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是一个整体的养生方法,是需要有调理内脏的作用的,中药材的种类是有很多的,同时也是有一定的金桔的。中药茶品大家都知道吗,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材茶品。
大海生地茶
胖大海5枚,生地12g,冰糖30g,茶适量。上药共置热水瓶中,沸水冲泡半瓶,盖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代茶饮。根据患者的饮量,每日2~3剂。功能清肺利咽,滋阴生津。用于慢性咽喉炎属肺阴亏虚者,如声音嘶哑,多语则喉中燥痒或干咳,喉部暗红,声带肥厚,甚则声门闭合不全,声带有小结,舌红苔少等。对于肺阴不足、虚火夹实之慢性喉炎而兼大便燥结者,用之最宜。
山楂利咽茶
药用生山楂20g,丹参20g,夏枯草15g。使用时,先用清水洗去浮尘,然后加水煎30分钟后,滤取药汁,一日数次,当茶频饮。功能活血散结,清热利咽。适用于慢性咽炎而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这样的茶品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活血散瘀,对于利咽有一定的效果。
八音亮嗓茶
选用五色茶、罗汉果、甘草、菊花、桔梗、甜茶等药食同源纯天然草本植物,加水煎10分钟后即可服用。特别适宜急、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咽喉发痒、喉咙有异物感、声音嘶哑、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用嗓及烟酒过度等人士饮用。这样的中药材一起搭配泡茶的话可以缓解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玄银茶
玄参10g,银花3g,射干2g,甘草1g。洗净泡茶频饮,1日1剂,饮水量大者可以再服1剂。服时应小口呷服频饮,避免大口暴饮。全方有清热利咽抗菌作用。
关于一些中药材茶品治疗慢性咽炎的一些秘方,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了相关店内美容了,如果你也有慢性咽炎或者是肺部疾病的话,这些食疗的方法是一定要了解的,这样可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中药方具有根治力强,副作用小的特点,对慢性咽炎等疾病作用尤其大。下面我准备了慢性咽炎中药方剂,希望对您有帮助!
慢性咽炎中药方剂中医方剂(一)
【辨证】肺肾阴虚,虚火上扰。
【治法】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方名】慢咽汤。
【组成】熟地20克,当归10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桔梗15克,大力子10克,陈皮10克,皂刺12克,重楼1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中医方剂(二)
【辨证】七情郁结,痰滞咽中。
【治法】疏气化痰。
【方名】二四合剂加减。
【组成】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6克,甘草6克,川朴12克,苏梗12克,生地9克,玄参12克,沙参12克,南星9克,菖蒲12克,桔梗6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家庄市中医院方。
中医方剂(三)
【辨证】肺肾阴虚,咽喉失其润养。
【治法】滋养肺肾。
【方名】咽喉甘露饮。
【组成】二冬各12克,二地各9克,二芍各9克,元参6克,元芩6克,石斛9克,杷叶9克,甘草6克,玉蝴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
中医方剂(四)
【辨证】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凉血,清热利咽。
【方名】新加甘露饮。
【组成】麦冬2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豆根15克,黄芩10克,杷叶10克,石斛10克,射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陆寒月方。
中医方剂(五)
【辨证】肺肾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利咽。
【方名】利咽汤。
【组成】玄参12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5克,射干5克,生甘草3克,玉蝴蝶5克,瓜蒌皮10克,蝉衣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黄煌方。
中医方剂(六)
【辨证】痰湿结聚,气血瘀滞。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名】苦酒汤。
【组成】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
【用法】将醋、半夏入锅内浸泡24小时,煮沸捞弃半夏,加入苯甲酸钠(量按药液的0.5%加),过滤,分装100毫升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出处】蔡福养方。
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 1、冬桑百合饮
桑叶6克、麦冬6克、生甘草2克、罗汉果2克、百合6克、枸杞2克,洗净后清水煮沸冲泡10分钟后,调入少量蜂蜜或冰糖。一日分数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2、无花果冰糖水
干无花果20克,冰糖适量,洗净加清水适量煮熟后,代茶饮用。一日分数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3、麦冬莲子饮
麦冬、莲子各12克洗净,加清水适量煮熟,放适量冰糖或蜂蜜。一日分数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4、百合香蕉汁
百合15克、香蕉2个、冰糖适量。加适量清水煎,香蕉可食。一日分数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5、玄麦甘桔汤
玄参12克、麦冬12克、甘草2克、桔梗6克,洗净,清水煮沸冲泡,代茶饮用。一日分数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6、海菊茶
绿茶、菊花各6克、胖大海2枚,洗。清水煮沸泡10分钟后,调入少量蜂蜜,缓缓饮汁。一日分数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慢性咽炎正确用药方法 西瓜霜润喉片
它不仅具有消炎止痛效果,而且还能生津润喉。因此,对咽部干燥、肿痛且伴有声音嘶哑的咽喉疾患疗效较好。但西瓜霜喷剂中含西瓜霜、冰片等孕妇慎服的成分,不主张孕妇使用。类似的药物还有健民咽喉片、复方草珊瑚含片、乾坤咽炎片、金嗓子喉宝含片等。
华素片
它含有碘分子,碘分子具有超强杀菌抗感染作用。口含消炎方式可直接作用于病症的感染部位。但是,碘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很大,不宜长期含服。对碘过敏的人禁用。哺乳的妇女含服含碘的润喉片,碘可经乳汁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另外,含碘润喉片不能与含有朱砂的六神丸同服,因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可导致药物性肠炎。
黄氏响声丸
它用于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引起的急、慢性喉炎,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也用于急、慢性咽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症候者。
六神丸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但六神丸有毒副作用,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疹,瘙痒难忍。也有的出现喉头水肿,个别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六神丸含麝香等成分,孕妇禁用。六神丸中的雄黄为砷的化合物,不宜与助消化药多酶片合用,否则会降效或失效,更不宜与解痉止痛药阿托品等联用,否则会增加毒性反应。另外,心脏病患者忌用六神丸,六神丸的主要成分蟾酥会引起心律失常。六神丸性香燥,易败胃,故宜饭后服用。凡脾胃不足、身体虚弱者应慎用或禁用。
你好,清咽饮:胖大海、天门冬、麦门冬、乌梅、丹参各2克 以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即可饮用。每剂可冲泡2~3次
橄榄茶绿茶、榄榄各3克、胖大海3枚、蜂蜜1匙。先将橄榄放入适量清水中煎沸片刻,然后冲泡绿茶、胖大海闷盖片刻,入蜂蜜调匀,徐徐饮汁,每日1剂。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根治慢性咽炎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根治慢性咽炎的中药方
1、脏腑阴虚,咽喉失濡(阴虚证、虚火喉痹、阴虚喉痹)
主证:咽干不适,微痛,如痰或异物黏着感或灼热感;常“吭喀”清嗓,有少许黏痰。午后症状明显。检查见咽部黏膜暗红少津、微肿,喉底小瘰高突,粒小紧束;或喉底黏膜干燥、萎缩变薄或苍白发亮。全身或伴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阴虚咽喉失濡,清道不利,故见咽干不适微痛,喉底黏膜干燥、萎缩变薄或苍白发亮;虚火上炎,则咽部灼热感;虚火炼津成痰,阻滞咽喉,故咽喉部有如痰黏着感,常“吭喀”或咽痒作咳而有少许黏痰;下午为阳中之阴,阴虚则阳盛,更助虚火上炎,故下午症状加重;虚火与痰浊互结,熏蒸咽喉,故咽部暗红少津,黏膜微肿,喉底小瘰高突,粒小紧束。全身及舌脉所见,为阴液亏虚之证。
治则: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方药: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药物组成:生地黄15g,麦冬10g,白芍10g,牡丹皮10g,浙贝母15g,玄参15g,薄荷6g,甘草6g。
加减:若喉底小瘰增生、侧索增粗者,酌加枳壳、香附、生牡蛎,以助理气化痰散结;若咽干明显,或胃中嘈杂,多属肺胃阴虚,酌加玉竹、石斛、天花粉养阴生津;喉底黏膜枯萎明显者,酌加丹参、当归尾、玉竹、麦冬、桑椹之类以助活血生新,养血润燥。若前服有效,续服效果转差,多属气阴两虚,酌加白参、西洋参、山药之类,以气阴双补。
若伴腰膝酸软,属肺肾阴虚者,可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若伴头晕耳鸣等,属肝肾阴虚者,或用杞菊地黄汤加玄参、麦冬。若前服有效,续服效果转差,多属阴阳两虚,酌加巴戟天、锁阳之类;睡眠差,加酸枣仁、五味子之类养心安神。
若咽喉干燥明显,有灼热感,或有手足心热,多属肾水不足,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药用熟地黄、山药各20g,山茱萸15g,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各10g,黄柏6g,牛膝15g,射干10g。
若伴胸中烦闷,太息频作,两目干涩,多属肝肺阴虚,可用一贯煎加减,以养阴疏肝,清利咽喉,药用沙参、麦冬、枸杞子、生地黄、当归、川楝各10g,可酌加瓜蒌清肺通便,或加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或加龟板、知母之类滋阴降火,或加山豆根、射干之类利咽止痛;或加玄参、旱莲草、女贞子之类滋养肺肾之阴。
2、肺脾气虚,咽喉失养(气虚证、气虚喉痹)
主证:咽喉微干微痛,有异物梗阻感或痰粘着感,或易恶性作哕,或兼咽喉微痒而咳,上午症状偏重。检查见咽黏膜色淡,或有微肿,脉络清细,或有滤泡增生,粒大扁平色淡,甚则融合成片,咽后壁黏膜表面可附着黏白分泌物。面色不华或萎黄,倦怠乏力,纳差,小便清。舌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病机分析:气虚津不上承,咽喉失养,邪毒滞留,故见咽喉微干微痛,检查见咽部黏膜色淡,或有微肿,脉络清细;上午阳气主事,气虚不足,故上午症状偏重;气虚生痰,阻滞咽喉,故咽喉部异物梗阻感或痰黏着感,喉底小瘰增生,粒大扁平色淡,或融合成片,喉底黏膜表面附着黏白分泌物;脾胃虚,升降失调,浊阴上干,故容易恶心作哕;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滞咽,则咽痒微咳。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胃气虚之证。
治则: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柴胡6g,陈皮6g,升麻6g,炙甘草9g。
加减:酌加桔梗。若因烟酒炙煿厚味过度,咽喉疼痛增加,喉关潮红,加荆芥、牛蒡子、桔梗、射干之类;苔微黄者,加黄芩、桑白皮之类;舌根部苔腻微黄者,加知母、黄柏;大便偏结或秘结,加枳壳、瓜蒌仁;兼咽痒微咳,酌加荆芥、紫菀之类;滤泡增生明显,酌加丹参、郁金之类;若前服有效,续服效果转差者,多属气阴两虚,加玄参、麦冬、五味子之类,以气阴双补。
若见有恶性作哕,或食欲差、大便稀,宜用六君子汤加桔梗。滤泡增生明显,酌加海浮石、浙贝母、射干之类;兼鼻后漏,加白芷、桔梗、白芥子之类。
若兼耳中时鸣,头晕,虚烦不寐,纳呆,食少,腹胀,大便时溏,多属脾肾两虚,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补脾益肾,药用熟地黄、山药、党参各15g,薏苡仁20g,山茱萸、扁豆、白术、茯苓、桔梗各10g,牡丹皮、炙甘草各6g。手足凉者酌加巴戟天温阳,咽喉疼痛明显,酌加玄参、射干之类利咽止痛;异物感明显,酌加厚朴、枳壳、紫苏梗之类以助理气化痰。
3、肾阳亏虚,咽喉失煦(阳虚证、阳虚喉痹)
主证:咽部微干微痛不适,异物感或梗阻感,不欲饮或欲热饮而不多,或兼咽喉微痒而咳。检查见咽部色淡,或有微肿。伴面色晃白,腰膝酸软,肢凉畏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缓弱。
病机分析:阳虚咽喉失于温养,邪毒滞留,故见咽部微干微痒微痛不适,不欲饮或欲热饮而量不多,咽部黏膜色淡,或有微肿;上午属阳中之阳,阳虚,故上午症状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则: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方剂:肾气丸(《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附片10g,肉桂6g,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g,丹皮10g。
加减:咽痛明显,加射干;若有滤泡增生,酌加浙贝母、煅牡蛎;病程久,或过服寒凉,酌加桃仁、红花、当归,肉桂改桂枝;大便稀或溏,或小腹冷痛,酌加干姜温中。若前服有效,续服效果转差,多属阴阳两虚,酌加玄参、五味子之类阴阳双补,肉桂酌减。
阳虚证,若咽部色泽不红,无明显腰膝酸软等症,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改用真武汤,药用附片10g,白术10g,茯苓、白芍各15g,生姜3片。咽痛明显加射干,欲干哕,或苔腻,加法半夏;病程久者,酌加丹皮、当归、丹参、三七之类活血。咽痒加荆芥祛风;异物感明显加厚朴、郁金之类;干燥感明显,酌加玄参、麦冬之类;容易恶心干哕,酌加旋复花、法半夏之类;兼鼻后漏,酌加白芷、桔梗、白芥子之类化浊通窍;大便干结,酌加瓜蒌仁或火麻仁之类通利大便;舌苔黄,酌加黄芩、桑白皮之类清肺;苔腻加法半夏、薏苡仁、厚朴、陈皮之类;夜尿多者,酌加益智仁、山药、台乌缩泉固脬;倦怠乏力,酌加黄芪、党参、当归之类补益气血。
慢性咽炎病因
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是导致慢性咽炎的主要原因。
1.咽部邻近的上呼吸道病变
如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可因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鼾症或鼻腔鼻窦及鼻咽部占位性病变等疾病由于影响鼻腔通气,造成长期张口呼吸,引起咽部黏膜长期过度干燥而导致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的慢性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咽后壁,引起慢性咽炎;口腔炎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随着炎症扩散也可导致慢性咽炎。
2.气候及地域环境变化
温度、湿度的变化、空气质量差、烟酒刺激、辛辣刺激性食物、粉尘、有害气体及放射性照射也是导致慢性咽炎的原因。
3.职业因素
长期大量用声者如教师、歌唱者及易感体质因素亦可引起本病。
4.全身因素
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心脏病(因血液循环障碍影响咽部静脉回流造成咽部局部淤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等,也可引发慢性咽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失调,臭鼻杆菌及类白喉杆菌的感染,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均与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相关。
5.过敏因素
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过敏原),药物、工作环境中的化学刺激物及食物过敏原都可以引起变应性咽炎。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