会遇上的情况,多点了解,少点焦虑,做一个淡定的妈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