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摇法
一手握着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着关节远端肢体,作回旋转动或屈伸运动。手法要领:摇法多用于四肢关节,但应根据关节活动范围,作不同幅度的摇晃,不可用力过猛。如手指及指关节,应一手握着患肢手掌,另一手捏着患指指尖,作屈伸和回旋运动。
腕关节:一手握患肢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捏着患手四个指头,作旋转摇晃。
临床应用: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关节囊的粘连和皱缩,灵活关节,尤其在关节功能障碍、强硬等情况下,用此手法极其有益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一般的关节酸软痛、陈旧性损伤和功能障碍等都可用。但损伤重者或刚伤后不能用。
(2)扯法
手法要领:家长用一只手的拇指、食指端捏住皮肤,或食指、中指中节夹住皮肤,用力做一拉一放动作,至局部紫红为度。
临床应用:有解表去邪、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外感风热引起的久痛、目赤痛、中暑等症。根据不同的病情,在印堂、鱼腰、天突、大椎等部位使用本法。
(3)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穴位上作弧形或环形推动,叫做运法。
手法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檫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为宜。
临床应用:运法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能。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通过按摩手法的结合,从而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减轻或改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按摩手法多样,掌握基础的按摩手法很重要,现给大家分享一些按摩手法。
—— 按摩的13种手法 ——

按法
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常与揉法配合,称“按揉”。
要领:①按压时逐渐用力。②作用于背部时,随被按摩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瞬间用力。

揉法
操作方法:
①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全身各部位。
②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③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要领:
①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掌做掌揉法。
②着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带动深层组织。③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

推法
操作方法:
①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②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③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要领:
①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②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③速度均匀。

摩法
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环、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移动摩擦。
要领:①上肢和腕掌放松,轻放于穴位上。②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擦法
操作方法:
①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②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要领:
①擦动时应直线操作,不可歪斜。②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③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拿法
操作方法: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作用于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
要领:
①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无毒副作用。
5、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6、和:运用滚、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调脉气,和经血,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
7、散: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都可以使用,对脏腑之结聚、气血之瘀滞、痰食之积滞应用散法可使气血疏通、结聚消散。
8、清: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穴位、部位上进行操作,达到清热除烦的目的。
推拿按摩是属于中医的一种,利用人的受在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上进行按摩推拿。这是一种很健康的自然疗法,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只需要通过双在伤害的部位或者特点的穴位上按摩就能起到治愈疾病的功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