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肉是非常具有保健作用的一种食材,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比较喜欢吃龙眼肉,因为龙眼肉确实比较好吃,而且营养也非常的丰富,龙眼肉是可以做成很多食疗偏方的,对于多种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很多朋友可能并不了解吧,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
1、龙眼肉,每天嚼食三十克,可以辅助治疗心悸怔忡。
2、龙眼肉,蒸熟后每天吃一斤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
3、用十克龙眼肉,十五克莲子,六十克糯米,一起煮粥每日早晚进行服用,对于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的症状很有疗效。
4、糖渍鲜龙眼:准备一斤鲜龙眼(去皮核),放入五十克白糖,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5、准备十克龙眼肉,十二克花生米(连红衣),用水煎服,可以治疗贫血体弱的症状。
6、用龙眼肉、炒酸枣仁各十克,十二克芡实,一起煮汤在睡前服用,可以治失眠、心悸。
7、龙眼肉干七个,连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细末,分四次服,一日两次,用锻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8、用三十克龙眼龙配三克白糖,若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碗口加盖,每天在饭锅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灵膏(亦称代参膏)。凡年老体衰赢弱病者,每次用开水送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产前服之尤佳。
9、用三十克龙眼肉,十五克大红枣,水适量,同蒸熟食用。对于妇女崩漏,贫血,血小板减少非常有疗效。
10、龙眼干、大枣、生姜各适量,水煎服,治产后浮肿。
11、龙眼肉、鸡蛋,蒸熟食用,治月经不调,产后虚弱。
12、用十四枚龙眼干,三片生姜,用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13、归元仙酒:龙眼肉、当归适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饮之,有养血益颜之功效。
14、用十五龙眼肉,莲子、芡实各二十克,同煮汤食用,可治贫血,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神经衰弱等症。
以上就是关于龙眼肉的一些食疗方介绍,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来选择服用这些龙眼肉的食疗方,对于多种病症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当然龙眼肉的食用也是需要讲究正确方式的,平时吃龙眼肉要注意不可过量,而且必须要保证龙眼肉是新鲜优质的。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及做法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及做法,这种食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长期食用它会对人体产生比较好的作用,不按量食用可能会引发危险,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及做法,养生必备。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及做法1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
每100克龙眼中,水分占83%,含蛋白质1.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5克和纤维0.4克。龙眼含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此外还含有大量的镁和铜,有补气益血之功效,对于治疗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效果显著。
另龙眼的叶子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预防感冒;龙眼酒风味独特、怡人醇香,还具有补心益气的功效。
龙眼肉的做法
龙眼生吃味道鲜甜可口,也可以用于制作水果沙拉、粥、蔬菜以及酱汁等,煮食或者用油旺火翻炒都是不错的烹饪方法。龙眼可以果浆的形式装罐,也可以晒干后经过加工再做成罐头。龙眼还可干制,从外观上看,龙眼干与葡萄干非常相似,也称桂圆干,是可以长久保存的.滋补品。
煮龙眼的时间不可以过长,否则影响其味道。在剥壳的时候,可以先由梗的部分开始将龙眼的壳剖开。
最后温馨提示:在选购龙眼的时候,最好是挑选外壳完整无裂痕而且色泽明亮的。储存时先用纸巾将龙眼包起来,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将其放入一个带孔的塑料袋,包好后放入冰箱保存,这样可保存2~3个星期。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及做法2 1、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
龙眼肉是一种功效出色的滋补品,它可以补益气血,也能益智安神,还能缓解疲劳,补充营养,对女性产生体虚和人类高发的失眠健忘与贫血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另外龙眼肉还能延缓衰老,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
2、龙眼肉治贫血的吃法
龙眼肉可以治疗人类贫血,在治疗贫血时可以把龙眼肉和莲子与芡实等中药材一起食用,具体食用方法是把十五克龙眼肉加入二十克莲子与二十克芡实,再加入清水一起煎制,煎好以后直接食用,每天两次。
3、龙眼肉能治妊娠水肿
龙眼肉对女性的妊娠水肿也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在治疗时可把龙眼肉三十克,加入生姜五片,大枣十五个,再加入清水煎制,然后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即可。
4、龙眼肉治贫血的吃法
龙眼肉对人类的贫血也有很好的治疗功效,治疗时可以单独食用龙眼肉,也可以把它与大枣等食材一起煮粥喝,还能把龙眼肉十五克和桑椹子三十克,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加蜂蜜调服。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 ,说一个屠夫为一家农户杀猪,因为手艺不精,一刀下去后,没中要害,那猪没出多少血。屠夫怕露馅儿,就用东西紧紧地捂住猪的鼻孔,硬是把猪给闷死了。不一会儿,那家的主人出来,见状非常诧异地问:“这猪没出多少血怎么就死了?”屠夫忙掩饰道:“这猪贫血,自然出血少!”真没想到这个屠夫会这样狡辩,不过的确,血液少是贫血的一个表现。当人体贫血时,就会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指甲淡白没有光泽,并感觉头晕目眩、气短、身倦无力、肢体麻木、心慌、心跳剧烈等。
得了贫血怎么办呢?取桂圆肉 20 克,当归 15 克,鸡肉 500 克。先将鸡肉炖至半熟,然后再下桂圆肉、当归,与鸡肉一起炖熟后服用。中医将贫血称为“血虚” 。而血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水谷精微,也就是人体经过脾胃的作用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这就说明了血虚与饮食和脾胃的功能有关。血为气之母,血虚后,还会导致气虚,所以贫血的人常常是气血双虚。所以,要治疗贫血,既要健脾胃,又要补气血,而桂圆当归鸡肉汤正是这个功效。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凡药之色赤,液浓而甘者,皆能生血。 ”桂圆肉味甘甜,汁液浓厚是养血的佳品。特别是在“滋生心血”和“滋补脾血”上,效果尤佳。宋代名医严用和的《济生方》中有一个叫“归脾汤”的方子,其主要成分就是桂圆肉,用来治疗气血不足、神疲食少等。而在日常生活中,病后体弱、气血不足,以及妇女经期、产后调养,也多用桂圆就是这个原因。当归,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中药了,它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同桂圆肉一样具有补气血、健脾益胃、补心益血的作用。但不同的是,当归,其味甘且重,所以专能补血;味辛,则具有行血的功效。所以,当归既能补血又能行血, “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 。古代用其治疗气血不足的方子甚多,现举一例,可供大家借鉴。金代医家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中的“当归补血汤” ,是用当归 10 克,黄芪 60 克,煎水饮。当归补血,黄芪补气,可以气益血,用来治疗气血亏虚、体倦乏力等。
龙眼肉,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成熟果实, 原称 “龙眼”,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龙眼, 味甘, 平: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 ,强魂、聪明 、轻身、不老,通神明 。一名益智。生山 谷。” 以后许多本草著作如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 苏敬《新修本草》、宋 唐慎微《 证类本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清 黄宫绣《 本 草 求真》等都以 “龙眼”为正名,延载,但所述功效主要是“龙眼 肉”的功效。《 证类本草》引 述了《 开宝本草 》记载,进一步指出本品的药用部位:“龙眼,味甘,平,无毒。(今注)此树高二丈余,枝叶凌冬不凋 。花白色。七月始熟。一名亚荔枝。大者形似槟榔而小,有鳞甲,其肉薄于荔枝,而甘美堪食。” “龙眼肉 ”之名始见于宋严用和《 严氏济生方》:“ 归脾汤 ,治思虑过度, 劳伤心神, 健忘怔忡。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 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 、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 草( 炙)二钱半,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龙眼肉 ”名称的出现,说明人们对“龙眼”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其药用部位更加明确 。其后,如宋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论》,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明朱橚《 普济方》、陈嘉谟《本草蒙荃》等均有对“龙眼肉 ”的应用或论述,特别是《本草蒙荃》首次以“龙眼肉 ”为正名收载本品:“龙眼肉味甘,气平,无毒。树颇大,叶微小,凌冬常青,实极圆,壳淡黄纹作鳞甲。肉甘甚薄, 名亚荔枝。亦产蜀闽岭南,荔枝过后才熟。士人鄙之,又呼 荔枝奴也。 取肉人药,因甘归脾。《 本经》一名益智, 禅益脾之所藏。解毒去虫,安志厌食。养肌肉,美颜色,除健志,却怔忡。多服强魂聪明,久服轻身不老 。
到了清代 , 以“龙眼肉 ”为正名收载的本草著作便取代了 “龙眼”而占据了主导地位,有陈士铎 《 本草新 编》、汪昂《 本草备 要》、叶桂《本草经解》、吴仪洛《 本草从新》、 杨时台《本草述钩元》 等 十几部。 如《 本草新编》:“龙眼肉,味甘,气平,无毒。入脾 、心二经。解毒去虫, 安志定神, 养肌肉,美颜色,除健忘,却怔忡。多服强魂聪明 , 久服轻身不老。此物果中之尤益人者。入药,不过脾、心二脏。若泡酒服,大有补滋之益。同补气、补血之酒, 泡酒为佳也 。”
在 《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在“释名”项下则记载了更多的 异名:“龙目(《吴普》) 、圆眼(俗名)、益智(《本 经》) 、 亚荔枝(《 开宝》)、荔枝奴、面珠 、燕卵、蜜脾 、鲛泪、川弹子(《砌方兑木状》 ) 。弘景曰:广州有龙眼,非益智也,恐彼人别名耳。志曰:甘味归脾 ,能益人智,故名益智, 非今之益智子也。颂曰:荔枝才过,龙眼即熟, 故南人目为荔枝奴,又名木弹。晒干寄远,北人以为佳果,目为亚荔枝。”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说:“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故书载能益脾长智,养心保血,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及肠风下血,俱可用此为治。 ”中医认为,龙眼肉味甘性温,入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效;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眼肉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钙、磷、铁、酒石酸、腺膘呤等成分,具有提高热能,补充营养,降血脂,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和脆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菌,抗应激,抗衰老等作用。
补气养血丸 ,益气养血,补肾健脾,由17 味中药组成。方中红参、 龙眼肉 等补气养血;苍术、山茱萸等健脾补肾;补骨脂、锁阳等温补肾阳;玉竹、麦冬等滋阴润燥。适用于气血两虚、脾肾亏损所致的面色不华,气短乏力,胸闷心悸,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不思饮食。
桂圆琼玉冲剂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滋补肝肾,由 7 味中药组成。方中 桂圆 养血安神;党参、茯苓补气健脾;生地黄养阴生津;何首乌益血气,黑髭发;女贞子补肝肾;陈皮理气和胃。适用于心脾虚亏、气血不足所致的津枯羸瘦,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等。
斑龙二至百补丸 ,益气健脾,养血滋阴,补肾固精由20 味中药组成。方中鹿角、菟丝子等温肾助阳; 龙眼肉 、人参补气养血;生地、麦门冬等滋阴清热;山茱萸、芡实等固肾涩精;山药、茯苓补肺益脾;知母滋肾泻火。适用于肾虚精血亏损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梦泄,阳虚内热,耳目不聪,须发干枯等。
培坤丸 ,补气健脾,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由21 味中药组成。方中黄芪、 龙眼肉 等益气养血;白术等健脾祛湿;杜仲等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等滋阴润燥;川芎、白芍等活血止痛;酸枣仁等养心安神;陈皮、砂仁理气醒脾。适用于妇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心悸烦躁,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赤白带下等。
好姨妈药食同源茶 ,健脾生血,去寒除湿,安神定志、解郁养荣,方中乌药叶下通胞宫、肾与膀胱,上通脾胃,玫瑰疏肝理气祛斑, 桂圆肉 养心安神与枸杞协同滋补肝肾生血,对女性胞宫乳腺甲状腺均有显著养护作用。
防衰益寿丸 ,滋阴助阳,培元固本,由59 味中药组成。方中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鹿角、冬虫夏草等滋阴助阳;山茱萸、女贞子等补益肝肾;鹿筋、菟丝子等补肾固精;龙眼肉、当归等补血养心;银耳、生地等养阴生津;柴胡、枳壳等舒肝理气;牛黄、黄连等清心开窍;丹参、三七等祛瘀生新。适用于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面色无华,眩晕,气短乏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纳差便溏,小便频数或夜尿多等。
龙眼粥, 原料:龙眼肉 15 克,红枣 10 枚,糯米 100 克。做法:将龙眼肉、红枣、糯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熬 30 分钟至粥熟,即可食用。食疗:龙眼肉养心安神;红枣健脾补血;糯米益气健脾。该粥健脾补血,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唇甲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便溏,下肢浮肿。
龙眼沙参麦冬饮, 原料:龙眼肉 10 克,沙参 10 克,麦冬 10 克,冰糖适量。做法:将龙眼肉、沙参、麦冬放入锅内煎煮 20 分钟,过滤后放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食疗:龙眼肉养心安神;沙参清热润肺;麦冬养阴生津;冰糖润肺止咳。该饮滋阴生津,养心安神,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胃阴虚所致的鼻咽干燥,干咳少痰,虚烦不眠,虚热汗出等。
现代研究表明,龙眼肉具有改善记忆、抗焦虑、 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据报道,氧化应激很可能是记忆减退、焦虑证等的一个共同诱因。综合实验结果并联合前期实验结果表明, 龙眼肉不同极性部位均有神经保护作用 ,但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 水和正丁醇提取物主要是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早期细胞凋亡;乙酸乙酯提取物主要是抑制细胞各期凋亡及坏死。另研究发现,龙眼肉对 子宫癌细胞的抑制率超过90%。
产后恶露不绝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3个方面,有人在此基础上将其细分为5型。产褥期妇女服用酒、龙眼肉、大枣、党参、当归等药材,俗称“月子餐”。产后过食辛热温燥之品可至血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净。以上特殊饮食或温或甘,能至血热,助血行。龙眼肉性温味甘,《本草汇言》云:“甘温而润,恐有滞气”。《药品化义》云:“甘甜助火,亦能作痛”。故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大枣性温味甘,能助湿生痰蕴热,《本草经疏》云:“患痰热者不宜食”,对于实热、湿热、痰热体质,均不宜久服。党参虽性平味和,但味甘能补气生热助邪,虚寒无邪者宜用,“气滞、怒火盛者禁用”(《得配本草》),正虚邪实者不宜单独用。当归性温味甘、辛,本品虽善治血虚,但因其性温,若治血虚兼热诸证,又当与生地、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之品同用,以制其温性。《本草纲目·卷十四·当归》引李杲语曰“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故当归还有活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当归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酒有辛散温通,善行血脉的功效,为百药之长。《名医别录》云:“酒味甘辛,大热,主行药势”,如果温热药配之,能使温热之性大增。
1、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2、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三伏温补,健脾养心,龙眼正是当季的好选择。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行政主任许尤佳表示,夏季吃龙眼,不仅清甜可口,中医认为也有补心脾、益气血作用。不过,要注意不要过量,一来龙眼毕竟糖分高,全家人都应该适量为宜;二来,若是给小朋友吃,最好每天不超过5颗,每次吃龙眼至少要间隔2天。
龙眼全身是宝
龙眼全身是宝,龙眼肉、龙眼壳、龙眼核,在中医里也有不同的药用功效。
龙眼肉晒干或烘干后,被称为桂圆,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例如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等症状时,用桂圆煮粥、煲汤,是不错的保健食疗。
龙眼壳具有祛风散邪的功效。如果夏季孩子常吹风扇、空调,导致风邪侵体,头痛、头晕,可以取10g龙眼壳,下锅加约2碗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煮20分钟。孩子服下后,可以缓解头疼、头晕的症状。
龙眼核则具有行气散结、止血止痛、止泻燥湿等功效。若是夏季湿气重,可以用5g左右的龙眼核泡水喝,可以利水渗湿,如果孩子大便溏稀、黏厕所,小便淋漓不尽、次数多,这个小方就很适合。
补气养血,2个儿童食疗方
许尤佳表示表示,给孩子食疗温补时,桂圆比龙眼要更适合。
不过,干制的桂圆糖份很高,所以不建议将桂圆干作为零食让孩子直接食用。相比之下,无花果干更适宜作为 健康 小零食。而桂圆则最好用来泡水或煮汤。
日常保健方——桂圆红枣茶
如果孩子体虚,存在气血不足、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现象时,可用此方为孩子补气血。许尤佳表示,桂圆红枣茶的功效和姜枣茶类似,可以交替着给孩子喝。
材料: 桂圆干10g,去核红枣2枚,糖适量。
做法: 锅内注水约2碗,放入桂圆干和红枣,盖上盖,小火煮20分钟即可。可用少量糖调味饮用,每周2次。
功效: 气血双补,养心健脾。
适用年龄: 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无热证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补气养心方——银耳龙眼鹌鹑蛋汤
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压力较大,容易损耗气血,产生疲惫。此时可以给孩子喝一点银耳龙眼鹌鹑汤,为孩子养气血、健脾养心、安神益智。
材料: 桂圆肉8g,银耳8g,去芯莲子8g,鹌鹑蛋3只,冰糖适量。
做法: 银耳泡发洗净,鹌鹑蛋煮熟去壳备用;锅内加约3碗水煮沸,加入桂圆、银耳、莲子,煮至食材软熟后加入冰糖和鹌鹑蛋,再次煮沸后即可,温服,饮汤吃蛋。每周不超过2次。
功效: 健脾养心,补气养血,益智安神。
适用年龄: 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少量多次分食,蚕豆病可饮用。
「链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