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清热生津,消火镇痛的汤粥

时间: 2023-04-02 22:43:55

清热生津,消火镇痛的汤粥

山药知母黄柏汤

山药、茯苓各12克,知母、黄柏、山萸肉、泽泻、女贞子、枸杞子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

可以滋阴降火止痛。适用于龈齿。症见牙齿隐隐作涌;牙根浮动,颧红咽干。

葛根银鱼豆腐汤

葛根50克,银鱼子250克,豆腐250克,大枣3枚,陈皮1块。将葛根撕去外皮,切碎,洗净;银鱼子、豆腐、陈皮、大枣分别洗净。汤锅上火,加水适量,用旺火烧沸,放入葛根末、银鱼子、豆腐、大枣和陈皮,改用文火炖3小时,加精盐即可。佐餐食用。

可以清热生津,除臭止痒。适用于身体燥热、眼睛红赤、口臭、牙龈肿痛、胃肠不适。

豆腐粥

豆腐100克,粳米100克,苍耳子25克。将苍耳子用布包好,与豆腐、粳米一同放入锅中煮成粥即成。

可散风祛湿、清热生津、消火镇痛。

补骨脂大枣粥

补骨脂20克,大枣6枚,糯米100克。补骨脂水煎15分钟,去渣取汁,加米与大枣煮粥,趁热服用,每日1-2次。

可温补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牙根外露。

预防中暑吃什么 10款汤粥消暑解渴

预防中暑吃什么 10款汤粥消暑解渴
预防中暑应该多吃:
1、补充维生素:可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2. 补充蛋白质: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又易于消化的食品。
3. 多喝汤,多饮茶: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4. 多吃粥: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5. 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
6. 多吃瓜果: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猕猴桃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小暑节气吃什么抗暑 小暑抗暑汤粥是最佳选择

小暑节气吃什么抗暑 小暑抗暑汤粥是最佳选择

一、小暑节气吃什么抗暑

1、薄荷粳米粥

粳米半杯、鲜薄荷叶少许。粳米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煮;薄荷叶洗净、切碎,待米烂粥稠时,撒入锅内,发出香味即可关火。改善抑郁、暴怒等不良情绪,还可清头目、利咽喉、健脾胃、助消化。

2、绿豆百合薏米汤

绿豆50克、百合20克、薏米100克、冰糖适量。薏米和绿豆洗净,提前浸泡2小时;百合洗净;将薏米、绿豆和百合放入煲内,倒入适量清水煮沸,改文火煲40分钟,下冰糖煮至融化即可。清热养阴,健脾祛湿。

3、冬瓜绿豆排骨汤

做法:

(1) 绿豆洗净,提前浸泡1——2小时;

(2)冬瓜洗净,去瓤,无需去皮,切厚块;

(3) 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4)将8碗水倒入煲内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减肥消肿。

4、冬瓜荷叶老鸭汤

冬瓜500克、鲜荷叶半块、老鸭1只,姜2片。各物洗净,冬瓜切厚块,鸭斩块,汆水捞起;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烧开,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转中小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食用。清热解暑、益胃生津。

提示:进入小暑要多喝清热汤粥。连续多日的高温让人们极度不适,人们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差,在这样的天气里,如果我们多喝点汤粥,不仅可以预防中暑,还可增进食欲。此时的汤水以清热解暑为主,味道应清淡,但在制作时还需因人而异。从事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的朋友由于出汗较多,在适度饮用淡盐水的同时,每天最好再喝点绿豆汤、冬瓜汤等,既可避免“水中毒”又可防暑;孩子们对白开水往往不感兴趣,不妨给他们做点酸梅汤、山楂汤调节口味;而酸梅汤、山楂汤同样适合老年人和胃酸缺乏的朋友饮用,可调节口味、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若要煲老火靓汤,肉类则以鸭肉为最佳,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适合被苦夏困扰的朋友食用。

二、小暑防暑注意事项

清淡为主

天热,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霍晓清说,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为了清淡不沾荤腥只能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霍晓清建议,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 “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少动多静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霍晓清提醒,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

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气。

心态平和

霍晓清介绍说,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激惹、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但夏季也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霍医生说,有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如果失眠,可以在仰卧或侧卧时,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杂念后,心静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进入高温炎热的天气后,要养成不抽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优化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

同时,她建议,短距离的游泳、瑜伽、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