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运动,只要能动起来,对健康都是有益的,而乒乓球更是老少皆宜的好运到。乒乓球虽然又小又轻,但打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不仅要靠手臂的力量,还要有腰、腿的配合,运动量比较大。长期坚持下去,对健康十分有益。如果我们有慢性肠胃病,经常出现胃部不适,大便不成形或者容易拉肚子,那么乒乓球是一项合适的运动。
乒乓球的打法有很多,对于胃病患者来说,我们建议练拉弧圈球打法,这种打法,拉球时球拍自后下向前上,上肢会连同胸廓一起往上提升,全身包括内脏也随动作而上提,最适合有胃下垂的人来练习。
乒乓球虽然对健康有益,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乒乓球之前,应做一些热身练习,如慢跑、徒手操,活动各关节、韧带、肌肉等,使人体能够适应乒乓球的各项要求。
2.打乒乓球时,因为腕、肘、肩部、腰部用力较大,所以我们要循序渐进,运动量从小到大,要掌握正确的打球方法,避免引起肌肉损伤。
3.运动后还要及时进行整理运动放松,如慢跑、四肢放松摆动、局部按摩等。整理活动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运动项目,长期坚持打乒乓球,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1延缓衰老
看到很多中老年爱好者,打了多年球,样子显得比常人年轻10到20岁,活力充沛。(我身边的球友们的确如此,50多看起来40出头,40多看起来30多点!
2减肥
身边的发烧球友,坚持每天打球,每次2、3小时,一年下来减掉了肚子和大腿的赘肉,减肥成功,本来叫他“肥仔”,现在都叫不出口了。(我自己坚持一年多,体重没下去,但是看上去越来越瘦!
3预防近视
认识的一位教练说,他们小时候级里有20、30人训练乒乓球,至高中大学时,练乒乓球的只有一人近视,级里不练的大部分都近视了。
4改善老花眼
—有位退休朋友,本来看书要戴老花镜,打乒乓球两年后,现在看书不用戴老花镜,她家人都很惊讶。
5降血脂
—有个五十多岁的朋友,血脂超标,开始是跑步和打羽毛球,血脂没降下来,改打乒乓球后惊喜地看到血脂下降了,现在打乒乓球乐此不彼。(我一位60岁的无私奉献场地的球友,他去检查身体,指标都正常,医生好奇地问他平时干什么多,这么健康,他说每天坚持打1-2小时乒乓球)
6改善睡眠
一位老年乒乓球朋友,他说每次打乒乓球后,身体累了,回家洗澡睡觉,睡眠质量很好,如果不打球那天睡眠就差些。
7调整肠胃、防止便秘
有个朋友肠胃动力不足,常感肚子隐隐作痛,打完乒乓球都会放一个大屁,肚子顿时舒适清爽,排泄通畅。
8健脑益智
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既要考虑技术的发挥,又要考虑战术的运用。乒乓球运动中要求大脑快速紧张地思考,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不是我我吹!从小开始打球的小孩,读书比一般人厉害多了!!)
9增强免疫力
有位球友得了荨麻疹,因为减肥过度,免疫力下降,被他同伙拉去打乒乓球,一年后,再也不过敏了;吃海鲜什么都没事了。
打乒乓球的9重境界
第一个兴奋期
刚开始接触打球,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参加到乒乓球这个活动中来,在第一次打球的时候总是很兴奋的,尽管自己连拍子都还不会拿,在看到身边的“高手”们你来我往的时候,学着他们的样子,按照高手的教导,开始寻找自己的球感。
第一个郁闷期
打球约一周后,才发现自己如此的勤学苦练,每天花若干小时练习诸如拍球、颠球、磕球什么的,却仍然在台上不能把球打好,而且教自己的高手也开始有一些不耐烦……
第二个兴奋期
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功夫不负有心人哪,终于可以把推挡玩的有模有样,而且在和同伴的较量中,偶尔也可以“杀”上那么一板,真是好好玩呀!
第二个郁闷期
三个月至四个月之间,猛然发现,自己懂了什么是攻、什么是拉、什么是搓,甚至还有许多许多的高级别动作。但仅仅是“知道”而已,真正打起来,自己一项也打不出来,开始对自己的运动天赋表示怀疑,对乒乓球深厚的技术产生敬畏之心。
第三个兴奋期
八个月至一年的光景,苦练基本功终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打球的时候感觉顺畅多了,球感好的球友,在这个时候可能还会受到新手的崇拜。
第三个郁闷期
打球两年左右,球技基本上停止不前,经常在多种打法和胶皮之间转来转去,甚至这期间都有过直改横、横改直的情况,烧了不在少数的器材,当然还有银子……开始怀疑陪练或者非正式教练的水平,希望能够找到提升球技的方法,产生寻名师学绝招的想法。
第四个兴奋期
打球四到五年,坚持到这个时间的朋友,基本确定了自己的打法和风格,并被更多的菜鸟推崇为高手,向你请教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很多球友的圈子,更多的时候喜欢找人较量。
最喜欢的事,是走到某个地方看到一群菜鸟在厮杀,在他们玩个差不多的时候,亮出自己的兵器上去横扫千军。
第四个郁闷期
打球七至八年,已经被人称高手好多年了,但其实总有那么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你总也打不过他!
无论你怎么全力以赴也讨不到便宜,初学球时急功近利、基本功不扎实的缺点暴露无遗,并且很难改正,从心底里明白了乒乓球这个东西,在中国真的是天外有天!
第五个兴奋期
十五年以上的球龄,这个时候已经把胜负看的很淡,不再追求一出场被前呼后拥的感觉,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尊重你,你告诉向你讨教的新手,打球无捷径,练好基本功。
这一个兴奋期基本上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你已经对乒乓球爱得深沉。
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对人体有以下好处:
1、有效改善视力的好处,打乒乓球时,因为乒乓球的球速比较快,眼睛需要时刻注视是乒乓球的位置,所以经常活动眼睛,进而缓解眼部的疲劳,可以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
2、有提高反应力的好处,发展精神敏锐度,在乒乓球中,球的速度、旋转和放置是至关重要的,而熟练的球员在创造和解决这三种属性的问题上都是非常熟练的。
3、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好处,并能刺激大脑的机敏性、专注力和战术策略。随着乒乓球向你快速移动,并跟随它的轨迹,击球将有助于改善手眼协调。
扩展资料:
经常打乒乓球,大脑运动皮质及小脑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反过来也证明了大脑的可塑性,即大脑能根据个人经历或环境因素而发生变化。
乒乓球运动具有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参与该项运动,有利于发展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
长期从事乒乓球运动,不仅能使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得到活动,同时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其运动量也随之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素质。
由于乒乓球体积小、球桌小,人们在打乒乓球时,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短、速度快,运动员要想击败对手赢得比赛,就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来球的方向、速度、力量、旋转以及落点做出迅速而全面准确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步伐和击球的位置以及球拍的角度,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合理的还击。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人体在大脑的指挥下完成的,因此长期进行乒乓球运动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其他系统、器官之间的协调指挥能力,有利于调节和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人民网-乒乓球的四大好处
打乒乓球对人体的好处
经证明乒乓球运动对人体有着健身缓压的作用,下面我就乒乓球的养生作用给大家进行讲解。
1、预防治疗糖尿病
造成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原因多半是因饮食过量、运动不足和压力过大,而限制饮食量、减少积蓄在体内的糖分,再辅以运动就可降低体内血糖值。
2、预防心脏病
据报道,坚持打乒乓球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预防心脏病,让我们的心脏更强壮,一周打乒乓球3小时以上,可降低35~40%患心脏病的风险:医学会也肯定:每天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可维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3、改善腰、肩疼痛
平常如果驼背或姿势不良,肩胛肌的负担过重,肩膀、腰就容易发生僵硬酸痛。经常打乒乓球,可以锻炼全身肌肉,自然可以改善腰、肩疼痛。
4、降血压
人入中年以后,血压多半会上升,但经常打乒乓球可以减少血压上升的机会;其二是打乒乓球会增加牛胆酸的分泌,而牛胆酸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5、预防动脉硬化
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很容易让我们的'身体素质变差,再加上没有坚持做健身运动,这会使得体内血液中的胆固醇与中性脂肪异常增高。血液中胆固醇量过多,容易诱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病变。持续20分钟以上的乒乓球运动,有助于分解体内中性脂肪,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6、远离癌症威胁
据统计指出,一周打乒乓球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癌症患病率。
7、避免脂肪肝
研究人员发现,常打乒乓球的人血液循环较好,肝的代谢功能高。
8、预防骨质疏松症
年纪愈长,骨质流失,就容易骨折或腰痛。经常打乒乓球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9、远离老年痴呆
杂志报道,中老年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周打3次乒乓球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健身效果很显著。每次45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人体中最耗费氧的部位就是脑神经细胞,运动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功能活化,使脑血管重返强韧,自然就能预防健忘与痴呆。
10、消除压力.帮助睡眠、预防抑郁症
经常打乒乓球,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使运动者更容易入眠。除此之外,经常打乒乓球可以增进自尊、自信与乐观。
乒乓球既可以快速竞技,也可以缓慢击打,既可以单兵作战,又可以团体协作,而美国科技公司更是将打乒乓球作为员工权益的一部分,让员工能够放松。常打乒乓球,疾病绕你走。;
经常性的吃完饭后剧烈运动会导致胃下垂等多种胃部疾病。如果是时间上有冲突,有比赛之类的必须要打球的情况,可以选择提前吃午饭,并注意不要吃太多。如果是日常情况,应注意饭后半小时之内不要剧烈的运动,最好是休息,一定要打球的话,练习一些低强度的技术动作。如果你问的是你已经吃完饭打了球了,怎么办。一次两次影响还不大,下次不要这样了就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