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牛奶的历史与发展(求中国乳制品的发展史!)

时间: 2023-03-29 11:36:19

牛奶的历史与发展

严格意义上说,牛奶是不能划入饮料范畴的。它既非酒精饮料,也非软饮料,是被排除在饮料工业之外的。但是,在生活中,牛奶却是人类最古老的饮料,估计人类在饮用自然水之后,就进入了饮用牛奶的阶段。因为人类在摆脱了单一靠狩猎取食的生活方式后,紧接着发展起来的就是畜牧业和农耕业。

考古学家在2万年前的原始人穴居遗址中,曾发现过牛群的图象。另有人在一座古城的废墟中找到了公元前3500年的一幅挤奶图画,至少在那个时候,人类已经开始用牛奶做饮料了。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人曾用掉奶浸泡过的面包屑搓脸,他们相信这样做可以使皮肤白嫩。也许是牛奶的色调使人动心,一位罗马皇后每天用牛奶洗澡,她认为这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并能保持身体健美。

在中世纪的欧洲,牛奶作为药物的功用被人们大大地夸张了。当第一批欧洲移民涌向北美大陆去淘金时,尽管漂洋过海的木帆般拥挤不堪,但人们仍然要带上大批奶牛。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是靠从自家的奶牛或附近的奶牛群来挤取牛奶。因为牛奶不易保存,在常温下数小时就会腐败,所以那个时候,喝奶并不象喝水那么方便。

到1851年,牛奶公司的创始人盖尔·鲍尔顿找到了一种从奶中取出部分水分的方法,这使牛奶的存放期延长。4年后,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发明了低温灭菌法,牛奶经过灭菌处理,可以更长时间地库存,并可安全送到用户手里。这之后,牛奶作为一种方便饮料的消费范围便越来越广。

中国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农业大国,包括饲养奶牛在内的畜牧业,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千古传唱的诗歌,描写的也只是边塞风光,与内地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

随着科学和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对牛奶的认识逐步加深,消费量不断增加。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牛奶一直是婴幼儿的辅助食品和老弱人等的滋补营养品,是一种奢侈品。

牛奶作为一种相对音及的大众饮料发展起来,也仅仅是80年代的事情。一方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奶牛的饲养、奶制品加工和销售网的扩大,也都有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牛奶再不是老人和孩子的专利品了,当然更谈不上奢侈品了,随便进哪个冷饮店,来杯酸奶,或叫杯热奶,不过是日常消费的一部分罢了。

求中国乳制品的发展史!

说起中国喝奶的历史,有许多人会援引司马迁的记述。司马迁曾经好奇地在《史记•匈奴列传》录下了汉文帝时变节汉使“中行说”的话(公元前180年):“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
这个变节汉使过去投向匈奴,谋得了匈奴的官职。但作为当时眼界最国际化的“记者”,司马迁对这个“汉奸”的立场不坚定没有太在意,因为从这个曾经的汉使身上,可以了解到“非我族类”的一些情况。上述句子中的“饮其汁”,后来被部分专家指认为喝奶,而另外也有人怀疑是喝血。
1500年前的《齐民要述》详细记载了用牛、羊乳制造干酪的方法。有学者指出此“酪”不是“奶酪”,而是一种奶油。而到了宋朝 (公元960—1279年),政府的“机构设置”中有专门的牛羊司乳酪院,供造酥酪。
尽管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有喝奶或食用奶制品的记载,但不管如何,从中国本土牛的特质来看,喝奶至多是小范围的事情。过去几百年中存活的本土牛,奶产量是不高的——与它们动辄年产数吨甚至10余吨奶的“国外亲戚”比起来,年产几百公斤的中国本土牛,产奶能力少了一大截。
《蒙牛内幕》引论中曾诗意地写道:“十三世纪,当成吉思汗的剽悍铁骑掠过多瑙河畔的时候,欧洲人惊呼:‘黄祸来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孕育这些“黄祸”超人体能的,正是草原上的牛和羊。传说蒙古军西征时,以‘三快’闻名——行军快、作战快、后勤保障快,前面是快马、长刀、利箭,后面是成群的牛和羊,战士们饿了吃肉,渴了饮奶。”
根据《蒙牛内幕》不知援引于何处的传说,欧洲人喝奶都是蒙古人教会的。关于成吉思汗的精锐骑兵,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著名的游记里对这支骑兵配带“糊状奶粉”作为军饷确有记载。因为骑兵打仗有时不得不连续赶路作战而无时间做饭,士兵们就在马背上用一个皮袋里的水倒向另一个装有“糊状奶粉”的皮袋里,随着马的跑动,片刻之后就能喝了充饥。从这种作法对战斗的效果来说,是有节省时间的效果的,但是马可•波罗也明确地说,这仅仅限于大汗皇帝的亲兵部队在执行重要任务时才能享用。
饮用范围小,以至于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在我国传统“奶文化”的内涵中分化出上、下两极。
上一极的小范围中确认喝奶是长生之途。如北魏朝的《北史•魏志•王琚传》曰:“长饮牛乳,色如处子,卒年九十。” 而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仙家酒,仙家酒,两个葫芦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李时珍视奶汁为灵丹妙药,但当时却没有“百家讲坛”之类的传播平台,因此在民间,尤其是人口更为密集的南方,喝牛奶的根基几乎不存在。
当元朝部队跨马驰回自己的亚洲腹地大草原,蒙古民族的饮食习惯在中原也就逐步淡出了。美国人类学家尤金·N·安德森曾经指出:“明代复兴的汉族主义增强了对奶制品的排斥(心理)”——源于文化的背景认同引发的情感扰动了对奶的判断,其实延续了许多年。
这种扰动,体现在中国人的食谱中——牛奶出现在普通中国人的食谱之中,其实不过是几十年时间,尽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奶牛,传说在400多年前就由欧洲早期传教士和殖民者在东南亚引种杂交后流入云南边境的,而国内最早的牧牛场1644年就在北京西华山建立了。

蒙牛牛奶的历史???

蒙牛集团成立于 1999 年 1 月份,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 76 亿元,职工 3 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 400 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 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蒙牛集团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蒙牛集团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 8 年,蒙牛集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2006 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162.46 亿元, 同比增蒙牛集团长 50.1% , 年均递增 138 %; 实现 利润 7.27 亿元,同比增长 59.21% , 年均递增 182 %; 完成税收 7.8 亿元,同比增长 60.11 % , 年均递增 158 %;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35% 以上; UHT 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
2006 年 9 月份,蒙牛集团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 500 强”名单,蒙牛集团位居第 11 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全国大企业集团 500 强中,蒙牛位居第 238 位,比 2005 年提高了 5蒙牛集团6 个位次。与此同时,在 2006 年首届“亚洲品牌 500 强排行榜”中,蒙牛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 3 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蒙牛集团头企业,蒙牛已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 3200 多个,联系奶农 200 万,累计收购鲜奶 800 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 180 亿元,仅 2006 年一年就发放奶款 62 亿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 9500 吨,位居行业第一,被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8 年来, 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蒙牛累计投入科研资金上蒙牛集团亿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道路—— 累计在国内外申请商标注册 330 件,申请国家专利 340 件( 其中发明专利 24 件,实用新型专利 4 件,外观设计专利 312 件 ) , 建成 我国第一个乳业生物技术平台, 推出 极品纯牛奶“奶爵 6 特乳”和“特仑苏纯牛奶”,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既能“吸收钙”又能“留住钙”的“蒙牛 OMP 牛奶”,突破世界乳业 3 项技术难题的乳品新秀——蒙牛真果粒成功上市,合作 研制出符合国人体质的 LABS 益生菌群和 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与达能公司合资开发酸奶产品, 创建国际领先的乳制品研发中心,掌握了具有完蒙牛集团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的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性控准确率达 93% 以上,对我国奶牛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将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
2006 年 3 月份,蒙牛 获得“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称号,这也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食品制造企业。 10 月份,在第 27 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 从技术、品牌、品质、工艺等各方面特别是创新性上远蒙牛集团远超越了其他竞争对手, 最终捧回了“ IDF 产品开发奖”,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乳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争了光, 为“中国乳都”添了彩 。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 2003 年 率先捐款、捐奶 1200 万元抗击非典; 2004 年为全国教师捐奶 3000 多万元; 2005 年出资 1000 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 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蒙牛集团”,成为“全球裸捐”的代表人物; 2006 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 500 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受益小学生达到 6 万多人,总价值达 1.1 亿元。同时,还与 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 7 家单位,联合启蒙牛集团动了以“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为主题的“中国饮奶运动”。 2007 年,他们再度选择 500 所小学,继续开展免费送奶活动。不仅如此,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 NBA 关怀行动、联想、微软、新浪、华润万家、家乐福、利乐中国公司等还与上述 7 家单位联合发起“中国牛奶爱心行动”。现在,这项公益行动正在深入进行中。
目前,蒙牛集团正按照既定目标,为蒙牛集团“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 2010 年 跻身世界乳业 20 强”而努力奋斗!
近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蒙牛与中粮达成了购销协议,蒙牛将在2010年向中粮购入总值不超过2.9亿元的白砂糖、食油等其他相关产品原料。蒙牛方面称,中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甜菜糖及食用油生产商与分销蒙牛集团商之一,此次双方订立的总购销协议可以使蒙牛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能维持其乳制品的生产与品质。
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是蒙牛品质的保证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去年蒙牛与中粮联姻以来,双方首次公开在原材料采购上的合作。分析人士指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是蒙牛品质的保证,而中粮的强项就在于上游产业链的控制,双方此次合作可谓水到渠成,此前中粮就是蒙牛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之一。
去年7月,蒙牛集团携手长期关注于中国投资的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的高额资本共同入股蒙牛。此次合作不仅成为国内食品行业最大的一宗交易,还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就蒙牛集团此合作曾表示,作为国内粮油食品加工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粮集团致力于成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乳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入股蒙牛是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有助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做大食品品牌,并带来更大成长空间。
蒙牛计划进一步建设全产业链上游基地
而后,发力上游奶源建蒙牛集团设成为两大企业携手共进的一致目标。蒙牛近年来不断推进超大型国际标准化牧场和大型蒙牛集团现代牧场建设。与中粮合作后,蒙牛计划进一步开发建设全产业链上游基地,在各地再合作、参股兴建20多家万头现代牧场。从而实现由上游为主导,逐渐向中下游渗透的产业发展路径。
目前蒙牛已经在内蒙古、河北、湖北、四川等地已经建成、参股建设11座万头以上的超大型牧场,实现在全国优质奶源带上的均衡布局。在未来几年内,蒙牛将有望成为业内第一大牧场奶源的拥有者。
从资金的投入到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从全产业链的完善到发力上游奶源建设的共识,中粮与蒙牛的强强合作,为蒙牛带来的不仅是更多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以中粮掌握上游资源与全产业链的强项,做强做大奶源基础建设,为蒙牛的乳品生产与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伊利牛奶的历史

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始终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以极其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了持续发展的行业代表。 如今,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 2009年上半年,伊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比增长6.69%,同时实现净利润2.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57%,在竞争白热化的乳业第一集团军中占得先机,更进一步拉大了伊利与追随者的差距。 2009年前三季度,伊利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22亿,同比增长1.03%,同时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5.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6.66%,再度摘得行业桂冠,继续以稳健的发展态势引领中国乳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