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积滞不化型厌食食疗(厌食怎么调理胃?)

时间: 2023-04-06 08:47:19

积滞不化型厌食食疗

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饮食原则:宜食有消食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橙子等。不宜食用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生麦芽粥

原料:生麦芽30克,鸡内金10克,陈皮6克,槟榔10克,大米100克。

调料:盐或白糖适量。

做法:

(1)将鸡内金、槟榔、陈皮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2)将大米和生麦芽放入锅中,加入药汁和适量清水煮成粥,加少量糖或盐 调味即可。

适用于积滞不化型厌食。

橙子蜂蜜饮

原料:橙子1个,蜂蜜50克。

做法:

将橙子洗净,切成两半,放入锅内,加入蜂蜜和清水适量,用大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取出橙子,捏出橙汁,代茶饮即可。

适用于积滞不化型厌食。

厌食怎么调理胃?

厌食症是以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厌食症的原因很多,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是厌食症的潜在原因。小儿性情变化,长期摄取低盐饮食均可导致食欲低下。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吃浓甜油腻食物过多,吃零食,生活不规律均为本病的原因。其调理方法如下: 一、西医:对厌食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和恢复消化功能两方面:首先寻找原因,做必要的检查,发现结核、肝炎等慢性病,针对该病积极治疗,同时改善消化功能,以促进食欲。另外还要注意小儿情绪变化和不良习惯,并给予纠正。 帮助消化,促进食欲,西药可用:1:乳酶生:每次0.3~0.6克,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2:多酶片(含胃蛋白酶、胃淀粉酶、胰酶等):1次1片,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二:中医:从中医理论看,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引起厌食的直接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而饮食停止,脾湿及脾胃虚弱都可影响脾胃运动功能,出现食欲减退。总的可分为虚症、实症两类。厌食症的常见类型和辩证用药分述如下: 乳食积滞。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如果饮食不节制,当饮食超过消化能力时,就会造成乳食积滞,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用消食导滞法治疗:霍香5~10克、陈皮5~10克、鸡内金4~6克、焦三仙10~15克、连翘5~10克、六神曲4~6克、炒枳壳3~6克、知母3~6克。 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两颊发红,口渴喜欢喝水,尿色发黄,大便干燥等,是滞热偏盛,胃肠不足,可用:陈皮10克、知母5克、胡黄连3克、生地10克、石斛10克、竹片5克、焦四仙20克、煎水温服。 中成药可用:香桔丹,百寿丹,至宝锭,小儿化食丸等每次0.5~1丸,日服两次。 1.脾湿型:暑天多见。暑天湿盛,小儿感受暑湿之邪,湿邪困阻中焦,影响脾胃运化,湿邪也由人体内部产生叫内湿,脾湿的主要表现:脸色黄白,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不利或尿色混浊,舌苔白腻,脉缓。用健脾燥湿法治疗。可用:霍香10克、白扁豆10克、生薏米10克、白寇仁10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茯苓10克、厚朴6克,水煎温服即可。 2.脾胃虚弱:由于久病久泻损伤脾胃,或由于喂养不当,过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功能所致。可见:面色苍黄,消瘦,肌肉松软,好卧懒动,精神发呆,经常腹泻,舌质淡、少苔,脉细弱。用健脾益胃法治疗。可用:党参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连肉10克、陈皮10克、神曲6克、炒谷稻芽各6克,水煎温服即可。 中成药:启脾丸,

厌食症怎么治疗

厌食症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进食障碍,一般患上厌食的人都是为了追求瘦美,而强制自己不吃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了厌食症。但是有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宝宝,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会患上厌食症。那么,厌食症怎么治疗?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的话就往下看看吧!

厌食症怎么治疗 患病期间,厌食症的患者几乎吃的很少,每餐饭几乎只吃几口,或是吃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但是又并不能代表是完全吃饭的状态,厌食症的患者需要给予精神鼓励,如果在高强度的逼迫情况下,会变得更加严重,所以要先通过心理调节,对食物抗拒缓解以后,再鼓励患者多吃一些食物。

1.激发并维持患者的治疗动机。

2.恢复体重,逆转营养不良

门诊、日间医院和住院都能使患者体重恢复,凡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需住入综合性医院或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疗后应继续门诊治疗。

3.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相结合综合性治疗,并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对体形和体重的过度评价、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一般的心理社会功能进行治疗,包括:心理教育、支持治疗、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自我关怀小组和支持性小组。

如果患上了厌食症,应该积极地配合治疗。而孕妇一旦患上了厌食症,对于胎儿的发育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把它解决。

厌食症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呢 小儿厌食症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小儿食欲减退抗拒进食,除此之外,厌食症患儿还会出现频繁呕吐、便秘、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小儿厌食症其实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种症状。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小儿厌食症会有一系列症状表现,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积滞不化:患儿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

2、脾胃气虚:患儿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

3、胃阴不足:患儿口发干,宁愿多喝饮料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少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少,舌质偏红等。

小儿厌食的饮食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仅占9%)。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占86%),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小儿厌食症的(非疾病)原因--
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
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损伤胃肠,引起消化不良。
零食不断,嘴不停,胃不闲,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
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使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饥饿。
进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进食时家长逗弄、训斥,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
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进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提条件的筹码。
运动不足,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
服药太多或滥用保健补品,增加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
其它:生活不规律、睡眠欠充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也是厌食不可忽视的原因。
小儿厌食怎么办--
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缺锌。
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蔬菜;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改善进食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去进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家长应该避免“追喂”等过分关注孩子进食的行为;当孩子故意拒食时,不能迁就,如一、两顿不吃,家长也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已经够了,到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然会要求进食;决不能以满足要求作为让孩子进食的条件。
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游泳等耗氧运动。
不要盲目吃药,莫滥用保健补品;可以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西药,但注意:一是要看小儿科或消化专科医生,不要听信游医巫医的甜言蜜语;二是不要过分依赖药物,孩子的胃肠消化功能潜力很大,如果严格按照以上几条去做的话,大部分孩子的厌食症是可以不药而愈的。
介绍几种小儿厌食症的常用中成药--
(摘自人民健康网-->网上健康中医中药-->中医中药中医疗治)
1.健儿消食口服液:
具有健脾补气,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属气阴两虚型。3岁以内每服5~10ml,3~6岁每服10~20ml,日服2次。
2.小儿消积丸:
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3.小儿喜食片:
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2~3片,3~5岁每服3~5片,5岁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
4.健脾糕片:
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
用于厌食属脾胃虚弱者。嚼服,1~3岁每服6~8片,3~6岁每服8~12片,日服2次。
5.大山楂冲剂:
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用于各种原因之食欲不振。
1~3岁每服3g,3~6岁每服6g,6~9岁每服9g,日服2~3次。
6.健儿散:
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消导的功效。用于小儿厌食属脾虚津亏者。3~6岁每服2~3g,6~9岁每服3~5g,日服2次,需连续服药1~2个月。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