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膈俞穴位位置图

时间: 2023-04-08 10:00:20

膈俞穴位位置图

目录膈俞穴的位置及图片膈俞穴的名词解释膈俞穴的功效与作用膈俞穴可以治疗的病症膈俞穴的疗法注意事项膈俞穴的按摩手法膈俞穴的位置及图片

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膈俞穴的名词解释

膈俞穴,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一,血会。

“膈俞穴”。“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穴”。

“血会穴”。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膈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缓解治疗鼻出血、牙龈出血、吐血、咳血等各种血症。

缓解治疗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贫血、脊背痛等。

具有养血和营、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膈俞的作用相当于中药里活血养血的当归,还兼有补血佳品阿胶的作用。经常按揉膈俞穴,不但能纠正贫血,治疗血虚导致的皮肤瘙痒,缓解阴血亏虚导致的潮热、盗汗,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人体保健不可多得的一个好穴位。

膈俞穴可以治疗的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胃痛等;

外科系统疾病:厌食、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等;

皮肤方面疾病: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等;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等。

膈俞穴的疗法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各种血症等。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而下刮拭膈俞穴,力度微重,出痧为度,可驱风散热,治疗各种血症。

【刺灸疗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艾灸疗法】:

艾炷灸5—7壮,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艾条温灸10—15分钟,治疗咳喘,胸闷。

溃脓灸,治疗“肺痨”。

隔姜灸中脘,治疗胃寒刺痛。

隔蒜灸百会,可防感冒。

膈俞穴的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按揉膈俞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各种血症。

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膈俞穴。按揉的手法要均匀、柔和,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1次,每次按揉2—3分钟,两侧膈俞穴同时按揉。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1)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膏肓、曲垣。
操作法: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取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或投火法等,将火罐吸拔在所取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3~4天治疗1次(根据皮肤反应而定),5次为1疗程。
主治:各种咳嗽。
(2)取穴:背部自第1~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
操作法:患者取俯卧位,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在两侧各吸拔5~6只,至皮肤瘀血为度。隔2~3日拔罐1次。
主治: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
(3)取穴:①穴位:大椎、身柱、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膏肓、曲池、尺泽、合谷、天突;②部位:颈部、脊柱两侧、肩胛上区。
操作法:取口径为4~
6cm的玻璃火罐或陶瓷罐、竹罐,用95%酒精棉球撕松散贴在罐底,点燃棉球后待罐中空气燃烧将尽,立即将罐扣在选用的治疗部位上,使其与皮肤牢固吸住,一般留罐10~15分钟。

春季养肝,刮这几个穴位,能散各种结节,不伤身在家就能做

我们接着昨天的文章:立春后,阳气升发,宜养肝,妙用刮痧疏肝解郁

继续说:

肝郁日久,结节丛生!

中医认为结节是体内发生的郁堵,主要和身体的气血郁结不通有关。

肝郁日久导致气滞、血瘀、痰凝 ,表现为各种肿块, 在上为甲状腺结节,在中为乳腺增生,在下为子宫肌瘤 ……这3个病的病位都在肝经循行之处。

「结节体质」的人——大多脾气很急,爱生气、不开心,也就是「肝气郁结」。

肝经的循行图,也是我们气机需要畅通的地方

气,堵在身体里出不去,慢慢就会气滞血瘀,出现:

胸闷

心悸

两乳胀痛

胸肋两侧胀疼

小腹胀痛

口苦咽干

月经不调等

这种气郁的结节一般都很小,堵得比较轻,有时候手摸皮肤能感觉有肿块,能移动,也比较安全,调整下饮食,放松情绪,茶饮,刮痧、推腹安排上,疏肝气加上祛湿,结节很快就没了。

但还有一些结节就不行了,气堵得比较厉害,又没有注意去调理。慢慢的气血都堵了,痰湿、湿热也来凑热闹,血也被拦住,大家堵在一起,堵得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大,变成了大肿瘤,甚至恶化成癌症。

甲状腺四穴

臂臑,手五里,肘髎,曲池

甲状腺结节发生的部位,在颈侧。从经络循行上看,刚好是大肠经循行的位置。

所以不管这结节是情绪问题导致的 气滞、血瘀、痰凝 ,还是饮食不当带来的 毒素淤积, 只要是在颈侧形成了“有形”的东西(结节),都可以从大肠经上着手,让这里的淤积,沿着大肠经这条排毒通道泄出去。

甲状腺四穴( 臂臑,手五里,肘髎,曲池 ),就相当于是大肠经上, 最容易形成气血淤堵 的地方。

方法: 从上往下刮,每周一次。

注意: 上要刮到肩头的肩髃穴,下要刮到曲池穴以下。因为曲池是个容易淤堵的地方,要助它一把力,往下刮一刮。

PS: 如果在这些穴位上感到酸胀、有疙疙瘩瘩、结节、砂粒、条索状物,要多刮,让痧出透(也就是刮到不再出新痧为止) 。

有甲状腺结节的朋友,每周刮一次,大变小,小变无。

心主血,心经、心包经围绕着乳房循行,刮这两条线能使淤积的局部气血流通,这两条线通了,乳腺也就通了。

乳腺三穴

极泉、少海、神门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腋窝肘窝髀窝(腹股沟)腘窝是人体经络最容易堵塞的地方,也是寒邪之气最容易积聚的地方。肝经源于腋下,所以肝有邪存于两腋,所以疏通肝经的邪气【极泉】不可少。

方法: 抹上精油,刮痧板从腋窝的极泉穴开始,到少海(手肘下缘),最后经过神门(手腕下缘),每周一次。

注意: 少海到神门两点一线,前手臂这片区也要刮到,刮的时候要刮到神门这个穴位上。(这片区不好出痧,感受到发热,有痧气即可)

乳腺两穴

肺经的中府和云门

心包经--大陵,内关,曲泽,天泉。

肺经--中府,云门。

平时总感觉有一股气憋闷着,这气就在【云门】,肺经的中府和云门,是手臂经络走向胸外上侧的必经之道,而且又是交接处,淤堵会比较严重。

方法: 从肩膀和手的关节位一个片区开始,沿着手肘弯中线一直刮,每周一次。

注意: 日常保健顺经络而刮,如果已经有结节的朋友,可以 逆经而行,泻心经,心包经的气 ,把淤堵的地方都刮通,结节自然得到改善。( 逆经刮法:从手掌往腋窝方向刮痧。 )

子宫三穴

任脉气海、关元、中极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

气海穴是元气汇聚之处,关元穴(在脐中下四指处)关藏人身元气,中极穴(脐下4寸)气血至高点,

方法: 刮拭关元一直延伸到脐下4寸的中极穴。

注意: 有肌瘤的朋友会明显刮出疙疙瘩瘩的东西,1-2左右的肌瘤一般两个月就会消,肌瘤大的话一般四五个月左右,腹部痧退得快,可以四五天刮一次。

子宫三穴

膈俞、肾俞、八髎

肾俞穴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寸5分。八髎穴是女性 健康 的“温度计”, 刮拭这个穴位区,就会有结节,有痧症。

方法:从膈俞顺着往下刮到八髎穴,刮至痧出透即可,每周一次。

注意: 感觉到很痛,刮拭时痛则不通,有病便有“痧”。经常刮拭,即可判断疾病,又可调理治疗。

子宫重要一穴

胆经上的“环跳穴”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

取穴: 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方法: 从上往下顺着刮20-30次左右,也可以点压按揉弹拨的方法。

注意: 手法适度,这个位置彻底刮透,会出很多黑痧。也会十分疼痛,只要忍住,就会一次比一次轻。曾有病例,照此刮拭,半个月后B超复查,子宫肌瘤明显缩小。小腹觉得暖和了,而且腰也不酸不痛了,脸上的斑也渐渐地全消了。

经络不通,百病生,刮痧手法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更加通畅,脏腑功能增强,辅助药物治疗“内外夹攻”,不仅能够治病,单纯操作还能提高抗病能力,日常保健必不可少。

膀胱经位置图

1、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2、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扩展资料:

穴位介绍:

睛明

1、【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2、【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3、【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4、【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参考资料:-足太阳膀胱经

参考资料:-足太阳膀胱经经络示意图

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1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一侧67穴,左右共134穴,其中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项部,和腰背部督脉的两侧,剩下的18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后正中线上及足外侧部。

2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其余内眼角(睛明),向上经过前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达耳上角。巅顶部直行的支脉:从头顶入颅里联络大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内侧(大杼)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柱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委阳)。后顶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向下(附分),通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回合与膝关节腘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处于外踝后方,至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3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至阴穴。

4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的好处 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能统摄营卫,又为诸阳主气,生理状态下,太阳经气充盛,功能正常,卫气行于肌表,能统摄营卫,发挥其卫外而固摄肌表的作用;按摩膀胱经上的相应穴位,可以有效的防治泌尿系统疾患,最主要是可以梳理膀胱经在背部的4条经线,这4条经线上有着各脏腑的俞穴,与各脏腑相通,从而可以达到改善五脏六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衰老的目的;再者,按摩膀胱经可以使气血更好的流注于脑部,濡养脑髓,从而增强人的记忆力和判断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