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般容易忽视对孩子感觉的培养。我们的感觉训练教具中有一组粉红色的立方块,共10个,底面周长从10厘米依次减小至1厘米。练习方法如下:将立方块撒在绿色地毯上,然后让孩子们把它们由最大到最小垒成一座小塔。
这个游戏能给两三岁儿童带来很大的快乐,小家伙们每次都能很快地挑出最大的一个。当他们垒好塔后就把它推倒,用快乐的目光看着这些粉红色方块,然后又开始重新垒,垒好又推倒重来,反复练习多次。这种训练方法能引起孩子和教师的兴趣。
这种教具使孩子自我教育成为可能,而且可以使他们的感官系统得到训练。同时这种训练依靠的是教具而不是教师的学识和能力。
但千万不要混淆了“感觉训练”和感觉从周围环境获取的具体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试想一个音乐教师如何教孩子弹铜琴。他首先要教会孩子们必要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指法技巧,然后让孩子们自己练习。如果想要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除了教学外还必须让孩子进行长期刻苦的练习。但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光是自己练习也不足以使孩子成为真正的钢琴家。
教育者卓越的个人教学艺术应该体现在恰当的干预时机和干预方式的选择上。因此,“儿童之家”的指导员必须在工作中分清指导孩子和让孩子自己练习两个概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自发训练。
感觉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是“感觉隔离”。例如,训练听觉应该在安静而黑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对触觉、温度感觉、压力感觉和立体感觉等一般感觉的训练,都应该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进行。这种情况下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并使注意力集中到进行的感觉刺激上,而不被嬉闹玩笑分散。
心理学已充分证实了“感觉隔离”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感觉训练中尽可能做到这一点。又如,为了测试孩子们听觉的灵敏性,我的方法是:在安静的环境里,蒙上孩子们的眼睛,教师从不同的距离轻声地叫他们的名字。这样孩子都会聚精会神地听,当听到教师叫自己的名字,他们就会立刻高兴地跑过去。蒙上眼睛可以增加孩子的兴奋感,有助于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对声音的感觉上。同时,他们会为自己正确的反应而自豪。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游戏首先是一种自由活动,但要达到我们设定的目的。其次,教育游戏应该有条不紊,不能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
触觉的训练
家长可利用喂奶训练孩子的触觉。当新生儿吸奶时,除了吮吸乳头外,分别让他吸橡皮的、木制的或钢制的各种实物。另外,要天天给他洗脸、洗澡,使皮肤受到水湿擦浴等刺激,并经常用干净手指抚摸新生儿全身皮肤、面颊、手、足,尤其要轻柔地多抚弄新生儿的手指尖。
听觉的训练
在喂奶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使之产生乐感、节奏感。播放外语磁带,使之产生外语感,为将来学外语奠定基础。用小型录音机播音乐,放在孩子身后,并随时改变位置,让孩子追寻声源及倾听能力,同时也训练孩子的转颈动作。
视觉的训练
由于婴儿对光的感觉与生俱来,所以在婴儿出生时,可在其房间安装一个柔和的灯,光线不要直射,第一周开灯一会儿可关灯,以锻炼瞳孔扩张与收缩。第二周开始有注视力,可用鲜艳有声响的玩具,分别一个个呈现在他眼前,再移动之,逗引他凝视、追视及眼球协调活动,引起反应,使之愉快。
味觉的训练
不管什么气味都让孩子闻:洗澡时闻肥皂香、吃奶闻奶香、吃饭时闻菜香、闻酒气味……品尝多种味道,用筷子头将酸、甜、苦、辣各种味道,点在婴儿舌尖上。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分辨各种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手的训练
用手指碰新生儿的手掌心,他会紧紧地抓住,要使婴儿通过抓各种不同的物体,积累经验,提高抓握能力,可用光滑的、粗涩的、木制的、塑料的等各种实物,分别触其手心。当他抓住时,又试着抽出以锻炼其握力。或用实物触及其手掌边缘,逗引他能合拢手掌。
婴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
触觉的训练
婴儿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出生仅1~2个月,就能把拿到手的物体紧紧抓住,如给他一个小铃铛,他会使劲抓住,无意识地一摇便发出悦耳的声响,这会使他感到惊奇,继而快乐。这是孩子早期最简单的游戏活动,成人应该通过这种玩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视、听、触等感觉器官,发展孩子的各种基本动作。
婴儿到了4个月时,就能控制自己的腿部运动,这时婴儿喜爱翻身,喜爱活动,要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有趣的游戏,使他得到锻炼。可以让婴儿躺在床上,在他的脚前挂一个大点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引逗他兴奋地用脚去踢、踹,注意要使这玩具容易被碰到,并在晃动时能发出声响,用这种音响效果鼓励他不断地踢、踹。开始时,大人可以先轻拍这个玩具,向婴儿的脚边荡过去几次,以此来引起他的兴趣。父母要经常用和蔼的态度,轻柔的动作,多接近婴儿,培养婴儿良好的情绪。
5个月以后的婴儿,已经开始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和感知周围的世界。他开始喜欢用自己的手去抓、摸、拉过来、推过去,可能的话,他还要改变物体的形状。就这样,他感知了物体的各种性质:薄厚、软硬、凉热,表面的粗糙、平滑……这时可尽量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放上不同类型的玩具,当然这些玩具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他抓、摸、拆、折,让他接受各种不同的感受和刺激。
味觉的训练
在婴儿期,孩子的味觉有了一定的发展,家长可在给孩子喂牛奶、糖水、果汁时经常调整浓度,以训练孩子精确分辨同一味道不同浓度的能力。另外,孩子在体验各种气味和味道的过程中,成人要注意给予词语的强化,例如,“这味道好重”,“糖水真甜”,“果汁是酸甜的”等。
视觉的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视觉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看得见活动着的物体和大人的笑脸等,将手掌慢慢逼近他眼前,就会眨眼了。这是孩子能看到移动物体的证明,这种眨眼动作称做“眨眼反射”。普通婴儿在1个半月到2个月之间都会有这种眨眼反射。而那些未成熟儿,晚的要到3~4个月才会有这种眨眼反射。
婴儿对颜色的分辨力,大约满月以后就开始发达起来。
为了让婴儿视觉提早发展,父母可为他布置一个舒适的色彩鲜艳的环境,当婴儿醒时,通过观察可刺激他的视觉,促使视觉功能的成熟。
婴儿出生后2个月,会用眼睛注视物体,待到3~4个月时,婴儿视觉机能完善了,可用玩具引逗婴儿,他们的小手则会乱动,以示捕抓。这时最好用一些色彩鲜艳、体积较大的充气玩具,吊在他的床上方,玩具距婴儿的胸部50~70厘米较为合适。最初婴儿可能对眼前的玩具视而不见,母亲可以慢慢地晃动玩具,让玩具发出声响,吸引婴儿的注意力。这个游戏要坚持天天做,渐渐地,婴儿就能够比较自如地扭动头部,让目光追随晃动的玩具了。
5个月的婴儿,能用两眼看近处的物体,并出现无意识记忆力,并能分辨大人温和与发怒的面部表情,所以这时父母应该以愉快的笑容、和蔼的语声接触孩子。6个月的婴儿开始分辨颜色,听到发声的玩具伸手去抓,这就发展了婴儿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性。视觉是婴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婴儿期又是孩子视觉发展的重要时期,父母不能忽视这一点。
另外,父母应经常带这时期的婴儿去公园等地方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看看绿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带他们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或看家禽、小鸟等,提高婴儿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也可抱婴儿去看看商店中陈列的各种商品、画片、模特儿等。
听觉的训练
婴儿一般都喜欢音乐,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给婴儿快乐的刺激和满足。经研究表明,多听音乐的婴儿与一般发育的同龄孩子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机灵得多,动作和语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给孩子听音乐时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时音乐的声源不宜离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损害孩子的听力。
父母哄婴儿入睡的轻柔曲调,以及爱抚婴儿的笑语,不单是父爱母爱的表达,也是孩子听力训练的启蒙课。坚持这样做,孩子就能很快识别出爸爸、妈妈的声音,即使听不懂话,但也可以看到他们因认出父母而手舞足蹈,有时还会发出几个单音节的声音来回答。当孩子再长大一些时,就可以给他玩一些会发出声响的玩具,逗他根据声音去找玩具,以训练他的听觉。
当孩子会说简单的话语后,可让孩子识别周围环境中的音响,如风声、雨声、流水声、汽车行驶声、马蹄声、脚步声以及他们见过的动物和昆虫的叫声。为了提高孩子听声音的兴趣,还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区别各种声音,分辨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等。如果能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来加强其中的听力训练,只要不是听力先天不足,孩子就会练出一对灵敏的耳朵。
手的训练
孩子生下来一、两个月后,手就能伸屈自如了。虽然尚不能有意识地活动手指,但如有东西碰到小手时,他就会无意识地抓紧往嘴里塞。
3个月左右时,婴儿手的抚摸动作就开始了。例如,抚摸褥子、被子、玩具等,摸到什么就抓什么,但此阶段的眼和手还不能配合,手的动作是没有方向性的。婴儿进行抚摸所产生的触觉感,对大脑是良好的刺激。这时如果婴儿的双手被束缚住,或玩具太高或太远,可望而不可及,手接触物体的机会少了,就不利于婴儿手的锻炼和心理的发展。
婴儿出生半年后,手和眼的动作逐渐协调起来,手会有目的伸向看到的物体,并逐渐学会了拇指与其他四指相配合的抓握动作。他们会津津有味地玩弄一切到手的东西,从中感知物体的特性,如大小、形状、重量、软硬等。当他学会一个协调动作后,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每重复一次,手就灵巧一些,脑子也随着灵活一点。1岁左右的婴儿,最好摆弄物品。因此,必须提醒父母,事先要把贵重的、怕摔怕碰的东西收藏好,把危险且易伤害到孩子的物品放在婴儿够不着的地方,多给婴儿一些较安全的玩具玩。
手指和腕部的训练
这时期做做伸伸懒腰活动,会训练婴儿的手指和腕部的协调能力。
将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双手心向上撑至头上,同时双臂伸直,然后松开双手向两侧自然落下,反复几次。
腿与脚的训练
9个月以前的婴儿还不会爬,只能做到翻和坐,9个月以后的婴儿才学会爬行。
婴儿会爬是他生命旅程的第一个里程碑,需要给他更多的练习,保证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做各种形式的活动肌肉的游戏。
在开始时要给予他鼓励,例如,提供一种他所喜爱的玩具或美味食品让他爬着去拿,让他爬着去够你伸出的手臂。在他爬时,你可以用手推着他的脚底,这样使他有东西蹬着,易于往前爬。
一旦婴儿爬行自如之后,他需要的不再是鼓励,而是获得靠自己力量移动的兴奋,他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极大的喜悦。
感官综合的训练
3个月的孩子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双手抓握东西已出现了随意性的变化,去抓自己想要的东西。对颜色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视觉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视野范围由原来的45度扩大到180度。在语言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在孩子床上距离孩子能用手抓到的高度系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小玩具,当婴儿伸手去抓时,玩具被碰得来回摆动,发出声响,孩子会很高兴。由此锻炼孩子的眼、耳、手的协调能力。另外可以让孩子趴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双手可以支撑起上半部身体,头部也能抬高,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发育,也为以后的爬行打下了基础。此时,还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一些能引起他注意的玩具,他想用手去抓,颈部、胸部肌肉都在用力,从而锻炼这两部位的肌力。还可以让孩子坐在妈妈的怀中锻炼,但时间不能太长。孩子处在坐位时,头还有点摇摆不定。但也有的婴儿颈肌比较发达,立抱时,头能很稳。为了锻炼孩子的手劲,可以先把哗啦棒放在他手里,开始时,孩子握住的时间很短,以后逐渐能握很长时间。
要和孩子多说话,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也不理解语言的意思,但是反复地把一些语言输送到孩子大脑皮层贮存起来,可以为以后的语言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法
新生儿的培养
在新生儿的活动场所拴一根绳,绳上悬挂一件绿色的玩具。玩具悬挂的高度应距新生儿脸部60~70厘米。为了引起新生儿的注意,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轻轻抖动。当新生儿开始注视玩具时,可用秒表记录下他注视的时间。如果新生儿对玩具的注视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了,以免疲劳。这种训练每天可进行两次,但玩具可以一直悬挂在那里,以便新生儿醒着时自己能观察。
大约过了3~4天后,当新生儿不再注意绿色玩具时,可以把绿色玩具换成红色的。当红色的玩具悬挂3~4天后,再换其他颜色的玩具,如黄、橙、蓝、紫色的玩具。
这是为了丰富新生儿对各种颜色的印象,发展区分颜色的能力。
感知能力便是人对外界事情的体会和觉得工作能力,有着优良感知力的宝宝,未来经常主要表现出更强的洞察力、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工作能力,想象力也会更胜一筹,在和别人相处的情况下也更能主要表现出较为强的了解、社交能力,更非常容易融进社会发展。
要想宝宝有着优良的感知力,父母就务必把握住他的感知能力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宝宝0-1岁是各种各样人体视觉器官和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这时候恰好是父母塑造他感知能力的极佳阶段。那在宝宝0-1岁的情况下,父母实际能做点什么才可以合理塑造他的感知力呢?
要塑造宝宝优良的感知力,父母要学好恰当运用他每日玩的玩具。在挑选玩具的情况下,父母要有目的地关心玩具的哪几个方面能对宝宝的什么感官带去良好刺激性,例如含有音乐元素的玩具能够 刺激性宝宝的听觉系统感观,而一些色调较为艳丽的玩具能够 刺激性他的视觉效果感观。
优良感知能力非常大水平上取决于宝宝人体和人的大脑的优良生长发育,因此 ,在宝宝0-1岁发展阶段,父母一定要留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一般来说,6个月之前,宝宝喂母乳就能达到每日的成长需要了,6个月之后,母亲还需要酌情考虑给宝宝辅食添加才可以达到他每日的营养成分要求。
6个月之后宝宝人的大脑进到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此刻母亲不但要循规蹈矩地给他们辅食添加,并且还应当适度给他们填补脑部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DHA。DHA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与此同时也是神经细胞的关键成分,能合理推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完善。因此 ,提议父母有方案地给宝宝补充DHA。
宝宝对数字的认识往往是从口头数数开始的。最初,宝宝们能够对10以内的数字进行口头数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数”,有些宝宝甚至可以数得像顺口溜一样又快又流利。但这时候的宝宝对数的实际意义并不了解,仅仅是一种机械的记忆。比如宝宝可以顺口背出1、2、3、4、5、6、7、8、9等,但如果你在桌上放几个苹果,让他边用手指着苹果边数,则很难数对。这也就是说最初宝宝还不具备真正的数字概念,所以也不会按物点数。
如何才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和巩固数字概念呢?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很重要。
比如说家里买了水果,我们可以把水果摆在桌子上,妈妈点着水果数一遍:1、2、3、4、5,然后让宝宝也照着妈妈的样子数一遍;然后妈妈把水果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边,一边两个,一边三个,让宝宝自己数数两边的水果,哪边多,哪边少;最后,妈妈可以让宝宝数数家里几个人,问问宝宝如果每个人一个,该怎么分;起初宝宝可能没办法很快地做出反应,妈妈可以让宝宝拿着苹果,自己来分一分。通过实践让宝宝能够按照语言的指示拿出数目对应的实物。分水果的游戏,是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方式,可以多与宝宝进行这样的游戏。
生活中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帮助宝宝掌握数的概念。比如让孩子数数自己有几个玩具、让宝宝和自己一起掰着小手指数数;或者如上述例子所讲的,多让宝宝为家里分发食品等等。经过多次类似的练习,宝宝就会逐渐学会按实物数数,对数的概念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牢固。
2.利用教具锻炼宝宝的数字感知能力
3岁左右的宝宝,正处在对身边各类事物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开始对宝宝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不失为明智之举。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当作教具的身边小物,比如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食物、屋子里的格子地板等等,聪明的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些教具来锻炼宝宝的数字感知能力。简单的做法是让宝宝自己数数,还可以让宝宝利用这些“教具”进行简单的计算等等。
宝宝很喜欢吃糖果、巧克力这些零食,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为宝宝准备糖果和巧克力等零食的时候,选取一些造型不同、颜色各异的品种。在宝宝想要吃零食的时候,家长把糖果和巧克力放在一个盘子里,对宝宝说:“宝宝,你找找盘子里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啊?”“盘子里有几块绿色的糖啊?”这样的问答可以引导宝宝把相同的形状或者颜色挑出来,放在一起。然后让宝宝自己数一数,圆形有几个,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或者各种颜色的糖果各有几个。
还可以让宝宝自己比较一下,哪种形状或者哪种颜色的最多。如果宝宝做得很好,家长一定要记得夸奖宝宝,要明确告诉宝宝说:“宝宝做得真好,奖励给宝宝一颗糖果吃。”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宝宝的数字感知能力,还可以为宝宝建立起一种“做好了一件事”才可以得到“奖励”的意识,促进宝宝学习的积极性。
喜欢玩水是宝宝的天性,家长可以利用为宝宝洗澡的机会,为宝宝准备一些跟数字相关的玩具。比如说放一些数字造型的橡皮玩具在浴盆里,当宝宝抓住一个数字在把玩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问宝宝说:“宝宝,这是几啊?”这样反复引导和训练,可以强化宝宝对数字的印象。
同时家长也可以拿几只不同大小的空杯子或者空瓶子,让宝宝自己盛水玩儿。宝宝在装水,倒水的过程中,会感受到量的增减的变化。不过这时候宝宝只有感受,还没有真正理解,还需要家长悉心指导。
艺术感知力大部分来源于先天,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增强。热爱生活,是培养艺术感知力最舒适,最有效快捷的方法。例如,闲暇之余反复品读美文,反复欣赏音乐,反复对着唯美的图片推敲探寻,可以使我们的艺术感知力开发慢慢提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