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糖尿病患者运动宜晚不宜早

时间: 2023-04-02 19:16:12

糖尿病患者运动宜晚不宜早

早晨气温较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避免在早晨进行糖尿病运动。因为并不是所有时间段都能够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的,毕竟糖尿病患者本身体质是相对比较特殊的,更加不能够自以为是的在早晨进行体育锻炼。

另外,清晨大多数人都是空腹锻炼,这样极易诱发低血搪,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临床上我们常遇到早晨空腹锻炼而致昏厥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尤其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把清晨到上午9点作为自己糖尿病运动的“警戒线”,在此时间内不要急躁、紧张、生气等,也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再者,清晨空气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浓雾之晨的空气。空气污染物中较重的固体物和粒子一般降到地面上,而小于10微米的微粒可以长期在大气中漂浮,不仅不利于糖尿病运动,还不利于身体健康。白天,阳光照射,地面散热,气流多由下向上,把污物带向空中,近地面大气污染浓度降低。夜间,地面温度下降,污物不仅不能向上扩散,反而趋于回降,雾天污物浓度可达最高点。此时糖尿病运动者呼吸力加深加快,污物、灰尘、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抗病能力差,极易造成肺、气管感染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同时清晨花草、树丛释放氧气不多,二氧化碳浓度反而较白天高,这是因为夜间绿色植物摄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结果,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不宜选择在早晨。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什么?糖尿病患者运动不能太随便
平时喜欢运动的张先生近来一直觉得不太痛快,由于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又再三告诫他不要随便运动,以免损害健康。目前,像张先生这样因患有糖尿病,在选择运动前左思右想不敢“下手”的患者不在少数。怎样达到既通过运动锻炼了身体,同时又不至于加重病情的“双赢”目的呢?记者采访了解放军304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学毅主任医师。
马主任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的特殊情况,在运动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之前,要充分评估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并做好以下准备:
一、准备宽松舒适的运动服和有弹性的运动鞋,吸水性较好的棉袜。
二、随身携带一些如饼干、糖块、巧克力或含糖的饮料和水,尤其是在运动量相对较大时,一定要及时补充糖和水分。
三、在运动前最好进行一下血糖的自我监测,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体内代谢情况,血糖过高(大于16毫摩/升)或者血糖过低(小于3.6毫摩/升),都不能进行运动,否则会引起代谢紊乱。
四、在运动前要补充一定数量的水分,以保证身体运动的需要,然后首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或热身运动,活动一下肌肉、关节,以免运动中拉伤肌肉、扭伤关节和韧带,同时,可使心跳、呼吸的次数逐渐加快,以适应下一步将要进行的运动。
五、为保证安全,糖尿病患者最好结伴运动,特别是参加较高强度的运动时,应告诉同伴自己是糖尿病人,血糖不正常时的表现有那些,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处理和救治。
运动途中,要随时自测自己的心率、呼吸等,切忌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盲目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平时参加体育锻炼较少者,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不可操之过急。运动中注意观察身体状况是否有不适,并适时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30分钟的锻炼后,应及时补充一定数量(10-15克)的含糖类食物,以免由于运动引起血糖过低。运动中一旦出现视物模糊、意识不清、头晕、大量出汗、心跳急剧加快、面色苍白等情况,很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马上吃一些含糖的食品,如已神志恍惚,应立即协助喝糖水,并送医院治疗。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眼花、心跳缓慢无力、意识突然丧失,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很可能是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突然进行的剧烈运动导致心脏或脑部供血不足。应立即将病人平躺,松开衣领、腰带,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托品等,叩击心前区,手掐人中穴,进行辅助人工呼吸,此时不易喂患者糖水。因为这是典型的“心源性晕厥”,是由运动量过大引起的,休息一会儿一般会缓解,如不行,则速送医院治疗。
运动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止,应进行一些恢复性运动,常见的有伸腿、抬腿、弯膝、伸臂、弯腰等,长跑后可步行一段,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运动后及时补充食物,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即使没有出现低血糖,也要主动补充一些食物和糖分,以免发生运动后延迟性低血糖。运动后还要及时洗澡,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同时也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帮助全身功能尽快恢复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只要掌握好运动的方法及分寸,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在运动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对糖尿病病人来讲,更是重要。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旭介绍说:“运动疗法和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只有基础牢固,药物才会发挥最大的效果。许多病情较轻的病人,仅仅饮食管理和适度运动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当然,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是重要。首先要正确认识糖尿病,一不惧怕,二要重视。掌握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做到对病情自我监测,从而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
运动可以使血糖降低,可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可使胰岛素的用量减少,2型糖尿病病人通过运动可使自身的胰岛素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而可不用降糖药或减少降糖药的用量。
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持续而有规律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步行、慢跑、游泳、爬山、打羽毛球、跳舞等有氧运动,运动后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预防诱发低血糖,运动宜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进行。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避免在用药后血液胰岛素高峰期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性合并症,故运动出汗后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运动可以控糖,糖尿病人最好运动多长时间呢?

运动糖控制是许多糖友常用的一种非药物糖控制方法。适当的运动和体重控制可以提高外周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促进肌肉、肝脏和脂肪细胞运输和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低血糖。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适度有氧运动,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每周至少锻炼5天。

运动10分钟后,你要到30分钟才开始摄入血液中的糖。如果运动量不足,且运动在10分钟内停止,那么如果血糖消耗量较少,则无法通过运动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因此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可以锻炼5-10分钟,正式锻炼20-40分钟,锻炼后放松5-10分钟。糖尿病患者不能剧烈运动,也不能使身体过于疲劳,所以运动时应注意时间和效率。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早餐后大约一小时开始运动。这是因为早上身体的血糖最高,而此时身体消化食物的能力也最强。

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饭后早吃,并在开始运动前等待1小时。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午餐后锻炼一小时是非常糟糕的。因为这段时间是很多人的工作时间。根本没有时间锻炼。这种行为也是不现实的。中等强度的运动适合糖尿病患者,如快走、跑步和跳绳,爬六级楼梯和购物也是中等强度的运动。

运动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满足身体的运动量,而且不会使身体无法承受。它还可以使血液流动速度健康,促进新陈代谢。如果你坚持下去,你的血糖就会稳定,身体素质也会提高。但是不要空腹锻炼。很容易使血糖突然非常低,导致头晕和发黑。在糖尿病患者运动之前,要做的一件事是观察血糖水平是否升高,运动的目的是保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人运动治疗禁忌有哪些

①糖尿病人运动治疗禁忌:已经服用降糖药了,就不必再运动了。 专家分析:体育锻炼能够消耗热量、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而减轻体重也能降低血糖。所以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降糖疗法,尤其是餐后的运动更能使血糖下降。通过运动能协助降糖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②糖尿病人运动治疗禁忌:只要运动就有利于降血糖。 专家分析:这种运动是盲目性的,认为只要运动就会降血糖的想法是错误的。对有严重并发症者,盲目运动可能加重病情。假如把糖尿病的治疗希望完全寄托于运动既不监测血糖、也不就诊,那更是有害无益的。而且盲目运动缺乏针对性,即使适合运动的人,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运动。不宜盲目运动。 ③糖尿病人运动治疗禁忌:越早起床运动,效果越好。 专家分析: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生物钟,这个钟都是为你的生理节律而存在的,它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过早起床,可能会打乱你的生物钟,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紊乱,使体内节律性分泌的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波动。所以天天的起床时间不宜早于清晨6点,而且天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一致。 ④糖尿病人运动治疗禁忌:做家务就是运动,不必要再运动了。 专家分析: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做家务是以完成必要的家庭事务为主,不具有治疗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一般来说,做家务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天天大多不足两个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有一定的运动环境。 ⑤糖尿病人运动治疗禁忌:每天感觉累,再运动就受不了了。 专家分析:必要的运动量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前提,除非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假如你天天都感觉很累,说明你血糖可能控制很差,更需要加强运动,只有血糖控制良好,这种累才会减轻。认为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恐吓自己。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