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中,根据中医理论,湿热所侵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阻于脾胃者则升降运化失常,故常有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舌苔厚腻而黄;阻于肝胆者,则气机不畅,而出现胁痛,胸闷,肝大且触痛,胸闷,热迫胆汁外溢,则出现目、肤、尿俱黄,口苦;湿热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疲乏无力。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如下一些特征:
1、慢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目前了解的慢性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源传播、医源性传播、生殖细胞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性接触为主)、吸血昆虫(如蚊子、等)传播等,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血源性传播是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病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常感疲劳是最初的常见临床表现,除此之外,还有肝区疼痛、头昏、失眠、黄疸、腹胀、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见面色黝黑、下肢酸软浮肿、有出血倾向以及男子乳房发育、女子闭经、痊疮、多毛等现。腹部可触及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有压痛,两手掌樱红呈肝掌,面、颈、胸部有蜘蛛痣,部分患者有头晕、胸闷、心悸、失眠、思想集中能力减退等神经官能症表现。肝功能持续或反复异常,或白球蛋白下降、倒置。
慢性肝炎的诊断中,肝脏发生炎症以及肝细胞发生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根据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组织病理特征,慢性肝炎可分为慢性持续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持续性肝炎病情稳定,少变化,很少发展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活动多变,常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持续性肝炎做血液检查时,常表现血清转氮酶轻度升高,并可有反复波动。蛋白电泳、免疫指标基本正常,乙肝实验室检查时乙肝表面抗原约60%阳性。
慢性活动性肝炎做血液检查时,常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蛋白电泳中的y一球蛋白明显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可倒置,磺澳肤钠及吲哚青绿滞留试验明显异常,有时谷草转氮酶高于谷丙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升高,常有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此外,肝脏B超、肝活动组织检查对慢性肝炎的诊断及了解是否发展为肝硬化颇有价值。
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1、急性肝炎:患者在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发现血清ALT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3、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及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4、对于多数的慢性乙型肝炎整个病程又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及再活跃期。不同时期的临床转归不尽相同。
5、重型肝炎:2000年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给出的定义如下:
6、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
肝炎的并发症1、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
3、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机制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免疫应答介导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通过溶细胞机制及非溶细胞机制造成肝脏的病变;其实CTL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仅占肝细胞病变的一小部分,而细胞因子如TNF-α及细胞凋亡信号Fas/FasL的激活起很大作用。TNF-α及INF-γ在免疫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另外NK细胞及NKT细胞的溶细胞机制也起协同作用。
4、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其中HCV抗原特异性CTL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丙肝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此外,调节性T细胞也参与整个疾病过程。
肝炎的病因1、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五种。
2、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6℃30分钟,室温一周。在干燥粪便中25℃能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这种稳定性对HAV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十分有利。高压蒸汽(121℃,20分钟),煮沸五分钟,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1:4000,37℃72小时),高锰酸钾(30mg/L,5分钟),碘(3mg/L,5分钟),氯(自由氯2.0-2.5mg/L,15分钟),70%酒精25℃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
3、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
4、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HCVRNA),目前可分为6个不同的基因型及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丙型肝炎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高温加热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5、丁型肝炎病毒(HDV)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其生物周期的完成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帮助,因此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HBV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感染和引起疾病。HDV基因组是一个单股RNA,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病毒颗粒,直径为35-37nm,其外壳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内部由HDAg和HDV-RNA结成,而HDV-RNA与HBV-DNA无同源性,也不是宿主的RNA,而是HDV的基因组,目前已知H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HDV容易发生变异,变异所产生不同的毒株毒力各不相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DV感染可明显抑制HBV-DNA合成。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传染病。引起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原因就是各类肝炎病毒,而EB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引起的肝炎,不属于这一范畴。
临床上按临床表现和病毒类型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五类七型。
(1)按照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可分为五类:
①急性肝炎:又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两种,以胆红素升高与否来区分。
②慢性肝炎:又分为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由乙肝病毒引起者,20%~70%可演变为肝硬化,其演变为肝癌的机会比健康人高200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20%演变为肝癌。
③重症肝炎: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暴发性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病死率高达70%左右,老人及妊娠期重症肝炎较多。
④淤胆型肝炎:患者黄疸可持续6周以上不退,但症状较轻,老年人乙肝淤胆型较多见。
⑤肝炎后肝硬化:又分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病情较重,需医生经常观察治疗。
(2)按病毒类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和庚型肝炎七型,以前五型较为多见。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形式。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病毒均已有确定的方法检测;己型肝炎病毒尚不能检测,临床上靠排除甲型至庚型肝炎后可作诊断。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各种体液排至体外,如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汗等,事实上已在病人的所有分泌物中查到HBsAg。因此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①母婴围产期传播:主要是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②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传播。③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造成的密切接触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的70%以上。
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静脉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恋、娼妓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被污染水源,经粪-口途径而感染。
己型肝炎病毒至今尚未分离成功,其病原尚未确定和公认。目前对己型肝炎既缺乏肯定的公认对象,也缺乏特异诊断方法,仍主要采用排除法,其传播的途径亦不十分明了。
庚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基本相同,因此庚肝病毒可与丙肝或乙肝病毒同时感染。
肝炎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在肝炎早期,本病表现常常不甚明显,当出现下列信号时,应警惕肝炎的可
能。
1.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厌食油腻,平时饮食可而近日进食油腻之物则恶心欲呕,这往往是肝炎发病的先兆。
2.浑身乏力,极易疲倦,或小儿不爱玩耍,常想睡觉,这是肝炎的早期信号;或周身无力,身上发冷,体温升高,类似感冒,这是黄疸前期表现:或不发热而出
现不明原因的关节疼痛,关节内又无积液,这是肝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多属于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
3.小便发黄,或颜色变深,如浓茶样,有时尿液滴在衣服或地板上留下黄色痕迹,严重时皮肤、眼睛均发黄,这是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表现。
4.大便变白,成人大便变白是阻塞性黄疸的表现小儿大便变白,伴腹泻或大便不成,为胆汁淤积的表现。
5.没有吃特殊食物或药物,而身上出现皮疹,搔痒,药物治疗无效,这种现象可能是阻塞性黄疸或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也可能是肝炎的症状之一。当出现两项以上症状时,应高度惕肝炎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但目前有不少的肝炎患者往往是隐性发病或无症状,应注意定期体检。健康人群应每年体检一次,及时掌握自己身体状况;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乙肝知识扫盲
1、什么是乙肝?简要发病机理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2、乙肝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3、新生儿免疫是我国乙肝预防的重点
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绝大多数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婴幼儿因缺乏自我保护、皮肤娇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时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转为慢性。据统计,幼龄感染者中90%发展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仅5-10%转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儿免疫是目前解决乙肝的根本办法。
我国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经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每年用上亿人民币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标是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约50年),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点在农村,从卫生部现有资料估计,我国城市乙肝接种率已达90%,农村约40%,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预防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查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怀孕。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约95%左右,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DNA阴性母亲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险起见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对母亲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争议,不作常规推荐。
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但DNA阳性者,孩子出生时也建议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后密切接触传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结婚、生育?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6、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复制。
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目前DNA应该采用PCR定量检测,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规医院检测以避免误差。
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诊断作用。
以上结果应该由专业医生综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测。
7、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鸡肉、羊肉、海鲜”的说法多无科学依据;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疗: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要注意鉴别,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的上当会助长欺骗的社会风气。
到正规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制定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内的11种疾病的医疗广告暂不准发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广告均属违法
慢性肝炎分轻中度、重度 。因此其们的表现症状也不同。 轻、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 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当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乏力食欲下降越来越明显时,提示病情恶化,尤其需要警惕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是肝衰竭的表现,可表现为高度乏力,高度腹胀,高度黄疸以及高度食欲不振,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需要积极救治。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