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寒冬的傍晚,医生正准备下班回家,这时闯进来一位年纪轻轻男子,医生还没开口,男子边说:“医生,快帮我看看,我好难受。”
医生连忙让他坐下,让他张开嘴,发现舌苔很白,舌尖则红,嘴唇很干,再摸摸他的脉,脉数滑。医生再问他还有什么其他症状,他说:“从昨天开始感冒,全身发冷,咳嗽,还有就是咽喉很干,吃了两片感冒药出了一身汗后,倒不怎么觉得冷了,就是感觉全身酸痛,咳得很厉害,但不是浓痰,是白痰,特别想喝水。本来今天要去上班的,现在自己这个状态,也去不了了。”
根据他的描述,医生立马想起了一句经典的论述,据《伤寒论》第63条记载: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意思是说,发汗后表不解,依法宜桂枝汤以解表。但如果患者出汗后还伴有咳喘,没有发热的情况,但不可再用桂枝汤纯辛温治疗,而应用麻杏石甘汤。
于是,医生给他开了两剂麻杏石甘汤加半夏:麻黄18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45克,半夏12克。
第二天,小伙子再次光临,这次的气色明显比上次好多了。医生一看便问:“好多了吧!“好多了,昨天晚上出了一身大汗,咳嗽也好了不少,但还点影响。”医生又给他开了6剂麻杏石甘汤。四天后,电话回访,痊愈。
很多人问了,不就是一个个小小感冒吗?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是的,体质好的人得了感冒不吃药也可以痊愈,有的人稍微吃点感冒药可以痊愈,有的人吃再多的感冒药也无济于事,到最后,咳嗽太厉害还会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在《伤寒论》中,原本用于治疗太阳病,出汗但没有痊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都可以用此方加减,效果甚佳。
进一步分析,此方中麻黄发热、解热;杏仁和甘草起镇咳、祛痰的作用;大量的石膏起解热、镇静止渴的作用,可用于辛甘寒苦温药状态者的治疗。现代医学中,此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瘆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
大概过了半个月,这个下伙子又一次光临,医生一脸的疑惑,难道他的病还没好?他估计已经猜着了医生的想法,便笑笑说:“不是的,我的身体现在非常健康。我想问的是,我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有十多年的咳嗽的老毛病了,特别是快到凌晨那会儿,咳得非常厉害,他来说,‘再厉害点,都快回去了’。我想问问您,有没有什么中药治疗这毛病?”
由于没有见到本人,医生也不敢妄下论断,“以前没用过什么方子?吃过什么药?”
“哪能没吃过啊!试过不知道多少种药,药,都没什么效果。我爷爷都没想能治好它,心想带到老算了。”
“那他老人家还有什么症状,有痰吗?”
“痰……痰倒是不多,颜色是白的。”“大小便呢?正常吗?”
“大小便也正常,没听他说过什么不适。”
“出汗多吗?”
“汗好像也没有。”
经过这么一番询问后,医生心里大致有点数了,但见到本人,医生又不敢乱开药。小伙子大概明白了医生的迟疑,便说:“您放心吧,我爷爷都没准备要治好这病,我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情问问,看能不能治好。我看我上次咳嗽得这么厉害,你都治好,就问一问。”听他这么说,医生就开了3剂麻杏石甘汤。
随后,医生亲自去了他家一趟,老爷子见到医生立刻连连作揖,说今天早上起来,感觉全所未有的轻松感,咳嗽也没有那么厉害了,十多年来第一次睡了一个安稳觉。医生问他有没有出汗,老爷子并未察觉。医生走进卧室,看见枕巾上有些许潮湿,心想是昨晚出的汗。于是,医生又给他开了两剂药,前后一共五剂。没想到,老爷子的状况天天见好,十几年不愈的老毛病竟然用这么简单的五剂药治好了,价格不过区区几十块钱。
由此,医生对这味麻杏石甘汤印象非常深刻。由此,医生更加深信,老祖宗的智慧并不停留在书本上所介绍的以及经验中,还有更好的玄机和奥妙等待着喜欢它的人是发掘。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的区别是大青龙汤麻黄用六两,石膏用如鸡子大一枚;麻杏石甘汤用麻黄四两,石膏用八两;越婢汤用麻黄六两,石膏用八两。都是石膏剂量重于麻黄。石膏为主,麻黄为佐,则解热的权重更占主导。
药性是随着药物在方子中所处地位而变化的。大青龙汤是专为烦躁而设。麻杏甘石汤则主证为汗出而喘,无大热,由此可见这两个方子专为喘、汗而设。
1、麻杏石甘汤相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2、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
3、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麻黄虽有发散之性,处在从属地位的时候,也只是在方子总体的解热功效中起到疏导郁滞的作用。
一、功效应用
杏仁味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被医家誉为散寒止咳平喘之要药。
常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药性论》:“主咳逆上气喘促,入天冬煎,润心肺,和酪作汤,润声气。”
《珍珠囊》:“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隔气逆,润大肠气秘。”
《药类法象》:“除肺燥,治风燥在胸膈间,麸炒,去皮尖用。”
《长沙药解》:“降冲逆而开痹塞,泻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肿,润肺肠之枯燥,最利胸隔,兼通经络。”
《本草备要》:“泻肺解肌,除风散寒,降气行痰,润燥消积。通大肠气秘。治时行头痛,上焦风燥,咳逆上气。烦热喘促。”
二、配伍应用
1.用于咳嗽气喘。杏仁苦泄降气、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无论寒热虚实都可应用。如治风寒咳嗽,常配伍麻黄、甘草等,即三拗汤、麻黄汤等方。
麻黄配伍杏仁,麻黄辛温升散,宣通肺气,止咳定喘;杏仁降气止咳。二药配伍,一宣一降,通调肺气,止咳平喘功效更佳。若治外寒里热之喘,可加石膏;若治热喘,可加黄芩、地龙;若治气虚而喘,可加黄芪、防风;若治痰热实喘,可加酒大黄;若治肾虚而喘,可加熟地、河车;若治痰湿哮喘,可加陈皮、半夏。
若治风热咳嗽,常配伍桑叶、菊花等,即桑菊饮。
若治燥热咳嗽,常配伍桑叶、贝母、沙参等,即桑杏汤。
若治肺热咳喘,常配伍麻黄、石膏、甘草,即麻杏石甘汤。
若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热郁肺,咳吐黄痰等证,常配伍川贝,能润肺降气,化痰止咳。杏仁以宣降肺气为主,气降则咳喘自消;川贝以清热化痰为要,痰化则热去肺宁。二药配伍,一温一凉,一润一降,痰气并治。
若治水肿、腹水之证,常配伍葶苈子,即葶苈散。葶苈子泻肺行水,杏仁宣降肺气,二药配伍,可通调水道,故能利水消肿。
若治痰喘之证,常配伍葶苈子、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等,即五子定喘汤。
2.用于肠燥便秘。杏仁能润肠通便,功似桃仁。治疗肠燥便秘,常与桃仁相须配伍,既能止咳平喘,又可通利大肠,即双仁丸。
若治肠燥便秘,还可配伍桃仁、郁李仁、柏子仁等,即五仁丸。若配伍火麻仁、当归、枳壳等,即润肠丸。
李东垣言:“杏仁下喘,用治气也;桃仁疗狂,用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气血分之。”
三、用法用量
杏仁常入煎剂,也做丸散。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宜捣碎后应用。
杏仁与桃仁都含有苦杏仁苷,水解后会生成微量的氢氰酸,微量的氢氰酸能止咳平喘,但如果剂量过大,就会抑制呼吸,甚至出现中毒。炒过入药,可减弱其毒性。
杏仁虽善治咳喘,也只做对症之用,少为方中主药。且杏仁没有祛痰作用,故咳喘兼有痰者,须与祛痰之药配伍。
汪昂言:“去皮、尖,炒研。”
四、应用注意
杏仁有小毒,且有滑肠之性,故勿过量服用,阴虚咳嗽、虚热、大便溏泄者忌用。婴儿慎用。
汪昂言:“有小毒,能杀虫治疮。肺虚而咳者禁用。”
——中医实战笔记:21.1.31二稿#中医实战笔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