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八角枫的图片八角枫的功效与作用八角枫的用法用量八角枫根的选方八角枫的副作用八角枫的主要成分性微温;味辛;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
八角枫大家熟悉吗,它属于一种中药材,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是临床上也会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只不过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格外的注意。八角枫一般用来入药的是它的根部,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叫八角枫根,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一下吧。
八角枫的图片
八角枫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微温。有毒。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用于风湿关节通,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
八角枫的用法用量
须根1.5~3克,侧根3~6克,煎服或泡酒服(一般宜饭后股),用量由小逐渐加大,切勿过量;外用适量,煎水洗风湿痛处。用治四肢麻木、跌扑损伤。须根(白龙须)毒性较大,中毒轻者头昏、无力,重者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在抢救中首先考虑人工呼吸,其他对症治疗亦需及时。作肌肉松弛剂使用时,更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进行。
八角枫根的选方
1、八角枫治跌打损伤:八角枫根浸高粱酒,10天后,取酒擦患处。
2、八角枫治风湿性关节炎:鲜八角枫根24克,红酒500ml,浸3天后,分8次服,每天服1次。
八角枫的副作用
八角枫有毒,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一般宜从小量开始,至病人出现软弱无力、疲倦时即不应再增用量。孕妇忌服,小儿和年老体弱者慎用,肝、肾、肺功能欠佳、心律不齐者忌用。
八角枫的主要成分
根、根皮中含八角枫碱,以须根中含量最多,达0.73%,分得的单体生物碱主要是dl-毒藜碱;还分离出吐根碱、N-甲基吐根酚碱,此外还有强心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树脂等。
1.防己
防己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肾、脾经,主要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中,防己有镇痛、解热、消炎、利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热邪所导致的痹症。
由于风湿热等邪气困阻在关节处,阻碍了气血流通,发为疼痛,而痛风属于痹症的范畴。因此,在对于痛风的治疗中,防己便成为了较常使用的药物。
·防己黄芪汤:
取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共锉为末。加生姜、枣,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
2.豨莶草
同防己一样,豨莶草也是一味祛风湿的药物。豨莶草味苦,气寒,入足厥阴肝经,通利关节、驱逐风湿,在临床上豨莶草可用来治疗风湿痹症。
豨莶草既可以治缠绵风气,还有利关节作用,固能够对痛风性关节炎发挥出明显的疗效,因此也成为了一味长于理风湿的药物。
·豨莶草茶:
原料:车前子15克,马齿苋9克,豨莶草9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煮20分钟,滤汁。
功能:清热利湿、降尿酸,适用于小便不利、高尿酸血症患者。
3.菊苣
菊苣微苦、咸,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研究表明,菊苣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尿酸和血糖含量。
·菊苣葛根茶:
取菊苣、葛根、百合干,药材要尽量捣碎,利于药性释放。泡茶喝,嫌麻烦可直接冲泡袋泡茶,一天一饮。
功能:葛根具有清热、排毒之功效;百合含有秋水仙碱,能够抑制白细胞异化,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三者加在一起,可起到利尿消肿、促进尿酸排泄作用。
4.土茯苓
土茯苓味甘性平,主要功效为解毒、通利关节和利水渗湿,对于风湿热痹出现的关节疼痛痉挛、红肿等症状能起到缓解作用。
1、蜂蜜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因此经常服用于心血管病人很有好处;
2、蜂蜜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促使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食用蜂蜜能迅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蜂蜜还有杀菌的作用,经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5、蜂蜜能治疗中度的皮肤伤害,特别是烫伤,将蜂蜜当做皮肤伤口敷料时,细菌无法生长;
6、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蜂蜜(加入1杯温开水内),可以帮助尽快进入梦乡;
7、蜂蜜还可以润肠通便
……
④《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白鲜皮配伍应用
配白蔹,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敛疮生肌。主治湿热疮疡,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烧烫伤等。白鲜皮苦寒,鲜毒清热之力强,并能止痒;白蔹苦辛,能消肿敛疮,并具生肌之效,两药合用解毒敛疮,生肌止痒作用增强。
配苦参,清热解毒,利水除湿。主治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症。白鲜皮,苦参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苦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两药合用解毒清热、利水除湿作用大增。
配茵陈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湿执黄疸。白鲜皮、茵陈均苦寒泻热,均具利湿退黄之功效。两药相须为用,其利湿退黄作用倍增。
配防风,疏风、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咳嗽。自鲜皮寒能清热,防风辛可发散解表、祛风。两药合用,可发散解毒,清肺热,而止咳。
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长于除湿,利关节。两药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配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祛风、除湿,地肤子清湿热、利尿止痒。两药合用,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白鲜皮附方
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常用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可配苍术、苦参、连翘等药用;治湿疹、风疹、疥癣,又配苦参、防风、地肤子等药用,煎汤内服、外洗。
治湿热黄疸,风湿热痹:本品善清热燥湿,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茵陈等药用,如茵陈汤(《圣济总录》);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可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常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药用。
治慢性湿疹,荨麻疹:白鲜皮9g,白蒺藜12g,乌梢蛇9g,生地12g,防风、当归各9g,甘草6g。水煎服。方中白鲜皮祛风,为君药。(《中药临床应用》双白祛风汤)
中药白鲜皮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LD50 :本品和白附子水提取制成的散结片小鼠灌服的LD50>2g/kg。
毒性反应:散结片对犬每日l次喂饲3.63g/kg,连续6个月,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白鲜皮的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本品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白鲜皮有特殊的药香气,临床剂量过大(15——30g)有胃不适反应,在复方中要多用些和胃药。
【用药忌宜】
虚寒证忌服。
《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白鲜皮的食用方法
白鲜皮酒
【处方】白鲜皮3两,川独活3两。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脉沉弦濇者。
【用法用量】醇酒5-6升,蒸窨。空心随量饮。
【各家论述】产后中风挟湿,而留连不解,不能流行血气,故肌肤顽木,痛痒不知。白鲜皮去风湿以理皮肤,川独活开经气以除顽痹。醇酒蒸窨,务使风散湿除,则营血灌注,而肌肤润泽,焉有顽痹之患乎!
白鲜皮七味汤
【处方】白鲜皮3两,干葛5两,黄芩3两,郁金3两,豉5两,栀子10枚,芒消6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外状与平常无别,但举体正黄,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觉瘦悴乏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芒消,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20里久,更服此汤,当得利,利后将息1-2日,则合后黄连丸服之。
【摘录】《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白鲜皮的真伪鉴别
正品:
白鲜皮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呈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白粉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带层片状,剥去外皮,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
伪品:
八角枫皮:呈卷筒状或片块状,长5—20厘米,直径1—3厘米,厚1—2毫米。表面青灰白色或灰褐色,有细纵纹,内表面黄白色,光滑,质脆,断面黄白色,气腥味苦,有小毒。
金雀皮:呈卷筒状,长6—20厘米,直径1—2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黄棕色,未去皮者呈棕褐色,平滑,有稀疏而明显的棕色横长的皮孔。内表面浅棕色,有细纹。质坚硬,折断面淡黄白色,带粉性,呈纤维状。气味微弱。
鸡根皮:呈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0.8—1.5厘米,厚2—4毫米。表面褐色或淡棕黄色,有较深纵纹或纵沟,可见明显圆形脱落的侧根痕。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皱纹,质韧,折断面棕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
臭皮:呈半卷筒状或瓦片状,长10—20厘米,直径2—5厘米,厚约2—5毫米。栓皮已除去。表面淡白色至淡黄白色,具有不规则的细纹理及茎枝痕。内表面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淡白色,纤维性。气臭、味辛涩。
上一页全文完(共 13605 字) 展开全部内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