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黄芪50克在沙锅中加水100毫升煎20分钟后取汁,葱、姜、酱油、味精、盐、料酒兑汁后加入药汁。猪里脊肉400克切条,与蛋黄、水淀粉拌匀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
另起锅,将炸好的里脊与调好的汤汁翻炒至汁稠即成。
功效
本药膳取其益气补虚之功效,适用于产后体虚、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神疲乏力等
食之有道
黄芪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李东垣《脾胃论》中生发脾阳,必用黄芪;张锡纯认为黄芪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之大气下陷,又说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治疗低血压,可予以补中益气汤,汤中黄芪的用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黄芪用量须30克以上。但对于脏器下垂者,又宜重用黄芪以升之,如子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黄芪必须重用30克以上,治胃下垂之患者,可予四君子汤加黄芪30克,配枳壳3克作为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腹痛则减。又可治气阴两虚胎死腹中,如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当归30克、川芎15克、血余炭9克、龟板24克)加黄芪120克。说明黄芪重用又可以下死胎,可上可下皆在于气虚故也。补气利尿,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健脾利水之品配伍。本品还可以补气以摄血,治脾虚不能统血之失血证。还用治脾不布津之消渴(糖尿病)(补气升阳,促进津液的输布而收止渴之效)。补益肺气(蜜炙),可用于咳喘日久(虚证)。本品益气固表以止汗,可用治气虚自汗。补气生血,可用治气不生血之证,还可托毒生肌,可用治痈疽气血亏虚、难溃难腐。本品还有益气行血之功,可用于痹证及中风不遂而有气虚血瘀证者。
黄芪以其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把黄芪列为“上品”。《药性歌诀》云:“黄耆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名著均认为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兴奋呼吸,抗疲劳;促进造血功能,改善贫血;强心、利尿;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降压;增强免疫力;使细胞生长和再生,延长寿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排脓;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氧化;抗缺氧;抗辐射;抗肿瘤;保肝;抗炎的作用。
当然,黄芪治病不限于以上所说,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凡符合黄芪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皆可选择使用,活血活用,不要太局限。(搜集资料、整理、修改加上自己的观点不易,如有不合理的地方请指正,一起探讨,一起学习)
黄芪的功效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1、黄芪配人参,人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人参大补元气,常用于急救,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大失血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人参可益气固脱,急煎服后脱症消失,血压恢复,可为抢救营得时间。因可补肺益脾,也用于肺气虚及脾虚。热病后之气阴两虚及消渴患者用之,可益气生津止渴。气血两虚,心神不安患者用之,可益心气,安心神。人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补气之力大增。脾虚用之鼓舞中气;肺虚用之补气固表。人参常用量3~15克,另煎。急救用人参一味急煎,称独参汤,每次用9~30克。
2、黄芪配防风,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风疹瘙痒等病症。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扶正,防风辛散祛风解表驱邪。二药伍用,防风辛散温通,可载黄芪补气之功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疏散之力而不敛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散泄。二药合用,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主治表虚自汗,四肢酸楚等症;虚人易患的感冒诸症。防风常用量3~9克。
3、黄芪配当归,名曰当归补血汤,由黄芪与当归以5比1的比例构成,功能补气生血。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一是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二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