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脚麻就揉——阳陵泉穴

时间: 2023-04-01 01:06:58

脚麻就揉——阳陵泉穴

病人小王向医生反映,最近他的腿脚经常发麻,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毛病。有一次他在家翘着二郎腿坐着上网聊天,站起来后就发现自己的右腿不会动了,腿脚发麻,过了好一阵才缓过来。又有一次他在厕所蹲的时间长了,那腿麻得就没法说了,他有些紧张。经检査他并没有得什么大的毛病,怀疑是姿势不对引起末梢神经血液循环受阻,时间长了,细胞供氧不足,一旦血液回流,就出现了腿脚神经发麻。除了配一些营养神经的药以外,我建议他平时多运动,再出现腿脚发麻时就剌激剌激腿上的阳陵泉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取穴膝盖下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圆而小的骨头,骨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就是阳陵泉穴。

手法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一下按压5秒,重复5下。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小知识

阳陵泉穴,是胆经的合穴,为筋之会穴。按中医来论,经脉走入合时其经气最强。由此可以得知,阳陵泉一穴,因为它的经气最强,入脏很深,故通上达下的作用也是最强的。它有舒筋脉、清胆热、袪腿膝风邪、疏经络湿滞之功,主治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瘫、胸痛、胆嚢炎等。除此之外,由于它是"筋会",一切筋的毛病都可以找阳陵泉穴。

缓解脚麻的其他穴位

脚麻的时候还可以按压脚底的涌泉穴。

取穴涌泉穴位于脚底的中央稍靠趾尖一侧,脚趾从左右两侧向内侧弯曲的时候出现的凹陷处。手法右手握拳,用拳头的中指关节敲打涌泉穴50〜10吓。

配合按摩

摩腿法:像包围腿部一样,将一只手放在腿上侧,另一只手握住腿下侧,双手交替移动,用两手的拇指同时按压小腿肚的内侧。

小腿内侧有肝经、脾经和g经三条经络分布,按压它们对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作用明显。

特别提醒

手脚末端都麻木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需要及时检査血糖。脚麻还伴有肌肉萎缩、四肢无力,有可能是神经炎引起的。颈椎病和腰椎病也可以引起下肢麻木,确诊还需去医院做进一步必要的检査,如X线摄片、CT或磁共振检査。老年人手脚发麻且有高血压,可能与脑血管硬化密切相关,要当心脑卒中的可能。

小护士

纠正不良坐姿。久坐的时候屁股最好不要超过椅子的1/3,坐个把小时后必须起来伸伸腿、弯弯腰。

适当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避免长时间弯腰或搬重物,以免因腰肌劳损或是腰椎病压迫神经而加重脚麻的症状,休息的时候做一下伸展运动。

平时注意脚的保暧,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然后配合穴位按摩。

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增强体质。贫血和营养不良的人更容易出现腿脚发麻的情况。

马丹阳12穴十——阳陵泉(任何筋病,头外侧痛要穴)

马丹阳十二穴——环跳(腰腿疼、偏瘫划圈步态救星)

马丹阳12穴之八——昆仑(处理人体侧面多方疼痛、强筋健腰)

马丹阳十二穴(七)——太冲(偏瘫患者脚背伸不可大穴)

马丹阳十二穴(六)——承山(偏瘫患者站立大穴)

其十: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三壮)。

一:穴位定位

《针灸大成》

膝下一寸,胻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阳所入为合土。《难经》曰:筋会阳陵泉。疏曰:筋病治此。

《中国针灸学》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阳陵泉穴位的具体定位,古书上的位置和现代教科书上的位置大约一致。都是在膝关节外侧下方一寸左右,也就是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的一个凹陷区。

如果我们在那个区域仔细按压的话,我们可以明显的找到一个凹陷点。

二:穴位作用

1:筋会阳陵泉

因为古书上说我们人体上所有的筋,都汇聚在阳陵泉这个穴位上。所以阳陵泉治我们身上所有因为筋的问题而导致的疾病。

例如:腿抽筋(腓肠肌痉挛)。很多老年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因为小腿部的抽筋而痛醒。导致小腿部抽筋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缺钙、腓肠肌痉挛、劳累、或者神经元的损伤都会导致。我们在处理这类腿抽筋问题时,我们都可以去找阳陵泉这个穴位。


人体筋病:例如因为劳动扭伤腰部、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我们在处理处理这一类问题,都可以着重的在筋方面考虑。

2: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

我们如何理解“疾高而外者”这个名词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名词的字面含义去理解,疾为疾病、高也就是高处。所以就是人体最高处外侧的疾病,我们可以去取阳陵泉。

也就是我们的外侧缘头痛。


针对外侧缘头痛,我们可以使用阳陵泉进行处理,有时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3:偏瘫或者老年人腿部无力

针对偏瘫患者或者老年人,因为疾病或者年龄增大而导致的腿部无力,导致不能行走或行走困难的患者。我们可以使用阳陵泉穴位。

我们对阳陵泉穴的刺激,从而可以加强我们腿部的力量,可以使我们走路更有劲。

总之阳陵泉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穴位,你应该从多方面去发掘他的作用。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1.足少阳胆经

三焦经从丝竹空穴后进入胆经
先看循行路线:

起于眼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分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眼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下行到腋部走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另一条分支: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胆,居六腑之首,又属于奇恒之府,与肝相连,互为表里。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形成互济,谋虑定而后决断出。
胆气强勇敢果断,胆气弱优柔寡断。
胆是一个袋子,再肝的下方,胆是不会自己定时的喷出胆汁,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呢,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再从胆进入小肠生火,以助消化。
心脏与心包膜直接落到胆上面,所以心脏的搏动不断地打在胆上,胆受到压力时呢,胆汁就会喷出来。

如果因为胆结石医生西医建议把胆拿掉胆,

胆总管连着肝胆汁会慢慢的积累到肝里面,从而出现肝肿瘤,肝硬化,实际上是肝结石。

现在我们接触到了艾江山,学习到了中医基础知识,就应该明白,治疗未病的重要性。不能等着医院通知咱们切除身体组织的时候才知道身体出问题。

身边有人把b看成d吗?

这是事物倒之,左右反之。

如果其他都是好的,那就考虑下胆囊倒过来。胆囊为什么会倒过来呢?因为可能是小时候吐的比较严重,把胆囊吐反了。

胆为清净之府,中正之光官。

内藏清净之液,说的就是胆汁。

胆汁为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消化。

胆汁的正常喷射,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半夜11点到1点。

一共44穴。

瞳子髎:在我们常说的太阳穴处,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放血比较多。

胆经靠近眼睛的穴位,进取穴,治疗都是治疗眼睛问题。
听会穴: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分享一个倪师说关于耳鸣的解释:

一是,晚上睡觉突然就耳鸣,这个是身体出现问题带来的耳鸣。

第二种是外来因素造成的,这个可以到造成耳鸣的地方或者因素,把声音由大调到小,让耳朵慢慢去适应,治疗试试。
1.上关穴:与肾俞、翳风、太溪、听会配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无。
2.颔厌穴:与悬颅相配治偏头痛。
胆经头部的穴位治疗头部问题。
3.悬颅穴:与颔厌穴治症一样。
4.悬厘穴: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5.曲鬓穴:配风池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6.率谷穴:治疗胆经上的扁头疼,可以从太阳穴推到率谷穴。
7.天冲穴: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8.浮白穴:治疗白发,经常熬夜或者失眠导致血不养肝,肾阴不足时就会肝热,肝火上炎,虚火也上来了,头发就白了。
9.头窍阴穴: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耳鸣,耳聋,耳痛。与支沟、太冲、风池配伍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10.完骨穴: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11.本神穴: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

12.阳白穴: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13.头临泣穴:配目窗穴春去治迎风流泪。

14.目窗穴:与头临泣一样。
15.正营穴,承灵穴与脑空穴都是治疗头部问题
早上起来手指梳头一百下,头部的穴位都照顾到了,分不清经络与穴位就只需要梳头梳头再梳头!
16.风池穴:风池穴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气,用左边右治法。

脖子后面带风的穴都是身体最容易进风地方。
17.肩井穴:肩井加足三里治疗胸腔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而产生的瘀血。
后溪穴,申脉穴,肩井穴足三里穴四穴加起来治疗肩项强硬,脖子酸痛。

注意,肩井穴气很强,孕妇不可用。
18.渊腋穴: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
19.辄筋穴:辄筋就是筋的两块挡板,护筋的意思。

肝主筋,辄筋就是护肝防治肝损伤,养肝,养筋的穴位。想让自己肝好筋强,平常就要把心里的郁结疏通。

拍四窝:腋窝下的穴位一拍就照顾到了。
20.日月穴:胆经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胆的问题。
21.京门穴:肾的募穴,用俞募疗法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水肿,腰痛。
22.带脉:环腰一圈是带脉、五枢、维道:主治女子带下病,还有带脉痛。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
23.居髎穴: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
24.环跳穴:中医认为环跳是骨头开始生长的地方,骨头有问题,可能也在环跳的位置开始痛。

可治疗半身不遂。

我们的骨细胞,每两年更新一次。

25.风市穴:用于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

与阴市穴配伍治疗,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气。

与环跳穴配伍治疗中风脚膝盖麻木。
26.中渎穴:加强风市的治疗效果。
27.膝阳关: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
28.阳陵泉穴:筋会阳陵泉。

治疗膝盖一切问题的四穴五点还记得吗?
29.阳交穴:阳维脉的郄穴。
30.外丘穴:胆经的郄穴。灸外丘可解肝经的毒。
31.光明穴:胆经的络穴,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32.阳辅穴:胆经的经穴,属火,木生火,所以是胆经的子穴,胆经的实症用此穴。
33.悬钟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绝骨穴,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髓生病时在绝骨上治疗。
34.丘墟穴:胆经的原穴,丘墟+商丘治疗脚踝裸扭伤
35.足临泣穴:胆经的俞穴,八脉交会穴,交带脉。治疗带脉病。
足临泣+足三里治疗华佗夹脊痛。
36.华陀夹脊:督脉旁开五分,也就是督脉与膀胱经的中间就是华佗夹脊。
37.地五会:地五会特别治症脚皮特别干,胆经经过乳房,乳房硬块可以在地五会上治。

没事就用小金油揉揉它,顺便正个脚揉揉。
38.侠溪穴:胆经的荣穴,胆经的母穴。虚症治此。
39.足窍阴:胆经的井穴,井穴可以用来急救。
眼睛外侧疼属于胆经,用足窍阴。

眼睛内侧痛是膀胱经,用至阴穴。

眼睛下侧是胃经,用厉兑穴。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