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初学者怎么练习好太极拳呢(谁知道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时间: 2023-04-09 20:37:46

初学者怎么练习好太极拳呢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养性情,也是强身健体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是我们在生活中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调养身心非常不错的选择,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怎么练习太极拳比较好呢?

1、如何练好太极拳

练好太极拳首先动作要徐缓舒畅,同时练拳时要正腰,收鄂,直背,垂间,这样就会产生飘然腾云的意境。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调节自身的气息,一定要有规律的进行呼吸,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做出来的动作才会更加行云流水。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一定是要注意静心。千万是不能够胡思乱想,我们不要勉强憋气,是要讲究轻灵沉着,刚柔并济,这样才是能够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2、怎样学太极拳

学好太极拳,首先就是对于我们头部的要求。头,要保持“虚领顶劲”,一定要有上悬的感觉,同时眼睛要平视前方,练习的时候不能说话,嘴要轻闭。其次,就是对于颈的把握,颈要自然竖直,不要过于紧张,要转动灵活。肩,不能上耸,最好要平正,我们是要让我们的肘自然的弯曲下垂,这样是可以防止出现僵硬的感觉,而且腕关节是要有力度,千万是不能够出现松软的感觉。

3、太极拳怎么练

我们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动作要领的把握,我们的胸是要疏松微含,是不能够过度的外挺或者过度内缩,这样就是会使得做出来的动作异常的难看,而且对于我们练习的效果也不好。我们的背一定要舒展开来,不能弯着背。脊柱一定要保证正直,不可歪扭,还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塑造身形的效果。我们的腿应该稳健扎实,移动自如,方便练习。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于这些动作要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是要有恒心和耐心,太极拳的难度是比较的大,而且是要比较的复杂,所以我们是不要盲目的练习,而且是不能够着急,这样才是会练习的更加有效果。

谁知道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被称为“内家拳”,那么呢?太极拳和其它拳种相比确实比较难练,古人有“三年形意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花十年时间不管做什么事都做成了,当年有杨露禅三下陈家沟之说,杨露禅用了十八年时间才学成了太极功夫,这说明了习练太极拳之难。要想学好太极拳贵在坚持和不断的追求,另外还要经过五个阶段的努力,才能够把太极拳学好练好,这五个阶段具体是:第一是学拳阶段,现在各派太极拳很多,套路也很多,你要想学会一个套路,必须扎扎实实的,一招一式地去学习,这个阶段对初学来说非常重要;第二是修拳阶段,很多学太极拳的人把一套拳学完之后就自己去练,实际上太极拳你只学了一遍是学不好的。一套太极拳你必须请老师给你反复修正每一个动作,学完了你不一定学会了,那么这个修拳阶段,应该远远长于你学拳的阶段,假如你学拳一个月,修拳可能就要十个月。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纠正,使你每一个动作都能达到标准,才能把太极拳练好,如不重视这个阶段,自己去练等练走样了,再想改回来就不容易了,俗语说“习拳容易改拳难”,你自己把拳练坏了,想把它改回来就很难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第三是练拳阶段,也就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基础上,一套拳已经熟练掌握了,并且基本上合乎规矩,达到标准,接下来就需要个人去苦练,要知道功夫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所以你一套拳学会了,学完了,请老师把每一个动作都按标准给你修正了,基本上合乎标准,合乎老师的要求,然后就需要你下功夫苦练,俗语说“拳打万遍自然精”别人练一遍的时候,你去练十遍,这样才能把拳练好。第四是内外合一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要求学会了你的外形后,要和内在呼吸、劲路结合起来。学会了一套拳,照葫芦画瓢打拳只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只有内外合一,也就是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进入太极拳的懂劲阶段,也就是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求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肌发出来的力量能够达到四梢,这样使我们练拳者,由招熟升华到懂劲,也就是古拳谱里讲的招熟、懂劲;第五个阶段就是随心所欲,也就是古拳谱里讲的神明阶段,这个阶段已进入了太极拳的高层次。一套拳不仅在外形上打得舒展、漂亮而且从内劲、呼吸上畅通无阻,一气呵成,使这套拳感到打得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这五个阶段是我们太极拳爱好者不可逾越的阶段,不能走捷径,没有捷径可走的,练太极拳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有虚心,只有学好拳、修好拳、练好拳才能达到懂劲,懂劲之后才能达到神明,这才算真正练好了太极拳。
有很多人都说练了很多年没有产生内功,到底有没有内功心法。内功心法是太极拳所强调的主要修炼目的,修炼内功就要在道德、意念、呼吸上进行修炼,道家讲的是“性命双修”。心法是历代太极拳先师们修炼功法或拳术,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认识的一些教训,太极拳的许多前辈们都留下了如何练好太极拳的理论著作。练好太极拳内功要靠自己去努力和授业老师的点拔,以及言传身教。在修炼学习过程当中,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去攀升,要学好太极内功要自己去苦练,你不去苦练光去谈空头理论是没有用的。太极内功,在佛家内功通常为舍琍子,道家则将内功称为内丹,而太极修练者将其称为内功。透过太极拳看人体,人体实为两个系统,身躯和四肢是外形,是第一系统。神、意、气虽然无形无象,但它们是人体第二系统。我们修练太极内功拳就是要调动第二系统的能量。因为练外形一般以练力量、速度、方法为主,即练第一系统;但第一系统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光练第一系统,也不符合太极拳“内外相合”的最基本要求。你把任何一套拳架学会只能说你会这套拳。你把内功即第二系统练好才能算是“得道”,而且第二系统的能量是无限的。我们的身体第一系统的能量和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男子60岁,女子50岁以后,他们的力量和速度都会自然减弱。例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当他举到一定重量后,再让他增加力量也很困难,他的力量不但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退,而且只要他停止锻炼,力量和速度就会日渐减弱。第二系统通过内功锻炼与激发,它不受性别与年龄限制,活到八九十岁,你只要锻炼,它的能量仍然不断增长。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云:“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耄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它说明不是力胜,也不是快,那是什么呢?是内气,是内功,是人体第二系统激发出来的具大能量。这也说明第二系统的增长是无限的,要想达到极限,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page]人的内气是与生俱有的,但是因为人们后天的活动长期地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因此变成潜在能量。由于先天内气在大多数人身上,长时间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没有有效增长壮大。一旦人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修炼,这一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内气——第二系统,是可以无限地培养壮大,第二系统的开发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它没有极限。自古至今,谁也不可能知道第二系统的极限。先辈将内气修炼的极限用“神明”二字作为终结。
内功太极拳,要求练拳与推手,都用第二系统的神、意、气的气势,支配身体的形式运动,实际在推手时,我们的歌诀是:“有手似无手,神意领手走。”对方摸到我手时,他第一感觉是松、空,没法使力,随即感觉自己的身形、腰、腿、脚被一种无形的能量控制住。此时如果想调整自己,手上稍一用力,即会被弹出去。第二系统正确开发出来,它比第一系统肢体的能量要大数十倍,甚至无极限。
那么的内功呢?太极内功又是怎样练成的呢?传统太极拳内功学第一阶段要求练腰,两只手和两只大小臂的运动,都要由腰来统领支配,而且两个腰子要分别运动,左边腰子支配左臂左手,右边腰子支配右臂右手。从太极拳体用观点上看,初步功夫腰上手,也就是“以身变手”功夫。要求身体各个部位的劲源,都应能反应到手上来,这一步功夫很重要,它就象盖楼房打地基一样。初步功夫的基础扎扎实实,中层功夫的“以气变手”,上乘功夫的“以意变手”也就容易学了。
第一阶段是用一年的时间来练腰,练腰为强肾。肾为五脏之海,它是人体藏精所在!它对五脏六腑起着极为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古人云:“肾气盛则寿长,肾气虚则早衰。”第一年的练腰是练拳的初起阶段,它不只是通过练腰的方法来达到强肾之奇效,更主要的是以此来达到温热丹田气之效果。以腰带手的特殊训练方法,会使人感觉到了一种放松后的手臂在腰的带动下陡生巨大之力,在你没有感到用力之时却力量倍增,这称之为杠杆力。它是将你的杠杆臂从过去的手和臂延长到了腰,改变了四肢用力的方法。一个杠杆原理,道出了一个自古秘而不传的武学秘密!练腰首先练放松,放松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课题,据前辈们讲,高手过招,就看谁放得更松。“松”字之妙在既不是“懈”也不是“软”,而是一种受“意”支配的“似松非松”之劲,它可使一个初学者将跟随自己几十年的拙力去掉。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一个初学者才有可能看见“山门”。
第二阶段,用一年的时间练气,即练先天之真气,在一年练腰的基础上又要忘记腰,进入练气之阶段。此阶段是一个更虚及更需要体悟的阶段。它使你松静后的身体,由意念指挥下的气,支配着动作,随着气的涌动,你的肢体有极轻、极活之感,待练到忘我时,妙不可言!也只有当你练到这一阶段,那内功太极拳的影子才忽隐忽现。在此阶段,练功方法极为重要。如方法不对,将谬之千里,如急于求成又容易出偏。“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之要领只有在此阶段才能体会。
第三阶段,是用一年的时间练意。这是一个要穷毕生精力才能达到“阶及神明”的阶段,此阶段正如前辈们所说“是一个将宝山钥匙交给你的阶段”,只要你上了宝山,必有所得!练过这一年,全面印证了“三年小成,五年大成”的理论,通过实践证明,这一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果说练腰阶段是我们把步行变成了自行车;那练气阶段就是我们的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也就是动力性质发生了变化;而练意阶段则是将我们的摩托车换成了火箭,此阶段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太极十年不出门”主要是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加之拳师们思想保守。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只要你有明师指点,练法得当,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易行的方法修炼,你定能达到三年小成,五年便可大成,从而使千古太极发扬光大。

太极拳入门容易练好难

太极拳入门容易练好难

太极拳好学,但不好练,那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诀窍。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太极拳学了之后应该如何去练。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太极拳入门的练习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1.主要支撑能力:

这是初学者首先要重视的第一层面。我们的双腿要有基本的持久耐力和支撑能力,并且要有很好的稳定性。只有获得了基本的支撑稳定耐力之后,我们才会去输送、传导、运化我们的劲路、内力。

2.重视主支撑腿:

我们所有的内力运使、走化和发出都依赖于主支撑腿,而不是虚腿。劲力由地面反射到脚上,传导到腿,合于胯,运转于腰部,贯通至腰背,分于两肩,达于两臂,通至腕掌,发于皮毛,落于外点。这是上肢发力的过程,如果是右踢腿,那么只需要,将地面反射于左脚的力量通过腰胯,传导于右脚即可,而不是单纯的用右腿的肌肉力量踢出。太极拳从始至终都是这种运送力量的方式,而不是局部生成。这也就是太极拳的走劲、发劲,都归于运使的范畴的原因。运化、运使,通过这个“运”字,你就可以理解太极拳的.力量传导规律了。这就像是过山车的运动原理,起点动力传送,全程惯性运动。

3.以脚代手:

在太极拳的肢体运行中,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手。我们上肢如果是秒针,我们的下肢就是分针,而腰部就是时针。我们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大劲法都是靠脚上摧出来的,而不是单纯的手上动作。执着于手法的朋友,请仔细想一想,如果你抱着一口100斤重的大缸,你还会用自己的上肢去运动吗?当然不会,人在压力之下主要的运动枢纽就是腰胯和腿脚。如果你真正可以达到太极劲的手脚互换运使,那么将是你在练习太极拳的路上走出的崭新一步。

4.眼到手到,手到脚到:

拳未出,眼现行。手探路,脚随攻。眼到手到,手到脚到,手脚齐到方为妙。这是说手眼身法步的重点。眼定神,手定位,脚定劲。在我们打拳时,主躯干的方位转换主要是依赖于眼神定位;对方(敌人)的平衡方位是由我们的手去定位,从而破坏;我们发力的大小、方向、远近,都取决于我们的双脚。所以我们在练拳时不能马虎,认真、缓慢,让这三个部位形成自然统一。

;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