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疾病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
任何疾病都有发病原因与症状共同存在。症状,仅是疾病反映的外象,必须寻求发病的原因及其发病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清除它,症状自能消失。能审症求因从"本"论治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这个“本”是什么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告诉我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阴阳与万类生杀变化,犹然在于人身,同相参合,因而治病之道,必先求之。显然,这个“本”就是本于阴阳也。此处的阴阳,并不单单指人身的阴阳,也泛指天地万物生杀变化规律的阴阳之理。
人体生病都是由阴阳失调所致,即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最后形成疾病。
如何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是关键。
节能:任何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如何不合理安排就很容易耗尽,这好比是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就会越早。所以,我们要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先要注意节能。如何节能呢?从静养、慢养和控制体温等方面入手。
储备:光节能不储备,生命的能量迟早都会耗尽。这好比我们平时总想攒点钱,于是就处处节省,可问题是,你不赚钱,再节省总有一天也会花光的。为生命增加储备主要通过饮食、睡眠、性三方面入手。饮食是对生命补充营养;睡眠是对生命的充电;性爱是对生命的协调。
如何节能、如何储备,我们都已经在书中有所介绍。总而言之,要想让阴阳平衡,就要让节能与储备相结合,二者互相配合,才能让我们健康一生。
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阴阳要是平衡,那么我们人体就能够健康,如果阴阳失衡,那么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于死亡。
那么我们怎么样维持生命阴阳平衡呢?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产品,包括生命,包括一个人,能量的储备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要合理的安排,我们的生命好比是燃烧着的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我们生命养生,维护生命阴阳平衡要注意节能养生这个问题。节能养生包括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这三大法宝。我们节能养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阳气和阴气,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另外,生命储备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基础,生命储备一个是饮食,一个是睡眠,一个是性,这三大本能是增加生命储备的三大要素,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主要环节。首先我们看食养生,食养生就是对生命的营养,食养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通过补和泄,一补一泄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除了饮食之外,就是睡眠,睡眠养生对生命的充电,我们睡眠的目的也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生命的涵养的储备,那么我们提倡要睡子午觉。第三,就是性养生,性养生是对生命的协调,性养生的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的好,衰老就能够减缓,寿命就会延长。
所以,慢养生、静养生、低温养生,是生命的节能养生;食养生、眠养生,性养生是生命的储备养生。互相结合,互相配合,对维护人体的阴精和阳气的平衡,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这些生命的阴阳平衡好,那么我们就能够健康一生。
祥解:
我觉得阴阳这个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那么阴阳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下阴阳是什么,阴阳是什么?我们先看我们要提到阴阳首先要提到《易经》,《易经》它就是讲阴阳的,表面上《易经》是一部讲算卦的占卜的书,但实际上《易经》里边有非常高深的哲理,那就是阴阳哲理。《易经》的阴阳哲理奠定了整个中国阴阳文化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研究养生文化,我们要学养生文化,我们首先要懂得《易经》的阴阳理论。《易经》我们知道了,它是“易”字本身就是一个“日”字和一个“月”字所组成的。上边是“日”,就是太阳,下边是“月”就是月亮。那就是说《易经》表示宇宙阴阳运动,就是日月的运动产生春夏秋冬、寒热温凉,以及白天黑夜的变化,就是说宇宙运动产生阴阳气化。所以《易经》强调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运动,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活动也是阴阳的运动。所以《易经》就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那就是说在那个混沌开始的时候,它是一片氤氲元气,然后逐渐划分为阴阳之气,那么阴阳合德,刚柔有体。那就是说人体的生命也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那么什么是阳?我们说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那么都是阴。从我们人体看也一样,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那就说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阴阳的运动。
那么这个阴阳运动是不停地在保持平衡,那么我们说什么是阴阳平衡呢?我们看一下《易经》的这个美丽的太极图。太极图就是阴阳平衡的缩影,这个太极图由阴鱼和阳鱼组成,它就是表示一个什么东西呢?表示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着,不停地消长转化。这种消长转化,就是说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则阴,阴极则阳。所以,这个阴阳的平衡我们看阴阳合抱,太极和阴阳合抱,它体现的就是一个立体的阴阳平衡。这太极图我们说为什么它不用一个直线,一分两半,而用S线?大家看,太极图中间用的S线,这个S线就表明我们阴阳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这叫动态的平衡。那么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所以我们说,人的容颜,脸,我们的面容,如果面容假如是红润的,是明亮的,是发光的,那就说明他的五脏一定是安康的。所以说五脏安康容颜发光,所以真正的美容,真正的健康的美,必须要锻炼身体,必须是五脏安康。那么由内至外的这种美,就是真正的美容,那它是胜过任何一种化妆品。任何一种高级化妆品的化妆成的容颜都不如人体健康的这一种自然的美,所以我们就说五脏安康气血充足,阴阳平衡,那么人的气色就非常的好。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则会生病。利用食物的阴阳特性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失衡,则可以达到养生保健治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白话过来,意思差不多是,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的稳定源于体内阴阳的平衡,一旦阴阳失衡了,人也就病了。反过来,一旦病了,就需要通过调节阴阳来治病。即传说中的“阴病则阳治,阳病则阴治”。问题来了,你如何晓得自己的体内是阳多还是阴多?食物又有什么阴阳属性?如何通过食物的阴阳来调节人体的阴阳?这一期,我们就一起来纠结这些个问题。 如何判定你身体的阴阳: 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罗大伦博士曰得很清晰明了,阳的能量的特征是温热、明亮、干燥、兴奋、亢进等,阴的能量的特征是寒冷、晦暗、湿润、抑制、衰退等。 表现在体内的话,阳气是人体内的火,阴液是人体内的水。体内阳气过剩,则火就大了,阳气不足,则阴液就过剩了。举个例子,比如胃上的阳气过足,则胃火就旺盛,表现出来就是吃得多、饿得快,甚至是脸上冒痘痘。再比如,如果心脏的阳气不足,则会出现浑身发冷、精神不振的症状,如若阴液继续积存体内的话,则会出现水肿,西医检查结果往往是心脏病或者心衰竭等。 故,根据阴阳能量各自的特征就可以判断自己是什么体质。如果是经常手脚冰凉、倦怠无力、少言寡欲、自汗、水肿、优柔寡断等七七八八的症状,则基本可以判定体内阳虚阴盛。相反,如若是经常手脚赤热、口干舌燥、亢奋激动、脾气暴躁等类似的症状,则基本可以判定属于阳盛阴虚性质。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一阴一阳谓之道,人体阴阳平衡者无病,有病就是阴阳失衡,或阳虚或阴虚或阴阳俱虚,或阳盛或阴盛或阴阳俱盛,或阴虚阳亢,或阳虚阴盛,都是疾病状态,总之阴阳失衡,就是有病,治病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调理成阴阳平衡。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和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者功能方面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者属于物质的,器质方面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以水火而言,火为阳,水为阴;以动静而言,动为阳,静为阴;以昼夜而言,昼为阳,夜为阴;以男女而言,男为阳,女为阴;以内外而言,外为阳,内为阴;以脏腑而言,腑为阳,脏为阴。法于阴阳,是养生的一个总则,是说人们的生活起居饮食等要符合自然界的阴阳变化。阴阳在四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一年之中,四季阴阳交替,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养生也要符合这种规律。“静养阴,动养阳”,夜晚休息,可以养阴,阴足了,才可以转化为白天运动工作的阳。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我们很多人或加班很晚,熬夜工作或深夜游戏娱乐,违逆自然之阴阳转化规律,逆阴阳而行,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违背了自然规律,久而久之就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会生病,阴阳一定要平才能无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