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大迎穴的功效以及位置(中医经络的养生方法是怎么按摩的?)

时间: 2023-04-04 06:26:42

大迎穴的功效以及位置

人体有很多的穴位,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而且不同的穴位起到的养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呢。大迎穴你知道是什么吗。在面部的位置,可以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消肿止痛的哦,你知道大迎穴的功效吗,来看看关于大迎穴的功效和位置介绍吧。

大迎穴的位置:位于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大迎穴位的作用功效】

作用功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疾病:齿痛,颊肿,牙关紧闭,口喎,面肿,面痛,唇吻瞤动。

五官科系统疾病:龋齿痛,智齿冠周炎,面部蜂窝质炎,眼睑痉挛,颈淋巴结核。大迎穴可以对缓解牙齿疼痛或者是眼睑痉挛有改善的作用,还可以缓解面部浮肿啊或者是牙齿疼痛有调理的效果。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穴位配伍:配颊车穴治齿痛。

配下关、合谷、人中,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治牙关紧闭。

配颊车、合谷、内庭,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肿,齿痛,口喎。

配颧髎、听会、曲池,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齿痛恶寒。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针灸方法: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或沿皮刺0.5-1寸,避开血管。

艾灸方法:艾条灸3-5分钟。

大迎穴的功效以及按摩的位置手法,你都知道了吧,可以用针灸的方法,也可以选择用手部按摩的方法,针刺的话要避开血管,经常按摩可以有清热去痛的作用,可以有开窍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清热疏肝理气,赶紧试试这样的穴位按摩吧。

中医经络的养生方法是怎么按摩的?

中医认为,衰老的发生与劳役过度、房事不节、饮食所伤、七情太过等因素有关。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谷杂粮,所以很难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与五脏六腑有关,关系最直接的脏腑是肾、脾、胃、肝、肺、心。

中医经络养生之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部,前正中发际直上5寸,两耳尖中点连线上。称“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是百脉交会穴。

按摩百会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钟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经常按揉可以健脑益智、抗老防衰,从而达到减缓衰老的作用。

中医经络养生之神阙穴

神阙穴在腹部,脐中央。多篇中医古籍都称其为“乃生命之根蒂”。

神阙穴可按揉、可艾灸以达到养生减缓衰老的作用。

中医经络养生之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部,肚脐下3寸,人体正中线上。是元阴、元阳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补元气、温肾助阳,从而减缓衰老。

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但是不能用力过猛,有酸胀感即可。

中医经络养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离腿前胫骨约一横指距离。

足三里是强壮穴,自古以来都是养生的必备穴位之一。经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养胃,调补气血,促进气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会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医经络养生之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经络的交汇之处,用途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还有安神的作用。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中医经络养生的穴位可以减缓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是心血来潮短期的按揉穴位并没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缓衰老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经络穴位,一日一学-颊车,疏风止痛,治疗牙关紧闭

颊车穴

命名 】颊车的“ ”指本穴所在的部位在面颊。而“ ”则是运输工具的意思,指本穴的功用是将胃经的五谷精微等气血物质循经运送上头。本穴别名“曲牙”,其中曲为“隐秘”之意,“牙”则指穴内物质为水,说明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精确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自我取穴法 】侧坐,使劲咬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凸出来一个包,那是咬肌,咬肌上的窝即是。

主治

①本穴有 疏风止痛消肿 的功效,可用于治疗 牙龈痛、牙痛、颈项强痛、颊肿、牙髓炎 等。

②本穴有 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的功效,可用于治疗 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咬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癫狂 等。

配伍应用 】配 地仓穴、合谷穴、阳白穴、攒竹穴 主治口眼歪斜、颊肿、牙痛;配 合谷穴 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炎。

一穴多用

1. 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200次,能治疗面瘫、牙关紧闭、牙痛。

2. 艾灸:艾条温和灸,灸5分钟,双侧交替灸,每日灸1次。

小贴士 :圆白菜具有生津止渴助消化的功效,夏天多吃圆白菜能够促进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

身体409个常见穴位,一个穴位一种病,5分钟轻松学会穴位按摩

手三阴经 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 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这样的话: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手少阴心经有:9个穴。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 为: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这样的话:手太阳小肠经有:19个穴。手阳明大肠经有:20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膀胱经 有67个穴位(最多的),胃经 有45个穴位;;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45个穴。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21个穴;足少阴肾经有:27个穴;足厥阴肝经有:14个穴。

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

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

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

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外陵穴: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治疗腹痛

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治疗哮喘

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治疗喘息

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

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

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

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治疗头痛

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治疗心脏病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

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治疗腰背痛

筑宾穴:治疗腿痛

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

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治疗脚痛

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

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1、美容穴——天容

2、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3、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4、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咳喘穴——中府

6、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7、补气穴——经渠、气海

8、夜间 咳嗽穴——鱼际

9、明目穴——中渚

10、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11、白发穴——浮白

12、乳腺炎穴——天池

13、晕车穴——关冲

14、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15、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16、疲劳穴——液门

17、腰酸穴——风市

18、高血 脂穴——环跳

19、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20、化痰穴——丰隆

21、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22、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23、鼻出血穴——内庭

24、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25、口腔溃疡穴——间行

26、痛经穴——蠡沟、带脉

27、腰背痛穴——委中

28、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29、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30、肌肉萎缩穴——大都

31、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32、痛风穴——复溜、筑宾

33、老花眼穴——光明

34、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35、冠心病穴——云门

36、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37、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38、肾结石穴——筑宾

39、甲亢穴——天柱

40、电脑病穴——天窗

41、精神病穴——涌泉

42、中风穴——百会

43、口眼歪穴——颊车

44、水肿穴——承浆

45、静脉曲张穴——太渊

46、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47、耳炎穴——前谷

48、黄褐斑穴——天容

49、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5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51、中暑穴——十宣、人中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