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简单的一个拍打的动作,是对身体的一个很不错的调理方法哦,因为人体有很多的穴位和经络,通过拍打的动作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和效果的哦,你知道拍打的好处吗,下面就来看看不同部位的养生方法吧。
拍打双肋
拍打肝胆区域和脾脏、胰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双手用掌或拳拍打腋下两肋,左手是脾、胰,右手是肝胆,中间是胃,对脂肪肝、肝硬化、肝囊肿、肝气滞和胆囊炎、小型胆结石、息肉、糖尿病、脾虚、各种胃疼、胃胀、胃气滞、脾胃不和等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拍打此部位有以下反应:肝部很不舒服、疼、烦躁、难受、胀等现象,胃部有胃疼、胃胀、揪心的感觉,两侧同时拍打有说不出的滋味。当拍到内外发热时,以上不适感消失后,就会感觉到全身轻松。拍打这些部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缓解身体不适的问题,对于全身的放松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哦。
拍打面部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皮肤显得非常糟糕,皱纹暗生、皮肤粗糙、没有弹性是现在很多人皮肤的状态,这样的皮肤状态要是不加以调理的话是会影响到健康的。以上班族而论,长时间的接触电脑是会让上班族的脸色变得非常差,电脑的辐射对于皮肤伤害是很深的,皮肤不再有弹性,皱纹不断,让很多上班族操碎了心。
特别是女性上班族看着自己的皮肤更是会黯然神伤许久,更多的时候,她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护肤品来保护皮肤。在早上花5分钟,拍打、按摩脸部,长时间的这么做是会让自己显得非常年轻。拍打脸部可以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有促进皮肤弹性的作用,可以防止老化,同时也可以有预防皱纹的作用和效果哦。
拍打的一些养生功效和好处,小编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拍打可以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对于各个不同部位来说养生的功效都是不一样的呢,所以大家可以利用这样的养生方法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哦,赶紧试试吧。
日常保健养生有哪些经络养生运动可以做?
人体由许多经络组成,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常常会导致我们的经络出现阻塞,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因此我们要常常做一些经络运动,帮助疏通经络,缓解不适。按摩、针灸、艾灸、拔罐、敲击、拍打等方式都是较常见的经络运动,通过这些方式帮助经络养生,从而达到缓解因经络不畅造成的腰酸背痛、脾脏不调等身体不适。
拍打身体的某些穴位或部位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那么拍打哪些部位效果更好呢?下面介绍一些拍打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做一做,帮助身体保健。
1.拍打腋下
左臂向上举起,用右手手掌轻轻拍打左边腋窝,拍打36下后,从上往下拍打左侧胁部,一直拍至胯部再从下往上拍,如此反复2-3遍即可。右边腋窝与胁部拍打方法相同。这个方法能够起到保健心肺的作用,同时对乳腺疾病患者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拍打颈部
头和脖子稍稍前倾,张开手掌拍打颈部后侧,从后脑勺偏下的地方一直排到肩颈处,反复拍打5遍,另一侧拍打的方式相同。两边拍完5遍之后对脖子进行按摩。按摩的方式是,扬起下巴,用手掌从下巴处慢慢按摩至肩颈处,反复按摩36次即可。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缓解颈椎疾病,对肩颈起到保健功效。
3.拍打背部
拍打背部可以和扭腰结合起来,一只手从后面绕至对面背部,另一只手从前面绕到背部扭着腰进行拍打,反复拍打,然后两只手互换位置,这样反复进行既能活动腰部也能对背部的经络进行运动疏通。还可以用手掌直接拍打背部至臀部位置,这个位置能够帮助调理膀胱经。
4.拍打胸腹
双手顺着锁骨至大腿根的位置轻轻从上往下排,反复拍打,第二步从胸部中央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部曲骨穴,反复数次,可以调理心肺胃脾肝等多条经络。
5.拍打手臂
一只手伸直,另一只手拍打手臂内侧,从肩部一直拍打至手心,然后翻转手臂,拍打外侧,从手背一直拍回肩部,再拍打手臂四周,如此反复,换一只手方法相同。这个方法可以对手上的6条经络进行保健,这6条经络分别是心经、肺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和心包经。
6.拍打臀部和腿部
用手掌拍打臀部后侧,反复拍打,然后转至拍打臀部两侧,沿着膝盖往下拍打小腿外侧,直至脚踝处,拍完外侧转排内侧,从脚踝处往上拍至大腿根即可。腿部的前侧也可以按顺序从上往下拍,再换后侧从下往上拍,如此反复,将腿部四周都拍几遍,对脾胃肾肝胆膀胱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拍打是对经络各部位进行刺激,不需要力度过大,适当的力度就能对这些经络起到相应的保健作用,不可使用过大的力气,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以上这些部位可以平时利用一些空余时间进行拍打,帮助身体保健。
“拍打周身”指的是对肢体主要穴位的拍打为主,同时兼顾对经络循行部位进行拍打的方法。具体指的是采用手掌、手背或用拳的不同部位拍打全身各处。拍打周身是经络保健操中比较核心、重要的一节,同时也是最为集中的直接刺激穴位的练习,做这节动作的时候要求具有更多的腧穴知识,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保健功效。
在拍打的过程当中,手的不同部位会与被拍打的部位相互作用,这就会刺激到包括手足三阴经、三阳经、任脉、督脉等十四经脉上的穴位。《灵枢.逆顺肥瘦》篇日:“手之三明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明从足走腹。”故而循行联系规律为阳阳经衔接于四肢、阳阳经交汇于头面、阴阴经交接于胸部,所以只要拍打得当,在拍打时尽可能拍准穴位或者是经络循行的部位,便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经脉的效果。
另外,在拍打的过程当中还应该注意用腰身的自然扭转去带动双手发力,而且要用爆发力,力度要以穴位部位产生酸疼感为宜,每个部位最少需要拍打20~ 30次。
除此之外,拍打时还要注意呼吸的配合,般都要 求拍打前吸气,拍打到身体的那一刻,要呼气,绝不能憋气。由于每个人的健康状态都不相同,可以进行拍打的穴位和部位很多,下面仅选择一些常用的穴位或部位进行介绍。
1.拍打上肢
拍打上肢能够使气血通达、阴阳调和。这个动作需要用掌进行。由于上肢内外侧,按照前、中、后三条线分布有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且相互连接。所以我们拍打时,只需要遵循这些经络的走向,上下拍打20~ 30次,然后再左右交换。在拍打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等主要穴位时,可以加力多拍。
2.拍打肩偶穴和肩关节周围
这个动作有助于防治肩周炎,要通过手掌来进行。对臂外侧三角肌正中的肩偶穴和肩关节周围丰富的腧穴进行左右交替的拍打,各进行20 ~ 30 次。
3.拍打肩井穴和秉风穴
这个动作需要用掌进行,可以防治肩背和肩颈疼痛。在拍打的过程当中,肩井穴、秉风穴左右交替,各拍打20 ~ 30次。
4.拍打肺腧穴和大椎穴
拍打这两个穴位可以使气机通畅,有利于增加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用掌对肺腧穴和大椎穴进行拍打,左右交替进行,各拍打20~ 30次。
5.拍打天宗穴
拍打天宗穴可以治疗肩背痛。用掌对天宗穴进行拍打,左右交替,各拍打20- 30次。如果拍打到位,又有力度的话,会感觉整个肩背部及上肢都产生了串麻感。
6.拍打气海穴、命门穴
拍打这两个穴位可以调节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两掌相向于腹部与腰部正中,同时发力拍打,除主要拍击到气海穴和命门穴外,还应该兼顾腹部的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天枢穴和腰部的阳关穴。在每次拍打的刹那,尤其要注意呼气,这样做,既可以预防内脏震伤,又可以明显增强舒筋活络的效果。持续拍打30~ 40次。
7.拍打脊柱与脊柱两侧
在拍打脊柱与脊柱两侧的时候要使用手背,这样可以疏通全身阳气。在用手背左右交替拍打脊柱与脊柱两侧部位时,应特别注意要扭动腰身来带动双臂,拍打时,双臂要抡开,一定要有较大的爆发力。从低部开始,依次逐渐向上拍打,上至不能再向上为止,然后依次逐渐向下拍打, 慢慢回到骶部。如此反复上下来回拍打10 ~20次来回。 整个拍打过程,实际上是刺激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在脊柱与脊柱两侧的所有道络脏腑的腧穴,这个动作除去具有全面调节各个脏腑的功能之外,还可以防治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以及颈椎病。
8.拍打臀部和大小腿外侧
用拳的掌侧面对臀部和大小腿外侧进行有爆发力的拍击,这样可以明显缓解腰腿痛。按照前、中、后的位置,足三阳经脉都分布在人体大、小腿的外侧面,其中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居中,足太阳膀胱经行后。
在对这些部位进行拍击时,双侧要同时进行,以拍打环跳穴开始,从上自下,再从下自,上依次从小腿外侧面的前、中、后位置进行循环拍打。将这些部位挨着拍打一遍即可。
9.拍打大、小腿内侧
通过对大、小腿内侧进行拍打,可以防治腰腿痛、健脾胃、补肝肾。
在拍打这些部位的时候要用拳的小鱼际部进行。人体大、小腿内侧按照前、中、后位置,分布有足三阴经脉,足太阳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居中, 足少阴肾经行后。拍击时,双侧同时进行,以拍打箕门穴开始,从上面下,再从下面上依次从小腿内侧面的前、中、后位置循环拍打。
10.拍打前胸
通过对前胸进行拍打,可以一吐郁闷,令心情变得愉快。
拍打左侧前胸用右掌,拍打右侧前胸用左章。拍打之前先深深吸气,然后自上而下用稍快的节奏进行拍打,同时还要发出“啊”的声音并且深呼气。
拍打经络,可以帮助我们排毒养颜,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那么,我们该怎么拍打经络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经络养生拍打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经络养生拍打的方法
一、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两个穴位,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
1、心肺疾病
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找到痛点拍打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窝处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
2、拍肘窝可治皮肤骚痒:
肺主皮毛,拍打肘窝排解湿毒,就能止痒。由于湿热长痘痘,或皮肤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肘窝的拍打方法:
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打。每次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
拍痧:五指并拢成勺状,在肌肉丰满或关节部位适度有力扣拍,使深层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来。
不过,重症或久病身体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在肘窝部位轻轻地推擦即可,推擦之后的微热感,能温熏心肺,这是丹道医家的“少火生气”之法,相当于中医治疗中的补法。
二、拍两腋,治疗肝病、心脏病
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肺经出了毛病,比如肺气被壅滞的话,会出现烦心胸满的现象。腋窝肿胀就是心包经出了问题。腋下还走胆经,胆经出现毛病以后,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胁痛不能转侧,还伴有口苦,且喜欢长吁短叹。腋下长了一堆东西,也是胆经被郁的象。心经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别干燥,想喝水。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1、解郁闷
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轻拍两腋后可以治疗人发怒后气滞血瘀,运行不肠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涨麻等症状。(妇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缓)。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
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心经上的极泉穴(解郁大穴)。治疗手法就是弹拨和拍打,用四指在腋窝正中轻轻地弹拨。我们在弹拨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条经筋,这条筋的正中就是极泉穴(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极泉穴位于我们的腋下,我们平时在哄小孩儿时,用手一挠胳肢窝,孩子就会笑个不停。其实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痒痒肉的极泉穴,动了心气,而心主喜,所以孩子会开心地笑起来。
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医里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敲打膻中穴(胸腺)还能提高免疫力。
2、治肝病、心脏病
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上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碍了心经气血运行,不仅伤肝,也伤心脏。人因气急攻心产生昏厥时可以弹拨极泉穴,极泉穴不仅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还可以快速回阳,引血上行,使头脑快速清醒。使人快速平静下来。
日常保健时,我们用不着在极泉穴那儿费那么大力气去弹拨,只需要轻轻地拍打即可。平时弹拨拍打两腋下,还可以预防和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这相当于我们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
3、缓解手心汗
缓解手心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
三、拍两髀治疗一切妇科病。
两髀(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治疗一切妇科病。
拍打两髀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健脾胃,拍两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两穴,气冲--冲门,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和治疗奔溃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还能治疗男科和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
具体方法就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3~5分钟。
四、拍两腘,治疗一切腰腿痛
肾有邪---留于两腘每天坚持5分钟,不但能治疗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中医经络养生理论
一、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1、五主:肝主筋,主颜色;心主臭,主血脉;脾主味,主肌肉;肾主液,亦主骨;肺主声,主皮毛。此五主,各有条。
2、五窍:肝窍目,心窍舌,肾窍耳,肺窍鼻,脾之窍,上下唇。此五窍,各有门。
3、五藏:肝藏魂,亦藏血;肺藏气,兼藏魄;脾统血,藏意津;心生血,主藏神;肾藏志,亦藏精。
4、五色:肝色青,肺色白,脾色黄,肾色黑,心色赤,此五色,观部位,论生克。
5、五味:心味苦,肝味酸,肾味咸,脾味甘,肺味辛,见口间,此五味,脾所关。
6、五志:心志喜,肺志悲,肝志怒,脾志思,肾志恐,意自知,此五志,肾所司。
7、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何能?水生木,木乃荣,木生火。火克金,金制木,木不横,木制土,土平敦,土制水,水不淫,水制火,火不焚。子母辨,主从分。
8、五液:心液汗,肺液涕,脾液涎,肝液泪,肾液唾。此五液,谷之生,肾之泽。
9、五声:呼属肝,笑属心,肺声哭,肾声呻,脾声歌,此五声,司之肺,参五音。
10、五臭:肺臭腥,肝臭臊,肾臭腐,心臭焦,脾臭香,鼻自招,此五臭,心所操。
11、 五发:须属肾,发属心,皮毛肺,脾腋阴,眉属肝,五脏生。此五者,各当分。
12、表里:小肠心,大肠肺,胆连肝,脾连胃,肾膀胱,表里配,胞与焦,十二味。
二、经络系统
1、定义:经络即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2、经络的基本作用:
1)、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如《灵枢·海论》中所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如《灵枢·本藏》中所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
《灵枢·经脉》中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3、经络的组成: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分别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
络脉:络脉分为十五络、孙络和浮络。
十二正经:由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组成。
脏与腑,外属经,手与足,二六均。足太阳,属膀胱,足阳明,胃腑当,足少阳,属胆腑;足太阴,脾所主,足少阴,内属肾,足厥阴,肝之本。手太阳,为小肠,手阳明,是大肠,手少阳,三焦强,手太阴,即肺金,手少阴,内属心,手厥阴,胞络经。
任督二脉:
有任督,百脉王,前与后,分两行,前行短,后行长,滞则病,通则常。
4、十二经络分布规律:
十二经络中,互为表里关系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相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相接;同名的阴经与阴经,在腹胸部相接。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三阴经:上肢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包络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在足内踝下,为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过内踝上8寸后,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足少阴肾经: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
足太阴脾经: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
足阳明胃经: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
足太阳膀胱经:背部正中线旁开3寸和1.5寸。
足少阳胆经:体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