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体的穴位是非常多的,一共有四百多个重要穴位,不同的穴位位于不同的位置,当然不同穴位的作用和功效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上脘穴这个穴位是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听说到的,但是人们还不是非常了解上脘穴的位置,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上脘穴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按摩技巧。
上脘穴位在人体上的位置
上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并且是在前正中线上,位于肚脐中上大约五寸的位置,这个位置非常的好找,其下一个穴位是中脘穴,其上一个穴位是巨阙穴,这个穴位对人来说非常重要,其作用也非常多,能治疗多种疾病,所以在中医上经常会使用得上。上脘穴这个穴位是可以经常按摩的,并且我们坚持每天按摩上脘穴,还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对于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胃脘疼痛、反胃、胃胀等这些症状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另外,适当的按摩上脘穴还能起到预防打嗝、呕吐的作用。
按摩上脘穴的手法技巧
在按摩上脘穴的时候,可以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并且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上脘穴三分钟左右,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按摩上脘穴的时间也可以随时都可以,可以在准备早餐的时候,你也可以在用餐过快、吃得太饱或者是出现了消化不良以及食欲不振的症状了,那么我们都是可以适当的按揉上脘穴来治疗的,但是大家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了,不然会导致我们胃部难受的。
我们已经详细的了解了上脘穴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上脘穴这个穴位是位于我们人体上腹部的,距离肚脐也是比较近的,另外,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按摩上脘穴也是有着非常不错的保健功效,我们还知道了上脘穴的按摩技巧,所以在生活中就是可以经常按揉上脘穴的。
1 上脘穴上脘穴的位置是在胃的上面,差不多肚脐上方的五寸位置。按摩上脘穴可以帮助食道减负,能够避免我们进食太多的食物,让食物都累积在我们的胃里面,从而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上升的情况。
2 中脘穴中脘穴的位置是在妒忌上面的4寸位置,当我们刺激中脘穴的时候,是能够促进胃部的蠕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我们可以把食指跟中指并拢,顺时针按摩3分钟就能够见效。
3 下脘穴下脘穴的位置是在我们肚脐上方的2寸位置上面。按摩这个位置的话,是能够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毒素,避免毒素在腿部、大腿等下半身的位置,出现脂肪累积的情况。我们可以先用拇指轻轻的按压,当感觉疼痛感的时候,再放松,这样一直按摩5分钟左右,是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如果你是下半身肥胖的人群,按摩下脘穴是很有效果的。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穴位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
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上脘: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别称上管(《千金方》),出《灵枢
四时气》中。属于任脉,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中脘:功能作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下脘: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如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泄泻,饮食不化,水肿,胃下垂等。
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因本穴具有较强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功效,临床常与足三里配合治疗饮食不化、呕吐;与足三里、四缝、商丘配合治疗小儿疳积;还具有治疗“腹部坚硬癖块、脉厥厥动”(《太平圣惠方》)之功能;并能消散六腑寒气腹痛,治疗不嗜饮食,水谷不化,日渐羸瘦等症状。
扩展资料: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
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
参考资料:下脘中脘上脘穴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