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血叶兰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04-07 19:08:49

血叶兰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血叶兰的形态特征血叶兰的功效与作用血叶兰的用法用量血叶兰的食用禁忌血叶兰有毒吗血叶兰的附方血叶兰又叫石上藕、石蚕、真金草、异色血叶兰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血叶兰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主要作用在滋阴润肺、健脾、安神等方面,对于肺痨咯血、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血叶兰的相关药用价值。

血叶兰的形态特征

植株高10-25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具节。茎直立,在近基部具(2-)3-4枚叶。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鲜时较厚,肉质,长3-7厘米,宽1.7-3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上面黑绿色,具5条金红色有光泽的脉,背面淡红色,具柄;叶柄长1.5-2.2厘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叶之上的茎上具2-3枚淡红色的鞘状苞片。总状花序顶生,具几朵至10余朵花,长3-8厘米,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带淡红色,膜质,长约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缘毛;子房圆柱形,扭转,被短柔毛,连花梗长1.5-2厘米;花白色或带淡红色,直径约7毫米;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凹陷呈舟状,长8-9毫米,宽4.5-5毫米,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的卵形或近椭圆形,长9-10毫米,宽4.5-5毫米,背面前端有很短的龙骨状突起;花瓣近半卵形,长8-9毫米,宽2-2.2毫米,先端钝;唇瓣长9-10毫米,下部与蕊柱的下半部合生成管,基部具囊,上部通常扭转,中部稍扩大,宽2毫米,顶部扩大成横长方形片,宽5-6毫米;唇瓣基部的囊2浅裂,囊内具2枚肉质的胼胝体;蕊柱长约5毫米,下部变细,顶部膨大;柱头1个,位于蕊嗵之下。花期2-4月。

血叶兰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

归肝、肺、肾经。

功效

滋阴润肺,健脾,安神。

主治

肺痨咯血,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血叶兰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品9-15g。

血叶兰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血叶兰有毒吗

无毒。

血叶兰的附方

治肺结核咯血:石上藕30g。洗净后生嚼服或捣汁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家在读完上文中小编的介绍以后,是不是已经对血叶兰的药用价值有了新的了解了呢?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的食用。因为任何的中药材,在对症并且适量的情况下,才能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果对于自己体质情况了解不清楚的伙伴,大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的用药进行使用。

跪求海南呀诺达日语导游词!!规范点啊!不要在线翻译的!!谢谢啦!!

海南呀诺达热带雨林导游词
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您光临呀-诺-达雨林(yulin)文化旅游区。呀-诺-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处,位于三亚东南部海棠湾大开发区,是海南中部山地旅游区的"南大门"。距离美丽的"国家海岸"海棠湾直线距离仅7公里,距离三亚市中心约35公里,距凤凰机场50公里。这里,交通便捷,气候宜人,是三亚避暑的好去处。长年恒温25℃-28℃,属热带季风气候。
景区总规划控制面积45平方公里,属于五指山余脉,是海南北纬18度唯一的热带雨林区,它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中国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博览馆。
"呀-诺-达"它是形声字,海南本土方言一、二、三的意思,我们取其意有三,一是:"呀诺达"代表海南方言,表示此热带雨林区是海南的。意在弘扬根植在海南海岛厚土中的本土文化,以及孕育了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文化脉络贯穿景区的景观设施,文化符号,乃至所有景观名称。二、我们景区赋予"呀-诺-达"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实践,以体现企业文化,以及让海南旅游以更加饱满的色彩走向国际舞台的创新、承诺和实践。美国夏威夷旅游有个"阿罗哈",海南绿色旅游有个"呀诺达"。三是:"呀诺达"一般解释为欢迎、你好等等,表示友好和祝福,每一位来到这里客人都会说"呀-诺-达"。
"呀-诺-达"被誉为"热带雨林香巴啦"它是一个"神秘、神奇、神圣"的地方,以热带雨林为舞台,以休闲、度假、保健、求知、探索等为载体,以体现自在、惊险、刺激、趣味为宗旨,让每一位来"呀-诺-达"的朋友,能够释放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最开心的快乐,享受最惬意的度假生活…
前方将到达的是十二生肖广场,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由雨林远古图腾文化诞生而来的生肖文化广场,并做为景区生态恢复系统参与性主题文化;以《山海经》为蓝本,将远古神话和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传说等,浓缩成为园林小品、大型雕塑和碑刻放入其中,有直观的、拟人的、卡通的、夸张的,以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艺术形式,形成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品味最高、收集最全的远古图腾和生肖文化的博览系统。
世界雨林发现之旅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夜间约20摄氏度。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潺潺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可见;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
雨林中的树木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它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附生,缠绕在寄生的树干上,其它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世界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随处可见,有的粗达20至30厘米,长可达300米,沿着树干、枝丫,从一棵树爬到另外一棵树,从树下爬到树顶,又从树顶倒挂下来,交错缠绕,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网。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一件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象。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现在,全世界都在为保护热带雨林而努力,我们国家雨林的面积虽不大,但同样要保护好稀有的雨林资源,因此要告诉大家一些进入我们呀诺达热带雨林的注意事项:(一)请不要擅自移动或损毁园内设施和浏览服务标志;(二)不要随意丢弃废弃物、污染物;(三)进入森林区请不要吸烟、取火、营火等;(四)不要伤害或捕猎园内受法律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五)不要擅自采折花木、采集野生药材、踩踏植物和其它林副产品;(六)游览参观时请按照景区步行路线示意标识行走,不要随意乱走。了解完后,马上就要开始我们的雨林植物亲近之旅了,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七大奇观:高板根、根抱石、植物绞杀、空中花园、老茎生花、交柯连理、藤本攀附等神奇现象,还可以观赏到以雨林植物绿色为主的"绿苑仙踪"、海南目前发现最大的桄榔林、上亿年的活化石树蕨,以及稀有的巨大仙草灵芝…。那么,就让我们去感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为我们所带来"神秘、神奇、神圣"的热带雨林。交柯连理现在我们欣赏到的是呀诺达热带雨林中特有的"交柯连理",意思是指两棵或两棵以上的植物枝杆交叉在一起,经过风吹产生摩擦,将树皮擦破后,在经过长时间的生长,两棵树杆长在一起,便形成了"交柯连理"现象;这种现象的树又被称为姻缘树,因为在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提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将连理枝比作爱情、家庭和睦、有情人地久天长的象征。黑桫椤徒步一小段后就能看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黑桫椤,它的别名是桫椤、蛇木,为半阴性树种;距今约1.8亿万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桫椤名列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它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至30.5?。黑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肾炎、水肿、肾虚、腰痛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暑等功效。观音莲座蕨参观完黑桫椤之后,又将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值物--观音莲座蕨,它是大型陆生蕨。株高约1.5米,根状茎为肉质肥大直立的莲座状。叶簇生,叶柄粗壮肉质,基部扩大成蚌壳状并相互覆叠成马蹄形,如莲座,故得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常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海拔250-300米,喜阴湿凉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5℃~22℃之间,冬季温度维持在10℃以上,低于5℃则叶片受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疏风祛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安神补脑等有良好的功效。鸟巢蕨还有这边的阴地蕨类植物,你们看它们象不象鸟巢?…对,它就叫做鸟巢蕨,别名山苏花、王冠蕨,因多片抱子叶簇生在一起形似天然鸟窝而得名,鸟巢蕨叶色翠绿,叶姿优美。在石头上、树上都能看到它的踪影。这里大家可能就要问了,它怎么会长到树上去呢?这跟它的生存能力与繁殖有关,它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植物,只需要有一堆枯枝烂叶,在雨林当中它就能够生存;由于它是通过分株或孢籽繁殖,所以它通过风吹以及鸟类粪便传播,就形成眼前的这种景象了。五榕迎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榕迎宾"景观树,它是由五棵榕树根连着根、枝挽着枝,形成一把巨大的绿伞,仿佛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行进在其中,可感觉到雨林的温度比外界通常要低6℃~8℃度左右,在外面酷热难耐时,这里宛如一个大凉棚,为我们带来阵阵清凉,令人心旷神怡。海芋海芋又名一瓣莲、观音芋、广东狼毒,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雨林区比较多见,有的还寄生在比较粗壮的木质树上,海芋茎粗壮,皮茶褐色,叶大如芋,酷似大象的耳朵,故又名象耳芋。海芋为大型的喜阴观叶植物,南方多适于作庭院栽培。全株入药有解毒、消肿等功效。黄葛榕这棵大榕树,据专家说已经有800多年的树龄,它的造型像八字型,而且上下各一个,一正一反,在树底下形成一道榕树门,被喻为财门,寓意财源广进。它的根也是雨林中的一大特色,叫做板状根,形如板墙,又似大鹏展翅,向四周延伸,牢固地支撑着其巨大的身躯,使之雄居于林冠之首。并且在这棵树上附生了很多植物,有绿萝、吊竹梅、虎尾兰等,它们一道把大榕树装扮成空中花园,就像给大树披上了绿衣裳。参观完后,沿着左手边的雨林石阶便可到达封喉亭。船形屋在黄葛榕前方呈现在眼前的一幢茅草房--"船形屋",船形屋是"船形茅屋"的简称,黎语称之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是海南黎族人独具特色的的传统民居。民居形式恰如一只倒扣在地上的船只,相传,黎家的祖先是从大陆沿海乘木船漂洋过海而来的。他们靠岸后,由于到处荒凉、没有人烟,只好将船翻过来,覆盖在地面上当屋住。他们的后人为纪念祖先,便模仿船的样子建造自己的房屋。这种屋,远远看去,与船一模一样,故名船形屋子。在此还有一个关于船形屋的小小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女儿青青公主爱上了青年阿弩,糟糕的是,阿弩是在宫中杂役,这激起了国王的愤怒,多次的刁难却无法将这对恋人分开,于是将他们一起赶出了宫门。按照国王的旨意,侍卫们给青青公主和阿弩一只小木船,让木船随波逐流,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历尽劫难的木船在荒岛岸边搁浅了。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的侵袭,他们竖起几根木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上当屋顶,又割来茅草围在四周,于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青青和阿弩就在这里住了下来,生儿育女,成了黎族人的祖先。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一直住在用树杆和茅草搭成的船形屋中。当我们走进屋内可看到,左边有从山上引流下来的山泉水,前方便是服务吧台,大家可以买一些冷饮,小歇一会;在屋内可看到房屋的材质及它的内部结构,屋顶是拱圆的,檐墙合一,全屋形如覆盆,如圆鼓,线条美,在屋顶上,这些绳编的图案都是黎族的图腾,再现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场景;黎族早期农耕不发达,以狩猎为主,秋冬季节,村民携弓带犬群集围山赶猎,黎族妇女把这些激烈紧张的围猎场面,精心地绣在黎锦上,完整记载了黎族祖先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约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黎族先民就已经定居在海南岛。黎族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它拥有着众多的民俗文化,比如:黎族的饮食、三月三、服饰、纹身等等,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先人的智慧精髓,令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黎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锦绣添上了一幅炫目的画面。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我们雨林里,你却能实实在在地观赏到。在雨林中行走,偶尔抬头仰望,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十几米高的半空,竟然有一座郁郁苍苍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也称"树冠花园",她实质上就是雨林里奇异的寄生附生现象。附生植物是热带雨林森林结构中一个特别的组成部分。在高温潮湿的热带雨林里,乔木群落一般高达三四十米,最高者可达七八十米,按其树木的高度就可划分为三四层,这样它比其它森林具有更大的垂直空间的容量,为不同生境要求的附生、攀援植物提供多样化的落脚地;热带雨林具有丰富多样的乔木树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对生态环境要求不同的附生、攀援植物提供各适其所的栖息条件。多姿多彩的"空中花园"由此而成。
那么,悬在半空中那么高,这些植物又是靠什么来维持生命呢?原来附生植物它们都具有海绵结构的气生根,紧贴在树干、枝条上,或悬垂于空中,它们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游离的氮素;它们的植株具有假鳞茎或枝干肥大多汁,可以贮存较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它们的叶片有的肥厚,有的成革质或覆盖一层蜡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它们有的簇生,可以接受更多的水分和积聚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它们也都能享用沿着树干、枝条流淌至其根部的水分以及溶解在其中的养分。"空中花园"中的各种植物都具有适应于离开土壤、挂在树上的本领,不会因缺乏水分和养分而影响生长、发育。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如重阳木、榕树、毛紫薇等,它们树皮粗糙、树皮含有较多的鞣酸,能为各种附生、攀援植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境,因而,它们更是高朋满座,一株树被打扮得花枝招展,满树春色。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些附生植物会不会吸干这些大树的养份而导致大树死亡呢?答案是不会。因为附生植物借助大树的树干、枝条、叶片作为栖住地,而不是与其争夺水分、养分,除对附主的光照条件(主要是叶片附生)有一定的影响外,它们对附主不造成伤害。那么,从互利来看,众多的附生植物对树木带来什么好处呢?这类研究似乎较少,人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也许附生植物的生长与枯死可以为附主改善水分与养分条件,它们开花时吸引的昆虫中有的也会"挑水带洗菜",为附主树增加授粉的机会吧。
老茎生花
通常我们见到的植物开花都是在枝条上,果子也是如此。而一但进入热带雨林,我们便很快发现,有些树木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一簇簇的花、一串串的果是开在或结在树木的大枝桠、粗大的树干上,有的甚至长在树干的基部上。这就是热带雨林特殊现象之一的"老茎生花和老茎结果"。
老茎生花现象是热带雨林一些植物的显着特征,这些植物直接在无叶的茎上开花和结果。它们的花和果由很短的无叶柄附着在主杆上。如:我们吃过的"波萝蜜"和"可可"就是一种典型的茎花现象。关于茎花现象,植物学家认为这是雨林下层小乔木得不到充分阳光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使花得以展现于喜阴的蝶类面前而完成授粉过程。
"老茎生花"的现象与它们所处的热带雨林的环境有关。原来热带雨林的乔木,根据它们树冠所占据的垂直空间一般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乔木高三四十米,植株少,树冠开展,虽大而稀疏分布;中层乔木一般较多,二三十米高,树冠密集且深厚;而下层乔木一般在十米以下,它们的树冠往往接近于中层乔木树冠的下面。问题就在于这些树木不管它们是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的,都需要昆虫为其授粉才能结成种子,繁衍子嗣。如果它们的花朵开在一二年生的枝条上,它们便难以把华姿向昆虫展示,因为在那里不方便昆虫的活动。妙就妙在它们把花朵开在老枝和树杆上,那里离地面的草本、灌木层有较大的距离,比较空旷,花朵容易被在此空间活动的昆虫发现和光顾,获得授粉的机会较多。"近水楼台先得月",您不得不惊叹自然界的博大精深。"老茎生花"是某些树木在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适应对策,它虽然不是植物中的那个家族的专利,但这种特性却是可以遗传的。
古树板根
板根现象是热带雨林里乔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也是早期被欧洲探险家们描绘得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通常在树杆的基部延伸出一些翼状结构,形如板墙,这就叫板根。大的板根达10多米高,延伸10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雄伟壮观。板根是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的,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它通常辐射生出,以3到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最为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在我们海南的热带雨林里,以榕树为代表、刺桐等树种都会形成板根。进入热带雨林,人们会对各种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它们对热带雨林潮湿环境的多种微妙适应赞叹不已,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为什么热带雨林里的这些乔木会形成板根呢?一般高三四十米,它们的树冠很宽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根系做基础,这些树木便会头重脚轻站不稳,会下陷或因热带的暴风雨而被吹倒。自然界生物的奇妙就在于它们与环境的协调关系,适者生存,选择的是把树杆的茎部如翅膀状向四周延伸,形成板状的根,称为"板根",并沿着地面逶迤延伸,加大基础以解决"头重脚轻"的难题。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的树木十分普遍,使这种"板根现象"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
实际上,在热带雨林中上层乔木所具"板根现象"的机理并不是很清楚。显然它与地上部分的压力和树木的浅根性有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它们也许是受某些还不清楚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因为在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现象"的树木,在它们还是小树时,它们往往就具有小板根,以后随树木的长高而加大。
野生兰花
当看完了巨大的板根之后,接下来让我们去做一次护花使者。在全世界附生植物种类极其繁多,共有65科850属约3万种附生植物。在热带雨林,附生植物大约占植物种数的一半;这类植物具有迅速汲取和收储雨水的器官和组织。附生植物当中最辉煌的当属兰科,兰花小巧玲珑,形态多样,有的序状,象一串晶莹的绿珍珠;有的舒展,仿佛飞燕张开的金翅膀。最迷人的一种洁白如玉,一个柄上并开两朵一模一样的花,宛若一对天生丽质的孪生姐妹。全世界有大约两万种兰花,根据其栖息方式可分为陆生,附生或腐生。我们这里常见的兰花有:石附兰、血叶兰、高脚兰等近三十种。
桄榔林自然保护区
桄榔林位于览月峰下方,游人盘山穿过50多米原始森林地段即可到达桄榔林景点。桄榔是海南特有的棕榈科高大树种,成龄树高约20余米,树杆胸高直径50厘米以上,杆叶扁粗翠绿呈羽毛状,长而舒展,叶片多达近100条。每株育龄桄榔,果实粒有成千上万颗,形如大串葡萄,最高每束重达半吨。
桄榔一般在丛林中分散生长,但在桄榔林区段内,不足4千平方米竞有数百株,面积之小,桄榔如此密集,实属国内外罕见,占树种数量的90%以上,构成奇特的桄榔林群。桄榔林区域内又有溪流贯穿,形成两个迭水深潭,浪花飞溅。加之榔叶密闭,阳光疏稀,人们进入桄榔林,即感到凉风习习。
桄榔还与大文豪苏东坡联系紧密。相传,苏东坡被贬流放到儋州时,曾住过当地老百姓用桄榔叶建造的草房,茅屋处在桄榔林中,东坡宽慰之余便将茅屋命名为"桄榔庵",东坡先生就在桄榔庵里面教书育人。
野生灵芝保护区
野生灵芝
在前方可以看到一棵榕树,在它的前端长出了一窝鸟巢蕨,整个造形看来还真有点神似降龙回首之态,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在榕树杆的下端,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棵已经木化的灵芝,长30厘米,宽20厘米,呈椭圆形,灵芝是我国传统的著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是法定的常用中药材。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利用灵芝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灵芝的国家。著名古典小说《白蛇传》相传白素贞盗灵芝仙草救许仙的故事,使灵芝成为妇孺皆知的"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雨林天道区
雨林天道,又名望天道,连接阳光道与桐树峰,长约70米,当我们在天道上晃晃悠悠的同时,也可尽情呼吸绿色空气,享受阳光的沐浴,与雨林一起追逐绿色的渴望,构建人们横跨古今、物我两忘心灵对话时空隧道,激发人们回归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天人合一的梦幻奇想。
尊敬朋友们,一路走来,情悠悠、意悠悠,我们这次的旅程就要结束了,愿这次热带雨林之旅能够给您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希望我们再次相聚在这神奇的"呀诺达"
祝朋友们健康一生,快乐一生!

有一种盆栽和金线莲很像叫什么

   


     楼主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金线莲相似的植物有血叶兰和斑叶兰,具体可参照图片对此。


      血叶兰-中药材(上图一)
【别名】石上藕、石蚕、真金草、异色血叶兰
【汉语拼音】xue ye l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isia discolor(Ker-Gawl.)A.Rich.
【功效】滋阴润肺;健脾;安神
【科属分类】兰科
【拉丁文名】Herba Ludisiae Discoloris
【主治】肺痨咯血;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50-1000m的林下阴湿处或山沟潮湿的岩石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血叶兰,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状茎肉质,匍匐伸长,粗壮,茎节明显,似蚕卧于石上,通常紫红色或黄绿色。茎基部互生2-4片叶;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2-3cm,上面暗绿色或紫红色,背面红色,纵脉5条和网脉均为红色或金黄色。总状花序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粉红色,基部具1枚淡红色的舟状苞片;中萼片近匙形,侧萼片椭圆形,均长8mm;花瓣与中萼片等长并靠合成兜状;唇瓣弯曲,基部具囊状距,前端伸展如两翼展翅;子房被短柔毛。
【功效分类】滋阴润肺药;健脾药;安神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9-15g。
【出处】《中华本草》



斑叶兰-中草药(上图二)

【出处】出自《峨嵋药植》

【拼音名】BānYèLán

【英文名】HerbofCreepingRattlesnakePlantain

【别名】银线盆、九层盖、野洋参、小将军、小叶青、麻叶青、竹叶青、蕲蛇药、尖叶山蝴蝶、竹叶小青、肺角草、滴水珠、金边莲、银耳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小斑叶兰、大花斑兰或绒叶斑叶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Reichb.f.2.goodyerarepens(L.)R.Br.[SatyriumrepensL.]3.Goodyerabifora(Lindl.)Hook.f.[GeorchisbifloraLindl.]4.Goodyeravelutina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大斑叶兰,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茎伸长,匍匐,肉质。茎直立,被长柔毛。叶4-6枚,互生于茎下部,具叶柄;柄长1-2cm,基部具膜质鞘;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上面绿色,具黄白色精致的斑纹,花茎直立,高约20cm;总状花序具花5-20余朵,疏生,花序轴被长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偏向一侧,白色或微带红色;萼片卵状披针形,长8-11mm,外面被毛;花瓣卵状倒披针形,唇瓣与萼片等长,基部膨大成半球形的囊,囊内有毛,先端具长圆状披针形的长喙;蕊柱长约为萼片的3/5。蒴果直立,长8-12mm。花期8-9月。

2.小斑叶兰,较大斑叶兰小,茎高10-25cm;叶3-7枚,长1-2.5cm,宽7-18mm,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圆至宽楔形;花白色或黄白色,萼片三角状卵形,长4-5mm;花瓣倒披针形,唇瓣先端长喙狭而弯曲。

3.大花斑叶兰,茎高5-10cm。叶片卵表,长2-4cm,上暗蓝绿色,背面带红色。花序有花2-8朵,花呈长筒状;萼片长2.5-3cm;唇瓣比萼片短,白色带黄色,蕊喙臂和花药十分长而细。

4.绒叶斑叶兰,茎高8-16cm。叶片卵形,长2-3cm,边缘波状,上面暗紫色并为天鹅绒状,中肋白色或黄白色,下面淡红色或稍带粉红色。萼片长7-8mm;唇瓣凹陷呈囊状;蕊喙分裂成条状的2枚裂片。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大斑叶兰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

2.小斑叶兰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

3.大花斑叶兰生于山谷林下。

4.绒叶斑叶兰生于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1.大斑叶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西藏。

2.小斑叶兰广布于全国各地。

3.大花斑叶兰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4.绒叶斑叶兰分布浙江、台湾、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性味】甘;辛;平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补肾益气;行气活血;消肿解毒。主肺痨咳嗽;气管炎;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痿;跌打损伤;骨节疼痛;咽喉肿痛;乳痈;疮疖;瘰疬;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忌酸、冷食物。

【附方】①治肺病咳嗽:斑叶兰五钱,炖肉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气管炎:鲜斑叶兰一至二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骨节疼痛,不红不肿者:斑叶兰捣烂,用酒炒热,外包痛处(小儿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换。(《贵州民间药物》)④治毒蛇咬伤,痈肿疖疮:鲜斑叶兰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1.《峨嵋药植》: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2.《苏南种子植物手册》:治毒蛇咬伤。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4.《西藏常用中草药》:软坚散结。治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资料来源于《中华本草》,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