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穴位都有着不同的保健的方法,而且人体有很多的穴位,分布在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我们应该多少对中医养生有一些了解哦。今天介绍中冲穴吧,它有怎样的作用和功效呢,在什么位置呢,来看看吧。
手厥阴心包经的第9个穴位。中冲(PC9 Zhōng chōng)中冲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中冲穴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
中冲。中,与外相对,指中冲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
【定位】
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取穴方法】
坐位。俯掌,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处即为此穴。
【主治】
昏厥、热病、心烦闷、心痛、中风昏迷、舌强肿痛、中暑、小儿夜啼、咽喉肿痛、头痛如破、身热如火。中冲穴可以有缓解中风导致的昏迷的情况哦,而且也可以有预防中暑的作用,对于出现的咽喉肿痛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而且也可以预防上火。
【养生保健】
掐按中冲穴,常用于心绞痛、昏迷、严重痛经等症的急救。临床发现,便秘时用拇指指端掐按点压中冲穴,有缓解紧张、促进排便的作用。掐按中冲穴此法也可用于预防便秘,特别适应于老年人。中冲穴按摩的话可以有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对于缓解紧张情绪有好处,也可以预防便秘、
中冲穴的位置以及主治的功效,你都知道了吧,其实中冲穴的好处是有很多的呢,可以有止痛的作用,对于出现的便秘啊还有咽喉肿痛都有一定的作用,大家要懂得去利用,这样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被你害死了 大晚上我还要翻学过的针灸书挨片给你找 行了 看你悬赏分这么多 我就操劳下把!首先
檀中: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主治:1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症。2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症。
天池:定位-乳头外侧1寸,当第四肋间隙中。主治:1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肺心病症;2乳痈。
天泉:定位-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主治:1心痛,咳嗽,胸胁胀满等心肺病症;2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曲尺: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1手臂痹痛。上至不遂等上肢病症2热病3高血压4癫狂5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6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7瘾疹,湿疹,簕疠等皮,外科疾患。
内关: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1心痛,胸闷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腹病症3中锋4失眠,郁证等神志病症5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6肘臂挛痛。
劳宫:定位-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中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主治:1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2心痛,烦闷,癫狂等神志疾患3口疮,口臭4鹅掌风
中冲: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1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昆仑:定位-外髁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1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症2癫痫3滞产。
以上就是我给你拿刚学过的针灸书给你1字1字找完了1字1字打上来的 我大4学生 中西医临床的 按压次数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基本自己感觉够了 舒服或者缓解了就差不多了 没什么具体的次数或者时间的要求 好了就给你找到这里把 我妈叫我睡觉了都1点多了! 费劲死了 早知道当时好好学针灸了 我郁闷!
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因此,我们平时可以适当掌握一些穴位按摩,当身体出现不适时,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今天就向大家分享十穴位的位置以及按摩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1、角孙穴
角孙,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
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
2、劳宫穴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3、风池穴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4、太阳穴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巅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6、中冲穴
中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手心主。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
7、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8、攒竹穴
攒竹穴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9、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曲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
10、风市穴
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
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
以上这10个穴位,大家不妨常按摩,对身体有好处,收藏加分享,让更多的人收益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