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穴属于我们足部的一个穴位,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穴位,同时大钟穴也是比较关键和重要的穴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够通过按摩大钟穴来起到不错的养生效果,那么具体大钟穴在什么位置,我们按摩大钟穴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一起看看大钟穴的情况吧。
大钟经穴名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络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这是很容易找到的一个穴位,如果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自己在网上找一些图片帮助找穴位,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请中医帮忙,这样可以最准确的帮助我们找到大钟穴的位置,这样做不仅非常准确,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自己的时间。
并且大钟穴不仅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穴位,同时大钟穴的养生效果也同样很强,首先就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诊治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问题,但是大家不用担心,可以适度地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就有利于缓解咽喉的不适情况,所以说大钟穴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另外大钟穴位还可以很好的诊治咳血问题,很多人在生活当中总是咳血,也没有找到一些病因,我们也可以借助中医的指导,适度地按摩一下这个穴位,深深的刺激一下这个人体当中比较重要的穴位还是蛮不错的,有利于帮助我们养生,对很多的不适情况都有帮助。
上面介绍给大家的情况,就是大钟穴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在看完了之后就一定能够对大钟穴的具体位置有了解,而且能够发现大钟穴对咽喉健康也同样很有帮助,功效可以说非常神奇,所以对大钟穴这样的穴位,我们可以经常进行按摩养生。
足少阴肾经/太溪
一、取穴步骤
【第一步】从内踝尖向足底方向循,其下缘凹陷处即为照海穴。
【第二步】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即为太溪穴。
【第三步】从照海向后下方循,在跟骨前缘,太溪直下方凹陷处即为水泉穴。
【第四步】沿踝区后方循跟腱向下推至跟骨,其间凹陷处即为大钟穴。
二、重要结构
内踝尖,跟腱。
三、主治
太溪(补肾气,除百病)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
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
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系疾患;
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⑤月经不调;
⑥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四、定位
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五、按摩
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每日早晚左右足各刮1~3分钟,可调节和缓解肾炎,膀胱炎、遗尿、遗精等病症。
六、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
时间:30-70分钟;温度:38-48 ;
艾条悬灸
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
时间:3-5壮。
1 涌泉穴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按摩方法:可以先摩擦双手,把掌心搓热然后交叉按摩,左手掌掌心擦右脚掌掌心,右手掌掌心擦左脚掌掌心,至少50下。
功效:补肾益精,利尿。
2 然谷穴位置: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按摩方法:手捏足部,将大拇指按在然谷穴位置,打圈揉按,力度以穴位感到轻微酸疼为宜,按揉1-2分钟。
功效:升清降浊,平衡水火,利尿。
3 太溪穴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手捏脚腕,将大拇指按在太溪穴位置,打圈揉按,力度以穴位感到轻微酸疼为宜,按揉1-2分钟。
功效:滋阴补肾,清热利尿。
4 大钟穴位置: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手捏脚踝,将大拇指按在大钟穴位置,打圈揉按,力度以穴位感到轻微酸疼为宜,按揉1-2分钟。
功效: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能。1、救命穴——人中,2、万能穴——合谷3、长寿穴——足三里,4、消气穴——太冲5、强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飞扬,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9、补肾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
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
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
21、护膝穴——曲泉
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
23、糖尿穴——地机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胆结石穴——中渎
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
27、恐惧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冲、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
30、雀斑穴——丝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鱼尾纹穴——瞳子髎
33、噩梦穴——厉兑
34、肚子痛穴——下巨虚
35、胃肠炎穴——天枢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
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39、减肥穴——带脉
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
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伤穴——大包
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带脉
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脑血管穴——瘛脉
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间 咳嗽穴——鱼际
58、补气穴——经渠、气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62、白发穴——浮白
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晕车穴——关冲
65、疲劳穴——液门
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67、高血 脂穴——环跳
68、腰酸穴——风市
69、化痰穴——丰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