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教分享
吃完晚饭下楼玩,已经成了我和望仔每日的必修课。前几天爷爷已经把望仔的小自行车修好,放在院子的车棚。
晚饭后,我们刚出门,望仔就惦念着自己的车子。此时楼下已有三个小朋友骑着自行车玩。望仔刚骑上没一会儿,住我们前楼的一个小姐姐走到我跟前说:“阿姨,我想骑他的自行车,和他们比赛,看谁骑得快。”
一向都教育望仔要懂得分享的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但望仔现在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我必须征得他的同意才行。于是我告诉望仔小姐姐的想法,并问望仔愿不愿意让姐姐玩。望仔的回答是干脆的:“不行,这是我的自行车,我正在玩呢!”“可是如果姐姐有好玩具的话,她也会让你玩的。”“不行,我还没玩够呢!”任我怎么说,望仔就是不愿意,而那个小姐姐又一直耐心地等着。
突然,我看见前面停着元元的自行车,这是一辆两轮自行车,显然是大孩子骑的。但为了满足那位姐姐的愿望,我征得元元的同意后告诉望仔:“你骑这个大车子,让姐姐骑你的小车子,好吗?”此时望仔爽快地答应了。骑上去后还不住地嘟囔:“我的车子真大!”小姐姐如愿以偿骑到了望仔的自行车,高兴地追别的小朋友去了。因为是两轮自行车,加上车子大,我必须扶着望仔走。
望仔妈对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意识很清晰,在小姐姐提出借自行车的时候恰好能及时实施展开。要培养孩子学会分享,首先父母要认识到分享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懂得分享的孩子对别人比不会分享的孩子更细腻体贴敏感,也更克制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很看重分享带来的更具意义的感受,比如能从别人的欢乐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也普遍更受朋友们的欢迎,获得更深的友谊,同时也能更适应生活。可以说,望仔妈的教子观念很宽阔很大气。
在培养分享好习惯的意识引导下,望仔妈及时发现了机会,想借此培养望仔的分享能力,这种初衷非常好,但望仔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行车的主人是望仔。妈妈应该让小姐姐自己找望仔,而不应该马上自行先答应小姐姐后,再找望仔协商,这样给自己和望仔造成的局面都很被动,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虽然望仔好像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妈妈的建议,骑元元的车子,但望仔将会很快发现,大车子玩起来不痛快,又觉得自己本来也不是出于友谊,心甘情愿答应借给小姐姐玩自己的自行车的,是在妈妈特别恳请下,同时又被妈妈建议说可以骑元元的自行车,才一时冲动答应的。望仔与妈妈之间的心理交流就可能会出现微妙的不和谐,也会为接下来向小姐姐要回车子留下更多周折。
妈妈教分享的后续
原以为那位姐姐玩一会儿就会主动把车子还给我们,可没想到,她绕着我们楼转了很多圈后,还丝毫没有要还的意思,而望仔又想玩他的车子了。出于无奈,我只好向那位姐姐要回自行车,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姐姐居然说:“阿姨,我还没玩够呢,让我再玩一会儿吧!”“你的车子呢?”我问她。“我的车子在家呢,妈妈说麻烦,不让我拿下来玩。”“可是弟弟也想玩他的车子了,你看这个车子这么大,他根本骑不了。”“阿姨,让我再玩一会儿吧!”“好吧,你再骑一圈,阿姨和弟弟在这里等你。”等又转了一圈回来,这位姐姐依然不大愿意还给望仔,最后还是我硬给她讲道理,才把车子还给望仔。
望仔妈想教孩子学着跟别人分享,这种良好的愿望一定要保持下去,但为什么这次分享显得这样不顺利,有些滞涩呢?还是以上谈到的原因:妈妈太过于主观主动了,结果,她和儿子最后都被动了。
谁应该是分享的主角呢?应该是车子的所有者望仔,妈妈在培养望仔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母子二人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任何的教育教学都要双方互动下才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尤其是学习的人要有主动的愿望。虽然妈妈在这次分享过程中主动示范,但似乎更像是她一个人在承担着好几种角色,分别代表着望仔的需求、小姐姐的需求和一个权力过大心力过用的裁判角色。不过,这次行为是对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宝责实践,无论如何是很有意义的,但望仔妈一定要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与人分享的规律。
面对这样的困惑,妈妈该怎么做
望仔长这么大以来,我们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小朋友,我不知道该怎样向望仔解释当遇到这种情形时,还该不该与人分享?也不知道当着望仔的面向小朋友要回属于他的玩具这种做法,是对?还是不对?
不是所有的情形都要训练孩子与人分享。
在孩子玩在兴头时最好不要建议孩子与人分享。至少要孩子的游戏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之后,玩具富余出来了,放在一边,有人借,孩子的分享愿望才更容易生发出来,结果也会更圆满更有利于下一次分享行为的发生。望仔已算是很配合妈妈很通情达理的宝宝了,对这样的宝宝父母其实要更注意维护好孩子内心的需求。
对于妈妈以一种较为“硬”的讲道理的方式强行要回望仔的玩具并无大错,因为毕竟对方也是一个需求较为强烈的孩子,如果一味任由她玩下去恐怕一直要不回来。本来这次分享也是望仔妈的初步尝试,只要不经常代替望仔出面解决问题就好。
一、如果熊孩子年龄很小,就吓唬他。 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来说,害怕的东西比较简单,你只需要趁着家长看不见的时候做个鬼脸或者凶恶的表情来吓唬他,那么他就不敢再来捣乱了,如果他哭起来或者找妈妈的时候,再假装出微笑的模样,这招百试百灵。二、面对大一点的熊孩子,如果他所犯的过错很小,我会先跟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他不听,那就直接告诉他的父母,让他的父母来管教。 谁都会犯错,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我们应该给孩子自我改过的机会,如果孩子不接受,那就让孩子的家长亲自来教育。三、如果熊孩子所犯的过错让我容忍不了,而且家长跟我说“他还是个孩子”或者“孩子还小”,我一定会追究相应的责任。 我已经给过孩子改过的机会,但孩子的教育责任主要在于父母,如果连家长都觉得不需要教育, 那我就没有必要插手他们的教育方式,但熊孩子必须要对我的伤害进行道歉或赔偿。 其实这也是想告诉家长,你可以包庇孩子的过错,但孩子造成的损失就必须由孩子或你来承担。四、如果家长拒绝道歉还叫我不要和孩子较真的话,那我会这样做: 面对家长这样的态度,你很难再通过什么有效的行为去让家长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对,不如耐心等待,等到熊孩子遇上他“惹不起的人”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 社会 毒打”了。而且我相信,家长对这样的熊孩子放任不管,总有一天会有人替我教育!也提醒各位熊孩子的家长,在家里的时候哪怕把熊孩子宠上天也可以,但在学习中、在 社会 中就不行!谁没犯过错,小明的爷爷活到100岁也不敢说自己不再会犯错,但犯了错就得承担责任! 家长可以惯着孩子,但是不能用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或“孩子还小”来推脱,因为熊孩子所犯的错外人没有义务替你承担!一味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一直活在温室里,最终有一天会吃亏的。
导读: 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在生活中,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固执,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常常固守己见,这让父母十分头疼。面对软硬不吃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
文/百变爸妈
老路33岁得子,自然是宝贝的不得了,夫妻二人也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成长氛围。等到孩子上小学,老路发现:孩子的成绩是一天不如一天,写作业也总是拖拉、磨蹭,而且自信心极低,嘴边常挂着 "我是个笨子" 之类的话。最令老路头疼的是:孩子软硬不吃,油盐不进,说啥也不行。用老路的话说:"打也打过,说也说了,就是不行,越打他就越上劲儿,梗着脖子就是不写,我这哪儿是养儿子,他是我大爷!"
从老路的话中,我捕捉到几个 关键点:
第一,孩子的自我评价极低,常用"笨蛋"来形容自己。
第二,孩子很倔强,即使做错了,也不承认。
深入了解之后,我找到了根源:老路的父辈常用指责式的沟通来教育他,在不知不觉中他把这种方式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也常常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说话。 孩子问题的根源是过低的自我评价,低自我效能感。
说到这儿,老路有点懵:"孩子做得不对了,我也不能说?"我相信,这也是许多父母挠头的问题。说,是应该说,但如何说,就是一门学问了。面对倔强的孩子, 请保留他倔强之下的尊严, 如果你执意撕掉这层伪装,孩子将体无完肤。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器官叫做皮肤,他能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也有 心理皮肤 的保护,它因每个人的行为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例如,老路的儿子,倔强的表现就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皮肤。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倔强呢?
1、老路总是 习惯性 看到孩子做错的地方,并指责,且没有告诉孩子如何做是对的。那么,有谁愿意总是被指责呢?
2、被指责多了的孩子,自然会 降低自我评价,即:我是不好的,我不行,我不能。 他们的内心很 卑微,但又不甘于此, 承认父母的指责,就意味着自己又做错了。对于这类孩子来说,是不可能承认的,沉默、倔强、固执,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仅有的尊严而设的防线。
社会 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 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自信程度,即:我是否相信我可以完成。
我认为,自我效能感不同于自信。 自信,是对一个人整体心境、情绪状态的描述,而自我效能感虽然和自信比较类似,但它指对某个具体事件能否完成的自信程度。孩子的 自我效能感 低,是 针对某一件具体的事情, 例如:孩子可能在绘画上极有兴趣和自信,而在语文方面,成绩却很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偏科。根本原因,是因为孩子在学习这个科目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或挫折,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下。
倔强的孩子,是在向你求助:妈妈,我已经这样了,你为什么不赶紧过来管管我,帮帮我?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那么倔强,提升自我效能感呢?
第一, 面对倔强的孩子,请不要反复强调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能安静地听你说,表明他已经知道了。
第二, 这类孩子常见的现象是: "有点阳光就灿烂", 取得一点成绩,学会某个技能,甚至是制作出一个手工作品,都能"嘚瑟"半天,家长给个好脸色,就更加表现"猖狂"。那是因为他们 获取的太少了,内心太空洞了, 获取到一点,就会兴奋不已。就好像是一个从没吃过饱饭的乞丐,突然被请吃了一顿火锅,那种幸福,对他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所以,孩子在家嘚瑟、显摆,就由他去做吧,他需要 借由生活中的一些点滴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堆积自己的自信。父母能做的,就是把孩子在其它事件上获得的自信,转移到他薄弱的地方。 例如:孩子绘画很好,但语文很烂,那么就可以从他学习绘画的经历中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并移植到语文学习中。
注意: 闪光点,不仅指获得的成绩,还包括:努力程度、学习状态等多方面其它因素。
第三, 有效的陪伴很重要。有效的陪伴能让孩子获取到足够的 心理资源, 以应对自己成长、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就好像是你工作了一天,很累很辛苦,你需要休息,但这种休息 不仅仅是睡觉, 还需要通过 游戏 、聊天、看视频、看书等形式缓解心理的疲劳。
第四, 针对孩子感觉困难的事情,请给与陪伴和方法的指导,并帮助孩子完成,获得成功体验,积累成就感。这一点,要具体的事情,具体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的原则应该是:
1、以启发式提问为主,帮助孩子理清做事的思路;不以自己的意见为主导,强制孩子接受
2、当孩子无法回答你的问题时,请思考:我给出的启发式提问孩子是否能听懂?是否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结语: 倔强的孩子,是通过倔强的形式维护自己的自尊,父母注意保护,到此为止。继续下去,非要抹去孩子的保护色,倔强之下的尊严也会荡然无存。我想,你应该不会想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