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是我们承载全身重量的部位了,如果我们精神充沛,那么就会步履轻快,如果精神疲惫,那么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腿脚发沉无力了吧,因此对脚部进行保健是我们养生的好方法了,下面就让我们给大家介绍通过按摩穴位来保健脚部的方法吧。
1、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2、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几个脚部的穴位了,我们如果能够每天给自己的脚部按摩穴位,那么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哦。
现如今,人们对于养生都是非常重视的了,尤其是对于通过穴位来养生的方法,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了,因此我们上面就给大家介绍了脚部穴位的按摩方法了,可以帮助我们保健身体健康哦,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教你如何用脚底养生
脚称之为我们身体的“第二心脏”,可见其对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脚是身体经脉和穴位都非常密集的地方,养生需养脚,脚部养生则重在养脚底,脚底分布大大小小60多个穴位,适当的按摩这些穴位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很大益处,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脚底养生呢?下面我推荐一些中医脚底按摩方法!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在临睡之前,我们可以适当的用拳头敲击脚底,能够帮助消除一天的疲劳,并且还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我们的内脏功能,正确的敲击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慢慢的向四周放射进行,稍有痛感即可,也可以盘腿坐,脚放在另一侧腿膝盖上,这样方便敲击,每只脚大约敲击100次左右即可!
二、双脚晃动
如果血液循环不畅通,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内脏失调,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脚部刺激,就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身体不适,具体做法: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消除腿部疲劳。
三、赤脚行走
脚掌心是人体保持平衡的重要部位,在行走的时候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刺激,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赤脚行走最大的优点就是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且赤脚行走会让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能够让步履更加轻盈,所以在家中不着凉的情况下,最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
四、脚底浴光
脚一般我们都将其塞在鞋袜当中,很少能够见到阳光,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脚底浴光也有很神奇的保健效果,因为太阳当中的紫外线对我们脚底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功能,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最好不要隔着玻璃,因为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
五、脚底摩擦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比较大,精神比较紧张,经常会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脚底摩擦,加快血液循环,让血液畅通,脚部感觉温暖,自然可以安然入睡,具体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六、揉搓脚趾
我们在进行脚底养生的时候,脚趾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地方,而经常的揉搓脚趾,可以达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哦,我们都知道计算能力是通过小脑控制的,而小趾是小脑的反射区,经常的揉搓小趾则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哦。具体方法: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
七、按压脚根
脚跟也是很重要的养生部位,经常的颠脚跟对我们身体健康也大有益处,而经常的按压脚跟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驼背,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通过刺激脚后跟就可以有效的纠正驼背。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脚底有个全息反应,所以我们通过脚底保健养生,也可以让我们身体更加健康,当然我们按摩脚底的不同位置,所保健的内脏器官也不尽相同,还希望各位最好都多了解一下脚底的穴位,更好的进行脚底养生哦!
1 上火有哪些类型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2 按摩哪些穴位降火
3 推荐降火食疗
做法:银耳用清水泡开,将底部泛黄的硬结剔出,撕碎备用。汤锅放清水,将银耳、冰糖、枣子、枸杞放入冷水中,开火加热至煮沸,一定要不断搅锅,防止银耳胶质粘锅,煮开后,关小火熬煮,也要不断搅锅。
功效:冬季也会时有肺火显盛的现象,不妨喝莲子银耳汤,可以滋阴润肺,安神养心。
做法:雪梨、青萝卜去皮、切块。猪瘦肉切小方块状,红枣去核。以上材料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热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
功效:雪梨入汤有润肺、化痰、止咳、清心、降火的功效,而青萝卜入汤清润可口,又能宽中下气、健脾胃,合而炖猪瘦肉,能清心润肺、清燥除烦。
寒露时节正是深秋,寒冷的冬天也越来越近,古籍《千金要方》中指出从此要注意“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足部与全身所有的脏腑经络都有密切关系,寒露过后,对下肢尤其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此外还可以经常按摩几个位于足部的穴位,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太溪穴太溪穴在内踝骨向后凹陷的位置,为肾经原穴,能滋阴降火,又能培阳补肾。而且,它阴阳都能调,可谓补肾的一个要穴。无论是肾阳虚导致的怕冷、四肢冰凉、头晕、胆小、易受惊吓,还是肾阴虚导致的慢性咽炎、心烦、失眠、牙痛等都能通过太溪穴来治疗。
所以如果肾虚了,在分不清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不知道该吃什么药的情况下,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太冲穴太冲穴的位置,在脚背上的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的缝隙里,为肝经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像青光眼、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治。
如果这个穴位按上去特别的疼,是老人家的话,往往说明他的血压不正常,经常按揉可以降压;如果是年轻的女性,一般反映她肝火比较大,爱发脾气或者月经不调,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祛肝火、调月经。
太白穴太白穴位在脚内侧,大脚趾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为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像老人家因脾胃功能下降导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拉肚子,便秘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改善。
脾经是少气多血的经络,血有余而气不足,所以它经常出现气虚的症状。像脸色发黄、乏力犯懒、没有精神、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食欲不振等就属于这种情况。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就能很好地改善脾经经气不足的症状。
太溪、太冲、太白,均在足上,是肝、脾、肾这三条经络上的重要大穴。寒露过后,别忘了常常按摩这几个穴位,相当于给自己做一次足疗,也等于给全身、给内脏做了保养,当然揉按穴位前应先向专业中医师咨询是否可行,或请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xz/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