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属于中药材的一种,对调节我们脾胃是有好处的,但是毕竟梧桐子属于中药材的一种,我们服用梧桐子是难免会有副作用产生的,所以说我们应该对梧桐子有一定了解才行,特别要小心梧桐子的副作用,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梧桐子的情况。
生食易现反效果
对于梧桐子这样的中药材来说,服用的时候是会存在一定副作用的,我们应该小心,首先梧桐子一般在药材中,都需要按照配方进行煎服熬煮,才能发挥其药效。而对于生的梧桐子,其不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生食过多的梧桐子还会出现反效果,这样反而容易导致疾病更严重。所以说梧桐子虽好但却不可生食,最好是经过炖煮、煎制之后在进行食用,这样服用梧桐子才更健康。
多食易导致耳聋
同时大家在服用梧桐子的时候还要注意,是一定要适量才健康的。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只有大量的服用药材才能快速看到成效,但是如果过多的使用梧桐子,可能会导致耳聋的现象发生。所以,即使在进行梧桐子配方药的煎煮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量的使用,否则我们容易因为服用梧桐子太多导致出现耳聋的严重后果。
有肺部疾病勿食
虽然梧桐子具有滋润心肺的功能,但是咳嗽痰多以及肺部有炎症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梧桐子。这主要是因为梧桐子具有一定的生发效果,所以会在无形间对人们的身体有促进生发作用,从而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大家服用梧桐子之前要清楚自己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服用梧桐子,这一点我们要小心。
服用梧桐子的时候难免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上面介绍的情况是服用梧桐子的时候需要小心的情况了,虽然梧桐子本身不错,药用价值很出色,但是在服用梧桐子的时候也会难免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我们健康,所以大家应该谨慎对待梧桐子。
车前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车前子
决明子
黄连(去须)
蓝实各60克
黄芩(去黑心)
玄参
沙参
瞿麦穗
地骨皮
秦艽
蕤仁(去壳)各30克。
【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热毒眼晕,白翳复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热水下,每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车前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车前子1两,人参1两,决明子(微炒)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细锉,焙过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风热,目赤肿碜痛,生努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车前子丸--《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车前子半两,决明子半两(微炒),栀子仁半两,黄连3分(去须),牵牛子1两(炒令熟),枸杞子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熊胆半两,牛胆汁1合,猪胆5枚(取汁)。
【制法】上药除胆外,捣罗为末,以3味胆汁中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中久热,目常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车前子丸--《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车前子1两,菟丝子(酒浸,取末)1两,蔓荆子(炒)1两半,决明子(拣净,炒)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白芍药1两半,地骨皮(净洗、去土)1两2钱半,牛膝(酒浸一宿,焙干)1两2钱半,黄耆1两2钱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脏气虚,下元不足,眼目常昏,或生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车前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车前子2两1分,决明子2两1分,黄连(去须)2两1分,蓝实2两1分,黄芩(去黑心)1两3分,玄参1两3分,沙参1两3分,瞿麦穗1两3分,地骨皮1两3分,秦皮1两3分,蕤仁(去壳)1两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眼晕,白翳覆瞳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熟水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车前子丸--《圣惠》卷三十
【处方】车前子1两,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石斛1两(去根,锉),菟丝子2两(酒浸2日,曝干,别捣为末),熟干地黄1两,远志1两(去心),泽泻1两,牛膝1两(去苗),桂心半两,蒺藜子1两(微炒,去刺),白茯苓1两,山茱萸1两,五味子1两,巴戟1两半,肉苁蓉1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气,目昏暗,身体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盐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车前子丸--《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处方】车前子1分,甘菊花1分,芎藭1分,黄连(去须)1分,当归(切、焙)1分,大黄(湿纸裹煨)半分,黄芩(去黑心)半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肝脏壅热,眼生疮翳。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煎桑枝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车前子丸--《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车前子2两,牵牛子2两(微炒),石决明1两(捣,细研,水飞过),青葙子2两,甘菊花1两,川升麻1两,木香1两,秦皮1两,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槐子2两(炒令香),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真珠末1两,犀角屑1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毒攻眼,赤涩疼痛,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车前子丸--《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车前子1两,决明子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牵牛子(微炒)1两,羚羊角屑1两,木通(锉)1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牛胆汁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白睛肿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车前子丸--《圣惠》卷三十三
【别名】驻景丸
【处方】车前子1两,羚羊角屑1两,防风(去芦头)1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乾,别捣为末)1两,决明子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明目。主治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驻景丸(《圣济总录》卷一○八)。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车前子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车前子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玄参2两半,泽泻2两半,苦参2两半,羚羊角(镑)2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菊花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痰壅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前浆水送下,1日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车前子丸--《普济方》卷八十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车前子、菊花、生干地黄、麦门冬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瘟瘴,轻身,变白,明目,夜中见光。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温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六引《卫生家宝》
槐角丸--《中国药典》
【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 ,当归100g, 防风100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500克,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肠凉血。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 *** 痒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槐角丸--《抉寿精方》
【处方】槐角子30克,枳壳(麸炒)、当归尾、黄芩、黄柏、侧柏叶(各酒洗)、黄连、荆芥穗、防风、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
【禁忌】忌食生冷。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抉寿精方》
槐角丸--《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槐角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主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用法用量】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厚味。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槐 角丸--《医级》卷八
【处方】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制法】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汤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槐角丸--《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处方】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制法】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槐角丸--《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处方】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槐角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处方】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50丸。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槐角丸--《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处方】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
【摘录】《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槐角丸--《血证论》卷八
【处方】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功能主治】清火和血。主治肠风下血。
【各家论述】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及葛根诸汤之意。
【摘录】《血证论》卷八
槐角丸--《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泻血,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槐角丸--《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别名】地榆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用法用量】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摘录】《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槐角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处方】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制法】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积滞。主治气疾,腹内常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槐角丸--《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处方】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槐角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炒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大五柔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大黄、芍药、枳实、苁蓉、葶苈、甘草、黄芩、牛膝各60克,桃仁100枚,杏仁40枚。
【制法】上十味,研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藏气不调,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次酒下3丸,渐加至20丸,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大五柔丸--《千金》卷十五
【处方】大黄2两,芍药2两,枳实2两,苁蓉2两,葶苈2两,甘草2两,黄芩2两,牛膝2两,桃仁100枚,杏仁40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营卫,利九窍,消谷,益气力。主治脏气不调,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丸,酒送下,每日3次。加至20丸。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大五柔丸--《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大黄(斗米下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芍药1两,葶苈(炒香,别研)1两,牛脂(去筋膜,熬成油,与葶苈、杏仁杵)1两,肉苁蓉(酒浸软,温水洗,切,焙)1两,桃仁100枚,杏仁40枚(并去皮尖,麸炒黄,别研)。
【制法】上除有油药,并为末,入牛脂、桃仁、杏仁、葶苈、杵数千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荣卫,利九窍,进饮食。主治脏器不调,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每日3次,腹稍空时服。未知稍增,以知为度。
【摘录】《妇人良方》卷八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