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涌泉穴位位置图

时间: 2023-04-09 11:41:47

涌泉穴位位置图

目录涌泉穴位位置图涌泉穴的名词解释涌泉穴的功效与作用涌泉穴的伍配功效涌泉穴的治疗方法涌泉穴的按摩手法涌泉穴位位置图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的名词解释

涌泉穴,经穴名,属于足少阴肾经。

别名:地冲穴。

“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穴”。

“地冲穴”:“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涌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轻轻点按涌泉穴能通过经络传递作用,调节你的植物神经系统,帮你扩张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毒素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

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散热生气,有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等。

缓解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缓解治疗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等。

治疗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耳聋、耳鸣等。

涌泉穴的伍配功效

涌泉穴配然谷穴:治喉痹;

涌泉穴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

涌泉穴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

涌泉穴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涌泉穴的治疗方法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用艾灸或隔药物灸,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

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涌泉穴的按摩手法

【摩擦涌泉穴的方法】: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浸泡涌泉穴的方法】: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拍打涌泉穴的方法】: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在什么地方?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涌泉穴功效多!养肾生黑发、消水肿助增高,一篇看懂涌泉穴位置与按法

【编辑部/综合】脚底 *** 是许多人在身体不适时会想到的放松、养生方法,脚底更是藏着许多与全身器官健康相关的穴道,其中脚底的「涌泉穴」, 除了能消除疲劳、水肿,改善运动后铁腿、肌肉酸痛的情形外,涌泉穴还可提升肾机能。 涌泉穴位置 涌泉穴位于脚底板人字状纹路的交叉点。如果把脚趾向下卷起,脚底板的前1/3中央会出现一个凹陷处,就是涌泉穴所在的位置。

涌泉穴作用有哪些?

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在肾经上的穴位大多与肾脏、副肾有关。肾被认为是人体先天之本,也与人的精力有关;而位于人体最底部脚底的涌泉,也是人体脉气涌出之处,就像从地上冒出泉水一般,故此穴名为「涌泉」。 此外,长时间走路导致脚底累积疲劳时,也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引起很多不舒服的症状,这时也可以按压脚底的涌泉穴,帮助消除疲劳之外,也有回复精气神的效果。 涌泉穴除了改善运动后铁腿、肌肉酸痛的情形外,还可提升肾机能,肾作为生命能量蓄积的场所,与骨骼、头发、荷尔蒙都有密切的关联。 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孙茂峰也在著作《一穴解痛》中提到,肾精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与修复,除了帮助孩子长高以外,也常用于治疗骨骼相关的病变。因此除了按压涌泉穴之外,想长高的孩子常常做跳绳、打篮球与排球等运动,这些动作也都会 *** 到脚底的涌泉穴,搭配营养满分的饮食与充足的睡眠,才能让孩子长高。 日本ASUKA针灸治疗院院长福辻锐记也认为,涌泉与肾功能相关,按压此处能让堆积在头部的血和气向身体的方向流动,借由形成「头寒足热」的身体,可以帮助长期失眠、容易醒、没有精神或疲劳难以消除的人,改善手脚冰冷、头晕、水肿、妇科病与脚部疲劳等问题。 当出现掉发、白发的状况时,就代表肾功能弱化。日本针灸师、整体师古贺直树表示,借由 *** 穴道来提升肾的机能,改善血液循环不佳、血液不足的问题,让营养能确实运输到发根,便能还你茂密黑发! *** 穴位也有活化内脏、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的功能,涌泉与脚底都与肾有关,因此也很适合想要消除水肿的人进行按压。 涌泉穴功效治疗疼痛增强体力、改善精气神清热开郁延年益寿泻热宁神滋阴益肾平肝熄风调理身心瘦腰白发变黑增加血液循环

*** 涌泉穴可改善的症状

头痛头晕失眠心悸亢奋烦躁疲倦掉发白发鼻子不舒服喉咙痛腰部酸胀月经失调肾脏疾病高血压足弓与脚趾间骨酸痛足底筋膜炎或穿着高跟鞋导致的疼痛上火水肿虚寒消除疲劳小便不力足心热涌泉穴 *** 方法手指抓住脚背,再用大拇指按压涌泉穴数次、同时画圈 *** 。先用热水洗脚后擦乾,再用大拇指以画圈、螺旋状的方式按压揉捏涌泉穴,可以改善头晕、小便不利的情况。双手大拇指上下相叠,吐气时按压涌泉穴、吸气时放松,反复5~8次,往脚趾推会更有效。双手大拇指以稍大的力道按压涌泉穴,双脚各 *** 10次,也可借由踩高尔夫球 *** 。 参考资料: 《穴位 *** 图典【热销16年精装典藏版】》/三采文化编辑部/三采《休足时间:酸就贴的18区痛快贴布疗法》/出色文化编辑小组/出色文化《顺着节气一日一按,365穴位养生全图典》/秦丽娜/三采《穴道按压使用手册》/福辻锐记/台湾广厦《超神奇!又好睡又能瘦》/福辻锐记/皇冠文化《一穴解痛》/孙茂峰/幸福文化

人的虎口穴位图?合谷,大椎,人中,足三里,涌泉穴穴位图在哪?治疗胃的穴位除了足三里还有哪些?最好有

虎口穴位又叫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大椎 位置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人中穴位名叫水沟穴 位置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涌泉穴 位置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

具体位置因为涉嫌解剖学定位,可能给你图片你也找不准,最直观的办法就是你按名字在网上搜索,有单个图片给你指出在那个点,你在按我写的定位大体在自己身上找到相应位置就好,记住穴位不是一个固定点而是在相应区域内的能够有得起反应的范围。

足三里是治疗胃部不适的穴位,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是没有问题的其他治疗穴位有:

胃痛:足三里 内关 中脘

腹痛:足三里 天枢 关元

当然这些是教科书里面的固定的标准穴位,有其他症状是要加的比方说:胃痛寒邪犯胃那就在足三里 内关 中脘 的基础上加胃俞 神阙等。当然这都是最最标准的,但是每个中医师都有自己临床经验总结的效果好的穴位,属于绝活 或者经验性选穴这就看个人了。

望采纳。

脚上有哪些穴位,详细脚部穴位图解

足疗按摩简单实用、方便易学。无论你是否了解中医,是否有医学基础,只要按照穴位和反射区的正确位置进行按摩,每天抽出10分钟来按摩你的双脚,一定可以远离疾病,拥有健康。这里来详细讲一讲脚底穴位图

1、涌泉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2、大敦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冲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4、太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5、太溪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6、申脉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病症:

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7、丘墟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症状:

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8、昆仑穴

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9、行间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主治病征: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0、里内庭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11、下痢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主治病征: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下痢非常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