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人体身上是有很多穴位的,而且这些穴位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都是会有帮助的,而廉泉穴就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穴位,可以通过按摩刺激廉泉穴治疗疾病,那么具体廉泉穴的功效都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廉泉穴的情况。
治舌纵涎出
舌纵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舌头伸长吐出来,舌头活动困难,涎出当然就是指流口水了。对于这种类型的病人来说,会常常感觉到脸部烦躁,容易口渴等症状。之所以会舌纵涎出,最长见的原因就在于心火旺盛,气虚。而按摩廉泉穴,会起到清心泄火的功效,对于治疗舌纵涎出有巨大的功效,所以就完全能够通过廉泉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治中风失语
中风失语是指由于中风而导致的失语症,中风的问题对于我们最大的伤害就是影响大脑健康,这样的问题也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到了伤害引起的,患者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存在问题,比如不能说话,不能理解手势语言。廉泉穴位于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时常按摩对于失语症的恢复有较大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可以搭配哑门穴,合谷穴同时按摩,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治口舌生疮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得口腔溃疡,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会陌生,而且不少人还会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久不能愈合。而之所以会口舌生疮,大多是因为心啤积热,或者脾胃湿热,长期的疲劳引起的身体衰弱也会导致口舌生疮。在这时候我们也是可以选择按摩廉泉穴来改善的,由于廉泉穴具有降火除湿之功效,所以时常按摩对于缓解口舌生疮也有不小的作用,大家不要错过。
我们经常的去按摩廉泉穴,对于身体健康很有帮助,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治疗和改善多种不适情况,上面介绍的这些病症都是我们在平时容易出现的,在这时候就不妨试试用合理的方法改善,上面介绍的这些疾病都可以帮助我们改善。
照海的功效与作用
照海的功效与作用,照 海是身体诸多穴位之一,经常按一下身体里面一些穴位,对于我们是有着一些好处,一些轻微的疾病也可以治愈的,以下看看照海的功效与作用及相关资料。
照海的功效与作用1 治疗咽喉疾病
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同时又是肾经上的穴位,且肾经“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所以照海治疗咽喉疾病既是经脉循行之用,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运用,用之则能使金水相生,达到滋阴补肾,清利咽喉的作刖。
治疗妇科疾病
照海为肾经的腧穴,又为阴跷脉所发,具有补肾益精,调理冲任的作用,用于治疗肾阴亏虚所致妇科经带之疾,例如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缓解便秘
照海具有很有的滋阴作用,作用对于阴虚内热所引起的便秘症状,运用照海能起到较好的调理效果,临床上常与支沟配伍。
照海的主治及配伍
照海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
照海配列缺治疗咽喉疾病;
泻照海补申脉治疗嗜睡;
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失眠;
照海配中极、三阴交治疗癃闭;
照海配关元、三阴交、膈俞、血海治疗月经不调;
照海配中极、三阴交治疗痛经,带下;
照海配支沟治疗便秘;
照海配足三里治疗脚气;
照海配申脉治疗足内翻、足外翻。
照海可以艾灸吗
可以。
照海部位是可以进行艾灸的,对此艾灸能起到补益阳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肾经阳气亏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症状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只是艾灸的时候注意不要距离皮肤较近,以免出现烫伤的情况
照海的功效与作用21、缓解急性扁桃体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便秘等病症产生的各种不适。
2、功效: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照海穴的主治病症
1、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2、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惊恐不宁等精神、神志疾患;
3、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等妇科病证;
4、便秘、疝气 、脚气、下肢痿痹等。
照海穴的配伍功效
1、照海穴配列缺穴、天突穴、太冲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
2、照海穴配神门穴、风池穴、三阴交穴: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3、照海穴配合谷穴、列缺穴: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4、照海穴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有调经活血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5、照海穴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照海的功效与作用3 照海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1、【照海穴的疗法原则】:热则点刺出血,寒则补之灸之。
2、【照海穴的针灸疗法】:直刺照海穴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整个踝部。
3、【照海穴的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照海穴3—5壮,艾条温灸照海穴5—10分钟。
照海穴的按摩手法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避免因按压过量而造成皮肤、软组织损伤。
照海穴的名词解释
1、照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别名:阴跷穴,漏阴穴。
2、穴位含义: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3、“照海穴”。“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照海穴”。
4、“阴跷穴”。“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穴”。
5、“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穴”。
6、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现在嗓子的症状是沙哑,有点干燥,不能大声地说话,没有疼痛的感觉,以前嗓子很好,感冒了也能很快恢复。目前我还没有到医院去检查,不知道声带受损没有?
您好,您的情况建议做个声带的检查,主要还是与反复的感染,用嗓太多有关,此外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腥食物,注意调整心态。
中医方剂(一)
【辨证】肺肾阴虚,虚火上扰。
【治法】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方名】慢咽汤。
【组成】熟地20克,当归10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桔梗15克,大力子10克,陈皮10克,皂刺12克,重楼1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中医方剂(二)
【辨证】七情郁结,痰滞咽中。
【治法】疏气化痰。
【方名】二四合剂加减。
【组成】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6克,甘草6克,川朴12克,苏梗12克,生地9克,玄参12克,沙参12克,南星9克,菖蒲12克,桔梗6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家庄市中医院方。
中医方剂(三)
【辨证】肺肾阴虚,咽喉失其润养。
【治法】滋养肺肾。
【方名】咽喉甘露饮。
【组成】二冬各12克,二地各9克,二芍各9克,元参6克,元芩6克,石斛9克,杷叶9克,甘草6克,玉蝴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
中医方剂(四)
【辨证】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凉血,清热利咽。
【方名】新加甘露饮。
【组成】麦冬2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豆根15克,黄芩10克,杷叶10克,石斛10克,射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陆寒月方。
中医方剂(五)
【辨证】肺肾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利咽。
【方名】利咽汤。
【组成】玄参12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5克,射干5克,生甘草3克,玉蝴蝶5克,瓜蒌皮10克,蝉衣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黄煌方。
中医方剂(六)
【辨证】痰湿结聚,气血瘀滞。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名】苦酒汤。
【组成】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
【用法】将醋、半夏入锅内浸泡24小时,煮沸捞弃半夏,加入苯甲酸钠(量按药液的0.5%加),过滤,分装100毫升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出处】蔡福养方。
中医方剂(七)
【辨证】邪热羁留上焦,化燥灼伤肺阴。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阴。
【方名】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汤。
【组成】山豆根9-12克,板蓝根15-30克,玄参15-30克,乌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蔹9-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四川中医》。
中医方剂(八)
【辨证】肺肾阴亏,阴虚血热,复感风邪,结于咽喉。
【治法】滋阴凉血疏风。
【方名】滋阴清咽汤。
【组成】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麦冬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石斛12克,蝉蜕6克,薄荷6克,桑叶4片,绿萼梅10朵,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中医方剂(九)
【辨证】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养肾。
【方名】百生汤。
【组成】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干祖望方
以上方剂可以任选一方服用。
声嘶又叫“失音”,是指声音突然嘶哑的一种病证。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多见于歌唱演员,大声演讲以及讲话过久者。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声门闭合不全可以出现声嘶。其常见原因有演唱方法不当或用声过度,使喉部肌肉失去平衡,导致声门张开,久而引起闭合不全。另外,各种原因引起喉神经功能不全,而影响正常的发声机能,也可出现声音嘶哑。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多为风热或风寒侵袭;内伤多为肺、脾、肾虚损,常见症状为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局部检查可见卢带红肿或暗红,可有小结节或息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拇、食指相对用力,轻轻揉捏患儿咽喉两侧,从上向下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端按在廉泉穴上,先按后揉1~3分钟,手法要由轻到重,同时嘱患儿做吞咽动作。
(3)以拇、中二指同时点揉双侧的人迎、天突穴各1分钟。
(4)患儿坐位,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揉患儿项部颈椎两侧的肌肉,往返5~7遍,然后,点揉哑门、风府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侵袭型:症见喉内个适,干痒而咳、声低而粗,伴见发热,恶风,头痛,肢体倦怠,舌边红,苔白或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大椎穴1~3分钟。
②以掌直擦脊柱,透热为度。③拿风池10次。
(2)风寒外袭型:症见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时有咳嗽,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舌质淡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尺泽、合谷穴各1分钟。
②以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③拿揉上下肢部肌肉并做掌擦每部位3~5次。
(3)肺肾阴虚型;症见声音低沉费力,讲话不能持久,甚则嘶哑,伴头晕耳鸣,烦躁不安,腰腿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而干。常用手法加
①以拇指点揉双侧太溪穴各1分钟。
②按揉肺俞、肾俞各1分钟。
③搓擦涌泉穴300次。
(4)肺脾气虚型:症见声嘶日久,劳累则加重,语言低微,讲话费力,不能持久,伴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摩中脘1~3分钟。
②按揉气海、关元穴各30秒。
③按揉脾俞、胃俞、肺俞穴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头向后伸,家长以拇指指腹在咽喉中间从上到下轻轻按揉1分钟,然后再平推5~10遍。
(2)以中指端按在天突穴上,先按后揉1~3分钟,力量由轻到重,按至喉部有发痒感为度。
(3)以拇指端置于鱼际穴上,先掐后揉1~3分钟。
(4)患儿坐位,家长以拇指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穴各1分钟。然后,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穴各5~10次。
生活调理
(1)忌食辛辣、生冷等有刺激性的食物。
(2)避免大声及长时间讲话,治疗期间不要高声歌唱,严重者可禁声一段时间。
(3)多饮开水。
(4)预防感冒及咽喉部炎症的发生。
人的一生,生病是一定会有的,生病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但是生病时间太久也是不好的,因此就要吃药或是通过一些方法消除, 经络养生就能够帮到你,而天突穴能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是肺经之一,对于治咳嗽有奇效。我们就来学习天突的作用与好处。
天突穴位位置图
天突穴位于咽喉部位,胸骨上边的窝窝。天突穴不能直直的按压,用抠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向下弯曲度大一点,这样病人既没有感觉紧憋、气管压迫或呛到。
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天突穴的名词解释】
天突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
别名:玉户穴,天瞿穴。
天突穴: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天突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故名天突穴。
【主治】
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
天突穴的功效与作用
1、针对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等病症有很好的治愈和缓解效果。
2、功效: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
天突穴的配伍功效
1、配膻中穴、列缺穴:治外感咳嗽;
2、配廉泉穴、涌泉穴:治暴喑;
3、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呃逆;
4、配少商穴、天容穴:治咽喉肿痛;
5、配气舍穴、合谷穴: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6、配丰隆穴:治梅核气;
7、配定喘穴、鱼际穴:治哮喘、咳嗽。
天突穴的按摩手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突穴并做环状运动,按摩时应控制力度,不要伤到喉咙。
【天突穴止咳的按摩方法】
在锁骨中间“天突穴”,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急性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会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止咳效果也非常显着。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方法】
针刺天突穴的方法:天突穴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壁刺入0.1-0.5寸。
艾灸天突穴的方法:天突穴艾条灸5-10分钟,天突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天突穴的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天突穴并做环状运动,按摩时应控制力度,不要伤到喉咙。
治法
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