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中医解码如何才能慢养生

时间: 2023-04-02 06:22:53

中医解码如何才能慢养生

慢养生实际上就是节能养生。研究表明,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即呼吸频率越慢,寿命就越长。因为,呼吸节奏的减慢意味着血流速度的减慢、心脏负荷的减轻,以及身体耗氧的减少,从而使寿命延长。所以,生活中要学会慢动、慢吃、慢说,以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最终达到慢衰老。

然而,中年正是人生最忙碌的阶段,怎样做到慢节奏呢?可以通过静坐、午休、散步、下棋、绘画、听音乐等活动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暂时避开那些雄心勃勃的朋友。如果你的身边都是一顿饭接500个电话,一张嘴就是几个亿的老板或者经理,你能不着急?

(2)打开你的备忘录,删掉一半应酬。其实,不是每一个应酬都那么必要,但它们却挤占了你太多的时间,成为你慢节奏生活的大敌。

(3)不参加任何的打折促销抢购,特别是那种买100送100的活动。为了领到礼券,你要排上好几次长队;为了把赠送的礼券花出去,你还要在商场里多转悠3个小时,和一堆人抢夺一件你可能根本就不太喜欢或者没什么用处的商品。

(4)练练瑜伽,这是一项从动作到心理都超级慢的运动。

(5)把孩子和家人都“打发”走,和心爱的人相依一个周末。不要管天亮没亮,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与心爱的人“朝朝暮暮”更惬意的事呢?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运动有益健康,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就快快动起来吧!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1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有各种知识,同时部分人员还拿有器械。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就是由后汉三国时期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由于疗效确凿,据说已经发展到十余种流派,有外功,内功和内外结合功。练五禽戏时要求意守、调息和运动协调配合,意守可以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和利关节。经常锻炼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活动全身肌肉、筋骨和关节,有明显的健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各种主张运动来保健的学说思想层出不穷。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健身防老方法中最受青睐和行之有效的。它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本身的名字就极富文化的含义,“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圆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两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其名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园为本,一招一式均以各种园弧动作组成,观其行,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以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可见用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也为太极,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此为太极拳命名的含义。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2 运动养生的原则

合理即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合理,有的.放矢。大多数脑力工作者从事静态劳动,过分激烈的体力运动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中老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总之,一要考虑自身的体力条件,二要从原有运动基础出发,三要结合自身居住、工作环境,四要照顾本人的兴趣与爱好。能兼顾这四个方面运动项目,才可以说比较合理。

适度即体力运动的运动量要适度。由于身体素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绝对的运动量是很难作出千篇一律的规定的。但每个人在运动中都能感受到自身体力的承受能力。养生之道是“常欲小劳而莫大疲”。循此原则,就能掌握好运动量。

渐进即体力锻炼要循序渐进。一个体力运动已荒疏多年的人,或者已知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后,不宜一开始就过量锻炼,要允许自身的体力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否则,欲速不达,会走向反面。

坚持体力锻炼要持之以恒。无论何种运动,要想对机体真正能起到调节作用,扫除运行失衡带来的隐患,达到健康长寿目的,决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常要坚持若干年才见成效。

运动养生的具体方法

五官运动

眼睛运动闭目静坐,而后放眼远眺,然后做眼保健操,按摩眼周穴位,使眼肌放松,接着可以让眼珠上下、左右移动,反复多次。

耳朵运动掌心捂耳摩擦两耳,或紧松相间按压两耳,然后揉挤耳门穴、翳风穴,反复多次,再紧捏鼻孔,而后鼓气,使耳膜外张,反复多次。

鼻部运动坚持冷水洗脸、鼻,然后摩擦鼻翼反复多次,推刮鼻梁反复多次。

口腔运动上下牙齿相互叩击多次,用舌舔牙,津满咽下,然后闭口,两腮鼓气,一张一弛,反复多次。

喉部运动上下推刮喉脊,反复多次,捏住喉头两侧,上下揉,反复多次。

头颈运动

头颈左右摆动,反复多次;点头仰头反复多次;顺时针旋转,而后逆时针旋转,分别进行多次;左右手反复击拍后背颈椎部。

抓扒头皮

由前向后,用十指卷曲,抓扒头皮,反复多次;左前右后及右前左后分别抓扒多次;由后向前抓扒,反复多次。

手臂运动

前后或左右甩臂若干次;两手握拳屈肘,分别向双肩轻击若干次;左右手指交叉,掌心向外,由下向上举直,反复多次;左右手握拳,分别向前击若干次。

腿脚运动

屈膝下蹲若干次;直立交叉向前踢腿若干次;两手扶膝半蹲,顺时针、逆时针各摆动若干次。

胸部运动

左右两臂分别甩开,用力护胸若干次;向左向右转体甩臂若干次;两手交叉,抱头,仰卧而后起坐,多次反复;双手轻握,轮番轻叩胸部若干次。

腹部运动

弯腰摸脚,然后直立,反复多次;向左向右转体甩臂若干次;两手叉腰,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扭摆若干次;左掌覆右拳,绕脐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腹若干次。

其他运动

可选择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各种拳操等。但能引起脑力劳动者普遍兴趣的主要是跑步与散步。因为这两者最简便,健身价值又很高。跑步虽简便易行,但要注意自身体质是否适宜,穿着要轻便,时间以清晨为好,跑步时要调节好呼吸,端正姿势,不要脚跟先着地。开始时慢跑,短距离跑,循序前进,在体力逐步适应时,可适当快跑、长跑。

散步则是一种缓和的运动,但同样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加强各系统和组织的功能,还能使人神经松弛,轻松自在,收到调养心神的功效,与上下班挤车赶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散步对许多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助于安眠、通便、减肥,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等也有益。

中医解码德、仁、易、哲养心四法

1、德以养心

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庄子说,有修养的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德的核心是做善事,即"积善成德”,要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

2、仁以养心

仁,可具体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因此,以宽养心则要做到谦恭、宽容、、诚信、勤勉、柔顺、智慧、勇敢、忠诚、宽宥、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些,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否则,整日处于懊恼、愤恨、恐惧之中,必定会气机逆乱,阴阳失衡,多病而短寿。
易性养心

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关键是毋使太过、勿令太久。所谓易性,即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具体方法因人因事而异,如图书、赋诗、填词、雕塑、种花、垂钓、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绘画等,都可培育情趣、陶冶情性、防病治病。

哲理养心

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白凡事都有阴阳两面,不可过于苛求,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本职工作,讲究生活质量,把事做好,把人做好,自然也就做到养生养心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