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原文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经络养大肠法
大肠的主要作用是运送垃圾物质,并促使垃圾排出体外。倘若能科学、合理刺激大肠经就可以加强大肠功能。
大肠经主治病症
本经经穴主要用于头面疾病、胃肠疾病、神志病、皮肤病及发热等疾病的治疗。
◎头面五官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头痛,鼻衄。
◎热病:身热,热病无汗,多汗。
大肠经上养大肠灸往大公开
手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导致牙齿疼痛、颈部肿大等症状。所以,大肠经的穴位所治疾病谱广泛。
商阳
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可清热利咽,治疗上吐下泻。常和少商一起点刺放血,可清热泻火,主治急性咽喉肿痛(图①)。
合谷
一说合谷,没有学过医的人都会告诉你,还可以将对侧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处所指处就是合谷穴。食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峰,便秘,消化不良有良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中穴左右两支交叉上行,分布在鼻孔两侧。而胃经过上齿,本穴一般治下牙痛,右侧牙痛应按摩或针刺左边的合谷,左侧牙疼取右边的合谷。而上牙痛可取胃经的内庭。按摩要用些力气,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图②)。
温溜
温溜穴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图③)。
曲池
本穴位于肘横纺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上。可调和营卫,疏风清热,调和肠胃,可治疗腹效名“合谷”。可治疗腹痛、大肠经进入下齿,然后绕唇,痛、下吐下泻、便秘。还能治疗高血压、癫痫、月经不调、眩晕等。
曲池穴是治疗各种皮肤病的一个要穴。曲池穴还有明目上的功效,常点揉此穴可预防白内障,还能治疗麦粒肿(图④)。
大肠生活术
秋天天气干燥,人体的水分也比较容易流失,所以很多人在秋天的时候都容易便秘。原因是秋天以燥邪为主,燥气通于肺,而肺与大肠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所以当肺受到秋燥的伤害,肺津不能滋养大肠时,就会形成津枯便秘。所以秋天要润肺生津,大便才能正常。为了预防或减轻这种状况,一定要多喝水,每天补充充足的水分,并坚持适量的运动。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胆汁酸等),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同时大肠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如杯状细胞分泌黏液中的黏液蛋白,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免遭细菌侵蚀。
扩展资料
大肠生理机能
1、主传化糟粕: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
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过肛门有节制的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道之官”之称。
2、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是所谓的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机能失常大肠传导糟粕机能失常,则出现排便异常,常见的有大便秘结或者泄泻。
若有湿热郁结大肠,大肠传导机能失常,还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病症。
大肠主津机能失常,则大肠中的水液不得吸收,水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病症,若是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或者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又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
小肠生理功能
小肠的组织结构学特点为小肠的吸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肠的生理功能表现毛小肠的运动、分泌、消化及吸收等方面,并且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
如小肠平滑肌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可以完成对食糜的研磨、混合、搅拌等机械消化,小肠腺分泌的小肠液与小肠内胆汁、胰液一起完成食糜的化学消化,小肠粘膜分泌内分散存在有许多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消化道激素,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和胃动素等,它们对胃肠运动和分泌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大肠
-小肠
大肠 [dà cháng][大肠]基本解释肠的一部分,上连小肠,下通 *** ,较小肠粗而短。分盲肠、结肠、直肠三部分。主要作用是吸取水分和形成粪便。中医列为六腑之一。
[大肠]详细解释肠的一部分,上连小肠,下通 *** ,较小肠粗而短。分盲肠、结肠、直肠三部分。主要作用是吸取水分和形成粪便。中医列为六腑之一。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百科解释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化道的下段,成人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回肠,包括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盲肠和结肠还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1在肠表面,沿着肠的综轴有结肠带,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2由肠壁上的横沟隔成囊状的结肠袋;3在结肠带附近由于浆膜下脂肪聚集,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称肠脂垂。 更多→ 大肠
[大肠]英文翻译large intestine
[大肠]相关词语便血 直肠 胆囊 内脏 结肠 洗肠 五脏 大脑 肝脏 小肠 解剖 空肠 [大肠]相关搜寻大肠杆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