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孩子总跟大人乱发脾气(小孩子总是对家长发脾气,家长该如何教育?)

时间: 2023-02-24 14:07:38

孩子总跟大人乱发脾气

家长叙述:

我是一个孩子的姥姥,我的四岁的外孙子挺聪明,特别可爱,就是脾气特别大。要是我说了他磨蹭或不讲卫生什么的话,他扑上来就打,事后认错时说不打了,可下次还打。我们都是好好地跟他说,比如他妈妈看他玩了半天端来水杯要求他喝水,他就像没听见似的在一边玩儿,要说上好几遍。妈妈说重一点时,他就开始哭,然后就像报复一样地发脾气,扔玩具,打翻水杯。全家四口大人都让着他,可越惯他脾气越大,现在经常性的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便要大哭大喊,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我不知道别的孩子在家里也是这样吗?孩子平时主要是我带,他爸爸妈妈说是让我给惯的,我也不想让外孙子脾气这么大,打我倒没事,可他发脾气时我真的很心疼,但他怎么就是听不懂大人说话呢?他什么道理都能讲出来,可一到那时候就不是他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请问,对这种容易大发脾气的孩子,我该怎么教育?

专家解读:

爱发脾气是幼儿一种自然而不成熟的心理状态的行为反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也与成人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有关。父母如果平时对这类儿童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纠正,使幼儿无所控制地发展自己的这种行为,成为他们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长期发展则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并形成不良个性,同时影响社会交往。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病、困倦或疲劳时易发脾气,这和成年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更会忍耐和调控自己。再有,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力图摆脱成人的帮助,自己独立地做事情,由于经验和能力很不足,再加上幼儿思维具有刻板性与片面性的特点,他们会经常有一种受到限制而不自由的感觉。这股受到压抑的情绪不得不释放出来,就变成了孩子发脾气。有经验的父母会分析孩子的身体状况,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境来感受和判断孩子的情绪状态,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是孩子表达感受、处理问题的一种较为幼稚、原始而简单的方法,三四岁左右,孩子的大脑发育相对更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时,家长对待孩子发脾气时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家长一看孩子乱喊乱闹,就赶紧想尽一切办法哄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应百应,过分迁就。尤其是妈妈和老人,她们的神经似乎难以承受孩子的大哭大喊和乱扔东西,所以更容易妥协,可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模式,认为只有这样闹,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就把发脾气和胡闹作为“治服”大人的手段,长此下去就会养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还有的父母把孩子发脾气的问题看得很简单,认为就是孩子在任性,解决方法也简单,一个字“打”,有的父亲认为打一次能让他记一辈子。其实,打的结果更坏,孩子好像是怕疼,表面上屈服于惩罚的威力,但这种惩罚却让孩子体验到力量,为以后发脾气注入了更多的能量,也容易对父母产生敌视心理。

专家引导: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乱发脾气是没有听懂大人的话,如果听懂了就不会乱发脾气,但幼儿期不是听懂话的年龄阶段,大道理他们都能背下来,但他们在上火流鼻血时,舌面上仍然会出现对巧克力糖果的渴望。在他们知道栏杆上细菌多时,仍然渴望自己的手指尖得到触摸的感觉,而且,他们体会到的父母情绪越焦躁,就会越不安。

在孩子有不合理的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的时候,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讲一次道理,然后就保持沉默,不予理睬,专心于其他事情,让他知道发脾气、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是无效的。在孩子大哭着提出要求和抱怨的时候,父母可以温和地看着他的眼睛镇定地告诉他:“什么时候你能安静下来,我才跟你讲话。”渐渐地孩子会由大哭变小哭,由闭眼哭叫到睁眼看父母的反应,他的注意力也就会转移到父母身上来,静静地观察父母做事情,渐渐忘记了撒泼。当幼儿贪玩受到打扰而心情焦躁、乱发脾气时,成人可以当时就指出他的错误:不守规矩还乱发脾气,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不理睬他。

幼儿大发脾气时,家长一定不要采取强硬态度,非要把幼儿制服,这种做法如同火上加油,幼儿的脾气会更大。成人应该态度冷静,方法灵活,有时要适当给孩子留点面子,找个台阶,让他自己下。如果孩子爱发脾气是由家长的溺爱和迁就造成的,家长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调教孩子的脾气是一个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过程,等孩子情绪稳定以后,家长一定要告诉他那样做不好,并说明为什么不好,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小孩子总是对家长发脾气,家长该如何教育?

孩子经常对亲人发脾气,说明孩子的性格暴躁易怒。“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先找到孩子暴躁易怒的原因,再进行“对症治疗”。孩子爱吼叫的原因:长辈过分溺爱。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会助长孩子的坏脾气。抗压能力弱。孩子心理敏感,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或不开心,容易沉不住气。存在感低。有时候在家父母过于忙碌,在学校学生较多关注度低,孩子的表现欲、存在感较低,用发怒这种极端的方式展现存在感。身体状况欠佳。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孩子身体不舒服时,家长要注意观察。环境影响。家里如果有经常相处的长辈脾气暴躁,孩子通常会有样学样。

纠正孩子爱吼叫的方法:平等教育。平时不给孩子过度的优越感,让孩子学会平等地与长辈交流。引导孩子遇事先沟通。生活中让孩子尝到心平气和解决问题的甜头。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挫折发生时,及时疏导孩子,一起寻求解决办法,教孩子用行动化解焦虑。给孩子关注及表现空间。平时多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获得认同,充盈内心。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一对心平气和的父母,孩子才会温暖可爱。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家长经常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就父母时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情况而言,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在哪里。孩子犯错时耐心教导而非惩罚。强烈不友好的外力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引起防御本能。孩子情绪不稳时注意分散孩子注意力。及时将孩子的怒火扼杀于摇篮。总之,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不要暴力压制,要平静应对,和孩子一起找发脾气的原因,心平气和地改正孩子的坏脾气。

孩子一个不高兴就对父母撒气、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和纵容,只会让孩子变得肆无忌惮,蛮横无理。孩子一个不高兴就对父母撒气、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第一个,及时教育,及时的引导,培养孩子的品性,与孩子讲道理,不应该纵容他们的脾气。

其实孩子都是懂道理的,只要你能够耐心的与他交流与沟通,他一定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态度。孩子一不高兴就对父母发脾气,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及时的教育,及时的引导,不要一味的纵容孩子,就会觉得孩子太小,不知道道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育儿观点。爱孩子就应该是宠爱与教育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纵容他们,耐心的与他们交流,讲道理,父母和孩子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当中沟通,孩子一定会欣然接受父母的话语,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努力的做父母父母心中的乖孩子。

第二个,父母冷静下来,不要手足无措,并进行严格的奖惩结合。

很多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也会处于一种崩溃的边缘,感觉到非常的手足无措,其实只要父母冷静下来,积极的应对,一定会将孩子的问题解决好。在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他能够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意的乱发脾气,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但是如果她经常的发脾气,可以惩罚他做一些家务,减少给孩子零食的惩罚,在这些趋避冲突的作用之下,孩子一定会努力的,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约束好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天性大多都是后天而形成的,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的秉性一定不会太差。所以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教育,努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以及良好的态度。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