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杠柳的形态特征杠柳的功效与作用杠柳的用法和用量杠柳的食用禁忌杠柳有毒吗杠柳的附方杠柳又叫羊奶条,山五加皮、香加皮、北五加皮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河南、四川、江苏等省区。因为其生长适应性很广,因此是一种优良的固沙、水土保持树种。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以镇痛,除风湿的中药材。不过,在用药使用上,杠柳也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下面大家就与小编一同来了解一下吧。
杠柳的形态特征
落叶蔓性灌木,长可达1.5米。主根圆柱状,外皮灰棕色,内皮浅黄色。具乳汁,除花外,全株无毛;茎皮灰 褐色;小枝通常对生,有细条纹,具皮孔。叶卵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微凸起,侧脉纤细,两面扁平,每边20-25条;叶柄长约3毫米。聚伞花序腋生,着花数朵;花序梗和花梗柔弱;花萼裂片卵圆形,长3毫米,宽2毫米,顶端钝,花萼内面基部有10个小腺体;花冠紫红色,辐状,张开直径1.5厘米,花冠筒短,约长3毫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毫米,宽4毫米,中间加厚呈纺锤形,反折,内面被长柔毛,外面无毛;副花冠环状,10裂,其中5裂延伸丝状被短柔毛,顶端向内弯;雄蕊着生在副花冠内面,并与其合生,花药彼此粘连并包围着柱头,背面被长柔毛;心皮离生,无毛,每心皮有胚珠多个,柱头盘状凸起;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载粉器内,粘盘粘连在柱头上。蓇葖2,圆柱状,长7-12厘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具有纵条纹;种子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1毫米,黑褐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3厘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杠柳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筋骨软弱,脚痿行迟;水肿小便不利。
①《四川中药志》:镇痛,除风湿。治风寒湿痹,脚膝拘挛,筋骨疼痛。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
药理作用
①强心作用:杠柳皮制剂(用乙醚及乙醇提出之水溶性物质)使在位蛙心停止于收缩期,在位猫心血压上升,心脏收缩力增强,衰竭之猫心(心肺装置)分钟输出量增加。皮的提取物乙(氯仿、乙醇提取)于在位猫心及心电图实验亦证明具有一般强心甙作用。希腊杠柳根皮中提出的萝藦甙、萝藦苦甙,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蓄积作用弱。
②镇静作用:杠柳皮提取物乙对小白鼠无镇静作用,杠柳酊、杠柳溶液均表现中枢兴奋,此作用可能由其挥发性成分而引起。
③抗炎作用:杠柳中的孕甾苷类periplocoside E(PSE)在体内与体外均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不产生细胞毒浓度(<5μm)下能够抑制由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所导致的脾细胞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表明香加皮在体内与体外均能抑制T细胞激活,能为香加皮在临床上治疗T细胞介导的功能紊乱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依据。
杠柳的用法和用量
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
杠柳的食用禁忌
《四川中药志》:血热、旰阳上亢者忌用。
杠柳有毒吗
用杠柳的根皮(北五加皮)代替南五加皮(五加科五加属或楤木属植物的树皮或根皮)。制五加皮酒时需慎重,因北五加皮强心作用很强,用量过多易中毒。注射于动物,可使其血压上升极高,约3-20分钟即可致死;南五加皮性温和,注射后血压无甚变动。毒性:乙醇制剂对猫肠道给药的致死量为1g/kg。香加皮强心作用很强,用量过多易中毒。注射于动物,可使其血压上升极高,约3-20分钟即可致死。据翁维良报道,北五加皮粗甙家鸽最小致死量为2.62±0.11mg/kg。
杠柳的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北五加皮、穿山龙、白鲜皮各五钱。用白酒泡24小时。每天服10毫升。
②治筋骨软弱,脚痿行迟:北五加皮、木瓜、牛膝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每日三次。
③治水肿,小便不利:北五加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各三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④治水肿:香加皮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大家在读完上文中小编的介绍以后,是不是已经对杠柳有了新的认识了呢?实际上杠柳的价值很高,杠柳的根皮可以入药,种子可以榨油,基叶的乳汁含有弹性橡胶。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发挥其不同的功效与作用。不过,在用药上是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因为杠柳本身也是具有一定毒性的,因此需要适量使用。
……
细柱五加l00g/kg、南五加总皂苷3g/kg分别给小鼠灌胃,连续5天,均能明显延长游泳时间和热应激存活时间。南五加多糖小鼠灌胃,也可延长游泳时间。南五加糖苷小鼠腹腔注射,南五加总皂苷小鼠灌胃,均可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
增强巨噬细胞
水提物和醇提物均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五加能阻止氯喹引起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的下降。
诱生干扰素
刺五加多糖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可增强T细胞、NK细胞、K细胞、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
升高白细胞
能明显促进骨髓系祖细胞集落的形成,对化疗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有明显的保护和白细胞升高作用。
适应原样
刺五加具有类似人参适应原样的作用,能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抗疲劳、耐缺氧、耐高温、耐低温、减少整体氧耗量。
解毒
能明显改善鼠肝脏药物中毒,并促进机体抗感染能力;刺五加还有抗辐射作用。
抗应激
能使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肾出血情况减少。
调节内分泌
能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抗肿瘤
刺五加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兴奋神经
杠柳酊皮下注射可使小鼠运动兴奋,甚至全身震颤、阵发性惊厥。
升压
香加皮制剂麻醉犬静注,具有使血压迅速升高的作用。
抗放射
香加皮对微波照射的小鼠可明显延长存活时间。
五加皮治病验方
【配伍应用】
配木瓜
木瓜有舒筋活络之长,五加皮有祛风湿、壮筋骨之功,二药相伍,用治风湿痿痹、小儿行迟等。如《本草纲目》一方为五加皮木瓜煮酒服。
配黄柏
黄柏苦寒,能消热燥湿;五加皮苦温,亦能燥湿。_72药相伍,一寒一热,用黄柏之寒消五加皮之温,以除湿热,同黄柏、菖蒲、蛇床子为末,敷囊湿神效。
配杜仲
五加皮与杜仲,同入肝肾二经,皆具强筋骨、祛风湿作用,然五加皮辛苦而温,辛以散风,温以除寒,苦以燥湿;杜仲味甘微辛而气温,功偏益肝肾、壮筋骨。二药相使合用,相辅相助,补肝肾以坚筋骨、祛风湿以强筋骨,是常用的强壮性祛风湿对药。五加皮有调整血压趋于正常的作用,而杜仲亦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用治肝肾两虚型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疗效
配茯苓皮、大腹皮
茯苓皮功能利水消肿,大腹皮亦能利水消肿,三药合用,大增利水消肿之功。
【治病验方】
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五加皮四两(酒浸),远志(去心)四两(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瑞竹堂经验方》五加皮丸)
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纲目》五加皮酒)
治腰痛:五加皮、杜仲(炒)。上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
治鹤膝风:五加皮八两,当归五两,牛膝四两,无灰酒一斗。煮三炷香,日二服,以醺为度。(《外科大成》五加皮酒)
治四、五岁不能行:真五加皮、川牛膝(酒浸二日)、木瓜(干)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下,一日二服,服后再用好酒半盏与儿饮之,仍量儿大小。(《保婴撮要》五加皮散)
治虚劳不足:五加皮、枸杞根皮各一斗。上二味细切,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麴一斗,余三斗用拌饭,下米多少,如常酿法,熟压取服之,多少任性。(《千金方》五加酒)
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节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去芦)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将青铜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七分,温服,日三服。(《局方》油煎散)
治损骨:小鸡一只,约重五、六两(连毛),同五加皮一两,捣为糊,搦在伤处,一炷香时,解下后,用山栀三钱,五加皮四钱,酒一碗,煎成膏贴之,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梅氏《验方新编》)
【 养生药膳 】
五加皮瘦肉粥
原料:五加皮4.5克,绞肉31克,白米半碗,葱、米酒、盐各适量。做法:香菇水发,切丝,葱切段,备用。锅中加适量水,放入五加皮煮药汁,用药汁煮粥。再将葱爆香,加入香菇丝、肉、米酒、盐拌炒装盘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粥锅中焖约5分钟即成。
药膳功效:本品具有强关节、祛风湿的功效。
五加皮熘黄鱼
原料、黄鱼1条(约500克),南五加皮10克,黄酒、糖、醋、盐各适量。做法:黄鱼去鳃、鳞、内脏,洗净,两侧切花刀,南五加皮加水煎煮两次,取汤汁,备用。将黄鱼上裹好面糊,用油炸至酥脆,放入盘中。炒锅中放入南五加皮汤汁,加黄酒、糖、醋、盐,加热拌炒,至汤汁稠黏,做汁浇鱼食。
药膳功效:本品补虚去湿、驱风散湿,适用于体虚、风湿病经久不愈者食用。
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温补肝肾冬季养生祛寒必不可少,药酒在中医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不同的药酒适合在不同的时节饮用,在这寒冷的冬天,来点五加皮酒再好不过了,五加皮酒有温补肝肾祛寒湿的作用,冬季御寒养生必不可少。
五加皮酒的美好爱情故事
传说新安江畔有个青年,名叫郅中和。为人厚道,并有一手祖传酿酒的手艺。一日,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到人间游玩,被一条凶恶的乌龙追赶遇险。幸遇青年郅中和,他将乌龙打死,救下公主。
公主为报答救命之恩,主动提出嫁给郅中和。公主又摘下项链,掷向乌龙的尸体。嵌在乌龙身上的101颗珍珠,成了101个山塘水池,之后汇成了珍珠泉,那泉水甘洌异常,清可见底。夫妻俩利用乌龙山珍珠泉水与酿制,又加了一些药材,配合得十分协调。酿出的酒红里透黄,既甜又醇。酒问世后,酒香飘逸扑鼻,黎民百姓、达官贵人纷至沓来,争相品尝,赞不绝口。致中和和公主十分相爱,因此就以公主的名字为酒命名,称之为五佳婢。随着时间的流逝,致中和与公主逐渐离开人间,去了龙宫隐居,成了快乐的神仙。但酒的配方却流传了下来。人们口口相传,逐渐由将致中和五佳婢,演化成谐音的致中和五加皮,一直流传至今。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你是不是沉浸在美好之中,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期待?什么都会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奋斗罗。
五加皮酒原料配方
党参0.6克、陈皮0.7克、木香0.8克、五加皮2克、茯苓1克、川芎0.7克、豆蔻仁0.5克;红花1克、当归1克、玉竹2克、白术1克、栀子22克、红曲22克、青皮0.7克、焦糖4克、白砂糖500克、肉桂35克、熟地0.5克、脱臭酒精5000克。
五加皮酒制作方法
(1)将党参、陈皮、木香、五加皮、茯苓、川芎、豆蔻仁、红花、当归、玉竹、白术、栀子、红曲、青皮、肉桂、熟地放入石磨内,用小石臼将其捣碎或碾成粉状,待用。
(2)取干净容器,将糖、焦糖(色素)放入,加适量沸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党参等混合物料放入,搅拌均匀,浸泡4小时后,再将脱臭酒精放入,搅拌至混合均匀,继续浸泡4小时。
(3)将容器盖盖紧,放在阴凉处储存1个月,然后启封进行过滤,去渣取酒液,即可饮用。
按照上述方法做,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五加皮酒。组成五加皮酒的中药较多,五加皮酒的功效自然不一般,所以大家一定不能过多饮用此酒。
五加皮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远志为使。畏蛇皮、玄参。"
《本草经疏》:"下部无风寒湿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肾虚而有火者亦忌之。"
《得配本草》:"肺气虚、水不足二者禁用。"
五加皮与香加皮不能混用和代用
五加皮: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灰棕色,有横向的长圆皮孔,扭曲纵纹。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断面略平坦。放大镜下可见浅黄棕色的小点,气微香,味微辣而苦;香加皮:呈卷筒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栓皮呈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或浅红色,有细纵纹,断面易折断,不整齐。具浓厚的特异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上一页全文完(共 16812 字) 展开全部内容
五加皮
(《本经》)
【异名】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植物形态】①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攀援,分枝无刺或有外曲刺,刺通常单生于叶柄的基部。叶互生或数叶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9厘米,光滑或疏生有小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少有3或4枚,顶端1枚较大,两侧小叶渐次较小,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或仅沿脉上有锈色绒毛;小叶无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末梢,花序柄长1~3厘米,果时伸长;花多数,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花柄柔细,光滑,长6~10毫米;萼5齿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或平展;花瓣5片,着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卵状三角形,顶端尖,开放后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分离,柱头圆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侧向压扁,直径约5毫米,熟时紫黑色,近中央有纵脉3条。种子2粒,细小,半圆形而扁,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本植物的叶(五加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无梗五加
灌木,高至4米。枝上有锥形的硬刺或无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至矩圆状倒披针形,长3~8厘米,有不规则锯齿,几无毛;叶柄长3~6厘米。花暗紫色,几无柄,成密生球形头状花序生于有细毛的短梗上,通常数个生于小枝顶端。果黑色,阔椭圆形,长10~14毫米。花期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③刺五加
灌木,高1米许。小枝密生细刺毛或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椭圆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6~12厘米,有双重锐锯齿,上面散生毛,下面幼时沿叶脉有带褐色细毛。伞形花序球形;花紫黄色;花梗长1~2厘米。果近球形,径约8毫米。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边。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扛、河北、山西等地。
④糙叶五加
灌木,高至3米.小枝细时有粗糙细毛,后变为黄灰色,渐脱落,有粗壮微反曲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几无柄,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6厘米,有细锯齿,上面粗糙,下面有细毛;叶柄长4~7厘米,粗糙。伞形花序数个生枝顶,总梗长1~3厘米,有毛;花梗长8~15毫米,微有毛或无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分布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⑤轮伞五加
灌木,高2~3米。枝棕褐色,枝和叶柄基部有小倒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掌状复叶,小叶3~5片,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小刺毛,基部楔形或斜形,叶脉上有刺毛,主脉于下面稍突起。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多成轮状排列;花小,多数;花瓣5,黄绿色。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内有种子2粒。
多生于山坡丛林间。分布西藏等地。
【采集】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夕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苦涩。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主产湖北、河南、安徽、陕西、四川、江苏、广西、浙江等地亦产。
此外,五加科下列同属植物的茎皮或根皮,在少数地区亦作五加皮使用:①红毛五加的茎皮,使用于四川,参见"红毛五加皮"条。②白竻的根皮,使用于西南地区民间,参见"刺三甲"条。③乔木五加的根皮,使用于西藏地区。④蜀五加和藤五加的根皮,使用于陕西等地。
考诸《本草》记载,五加皮当以上述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为正。但市场上使用较广者,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商品习称"香加皮"或"北五加皮"。其性状不同,应予区。参见"香加皮"条。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后切片,干燥。
《本草述钩元》:"五加皮,剥去骨,阴干酒洗,或用姜汁制。"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医林纂要》:"苦微辛,寒。"
⑤《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
①《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
②《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③《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
④《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
⑤《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
⑦《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
⑧《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远志为使。畏蛇皮、玄参。"
②《本草经疏》:"下部无风寒湿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肾虚而有火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肺气虚、水不足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五加皮四两(酒浸),远志(去心)四两(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瑞竹堂经偏方》五加皮丸)
②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纲目》五加皮酒)
③治腰痛:五加皮、杜仲(炒)。上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
④治鹤膝风:五加皮八两,当归五两,牛膝四两,无灰酒一斗。煮三炷香,日二服,以醺为度。(《外科大成》五加皮酒)
⑤治四、五岁不能行:真五加皮、川牛膝(酒浸二日)、木瓜(干)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下,一日二服,服后再用好酒半盏与儿饮之,仍量儿大小。(《保婴撮要》五加皮散)
⑥治虚劳不足:五加皮、枸杞根皮各一斗。上二味细切,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麴一斗,余三斗用拌饭,下米多少,如常酿法,熟压取服之,多少任性。(《千金方》五加酒)
⑦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节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去芦)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将青铜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七分,温服,日三服。(《局方》油煎散)
⑧治损骨:小鸡一只,约重五、六两(连毛),同五加皮一两,捣为糊,搦在伤处,一炷香时,解下后,用山栀三钱,五加皮四钱,酒一碗,煎成膏贴之,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梅氏《偏方新编》)
提醒您:五加皮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1拼音2《全国中草药汇编》:铃兰 2.1拼音名2.2铃兰的别名2.3来源2.4性味2.5功能主治2.6铃兰的用法用量2.7备注2.8摘录 3《中华本草》:铃兰 3.1出处3.2拼音名3.3英文名3.4铃兰的别名3.5来源3.6原形态3.7生境分布3.8栽培3.9性状3.10化学成份3.11铃兰的药理作用3.12毒性3.13性味3.14功能主治3.15铃兰的用法用量3.16注意3.17附方3.18各家论述3.19铃兰的临床应用3.20摘录 附:1用到中药铃兰的中成药 1拼音 líng lán
2《全国中草药汇编》:铃兰
(2)本品副作用较洋地黄小,仅个别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或有头昏、心悸难受现象发生,此时应注意观察。
3《中华本草》:铃兰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vallaria majalis L. [C. keiskei Miq.]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挖,去净泥土,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陜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南等地。
铃兰毒甙的强心作用特点与毒毛旋花子甙相似,是目前已知各种植物强心甙中最强的一种。国产铃兰毒甙注射剂(每毫升含0.1mg)比洋地黄毒甙强5倍,成人饱和量在0.20.3mg之间,静脉注射(以葡萄糖液稀释,缓慢注射)后2025分钟生效。平均疗效可维持815小时,饱和量分23次给予。总剂量达0.4mg时作用显著。维持量为0.050.1mg。可作为毒毛旋花子甙的国产代用品,但有人认为,对某些严重病例仍不能完全代替。在离体蛙心实验中,山楂提取液与铃兰毒甙合用,强心作用增强而毒性减弱。与氨茶堿合用对左心室功能伤害的动物更敏感。大鼠注射铃兰毒甙,可明显减少心脏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蛙注射利血平后,对铃兰毒甙的敏感性降低24倍。铃兰毒甙对兔实验性急性冠脉功能不足的循环紊乱有一定改善(糖元再合成增加);铃兰浸剂对实验性心肌炎也似有疗效。铃兰毒醇甙效价更高。去葡萄糖墙花毒甙效价也很高。铃兰毒原甙(水解后产生铃兰毒甙)效价较铃兰毒甙约低2倍多。铃兰苦甙作用类似狄吉他林。铃兰皂甙能致恶心、呕吐和腹泻,无强心作用。由铃兰花除去杂质和皂甙后所得的总甙称铃兰甙液(Convasidum,有时称铃兰毒甙液),每毫升相当铃兰花 1g,效价稳定,可供口服和静脓注射。铃兰叶的总甙制剂称为柯尔格利康,可供注射,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甙相似,但作用较弱,毒性较小。
2.吸收、排泄和蓄积:铃兰口服制剂一般稳定性差,吸收不佳,在肠道内易于破坏,因此,药效显著降低,作用不及洋地黄。东北玉泉铃兰酊剂,予豚鼠十二指肠给药,6小时仅吸收50%左右。铃兰毒原甙十二指肠给药,效力也显著降低。铃兰毒甙也以静脉注射活性最高,而以肠道给药为最低。不同动物间也有差异,如大鼠与猫口服吸收率可达90%,而豚鼠仅为14%。在体内破坏迅速,排泄也快,蓄积作用比洋地黄小。铃兰毒原甙给药3天后已大部排泄,6天后可全部排完;铃兰毒甙蓄积性很低,1天可排出给药量的一半,5天排完,还有报告48小时已完全从体内消失者;在肝脏中24小时可破坏34%,消除速度为0.00190.0022mg/kg/小时,较详地黄毒甙快2.1倍。铃兰毒甙在大鼠离体小肠的灌流中,可代谢为铃兰毒醇甙。去葡萄糖墙花毒甙蓄积性也很低,它与铃兰毒醇甙在肝脏中皆不受破坏,以原形与胆汁同时排出。
3.利尿作用:铃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效果优于洋地黄及毒毛旋花子甙,后两者不能消退的水肿,铃兰制剂常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铃兰叶在兔急性试验中,在水负荷后,有利尿作用,根的利尿较叶明显。铃兰毒甙可使大鼠尿量增加300%,强于其他强心甙;它还能增进电解质(主要为钠离子)的排出,这主要是由于它抑制了肾小管的重吸收,特别是远端肾小管的钠离子转运过程。
4.镇静作用:铃兰在临床上能使患者安静,改善睡眠,减少不安情绪。全草的浸剂及酊剂可增强戍巴比妥钠对小鼠助浅麻醉作用。铃兰甙液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而增强其抑制过程。镇静作用主要是其甙元(毒毛旋花子甙元)所引起。低于中毒量的甙元能延长条件反射潜伏期,降低大脑皮层和脑干部分的生物电电位活动,显著延长和加强异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并能减弱家兔和大鼠实验性电惊厥的发作强度。铃兰毒甙、去葡萄糖墙花毒甙及它们的甙元均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但铃兰毒醇甙则并无镇静作用。
5.对代谢的影响:铃兰毒甙能增加正常的或心肌炎的大鼠、猫的心肌糖元含量,但作用较毒毛旋花子甙弱。如长期用毒性剂量则反可降低心肌糖元含量。在心肌缺氧时,铃兰毒甙能增强同化过程;铃兰叶总甙能增强心脏磷化台物的代谢,这些都有益于心肌的能源供应。铃兰毒甙还可增进肺循环,增加麻醉狗动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增加脑组织氧的摄取及骨胳肌的氧张力。
6.其他作用:柯尔格利康中毒剂量可收缩冠状血管。去葡萄糖墙花毒甙对离体冠状血管和兔耳、肾灌流中,均有收缩血管作用。日本产铃兰的浸出液能收缩离体肠管,钙可协同,而镁则能拮抗此作用。铃兰在临床应用中也可引起腹泻。柯尔格利康能延长家兔的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铃兰毒甙与铃兰苦甙无此作用),它与铃兰甙液能降低兔血浆中V因子浓度及血小板致活酶的活力,而与毒毛旋花子甙的作用相反。苏联产铃兰中含铃兰黄素 Convaflavin,有利胆、消炎作用,能减轻家兔的四氯化碳性肝炎的病理过程,缩短恢复期。
2.《陜西中草药》:强心利尿,活血去风,滋阴理气。治风湿性心脏病,克山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丹毒,紫癜,跌打损伤,劳伤,崩漏,白带。
用到中药铃兰的中成药 消石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