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构棘的形态特征构棘的功效与作用构棘的用法用量构棘的用药禁忌构棘的毒副作用构棘的附方构棘又叫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柘藤根、黄蛇、山黄箕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的东南部以及亚热带的植物,用药部位主要是构棘的根部,具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的效果,尤其是在风湿关节疼痛方面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对药理熟悉并且身边具有构棘生长的人是比较喜欢自己用药治疗的,但是构棘在使用上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构棘的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援状灌木;枝无毛,具粗壮弯曲无叶的腋生刺,刺长约1厘米。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8厘米,宽2-2.5厘米,全缘,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侧脉7-10对;叶柄长约1厘米。花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具苞片的球形头状花序,每花具2-4个苞片,苞片锥形,内面具2个黄色腺体,苞片常附着于花被片上;雄花序直径约6-10毫米,花被片4,不相等,雄蕊4,花药短,在芽时直立,退化雌蕊锥形或盾或形;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顶部厚,分离或万部合生,基有2黄色像体。聚合果肉质,直径2-5厘米,表面微被毛,成熟时橙红色,核果卵圆形,成熟时褐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构棘的功效与作用
(一)构棘的功效
【性味】 淡微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②《闽东本草》:"味甘,性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苦,微凉。"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微苦微甘,性平,无毒。"
⑤《云南中草药选》:"淡微甘,凉。"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二)构棘的作用
构棘能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构棘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肝胆系统疾患,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体内各种癥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是构棘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抗菌作用:构棘药材所含构棘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浓度为25mg/ml;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2.5mg/ml;对包皮垢分支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6mg/ml。
构棘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鲜者可用至1209;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构棘的用药禁忌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
构棘的毒副作用
构棘无毒。
构棘的附方
1、治肺痨,风湿:构棘、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
2、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挫伤: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4、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肾虚, 致多年不瘥: 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侯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
5、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构棘虽然没有毒性,但是在用药治疗上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食用的,尤其是对于孕妇来说,并不吃因为会对孕妇本身以及胎儿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怀孕的人群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食用构棘。另外,因为构棘属于一种中药成分,因此建议大家平时在使用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建议以后,才能安全有效的使用,以免因为过量对身体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