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艾灸如何去湿,春天湿气重解决方法

时间: 2023-04-07 07:39:16

艾灸如何去湿,春天湿气重解决方法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时候人体会因为季节的变化受到潮湿的环境侵扰,停留在体内就形成了湿气,那怎么办呢?祝由网天然养生专家说春天湿气重解决方法用艾灸,那艾灸如何去湿的呢,下面就来教大家,一起看下吧。

人体的正气出现不足时候就会导致各种致病因素,春季更是容易引发疾病的季节,祝由网天然养生专家说春季湿气重主要分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居处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食生冷,导致的自内生湿。祝由网天然养生专家说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不适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嗜睡、腹满腹胀、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等。春天湿气重解决方法用艾灸,艾灸如何去湿?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通过一些穴位可以到达去湿气的效果。祝由网天然养生专家说艾灸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解溪穴、丰隆穴有去除湿气的效果,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艾灸还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的作用。足三里穴在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解溪穴在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丰隆穴在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

春天湿气重解决方法用艾灸,艾灸如何去湿?相信通过祝由网天然养生专家上文的介绍大家都了解了,春天人体会出现湿气较重的问题,用艾灸的方式进行调理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艾灸还能够补阳气、解春乏,很适合春季养生。

体内湿气重,怎么用艾叶祛湿?

每逢春天,总是烟雨蒙蒙的,一切都似有若无地披着一层淡淡的薄雾,非常有韵味。然而,在春天,空气也非常湿润,湿度大,尤其是在南方,一遇到南风天到处都是湿的。这种时候,人的体内也很容易有湿气。好在,大自然是“博爱仁慈”的,给了我们湿气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可以祛湿的艾叶。有些人不认识艾叶,不懂艾叶的用法,就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体内湿气重,怎么用艾叶祛湿?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艾叶和湿气。艾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

体内湿气重,怎么用艾叶祛湿?以下这些用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用艾叶煮蛋食用。

做法:鸡蛋两个,艾叶15克(鲜品约50克),煮开至鸡蛋熟,即可。

功效:祛湿气、虚寒。

2、煮艾叶红糖汤饮用。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功效:祛湿气,还可以温经散寒、止痛,还可以用于虚寒痛经。

3、熬母鸡艾根汤食用。

做法:老母鸡1只(大约1500克为宜),洗净,切大块备用(若嫌膻,可焯一下)。生姜10克,连皮洗净,拍扁。鲜艾根150克或干艾根70克(洗净粘泥土)。 以上全部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猛火烧开5分钟后,小火炖煮1.5~2小时,放盐调味,可供一家老少食用。

功效:祛湿祛风,还可以暖胃、清热解毒,还可调经、止血。

4、煮艾叶水泡脚 。

做法:以生姜切片,取3~5片,与艾叶、桂皮各20克一起煮水。

功效:驱寒祛湿、活络气血。中医认为,寒从足下生。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且皮下脂肪薄,容易被寒湿侵袭,要定期浴足。《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生姜可发散风寒,艾叶可温经散寒,桂皮可补火助阳。双脚泡在药汤里,暖意流转,全身都暖和起来。泡完之后,身体会放松不少,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女性更是可以调养气血,经期前用艾叶泡脚,可以缓解经期痛经等问题。

上面介绍了一些用艾叶祛除湿气的方法,大家都学会了吗?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试试哦。另外,虽然艾叶可以帮助我们祛除湿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但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我们需要学会适可而止,注意艾叶的用量和频率,每周不宜超过3次。

艾灸熏那个穴位能去除体内湿气

祛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了,中医认为,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等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相应的穴位,可祛除体内湿邪,更能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
那么,祛湿应该灸哪些穴位呢?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当体内有湿气时,不妨试试艾灸疗法,你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推荐大家使用古艾地灸条,采用高纯度艾绒,让您灸的更放心!

如何用艾灸祛除身上的湿气?

每年春季南方地区潮湿,随之夏季到来。春夏交际,南方天气潮湿闷热,导致很多人体内湿气严重。如何去除体内湿气?其中艾灸可以祛除身上的湿气。那么,如何用艾灸祛除身上的湿气?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在生活中适时的艾灸能够达到开郁、祛湿的作用,而且还能补阳气,因此特别适合夏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夏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夏天。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不同体质的人适宜艾灸那些穴位呢?

这可能是很多喜欢艾灸朋友的关心的问题。要知道这个答案,就要先来了解下中医的体质分类以及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体质:

中医人体体质分类有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体质,比如说阴虚或阳虚等,然后再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艾灸治病,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以下介绍下身体各种体质:

1、阴虚质:

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

阴虚艾灸:三阴交 太溪穴 然谷穴

2、阳虚质:

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虚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

阳虚艾灸:大椎穴 命门穴 关元穴

3、气郁质:

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 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

气郁艾灸:气海穴 关元穴 足三里

4、痰湿质:

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粘液,脉濡或滑。

痰湿艾灸:丰隆穴 太白穴 足三里

5、血虚质:

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

血虚艾灸:中腕穴 血海穴 足三里

其实以上体质都可以艾灸,阳虚的人更适合艾灸。做艾灸,除了腹部穴位,多灸一下足三里和三阴交,灸之前之后多喝水,以防上火。一旦上火了,减少艾灸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来,开始上火、有排斥反应都不怕。

艾灸不适合实热体质的人群

实热体质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壮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黄苔,脉象洪滑数实。而具有以上体征的人则称他为实热体质。实热体质的人群不适合艾灸。

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中医认为,艾灸本身就是补益阳气的,适合体质阳虚、气虚的人做。如果体质不对,乱灸很容易出问题。不适合艾灸人群如果使用艾灸可能会出现浑身燥热,满面潮红等症状。因此在家做艾灸时,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

施灸距离以皮肤感觉为准,最佳时间无定式。艾灸时最佳距离为以人的皮肤感觉为准,艾条在刚点着的时候温度不高,这时可以稍微近一些,让艾条和皮肤保持1到2厘米的距离。随着艾条燃烧的逐渐充分和温度的升高,距离就要稍微远一点,保持2到3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

气海、关元关元艾灸最补阳

中医用艾灸来补阳气,最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个穴位都位于腹部,肚脐往下四个手指并拢的距离,就是关元穴。关元和肚脐之间正好一半的地方就是气海穴。这两个穴位如果温灸,温阳的作用非常好。

艾灸足三里 中年人保健的好选择

足三里中医术语,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位于: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也就是: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夏天艾灸的禁忌

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三、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四、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五、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经过说明,相信大家详细了解了艾灸是如何祛除身上的湿气以及注意事项。如果你体内湿气严重且适合这种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