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单叶新月蕨的形态特征单叶新月蕨的功效与作用单叶新月蕨的用法和用量单叶新月蕨的食用禁忌单叶新月蕨有毒吗单叶新月蕨为金星蕨科植物单叶新月蕨的全草。主要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多生长在溪边林下或山谷林下。单叶新月蕨也是一种可以入药的中药材,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消食导滞等,但是在中药使用率上并不高,那么单叶新月蕨在用药上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单叶新月蕨的形态特征
叶远生,单叶,二型;不育叶的柄长14-18厘米,粗约1毫米,禾秆色,基部偶有一二鳞片,向上密被钩状短毛,间有针状长毛;叶片长15-20厘米,中部宽4-5厘米,椭圆状披针形,长渐尖头,基部对称,深心脏形,两侧呈圆耳状,边缘全缘或浅波状。叶脉上面可见,斜向上,并行,侧脉间基部有1个近长方形网眼,其上具有两行近正方形网眼。叶干后厚纸质,两面均被钩状短毛,叶轴和叶脉上的毛更密,间有长的针状毛。能育叶远高过不育叶,具长柄(约30-35厘米),叶片长5-10厘米,中部宽8-15毫米,披针形,长渐尖头,基部心脏形,全缘,叶脉同不育叶,被同样的毛。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上,初为圆形,无盖,成熟时布满整个羽片下面。
单叶新月蕨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消食导滞。
【主治】:用于蛇咬伤、咽喉肿痛、湿热泻痢、肛门灼热肿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
【性味归经】:甘、微涩,凉。入心、胃、大肠三经。
单叶新月蕨的用法和用量
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
单叶新月蕨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单叶新月蕨有毒吗
无毒。
相信大家在读完上文中小编的介绍以后,大家已经对单叶新月蕨有了新的认识。在用药使用上,单叶新月蕨并不适合过量的使用,如果不清楚具体中药配方食用量的情况下,建议大家最好咨询过专业医生的介绍以后再进行使用,希望上文中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细胞都具有分裂的能力,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根与茎的顶端生长和加粗生长都与分生组织的活动有直接关系。
2、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一般包括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它们担负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功能,过去也称为营养组织。
3、保护组织
这层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这些脂肪性的角质添加在纤维分子的间隙中,并可在外壁的表面形成一层角质层,使得水分不容易从细胞壁向外跑出,从而防止植物体内水分的损失。
另外,也有着防止微生物侵入的作用。有些植物在表皮的外壁上有着蜡质(例如甘蔗茎和葡萄、苹果的果实上)也起着保护作用。
扩展资料:
苔藓植物体矮小,一般高仅数厘米。生于阴湿环境。虽有根、茎、叶的分化,但其根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假根,茎与叶分化虽明显,但仅有输导细胞的分化、而无维管束及中柱。生活周期中配子体占优势。有性世代的植物体称为配子体,就是我们所见的具有假根、茎、叶的植物体。
在配子体上形成藏卵器或藏精器,在藏卵器中产生雌配子(卵)、在藏精器中产生雄配子(精子),精子具有鞭毛,能游动于水中。由于此时期的植物体产生配子,故此植物体称为配子体,这一世代为有性世代。
蕨类植物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类。小型叶类者,叶小形,茎较叶发达,如石松纲和木贼纲的植物,大型叶类者,叶大形,单叶或分裂成羽片,如蕨纲的植物,叶脉分离或联结,分离者有叉状、扇状或羽状脉;联结者常交织成各式网状。
有的种类,一部分叶片完全着生隐孢子囊群,称为孢子叶或能育叶,而另一部分叶则不着生孢子囊群,称为营养叶或不育叶。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