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叙述:
我女儿六岁多了,很爱生气,脾气也特别大。一次我从幼儿园里把她接回来之后,她说什么也不让我和她一起走,我一要走开,她又不让我走,使劲扑向我打,然后看着我的脸大哭起来。她的脾气也太大了,后来我想起来原因是我当天早上太忙,没来得及送她。可她总是这样矛盾,爱生气又希望我爱她,我关心她时她又脾气大作,在幼儿园也容易与小朋友起冲突,与小朋友相比显得很不成熟。小时候她和姥姥姥爷在一起,这一年多我才把她接过来的,是不是老人太惯孩子了?将来与男朋友谈恋爱过日子会不会也是这样冲突不断?我该怎么帮助她呢?
专家解读:
孩子对于母亲既依恋又反抗的现象叫做反抗依恋,这种类型的孩子外表攻击性较强,而内心充满对爱的渴求和对失去爱的巨大恐惧,因而内心很脆弱。
现代社会有一个很流行的与心理状态相关的词:纠结。生活中随时都存在着各种冲突,处理不好自己内部冲突的人就容易产生外部冲突。每天,孩子都要进行无数次选择,比如到底戴哪个发卡,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需求。这个小女孩又需要妈妈的爱,又想宣泄自己被冷落的怒火,又怕怒火喷发太过而伤害到妈妈,从而失去妈妈的爱,需求不断在摇摆,无法做出定论,终于,孩子心理脆弱到承受极限而至崩溃,大哭起来。她在冲突中并没有打赢。
看似外部的冲突却起源于内部,当孩子的内心更为完整和谐时,她外在的人际关系就是祥和的。生理上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和心理上相对幼稚的孩子,都容易产生内心的冲突,从而外显为外在的人际冲突。心理内部冲突少、人际关系和谐,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及个性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她会精神焕发,学习、工作与生活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做出更多的贡献。
六七岁时,孩子的神经发育已较为成熟,但生活体验仍然较少,语言行为、情绪情感都是要用自我意志来控制的,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仍然较弱,有待培养和发展。她经常会体验到内心的冲突,并且无法平衡与驾驭这些冲突,这些都需要父母对孩子加以培养与引导。否则,将来孩子在成长期间,要处理的冲突和选择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回家是先玩还是先写作业?周日是休息、运动,还是与朋友聚会?这些冲突的阴影经常纠缠着心理不成熟的人,甚至导致其产生心理障碍,并影响与亲友之间的顺畅和谐的交往。
专家引导:
父母如何能帮助孩子内心更完整,更包容,更和谐?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精神引导,父母不仅仅要在孩子脾气大作时默默谦让她,安抚她,更重要的是走进孩子冲突而纠结的内心世界中,靠近她,慢慢疏导她,把她从精神的黑暗中领出来。
建议父母长期持续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经常关注孩子情绪不稳定时的心态,在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时,父母不要马上解释与安慰,更不能训斥或表示嫌恶失望,父母反映得太快孩子会认为父母不诚恳。当孩子一出现脾气大作的情况时,父母要马上体验的是自己的心态是否还算稳定,是不是自己身体状态有些疲倦易怒,或者因为不知眼下什么情形而感到困扰或焦虑。如果是这样,尽力先保持沉默,如果父母感觉自己身心状态还平和,就尝试着询问孩子到底什么原因生这么大的气,只要开口,父母一定要注意语气神情的温和镇定,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谦和有定力以及内心完全敞开的合作态度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内心的冲突。
如果遇到孩子情绪激烈、身体与父母对抗的情形,父母不要默默地忍受,或生气冷落孩子,更不要马上认错或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这些都会引起后患。任何父母表现出来的内心冲突,都会感染孩子,使得孩子内心更冲突更脆弱,而父母的软弱退缩也会使孩子更无助更挣扎。此时,父母可以紧紧抱住孩子,把她搂在怀里,接纳她的反抗情感:“我爱你,我真的想你,可我真的很忙,有很多事要做,我知道你一定能理解我,因为你也很爱我。”父母也可以静静地等到孩子发完脾气后,平静地向她说上述的话,紧紧拥抱孩子片刻,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镇定地说:“无论如何,你发这么大脾气都不应该,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事实上,孩子面临冲突时,一定会有一种最好的选择。比如这一次,孩子只是需要妈妈的爱,她其实一点都不想要攻击妈妈,即使当时有这样的举动,她也会在成长中很快放弃攻击的冲动。真爱是唯一的,在真爱里,没有冲突,所以无须选择。当父母的温和、镇定、理性、冷静、沉着、包容的真爱精神真正植入孩子的心灵时,孩子的内心就会趋于平合,她面对世界的心态就是浑然一体的,在各种冲突面前,很容易快速、清晰而真切地做出最具智慧的选择,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选择的结果。
现代社会有一个很流行的与心理状态相关的词:纠结。生活中随时都存在着各种冲突,处理不好自己内部冲突的人就容易产生外部冲突。每天,孩子都要进行无数次选择,比如到底戴哪个发卡,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需求。这个小女孩又需要妈妈的爱,又想宣泄自己被冷落的怒火,又怕怒火喷发太过而伤害到妈妈,从而失去妈妈的爱,需求不断在摇摆,无法做出定论,终于,孩子心理脆弱到承受极限而至崩溃,大哭起来。她在冲突中并没有打赢。
看似外部的冲突却起源于内部,当孩子的内心更为完整和谐时,她外在的人际关系就是祥和的。生理上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和心理上相对幼稚的孩子,都容易产生内心的冲突,从而外显为外在的人际冲突。心理内部冲突少、人际关系和谐,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及个性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她会精神焕发,学习、工作与生活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做出更多的贡献。
六七岁时,孩子的神经发育已较为成熟,但生活体验仍然较少,语言行为、情绪情感都是要用自我意志来控制的,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仍然较弱,有待培养和发展。她经常会体验到内心的冲突,并且无法平衡与驾驭这些冲突,这些都需要父母对孩子加以培养与引导。否则,将来孩子在成长期间,要处理的冲突和选择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回家是先玩还是先写作业?周日是休息、运动,还是与朋友聚会?这些冲突的阴影经常纠缠着心理不成熟的人,甚至导致其产生心理障碍,并影响与亲友之间的顺畅和谐的交往。
建议父母长期持续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经常关注孩子情绪不稳定时的心态,在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时,父母不要马上解释与安慰,更不能训斥或表示嫌恶失望,父母反映得太快孩子会认为父母不诚恳。当孩子一出现脾气大作的情况时,父母要马上体验的是自己的心态是否还算稳定,是不是自己身体状态有些疲倦易怒,或者因为不知眼下什么情形而感到困扰或焦虑。如果是这样,尽力先保持沉默,如果父母感觉自己身心状态还平和,就尝试着询问孩子到底什么原因生这么大的气,只要开口,父母一定要注意语气神情的温和镇定,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谦和有定力以及内心完全敞开的合作态度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内心的冲突。
如果遇到孩子情绪激烈、身体与父母对抗的情形,父母不要默默地忍受,或生气冷落孩子,更不要马上认错或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这些都会引起后患。任何父母表现出来的内心冲突,都会感染孩子,使得孩子内心更冲突更脆弱,而父母的软弱退缩也会使孩子更无助更挣扎。此时,父母可以紧紧抱住孩子,把她搂在怀里,接纳她的反抗情感:“我爱你,我真的想你,可我真的很忙,有很多事要做,我知道你一定能理解我,因为你也很爱我。”父母也可以静静地等到孩子发完脾气后,平静地向她说上述的话,紧紧拥抱孩子片刻,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镇定地说:“无论如何,你发这么大脾气都不应该,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事实上,孩子面临冲突时,一定会有一种最好的选择。比如这一次,孩子只是需要妈妈的爱,她其实一点都不想要攻击妈妈,即使当时有这样的举动,她也会在成长中很快放弃攻击的冲动。真爱是唯一的,在真爱里,没有冲突,所以无须选择。当父母的温和、镇定、理性、冷静、沉着、包容的真爱精神真正植入孩子的心灵时,孩子的内心就会趋于平合,她面对世界的心态就是浑然一体的,在各种冲突面前,很容易快速、清晰而真切地做出最具智慧的选择,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选择的结果。
1、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叛逆、孤僻、冲动,与异性交往。 父母对这些现象的反应大多是限制性的、攻击性的或纵容的。
2、接纳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多了解青少年孩子的发展特点,接纳孩子和他的情绪,认同他的情绪,给他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努力倾听孩子的声音,多关心,多观察,多认可,多鼓励。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有意识地鼓励他的自信,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温暖。
3、和孩子做朋友。
不要总是摆出父母打压孩子的架子,不要以为自己是长辈,孩子一定要尊重自己的观念,和孩子做朋友。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和女孩往往更愿意倾听和听从朋友的意见,而不是严肃的长辈。 所以和孩子做朋友更容易和孩子交流。如果父母权威,孩子就会处于弱势,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和锻炼身体。 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不敢说话、有想法但又不敢表达,导致独立做事能力差、优柔寡断、缺乏主见、适应能力差。
4、给他们更多的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叛逆。 父母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这也是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的一种方式。叛逆行为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内心,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当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冲突到无法调解的程度时,他会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压力会表现为突然的情绪爆发。 即使在叛逆的青春期,无论孩子多么叛逆,他/她都想独立于父母。 父母,你对孩子的指责等等,肯定会影响到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