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哑门穴的临床应用和针刺方法

时间: 2023-03-28 18:17:24
文始派法脉传承之万法之王无为法

哑门穴的临床应用和针刺方法

哑门穴是我们人体头部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相信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是听说过哑门穴的,但是大多数朋友们对于哑门穴还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哑门穴的临床应用也是非常多的,另外,哑门穴的针刺方法也是有讲究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哑门穴的临床营养和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不同的穴位临床应用是不同的,当然,哑门穴这个穴位的临床应用更是非常多的,对于帮助我们预防和缓解舌强不语,暴音等这些病症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另外,哑门穴还有治疗癫痫,癔症,头痛等这些疾病的作用。以正坐位微低头,针尖向下颌方向刺0.5-1寸,不可反复提插,捻转,严控深度,勿伤延髓,如有触电感觉立即退针为主要注意事项。哑门穴处在颈部重要生理位置,周围是项韧带,项肌,斜方肌,颈半棘肌,头下斜肌,头后大小直肌,颈神经和枕神经通过处,是颈部活动枢纽。生活工作中局部软组织易受损伤。软组织的损伤,炎症,渗出,粘连等病理改变,压迫神经血管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

【针刺方法】

伏坐位或伏卧位,强低头下颌力达胸部,针尖向下颌或天突穴方向刺1.5-2寸,可达枢椎棘突,不求有触电感觉,毫针或粗针亦可以风府或脑户穴进针透刺,刺到所需深度较传统刺法安全,可行提插或缓慢捻转,捻转缓慢持续二分钟留针或不留针,因强低头进针持续牵拉紧受累肌组织达最长度,并留针二分钟以上,就能使病理性痛疼减轻或消失,另外,哑门穴也是可以和天柱穴配伍的,我们在针刺哑门穴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针刺天柱穴,这样对于帮助我们缓解一些疾病的效果会更好的。

上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了哑门穴的针刺方法和临床应用,我们可以知道,哑门穴的临床应用也是非常多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许多的头部的疾病,并且还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癫痫的作用,当然,我们也知道了哑门穴的针刺方法了,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适当的针刺哑门穴的。

针灸可以治疗失眠吗?失眠时针灸哪些穴位有效

很多人随着年纪大睡眠浅,大晚上睡不着觉很是头疼,但是听说真就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病症想试试。那么,针灸可以治疗失眠吗?失眠时针灸哪些穴位有效?
针灸可以治疗失眠吗
中医在临床上用针刺相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背俞穴治疗不寐症。治疗时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安眠穴为基础方。胃不和则不眠者加胃俞、脾俞、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肝俞、太冲;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除肝火上扰用泻法外,其余多用平补平泻法及补法。经过3天针灸后,患者睡眠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对于顽固性失眠,中医主穴选用印堂用滞针法,虚证加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实证加肝俞、丰隆、行间。用常规针刺手法。此外,还有利用针刺风池穴,疗效都十分显着。
失眠时针灸哪些穴位有效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根据中医辨证选取穴位,

主穴: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

配穴: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

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

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

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
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针灸灸法的禁忌
进行针灸中的灸法的时候,有部分的穴位是禁灸的,比如以下的众多穴位不宜进行灸法,这些穴位有: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等等。扎针灸应该注意事项

除了穴位不得采用灸法之外,另外患有一些病症的时候也是需禁止的,如病在三阳不宜采用灸法,表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也不宜灸,阴虚内热不宜灸等等。就现代的医学研究还有实践来看,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禁针和禁灸已经有了局限性,在不少的临床实践当中,这些禁忌也已经渐渐地消失,上述的内容仅供临床参考。

在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还有些事项是需要了解注意的。

1、对于年老的人在进行针刺的时候,最好是取卧位,取穴少,手法应轻。
2、对于一些怀孕的女性,在施针的时候不能过猛,对于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以及腹部、腰骶部所有会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都不能针灸。

介绍扎针灸应该注意事项 中医针灸的禁忌与疗效

3、有些小儿在治疗的时候不配合,所以施针一般不留针,婴儿的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部位不能针刺。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自发性出血,损伤之后血流不止的人,都不适宜针刺法。

5、皮肤感染、溃疡、肿瘤等部位都不宜针刺。

6、肾区、眼区、胸背、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等症的患者的腹部,还有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在进行针刺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不要用直刺,以免伤及脏器。

7、针灸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不是每种病症都能治疗,对于一些急重症疾病,应及时地采取综合治疗为佳。

中医学专业穴位 *** ?

⑴ 中医中的穴位是什么

按中医的说法,楼上两位已经解释的很好了。
按西医的说法,那是没法解释,因为没有相应的对照实物。小佬不才,试着用非中医的概念解释一下: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结点。经络是较血管和神经而言更高的能量输送通道,穴位是经络中高频能量聚集的区域。无论是人类肉眼还是当今的电子显微镜都无法看到相应的实物。但却被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医学界用测量电阻大小的方式发现,在中国医学文献中描述的经络上,电阻率远小于其它(包括血管、骨骼、神经、肌肉、筋膜等等)组织。从而从侧面证实确实有经络这种“现象”存在。在中国先民(早于黄帝的那拨人)是以“额头正中第三只眼”来“看”到的这种高等能量通道,这种通道是输送脏腑“元”气的,比之血管输送氧气和各种微量元素,和神经传导脉冲电波的能量,是高得多的。
因为在第三眼(在宗教界又称之为“天眼”,也既《西游记》中二郎神额头的那只眼)看来,人体全身只有经络和穴位,是全身最亮(能量最高)的。按其对应的脏腑呈现出红绿黄白黑(依次对应于心肝脾肺肾)。如果哪个脏腑弱了,相应的经络和穴位的颜色也就跟着暗淡了。所以中医说的望诊,实际就是指的“用第三眼来看”经络和穴位的亮度和脏腑的气色。
一般来说,当脏腑有病变后,相应经络输送能量的能力下降,许多能量会聚集在穴位这种结点上,呈现出“不通”则痛的症状。
于是,中医就会采取在不通的地方(穴位)上扎针、 *** 、艾炙、拔罐等方法 *** 它,强行打开通道,使全身能量得以正常循环,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也可以把穴位理解为:在输送高等能量(元气)的渠道(经络)中的阀门。呵呵,这是有可能的哦,在大武术家手里的点穴功夫,就是依靠这个原理,把人“定”住的哦。这种点穴功夫,可是真正存在的哦。
啊呀,解释的俺连白毛汗都滴下了两桶。这样说可以理解吗?

⑵ 中医理论解释穴位 *** 治病的原理与作用

穴位 *** 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 *** 手法,或者借助于 *** 工具在人体的特定部位(穴位、反射区、疼痛部位等)进行的疾病治疗方法。
我国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推拿治病的方法,还有利用工具进行 *** 治疗的报道,如治疗疝气用“木锥”,治疗性功能障碍用“药中”等等。

经过历代名医不断的创造和总结,穴位 *** 已经发展成为风格独特治疗体系的临床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古代的名医扁鹊、张仲景、华佗、杨继州等,十分推崇穴位 *** 的治病方法,使其在当时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是穴位 *** 发展的鼎盛时期, *** 专著陆续出版,并形成了独特的小儿 *** 治疗体系。

民国时期, *** 推崇西医,不倡导中医以及穴位 *** 治疗,但穴位 *** 还是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著名中医黄汉如在1933年出版了《黄氏医话》,记载了临床治疗经验和心得。作者认为:穴位 *** 治疗疾病比服用药物要好,药物治病通常而言总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治好了这种病,又引发另外一种病,或者说药物治病在一定程度上总会伤害身体,而穴位 *** 则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种自然疗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穴位 *** 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因为穴位 *** 通过手法的作用,起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补虚泄实,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的作用。具体说来如下:

(1)调整阴阳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是产生疾病的本原,无论是内伤还是外感,其病理变化都是阴阳变化,即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 是根据不同的征候,采用不同的 *** 部位和 *** 手法,通过经络气血重新来平衡身体的阴阳,如腹胀积食,在腹部和背部以及相应的经穴上进行 *** 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而胃肠蠕动亢进也可通过穴位 *** 调整,使其恢复正常。 *** 调整身体的阴阳同身体的状态有关。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使阴阳恢复平衡。

(2)疏通经络经络不通则引发疾病,经络不通可以表现出身体局部的不同症状,如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感、麻木感。经络不通可引发肌肉紧张、痉挛,长期的紧张可引发肌肉实质性的改变,如纤维化、瘢痕化。穴位 *** 能够疏通经络,调节肌肉神经,消除肌肉组织的紧张和痉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穴位治疗能明显减少肌电活动,直到消失,从而为穴位 *** 治疗疾病找到了科学依据。

(3)调和营卫全身遍布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脏腑功能失调或者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经络于体表反映,体表的病理变化通常反映相应脏器的病理变化,比如小腿上的胆囊穴压痛通常反映人体胆囊有炎症或有结石,而按压胆囊穴就能起到治疗胆囊疾病之效。经络失常,营卫不合,气血运行发生障碍,或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经络阻滞,发生疾病,也可以通过穴位 *** 来调和营卫,将疾病消除。中医学认为,体表同内脏由经络相联, *** 体表的经络和穴位可以调整内脏的功能,将疾病消除。

(4)补虚泄实虚症表现为人体内脏功能低下,实症则表现为内脏功能亢进。穴位 *** 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体表,使人体气血、津液、脏腑起到相应的变化,虚症补虚,实症泄实。较小的力度 *** *** 可以使人体的生理功能活跃,较强的 *** 则能够抑制生理功能的亢奋。比如同是胃病,对于虚症胃病,在治疗时,可以在胸部和腹部的脾俞、胃俞、气海、中脘穴上进行小力度的轻柔的较长时间的 *** ;对于胃肠功能亢进者,如胃肠痉挛,则要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较强力的短时间的点按等 *** ,通过不同的手法实现补虚泄实。

(5)活血化瘀瘀血内停可引发脏腑或肌体的病理改变, *** 的作用在于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速,减小血液的流动阻力,改善心脏的功能,使心脏功能加强,加快微循环的建立,活血化瘀,祛除疾病。

(6)理筋整复穴位 *** 对于骨伤、筋伤的整复有直接的作用,局部软组织、韧带、肌肉、肌腱拉伤均可用一定手法进行整复,关节脱臼、骨质增生等产生的痛感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法进行整复,矫正解剖位置异常,疏通筋络,通顺关节,治疗疾病。

总之,穴位 *** 是我国古代医家通过长时间摸索总结出来的中医学成果的一部分,是一门广泛运用于我国临床治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一项医学手段。

⑶ 学中医专业一定会学到穴位吗难不难

中医的学copy习难度因人而异,先说说什么算是合格的中医,中医最难的就是明白辨证论治。迈过这个坎你就算是中医了。穴位是中医中必须学到的一个诊断方式,你要把自己想作是一个研究人员,你只是在研究不是在学习,这种就简单得多。

⑷ 请懂中医, *** 的朋友给个建议,想比较系统地学习 *** 最好看什么教材,就是从经脉穴位这些讲起的,谢谢!

刚开始最好培养对经络、穴位直观的感知,建议读一些通俗读物,推荐中里巴人、海德、曲黎内敏等人的书籍;容
下一步,需要构建足够的知识体系,建议选择中医专业的教科书,这些书籍的阅读量比较大,建议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同时要加强实践。
最后,找一些解放前后的中医名家的著作,系统的调理自己的认知和实践经验。

这是我本人学习中的总结,希望能对你有些用处。

⑸ 中医学中 *** 的木火水金土是哪几种穴位

子母配穴法为配合子母补泻法而采用的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疾病。

子母补泻法为针刺补泻法之一。《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其法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如肺经虚证,可补本经(金)母穴太渊(土),或母经(脾经)的穴位,称为虚则补其母(土生金);又如肺经实证,可泻本经(金)子穴尺泽(水),或子经(肾经)的穴位,称实则泻其子(金生水)。

⑹ 我想学中医,主要自己身体不好,想自行调理。主要想对经络,穴位, *** 有认识。

身体哪不好,看我能不能给你点建议,有面诊,手诊,穴位,经络实践经验和经历。

⑺ 中医学中的穴位具体是什么部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 *** 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 *** 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 *** 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 *** 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 *** 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⑻ 自学中医穴位 *** 应该看什么书

《针灸学》让你学会穴位分布及疾病对应的经络部位。
《推拿学》让你学会推拿 *** 手法和注意事项
最好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普通高教规划教材,很容易理解的,简直跟工具书一样

⑼ 初学中医 *** 应该看些什么书

中医的知识博大精深,您不要去看那些根本看不明白的高谈阔论的书.
我早年也考出版了保健 *** 权证书,推荐您几本必备书:
一.<<人体穴位记忆手册>>,口袋书,很方便;
二.<<推拿手法学>>,正规教材,主要手法全都有;
三.把<<人体经络使用手册>>中关于经络循行的内容划出来,要记住哦.
如果去报个培训班,他们会有更实用的应付考试的教材.
祝您顺利通过!

⑽ 中医学中的穴位具体是什么部位

全身大部分穴位在“三边”、“三间”。即:肌肉边、肌腱边、骨边,两肌肉之间、两肌腱之间、两骨之间。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