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千年健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03-26 17:16:22

千年健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千年健是什么千年健的功效与作用千年健配伍应用千年健附方千年健的副作用性温;味辛;归肝、肺经。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胃痛,痈疽疮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本品能祛风湿,强盘骨。以本品与钻地风、虎骨、牛膝、枸杞子等浸酒服。

禁忌阴虚内热者慎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千年健为多年生草本,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忌强光。生于林中低地或水沟附近的阴湿处。分布广西、云南等地。除云南景洪、勐海、勐腊、岗宁、江城、河口、屏边、金平等地收购一部分外,其他有资源的地区很少开展收购。由于不是常用品种,野生资源不多,药用需要量也不大,故有人形容本品为“千年一见”。

千年健是什么

【药名】千年健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药用部位】根茎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1100m的沟谷密林下、笔林和山坡灌丛中。

【产地】国内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国外产于南洋群岛等地。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略扁,长15—40cm,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粗糙,可见多数扭曲的纵沟纹、圆形根痕及黄色针状纤维束。质硬而脆,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相对另一断面呈多数针眼状小孔及有少数黄色针状纤维束,可见深褐色具光泽的油点。气香,味辛、微苦。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用水稍浸,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β-松油醇、橙花醇、香叶醇、香叶醛、丁香油酚、异龙脑、广藿香醇等。

【药理作用】千年健甲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醇提液有抗组胺作用,其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所含挥发油对布氏杆菌、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

千年健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胃痛,痈疽疮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本品能祛风湿,强盘骨。以本品与钻地风、虎骨、牛膝、枸杞子等浸酒服。

《柑园小识》:"可入药酒,风气痛老人最宜。"

《纲目拾遗》:"壮筋骨,浸酒;止胃痛,酒磨服。"

《本草再新》,"治痈痿疮疽,杀虫败毒,消肿排脓。"

《饮片新参》:"入血分,祛风湿痹痛,强筋骨,治肢节酸疼。"

《中药材手册》:"治风气痛,筋骨痪软,半身不遂。"

去风逐痹:本品味苦辛。性温。入肺肝肾三经,有去风通络,逐痹止痛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等病。

壮筋骨:本品辛温,入肝肾经,辛能散,能行气行血,温能去寒,有养血活血,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之功。故能治疗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而出现的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遗精或遗尿,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用千年健补益肝肾,壮筋骨,诸症能除。

和胃止痛:《素问·举痛论篇》:“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喜热饮,苔蒋白,脉弦紧,治宜用千年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功效显著。

消肿腓脓:《外科大成·胁部》:“腋直下髀骨,足少阳,足厥阴二经相火之司也,二经之气不平,则风火内搏。荣逆血郁,热聚为肿痛之所由而生出。”症见:初起如梅李,继则逐渐增大,或高肿如碗,色红作痛,引及肩背,憎寒发热,稽留不退,及至肉腐脓溃。脓水不易排出,治宜用千年健。托里排脓,消肿散结,功效最优。

(二)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用滤纸片平板法试验表明千年健挥发油具有显着抑制布氏杆菌(牛544,羊16、猪1330型)在平板上生长。

毒性。用量过大反应:动物实验中大剂量给药会使动物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呼吸不规则、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鉴别应用。

千年健与独活,皆主下行,去风胜湿善治痹痛,但独活偏治腰痛,千年健偏治足跟痛,虽同入肾经,而主治部位有别。

(三)千年健的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有小毒。"

②《本草求原》:"辛,温。"

③《药材资料汇编》:"苦,温,无毒。"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②《药材学》:"入肝、肾二经。"

千年健配伍应用

配桂枝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或气血寒滞,闭经、痛经、桂枝辛温,辛去风寒,温通经脉,横行肢臂;千年健亦辛温,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二药合用,温寒燥湿,活血止痛。

配干姜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不运。呕吐泄泻,干姜辛热,驱寒温中,扶助阳气。如《药性论》曰:“主温中,腹痛。”千年健辛温,散寒通脉,温暖中州,《本草纲目拾遗》论其:“止胃痛,”相须为用,温中逐寒,和胃止痛,虚寒去,脾胃健,脘痛消,吐泄止。

配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下肢痿软,腰脊酸痛,杜仲甘温,补肝益肾,养筋壮骨。如《玉楸药解》曰:“益肝肾,养筋骨,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千年健辛温,温经通脉,健壮筋骨。《本草纲目拾遗》载其:“壮筋骨。”二经药相合,肝充筋健,肾充骨强。

配穿山甲, 治风火毒盛,稽留肤表,血郁热聚,焮红肿痛,腐肉溃破,脓出不易。千年健辛散通滞,散结消肿,《本草再新》曰:“治痈瘘疮疽……消肿排脓”。穿山甲成寒破积,泄火排脓。《本草纲目》曰:“消痈肿,排脓血”。相须为用,清热消肿,托里排脓,堪为疗痈消疮要对。

配川芎活血行气,去风除湿,若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气滞血瘀则肢节疼痛,拘挛不利。川芎辛温,走窜行散,去风活血。《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痹,筋挛缓急。” 千年健苦温,苦燥温通,除湿通络。《饮片新参》曰:“去风湿痹痛。”二药相伍,去风除湿,活血通络,气血畅利,痹痛可解。

配陈酒通血脉,壮筋骨。陈酒辛温,温脉,行药势。《本草纲目拾遗》论其:“通血脉。”千年健亦辛温,通经络,健骨。《本草纲目拾遗》曰:“壮筋骨”。二药相配,温经活络,活血行血,坚筋壮骨,故《本草纲目拾遗》载:“壮筋骨,浸酒”。

千年健附方

治老年人筋骨无力,手足麻木(《经验方》) :本品、熟地、当归、枸杞子、南五加皮、续断、桂心、独活、羌活、山药、苍术。水煎服。

治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经验方》) :本品、红花、当归尾、桑寄生、透骨草、骨碎补、海桐皮、络石藤。水煎服。

治老年人胃痛(《经验方》):本品、香附、高良姜、鸡内金、木香、砂仁、陈皮、丹参。水煎服。

治痈疽疮肿(《经验方》) :千年健、穿山甲、野菊花。水煎服。

固精强骨:千年健、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各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酒服50丸。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为君药。(《瀕户籍简方》)

治体弱老人寒湿膝痛、腰痛,尤其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千年健、川牛膝、海风藤、宣木瓜各9g,桑枝15g,杜仲9g,秦艽、桂枝各6g,熟地12g,当归身9g,虎骨胶(溶化)6g。水煎服。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为君药。(《贵州草药》)

治由于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腰腿酸痛,四肢麻木,身体沉重,及跌打损伤,血瘀疼痛等症:千年检、没药、自然铜、钻地风、桂枝、牛膝、木瓜、甘草、杜仲、防风、羌活、独活各9g,马钱子(砂烫去毛)90g,乳香(醋炙)9g,麻黄120g。上共轧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g(含药量约2.4g)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孕妇忌服。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为君药。(疏风定痛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千年健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4.5—9克,煎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有报道病人服用千年健组成的复方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全身抽摔、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角弓反张、呼吸困难。临床使用该药应注意用量及药后反应。

不能应用于风湿痹痛属热证者。阴虚内热体质者不宜久服该药。

阴虚内热者慎服,阴虚内热体质者不宜久服该药。

《柑园小识》:"忌莱菔。"

《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慎用。”

中草药:芸香草的功效与作用

芸香草
(《四川中药志》)
【异名】诸葛草(《种子植物名称》),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四川中药志》),茅草筋骨(《重庆草药》),香茅草、臭草、韭叶芸香草、射香草、细叶茅草、野芸香草(《云南中草药》),石灰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芸香草
多年生草本。秆较细弱,丛生,高40~160厘米,直立,近无毛,节部膨大。叶鞘无毛,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钝圆,长2~4毫米,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的破裂;叶片狭线形;长30~70厘米,宽1~6毫米,两面近无毛,具白粉。伪圆锥花序稀疏,狭窄,长15~45厘米;总状花序孪生,成熟后极叉开或向后叉开,带黑紫色,长15~30毫米,具3~5节,其下托以佛焰苞;穗轴节间长约3毫米,边缘被白色短柔毛;同性对小穗有柄者完全退化,或仅存一发育不良的颖,其柄具白色柔毛;无柄小穗呈长圆状披针形,基盘具白色短毛;第1颖端具2微齿;第2颗舟形,先端急尖或具小尖头;第1外稃约较颖短1/3,先端稍钝;第2外稃长约为颖之半,极狭,先端具2裂齿;芒从齿间伸出,长约12毫米,中部膝曲;内稃缺如;雄蕊3,花药长2.5毫米。花、果期9~10月。
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夏末秋初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晾干。
【药材】干燥全草呈灰绿或棕黄色,茎细弱,长40~110厘米,近无毛,节部膨大,质脆易断;叶鞘近无毛,包茎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钝圆,膜质,先端多破裂;叶片狭线形,长达30~70厘米,两面均近无毛。气香而特异,久嗅有闷人感。味辛辣,嚼之有麻凉感。
产于四川。
【化学成分】全草含酸性皂甙类物质、鞣质、蛋白质、粘液质、苦味质,糖类及酚性物质。
鲜草含挥发油0.7~1.0%,叶含挥发油约1.8%,花轴约0.5%,茎少于0.05%。挥发油中含胡椒酮40~50%、蒈烯-4:20%、牻牛儿醇10%、牻牛儿酸乙酯10%,尚有牻牛儿醛、柠檬烯等。
【药理作用】①平喘作用
对于用组织胺喷雾法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芸香草中所含的挥发油(芸香油)2.4毫升/公斤肌肉注射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从芸香油中分离出来的胡椒酮在1.2毫升/公斤时也有相同或更强的效果,而亚硫酸氢钠胡椒酮作用不显著。对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芸香油和胡椒酮皆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后者的作用比前者大1倍以上,比氨茶碱还强。亚硫酸氢钠胡椒酮的作用较弱且不稳定。
②止咳作用
芸香油和胡椒酮(2.4毫升/公斤,肌肉注射)对电 *** 豚鼠喉上神经所致咳嗽反射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后者剂量减少一半时,作用仍比芸香油强。亚硫酸氢钠胡椒酮则无明显作用。
芸香油或胡椒酮大剂量对豚鼠均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后者用至2.4毫升/公斤时,有显著加强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因此它们的止咳作用是选择性地抑制咳嗽中枢,还是由于其一般的中枢抑制作用尚无定论。
③抗菌作用
从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甲型、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种细菌,用纸片法证明芸香曲及胡椒酮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亚硫酸氢钠胡椒酮则无。
【性味】辛苦,凉。
①《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②《云南中草药》:"辛微苦,微寒。"
【功用主治】解表,利湿,平喘,止咳。治伤暑感冒,淋病,风湿筋骨酸痛,慢性气管炎。
①《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酸痛及腹胀作痛。"
②《重庆草药》:"治风湿麻木。"
③《云南中草药》:"清暑透表,利湿和胃。治伤暑,夏月感冒,淋症。"
④《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解暑,芳香健胃。治咽喉哑痛,中暑,胃脘饱闷,疮毒溃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浸酒。外用:煎水熏洗。
【选方】①治风湿筋骨疼痛:香茅筋骨草、千年健、大血藤、舒筋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鹅膝风:一香茅筋骨草、牛舌头根、松节、石岩姜,泡酒服。(《四川中药志》)二香茅筋骨草、石菖蒲、红牛膝各半斤,箭杆风四两。煎水内服、外洗。(《重庆草药》)
③治冷骨风,全身骨胳筋络肌肉痛,重至不能行走者:香茅筋骨草二至三斤。煎水,乘热熏之,以破竹席围坐盆中,上盖以簸箕;熏后汗出如浆,可重复二至三次。洗后忌风。(《重庆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芸香草现已制成多种剂型,广为试用。据用口服制剂观察835倒,总有效率为81.6~88.8%,其中近期控制率为7~18.9%,显效率为23.6~45.9%。对595例作了过冬治疗,经半年,1年观察,总有效率仍达75.5%,较之未进行过冬治疗组疗效为高、复发率低;复发者症状均较往年为轻,表明芸香草制剂似有巩固疗效的作用。如用芸香草有效成分胡椒酮割成的气雾剂行喷射吸入,则疗效显著提高;据217例观察,有效率达92%,临床控制率为20%左右,显效以上为38~54%。其起效时间平均为15分钟,维持时间平均在2小时45分至4小时,最长达16小时。实践证明,芸香草制剂有明显的平喘作用,止咳、祛痰则稍次,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制剂及用法:一芸香草浸膏片:每片0.3克,每次2~3片(如与芸香油制剂同服,治疗上可起协同作用);二芸香油胶丸:每丸含芸香油0.5或0.3毫升,每次2~3粒饭后服;三胡椒酮胶丸:每粒含胡椒用0.5或0.3毫升,每次1~2粒,饭后服;四亚硫酸氢钠胡椒酮片、丸:每片(粒)含亚硫酸氢钠胡椒酮0.3或,0.5克,每服1~1.5克。对伴有肺气肿并发酸中毒的病人,服用本品应先纠正酸中毒,否则效果不显。以上制剂均日服3次,10日为一疗程。五芸香草气雾剂:每瓶含胡椒酮1.5毫升(可喷150次)。每日3次,每次连续喷射吸入3次,连续10天。副作用:口服芸香油和胡椒酮制剂有忍心、呕吐、"烧心"等胃肠道反应,少数出现牙龈肿痛及鼻衄现象。服亚硫酸氢钠胡椒酮制剂,一般无胃肠道反应;仅少数患者服药2~6天后出现头昏,头痛,心慌,乏力,腹泻,腹胀,但均轻微,不影响继续服药。采用气雾剂,个别病人有暂时的呛咳。

提醒您:芸香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大血藤生于山坡疏林、溪边;有栽培。主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亦产。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痉的作用。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大血藤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1.大血藤有很好的活血通络作用,大血藤对于败毒散瘀的效果相当好,大血藤还有可祛风和杀虫的功效,中医上认为大血藤是一种味苦性平的一种中草药.

2.大血藤可以用来杀虫,可以用来治疗一些急性的或者是慢性的阑尾炎,大血藤对于风湿类的痹痛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大血藤对于赤痢血淋以及月经不调等疾病也可以治疗,对于一些疳积或者是虫痛和跌扑损伤类疾病也是可以治疗的.大血藤还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对于女性的经闭痛经都是有好处的.

3.大血藤对于一些筋骨疼痛有特效,对于男性还有壮阳的作用,可以用大血藤来治疗肢节酸痛以及麻木拘或是是水肿,血虚头昏。大血藤的另一个功效就是抗菌消炎,或以用一治疗蛔虫,有很好的强筋壮骨的作用,大血藤也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血丝虫病。

4.大血藤的用兵法和用量是可以取大血藤0.9-15g,来煎服,也可以用一为外表,哪就要捣敷了.

大血藤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阑尾炎: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初步观察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每12片含红藤2两、蒲公英1两、生大黄6钱、川朴3厘)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数增多者剂量可减半),先后治疗急性单纯性、早期化脓性阑尾炎1213例。其中首批观察354例,有效率达98%,服药后在3~4天内腹肌紧张、腹痛、触痛均消失,平均在2天和2.5天白细胞和体温分别恢复正常;其后观察的859例,有效率亦达90%。随访146例(时间最长为治疗后11个月,最短为6个月),除25例复发(17.1%)外,余均良好。复发后有14例作手术治疗,11例继续服中、西药物治愈。[4]

②治疗胆道蛔虫病:以红藤1两,加黄酒4两,煎至60毫升为1剂。成人日服2次,每次1剂。小儿用量酌减。初步观察5例,分别于服药1~4日后腹痛消失;治疗期间有4例排出蛔虫。[4]

③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红藤1斤,研粉,制成丸剂,日服2次,每次3钱,或用红藤根1斤切片,白酒10斤浸泡10~20天,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3次。分别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18例和38例,服药后症状均减轻而渐消失。[4]

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1两,水煎,两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数天可见关节红肿消退,疼痛减轻。[4]

⑤治疗灼伤:以大血藤、金樱子根各1斤,水煎成500毫升,对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湿敷,能促使创面清洁,加速愈合。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