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佛甲草的形态特征佛甲草的功效与作用佛甲草的用法和用量佛甲草的食用禁忌佛甲草有毒吗佛甲草的附方佛甲草又叫禾雀脷、狗牙菜、金莿插、尖甲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的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它的茎叶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对于咽喉肿痛,目赤肿毒,热毒痈肿,疔疮,丹毒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调理治疗作用。
佛甲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20cm。全株无毛。根多分枝,须根状。茎纤细倾卧,着地部分节节生根。叶3-4片轮生,少数对生或互生;近无柄;叶片条形至披针形,质肥厚,长2-2.5cm,宽约2mm,先端钝尖,基部有短距。聚伞花序,顶生,有2-3分枝;花细小,疏生,无梗;萼片5,线状披针形,不等长,长1.5-7mm;花瓣5,黄色,长圆状披针形,长4-6m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雄蕊10,2轮,均较花瓣短;鳞片5,宽楔形至四方形,上端截形或微缺;心皮5,开展,长4-6mm。蓇葖果,成熟时呈五角星状。种子细小,卵圆形,具小乳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佛甲草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血。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目赤肿毒,热毒痈肿,疔疮,丹毒,缠腰火丹,烫火伤,毒蛇咬伤,黄疸,湿热泻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扁平疣。
佛甲草的用法和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含漱、点眼。内服:煎汤,9-15g,鲜品20-30g;或捣汁。
佛甲草的食用禁忌
《得配本草》:“已溃者勿用。”
佛甲草有毒吗
无毒。
佛甲草的附方
1、治外伤出血:鲜鼠牙半枝莲捣汁外敷,或干者研末敷患处。
2、治胰腺癌:鲜鼠牙半枝莲60-120g,鲜荠菜90-180g(干品减半)。水煎早晚分服。(1-2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我们要知道任何的中药材,只有在对症以及适量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药效,因此对于适用病症以及用量的使用上是需要格外谨慎的,如果对于药性以及配方不清楚的伙伴,最好在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后再使用,才是安全可靠的。希望上文中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箭草
(《四川中药志》)
【异名】零余子佛甲草(《植物学大辞典》),马屎花(《苏南种子植物》),珠芽石板菜(《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珠芽景天的全草。
【植物形态】珠芽景天,又名:珠芽佛甲草。
多年生肉质草本,不实枝或有或无。茎纤细,直立或倾斜,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匙状长卵形或倒卵形,长1~2厘米,先端尖或钝,上部常有 *** 状突起;叶腋有小球形鳞芽,径约3毫米。顶生疏松的聚伞花序;花无梗;萼片5,阔倒披针形,先端有 *** 状突起,长短不一;花瓣6,披针形至长卵形,黄色,先端有小尖状物突起;雄蕊10;心皮5,成熟的心皮长4~6毫米,基部相连.蓇葖果;种子长圆形,有 *** 状突起,无翅。花期4~5月。
生于山坡阴湿处或岩石上。分布江苏、湖北、福建、台湾、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涩,无毒。"
【功用主治】《四川中药志》:"散寒,理气。治寒热疟疾,食积腹痛,风湿瘫痪及瘟疫发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8钱;或浸酒。
提醒您:小箭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区别如下:
就两种植物的外形情况来看,实际上佛甲草的叶片就是比较狭小一些的,但是又比较圆厚的感觉。反而是垂盆草看上去叶片是比较宽大的感觉,稍微扁一些的状态。
另外有过口感尝试的人其实也是知道佛甲草垂盆草区别的。佛甲草的味道相对比较甘甜一些,而垂盆草则是给人一种微微酸的感觉,这同样是比较显著的差异。
图片对比如下:
佛甲草
垂盆草
垂盆草对于治愈肝炎的作用 篇1 垂盆草治愈肝炎的作用
垂盆草有显著的护肝作用,可降低血清转氨 酶,减轻肝硬化的程度,且能改善口苦、纳差、腹胀、黄疸等湿热内 蕴之症状,对于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适宜于急性黄疸 型乙型肝炎患者。据报道,上海市中医研究所等单位应用垂盆草 治疗急、慢性肝炎1000例,总有效率为88. 4% ,显效率(血清转氨 酶恢复正常)73. 6% —般用药24周后血清转氨酶即可恢复正 常,患者自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应用垂盆草治疗乙型 肝炎时,应注意逐渐减量停药,以防转氨酶反跳。
垂盆草的药用价值
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该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
用于毒蛇咬伤: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用于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治肝癌:垂盆草、半枝莲、生瓦楞、石燕各30克,漏芦、薏苡仁各15克,当归、丹参、红花各9克,八月札、白芍、陈皮各6克 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消除,肝肿缩小。
治白血病:垂盆草、猪殃殃各30克,羊蹄、狗舌草、紫草、生地、黄精各15克,当归、丹参。赤芍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临床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宜于急性各型。
治肺癌: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日1剂。坚持服用,能使病情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灶逐渐缩小。
治鼻咽癌:鲜垂盆草适量捣烂局部外敷,日1~2次。另取灯心草捣碎口含。同时用:野乔麦、汉防己、土牛膝各30克均用鲜品,煎服。继续用至鼻咽部肿物消失,症状接近痊愈。看到这些垂盆草的功效与吃法,我们真为它叫好。
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痛:蜂窝组织炎垂盆草 研末,用凡士林调成50%软膏,局部外敷。
治无名肿毒、治烫火伤、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等,一般采集鲜草,洗干净,捣烂外敷,日换2次,数日即愈。
垂盆草食用方法
垂盆草肉质较厚,浆汁丰富,食用口感较好,没有一般中药的苦涩味道。其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锌、硒、铜、锗、锰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高出日常蔬菜、水果类3~10倍。叶、茎纤维少,脆嫩滑润,甘甜爽口,风味鲜美,采摘一般可从其梢部大约10厘米处直接用手指掐断即可。
1.垂盆草代茶饮:准备洗净的垂盆草,5~6枚大枣,冰糖。将10根左右垂盆草放入水壶,再放入5~6枚大枣,冰糖适量,加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合慢性肝病湿热体质的患者,有解渴消肿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保肝降酶。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不要加冰糖、红枣。
2.凉拌垂盆草:将垂盆草300克洗净,用开水焯一下,并将花生米和垂盆草分别切至碎末,拌均匀后,放食盐少许、麻油适量。
3.清炒垂盆草:锅中放适量色拉油,加热后放入垂盆草,炒熟加适量食盐即可,注意不适宜加葱姜蒜这些温热性质的调味料。
4.垂盆草饺子:准备虾仁碎末、猪肉馅、生姜末、食盐、香油,垂盆草烫十几秒,切成碎末,挤掉水分,将上述食材按一个方向搅拌,包入饺子皮。
垂盆草一天的最大食用剂量没有明确记载,本品在临床上大量用于慢性肝病病人,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记载。干品的使用剂量一般每日在15克到60克,可以更高。鲜品可用至3倍左右,故每日鲜品在50克至180克左右,可根据自身症状的轻重和食用后的反应选择合适的剂量。每日总量可分两次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垂盆草对于改善肝炎症状有明显效果,但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最好坚持服药,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防止远期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垂盆草的鉴别方法
垂盆草又叫葵景天、蛇草、狗牙草和石头菜。是景天科景天属多肉植物,茎匍匐,易生根,不育枝及花茎细,匍匐而节上生根,直到花序之下,长10-25厘米。3叶轮生,叶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8毫米,宽3-7毫米。
干燥的垂盆草稍卷缩,根细短,茎纤细,棕绿色,直径1至2毫米,茎上有环状节,节上有残留不定根,先端常带花,花序聚伞状,小花黄白色;质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
垂盆草基部无距;花瓣黄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叶片皱缩,易破碎脱落,完整叶呈倒披针形至长圆形,棕绿色。气微,味微苦。以茎细、叶多、色棕绿者为佳。
垂盆草对于治愈肝炎的作用 篇2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新鲜或干燥全草。垂盆草的别名狗牙齿、半枝莲、三叶佛甲草、狗牙菜,垂盆草的功效:清热解毒、清利湿热,垂盆草的作用:清利湿热、解毒、湿热黄疸,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垂盆草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垂盆草。
垂盆草的功效与作用
垂盆草能清利湿热,解毒。垂盆草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垂盆草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垂盆草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性。
1、垂盆草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该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
垂盆草的功效与作用:清利湿热
2、垂盆草治毒蛇咬伤,一般被毒蛇咬伤后,先进行伤口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在肿胀明显的手指或脚趾间针刺“八风穴”或“八邪穴”,通过针刺排毒,内服解毒药,然后用预先捣烂的鲜垂盆草,外敷伤口四周,每日换药2次,连敷数日即愈。
3、垂盆草用于毒蛇咬伤: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4、垂盆草治烫火伤、痈肿恶疮、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疖等,一般采集鲜草,洗干净,捣烂外敷,日换2次,数日即愈。
垂盆草的功效与作用:消炎解毒
5、垂盆草用于传染性肝炎:近年来,临床上单用该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6、垂盆草治无名肿毒 鲜垂盆草适量入胡桃油、烧酒各少许,捣烂外涂。
7、垂盆草治肝癌 垂盆草、半枝莲、生瓦楞、石燕各30克,漏芦、薏苡仁各15克,当归、丹参、红花各9克,八月札、白芍、陈皮各6克 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消除,肝肿缩小。
8、垂盆草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痛:蜂窝组织炎 垂盆草 研末,用凡士林调成50%软膏,局部外敷。
垂盆草的功效与作用:治肺癌
主治: 清利湿热、解毒、湿热黄疸、淋证、泻痢、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湿疹、烫伤、虫蛇咬伤、咯血、衄血、尿血。急、慢性肝炎。用于湿热黄疸。能解毒利湿退黄。常与郁金、茵陈蒿、金钱草同用。用于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烫火伤等。能清热解毒。可单用鲜品洗净捣烂取汁服。并以汁外涂或以渣外敷局部。
应用方剂
1.治水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垂盆草鲜草30-120克,洗净,捣汁服。或干草15-30克,煎服。外用鲜花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2.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垂盆革60克,当归1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3.治口腔炎、咽喉炎:鲜垂盆草适量,洗净。捣烂绞汁,加白酒少许,含漱。
垂盆草的功效与作用:治疗咽喉炎
垂盆草临床应用
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
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一般用量与用法】3g~9g,煎服。
垂盆草的介绍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胆、小肠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15~30g。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生理特性:垂盆草,多年生肉质草本。其茎纤细,长可达500px以上,部分节上可见纤细的不定根。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绿色,肉质,长1.5~70px,宽0.3~17.5px,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气微,味微苦。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常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石隙、沟边及路旁湿润处。
产地: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垂盆草的种植技术
1. 种苗越冬:每年霜降节气后(上海地区)将重瓣的垂盆草移至室内照到阳光处。入冬后放在玻璃窗内侧,让盆土偏干一点,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清明后,可将花盆置于窗外,如遇寒流来袭,还需入窗内养护。
2. 扦插时间:5月初至8月底均可剪取5cm左右的嫩茎顶端进行扦插。
3. 配制培养土:可用3份田园熟土、5份黄沙、2份砻糠灰或细锯末,再加少许过磷酸钙粉均匀拌和即成。
4. 种植容器:泥盆、瓷盆、塑料花盆或底部能够渗水的其他容器。底部渗水处垫上瓦片,以利渗水,就可装入培养土种植了。
5. 扦插方法:抹平容器中培养土平面,将剪来的垂盆草嫩枝头插入竹筷戳成的洞中,深入培养土最多不超过2厘米。为使盆花尽快成形、丰满,一盆中可视花盆大小,只要能保持2厘米的间距,可扦插多株(到成苗拥挤时,可分栽他盆)。接着浇足水即可。新扦插苗可遮阴,也可不遮阴,只要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0~15天即可成活,进入正常的养护。
6. 平时养护:垂盆草极少病虫害。平时保持一定湿度,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就能达到花大色艳、花开不断的目的。如果一盆中扦插多个品种,各色花齐开一盆,欣赏价值更高。
垂盆草的优势
1.耐干旱、耐高温:垂盆草旱时自身可调节水分;吸水能力强,一个月不浇水(含天然降水)也不会;垂盆草极耐高温:在+45℃左右的高温,仍能旺盛生长。
2.抗寒性强:在沈阳最低气温达-32℃时,能安全越冬,毫无冻害。
3、耐湿、耐盐碱、耐贫瘠:能常年生长在山坡岩石缝隙之间。
4.绿期长,观赏价值高:在沈阳绿叶观赏期达8-9个月,一般3月底返青,12月初枯萎。草姿美,色绿如翡翠,颇为整齐壮观;花色金黄鲜艳,观赏价值高。
5.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沈阳地区运用多年,基本无病虫害。
6.生长速度快,繁殖容易,不用修剪。
垂盆草作为草坪草的优良性状以及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值得在屋顶绿化、地被、护坡、花坛、吊篮等城市景观工程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并可作为北方屋顶绿化的专用草坪草。
中药材火烧草,又称作“佛甲草”;也有地区称作:龙水草; 鼠牙半枝莲; 铁指甲; 金枪药; 禾雀舌; 猪牙齿; 狗牙瓣; 狗牙半支; 火焰草; 枉开口; 尖叶佛甲单; 小佛指甲; 土三七; 回生草; 半支连; 午时花; 养鸡草; 关叶小石指甲; 佛指甲; 万年草; 中药佛甲草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茎叶。鲜用随采;或夏,秋两季,拔出全株,洗净,放开水中烫一下,捞起,晒干或炕干。火烧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目赤肿毒;咽喉肿痛;疔疮;热毒痈肿;缠腰火丹;丹毒;烫火伤;毒蛇咬伤;黄疸;湿热泻痢;崩漏;便血;外伤出血;扁平疣。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