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需要小心对待(太极拳实战必要的技巧掌握)

时间: 2023-04-09 20:45:45

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需要小心对待

太极拳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一个锻炼方法,在平时大家对太极拳都是比较熟悉的,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在平时就会经常的进行太极拳的锻炼方法,这样对我们增强身体素质很有好处,那么具体在进行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情况,一起看看吧。

太极拳是我们熟悉的一个运动方法,而且实际上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锻炼一样,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所以我们需要小心谨慎的进行太极拳运动。

同时在太极拳的时候还要注意,我们应该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这样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效果也会更好。而且在进行太极拳运动的时候,我们要避免在饱食及醉酒之后立即练习。同时还要注意,在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

进行太极拳锻炼对我们健康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太极拳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的注意事项,是我们需要小心的,上面介绍的这些情况我们如果可以注意起来,那么对我们太极拳锻炼是会有好处的,可以更好的起到锻炼健身的作用。

太极拳实战必要的技巧掌握

太极拳实战必要的技巧掌握

实战太极拳在如今运用的比较少,但是依然尤其存在的意义,不仅能防身,健身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经常练习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都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实战必要的技巧掌握

1、要高度重视练习站桩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不喜欢练习站桩,其实练习太极拳站桩是练习太极拳内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桩通过特殊的静态练习可使形体放松、神意安然、内气顺畅。培养出内劲,从而太极拳才能达到体用兼备。

没有内在基础的太极拳架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太极桩和技击桩。站桩效果首先是保持中定。

太极拳是一项稳打稳扎的功夫,练好太极内功,首先要有扎实的桩功,站桩也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

下肢的气脉就会逐渐打开,气就会经涌泉上下流动。日久功深,身上的气会与地气结合在一起,下盘就会变得非常稳固,身上的内气就会充满,其劲力就会无穷无尽。

2、规范准确地练习拳架

练习拳架务必规范准确,即要对太极拳(特别是本人所修炼门派)的基本技术规格细致地掌握,这是太极拳内劲生成和提升的前堤和基础。太极拳技术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练习太极拳,如若动作规格不正确,技术不规范,不但影响内劲生成和提升,甚至会造成疾病。为了达到拳架的规范准确。

练拳要掌握太极拳的功理,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学太极拳要学一式准一式,练一式牢一式。

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在学习了各式太极拳套路之后,应按照技术规格去细化太极拳的技术动作。

各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规格都有不同,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眼法、呼吸法及技击法等方面有相通和不同之处,练习者一定要认真体会琢磨。

对照拳照,即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因为任何师傅在传授武功时,都会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经验,其基本拳架和动作都会作些微调,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师傅的教导下,再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对调整自身的动作的准确性很重要。

太极拳实战注意事项

一是如何认识对方力量的大小

对方力量再大,只有作用到自己身上才算,在未作用到自己身上之前,没有大小之惧,故无大小之说。

二是如何认识对方速度之快慢

对方加快速度,其目的无非是打破的的防御节奏而混水摸鱼。我如果随人之动而进退伸缩,急则急应,缓则缓随。对方即使再快,又如何能进我之身?

三是如何做到“急则急应,缓则缓随”

此问看似在于身体素质之比较,实为发力技巧之高下。其诀在于要善发直发劲。

;

初学太极拳的四大注意事项有哪些

初学者在练习太极拳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习太极拳贵在坚持,没有一个拳者是一簇而成的,跟着太极拳教学慢慢练习,从中领会太极拳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学太极拳的四大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初学太极拳的四大注意事项
生命在于运动,太极拳是现代人们养生的理想运动,初学太极拳要慢练,在慢练中寻找太极拳的意境。

1.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
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 “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

许多人练拳都慢不下来,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应该是慢中有快,快中有慢,互相协调,匀速练习。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

3.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

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曲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

太极拳是一项缓慢的有氧运动,许多人练习一个小时都不会感觉到累,但是练习太极拳会消耗很多能量,因此,练习不宜过长。

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

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两趟“简化太极拳”,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坚持练下去,这种腿部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

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单练一组或几组。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起势”等;也可以架势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应垂直,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垂直线上,送时,膝关节弯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间伤病的人,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必要时应征求医生的意见。总之,在初练太极拳时,运动量的掌握务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应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4.要持之以恒

练太极拳和从事其他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不仅开始时要积极参加练习,而且一定要坚持继续练下去。根据自己生产、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情况,最好每天在业余时间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或是认为已经练会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转,就不再继续坚持练习。

那样,不仅不能逐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每天在班前、班后或工间操、课间操时间,在本单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练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间,就近到公园、树林、广场、河边、草地等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的地方练习。

如果这些地方设有太极拳辅导站,参加集体学习,收效会更好一些。

此外,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几个人在一起,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图解上的动作说明来指导其他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

要仔细地研究前而所说的锻炼方法,正确掌握要领。这比一个人自己看图解学拳,要快一些,好一些。
太极拳放松的八个好处
陈鑫在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就是说,练拳时要心静不乱,动作要轻灵细腻。肌肉骨节没有一处不放松的地方。动作轻缓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的不放松之处。因此练太极拳是从动作的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的。太极拳这种放松用意,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好处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可以使精神上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横膈运动不受牵制,在疗病保健和技击上,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以后,气血周流无滞,气行于骨节隙缝之中,能加强节节贯串的作用。

4.面板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动作上的顺遂和圆活性都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5.全身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发展了下肢的支撑力,胸背、肋骨节节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沉气,稳定重心。

6.能够发展力量和速度。因为全身处处放松了力量,才能毫无阻碍地、圆活地加快速度。

7.稳定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灵敏和技击运用时的发力。

8.放松用意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提高人的情绪,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全身放松的太极拳练习,由于意识的引导和贯注,动作会逐渐和顺协调,屈伸旋转自如,久而久之,手臂极为绵软而又极为坚硬,全身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这就是积柔成刚。使动作出现似松非松、刚柔相济,也就是肌肉放松和收缩更多交叉进行。太极拳在螺旋式、抽丝式的身手腿旋转运动时,全身各部分肌肉总是交叉著一松一紧的,由于放松的意识在支配着肢体,因此,即使是绞紧的肌肉也不是僵硬的,而是富于弹性与韧性的。

由于太极拳的特点是“柔中寓刚”,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放松的时间多于收缩的时间。就是说,每式的运转过程是轻松的,到定式时是沉着的、贯劲的。太极拳的动作始终是螺旋式、抽丝式的内外协调运动,使全身各部位圆活无滞、富于弹性和韧性,所以能随时灵活地集中于某一点,从而能发展力量和速度,如拳论中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灵活变化,周身一家,发力完整一气。

许多不真正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极拳放松的意义,把太极拳的慢练、举动轻缓误以为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体育运动中,每一个发力前的动作,都首先是放松。只有先放松,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快速力量。太极拳放松之理不但适用于太极理论,而且适用于一切体育运动之中。在学习太极拳放松用意的理论指导下,可以明白更多运动之理,太极拳放松入静是每一个太极拳练习者的修炼之道,必须认真体悟。

练太极拳举动轻缓,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至。开头就用快速的练法,必然使有些动作过程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倒好处。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快而后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极致,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练有了功夫后,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轻是保证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所以拳论中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执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灵是轻的发展。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

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阴阳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灵魂,传统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纯以神行,仅看到神的忽隐忽现,刚柔的痕迹看不出来。从太极拳的最高步骤和最高要求看,放松不是太极拳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不懂放松用意就是不懂太极拳,没有充分放松练拳就练不成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鐗、双鐗、枪、大杆和青龙偃yǎn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 *** 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 *** 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 *** 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 *** 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线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 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武当山钟云龙,陈师行等道长相继开办武当武术传统训练班,21世纪开始,吸引诸多海外人士,来武当山学习武当武术,太极文化。又着手新建太极馆,对来武当山寻求太极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完善的,核心的场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