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水发竹荪30克,水发口蘑30克,绿叶菜20克,鸡汤500毫升,精盐、鸡油各少许。
做法
将竹荪、口蘑洗净,在清水中浸透;竹荪再放入开水锅中汆一下,除去异味,然后捞出,切成3厘米左右的长段;口蘑切成薄片。
鸡汤入锅置火上,加盐,用大火烧开,放入汆熟的绿叶菜、竹荪、口蘑片,再烧开,装入汤碗,浇上鸡油即可。
服法
佐餐食。
性味归经
口蘑性平,味甘,归肺、大肠经。
食性配伍
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养生堂提示
此汤能清热泻火,镇静降压。四季均可食用,夏季尤宜。中医理论认为,口蘑有宜肠益气、散血热、解表化痰、理气等功效。
竹荪是一种菌类,有着“菌中皇后”的雅称,自古以来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具有益气补脑、清热利湿、宁神健体的功效。用它炖汤有个特点,很是鲜美,属于自然的鲜,不需要复杂的材料,才能发挥竹荪独特的味道。
煲汤前竹荪需要先泡发,有个小窍门,在水里放少许盐,放入竹荪浸泡十分钟,好处是颜色洁白。说到与什么煲汤好,一般与鸡肉、排骨之类的,都是很好喝的。注意不要放太多配料,不然抢了竹荪的鲜味,柔和感,得不偿失。个人比较喜欢跟猪肚一起煲汤,味道更香溢,况且猪肚能养胃,补虚损。
竹荪猪肚汤1、竹荪浸泡后去除裙边和根部,清洗两遍去杂质沙子。拧干水分,切成小段。
2、猪肚用淀粉、一小把盐、适量的白醋搓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干净。(用这三种东西清洗的猪肚干净无异味)接着焯水三分钟,捞出去除猪肚脐黄色的杂质,切成粗条备用。
3、猪肚条和竹荪放入炖锅,加入红枣、姜块,加足水大火煮开。枸杞就不要先放了,煲一个小时后营养流失过多,且全烂碎了,最好是差不多好时才放。
4、小火煲一个半小时,最后给盐调味就行,不用放别的调味,口感才好。
竹荪也可以与瘦肉、乌鸡等等肉类煲汤,口感总是香甜鲜美,主要是因为竹荪含有丰富谷氨酸,造就了特别的鲜美的原因,而香味则来自肉类与竹荪的碰撞,结合成芳香气味。
推荐一款 黄芪杞荪老鸭汤 ,适用于冬季一般人群食用,可用于 脾肺虚弱,食少纳呆,体倦乏力,津伤口淌,内热消渴,肺燥咳嗽,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骨蒸劳热 等症的辅助治疗。
食 材
黄芪20克,枸杞子30克,竹荪100克,广陈皮10克,老白鸭1只(约1250克)。
做 法
1. 先将白鸭宰杀,去除羽毛及内脏,洗干净,斩大块;
2. 竹荪用盐水浸泡10分钟,将其盖头及网状散开部分去除,只保留下竹荪的枝干部分(这样就可去除掉竹荪的怪味),切段;
3. 广陈皮用水润软后,切丝。然后,连同洗净的黄芪、枸杞子一齐置于炖盅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白酒少许、精盐适量,隔水炖2小时,即可。
功 用
本汤食材中,黄芪性味甘微温,长于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枸杞子性味甘平,长于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渴;竹荪性味甘凉,功能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搭配性味咸平,长于补益气阴、利水消肿,《随息居饮食谱》称它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老白鸭;佐广陈皮以调中下气,使补而不腻滞,且可去除鸭之腥臊味。
诸物合用,汤性平和,味道鲜香,不燥不腻,有良好的补脾益肺、养血生津、补肾滋阴、益精明目等作用。
以上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蓝森麟教授提供答案!
什么是竹荪呢?竹荪就是寄居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因为竹荪营养价值丰富,香味浓郁,又被称为”菌中之花“,”菌中皇后“,所以,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
竹荪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做汤,比如土鸡,干杯,山药,莲子等。但是麦兜君最爱的是妈妈从小煲的竹荪豆腐汤,竹荪的清淡融入豆腐的清香,这一碗汤,仿佛融入进了大自然间所有清新自然的味道。
买回来的干竹荪先要用淡盐水浸泡,剪去根部的菌盖头,同时泡一些枸杞,豆腐洗干净切块,可以在切一些黄瓜放入,汤味会更清新。
然后,锅中倒入适量水,放入豆腐,煮5分钟,在倒入竹荪小火煮十五分钟左右,放入黄瓜片,枸杞,撒入少许盐,胡椒粉调味,关火盖上盖子焖一小会,就可以享用这一碗大自然的清新味道了。
竹荪是一种寄生在枯竹根部的隐花菌类,教教竹笙、竹参等,味道鲜美,清香诱人,口感软脆,营养丰富又好吃,深受大家的喜欢, 竹笋可以搭配各种肉类一起煲汤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好喝,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竹荪估计很多人都吃过,营养丰富又好吃,竹荪是一种菌类,有着“菌中皇后”的美称,也是“草八珍”之一,竹荪也是珍贵的烹饪原料之一,在色香味上面堪称一绝,色泽洁白,味道鲜美,特别的香,营养丰富又好吃,竹笋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汤,最受欢迎的就是用竹笋煲汤了,下面就来分享一下竹荪怎么做汤。
一、竹荪排骨汤 1、准备食材:竹荪、排骨、红枣、虫草花、姜、葱、盐、白醋
2、把竹荪放碗里,加入凉水,再加入一点盐,浸泡十分钟,泡软后撕掉根部,剪小段,再加入一点白醋,加入水继续浸泡十分钟,浸泡好后洗干净,这样浸泡后竹笋没有异味。
3、虫草花提前泡发洗干净,红枣洗干净,把排骨剁成小块洗干净,凉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葱段、黄酒,大火烧开,把浮沫撇干净,焯好水捞出来洗干净。
4、排骨放进砂锅里,加入姜片、红枣,加入做够的水,大火烧开,把虫草花放进去,小火煮50分钟,把竹荪的放进去再煮十分钟,加入盐调味。
二、竹荪乌鸡汤 1、准备食材:乌鸡、竹荪、红枣、枸杞、干香菇、姜、葱、盐、白醋
2、把竹荪放盆里,加入一点醋,加入水浸泡半个小时,浸泡好后去掉根部,洗干净剪成小段,红枣枸杞洗干净,干香菇提前泡发洗干净。
3、乌鸡处理干净,剁成小块,用水冲洗几遍,把血水冲洗干净,凉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葱段、黄酒,大火烧开,把浮沫撇干净,焯好水捞出来冲洗干净。
4、把乌鸡放进砂锅里,加入红枣、姜片、干香菇,加入做够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一个小时,把竹荪和枸杞放进去,继续煮十分钟,加入盐调味。
三、竹荪汤小技巧 1、做竹荪汤,要选择优质的竹荪,竹荪浸泡很重要,浸泡的时候加入一点白醋,这样浸泡出来的竹荪没有异味,煲出来的汤更好喝。
2、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竹荪搭配各种肉类来煲汤,甲鱼、鸡、鸭、排骨等等,都非常的好喝,食材要新鲜,处理干净,不要放太多的调料,这样煲出来的汤才会味道鲜美,清香诱人。
总结:竹荪煲汤非常的好,味道鲜美,清香诱人,口感软脆,营养丰富又好吃,做法也是非常的简单,可以搭配自己喜欢的食材一起煲汤,上面两种竹荪汤的做法也是非常的简单,也是我自己经常做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好喝,喜欢的可以试试。
竹荪是一种菌类,有着“菌中皇后”的雅称,自古以来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其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体,宁神补脑,增强免疫力,滋阴补气,润肺止咳,保护肝脏等功效。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用竹荪煲汤喝,既好喝又营养,下面给大家介绍这道竹荪母鸡汤
食材:土养的老母鸡(三斤左右)、生姜、料酒、
做法:
1.将土养老母鸡去毛、淘尽内脏、减去鸡屁股并洗净鸡身后
2.烧滚一锅水,将老母鸡整个儿地浸在滚水中焯去血腥气,捞出后冲一下
3. 砂锅中一次性加满水,放入老母鸡,加拍松的生姜块一个、料酒一小勺
4.先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慢炖。炖鸡时,为了防止汤水溢出,可以在砂锅上架两根竹筷,再盖上锅盖,大约三小时后,鸡汤呈现金黄色
5.将已经用水发过的竹荪切段,投入鸡汤中,再炖,等竹荪充分浸润了鸡汤的味道后,根据个人口味加盐,关火,撒一点点葱花增香,就可上桌了。
这样做出来的汤真的很有营养,具有益气补脑、清热利湿、宁神健体的功效。做重要的是用它炖汤很是鲜美,属于自然的鲜,不需要复杂的材料,就能发挥竹荪独特的味道。想做的赶快行动吧!
竹荪被称为"菌中皇后",多用来炖汤或者涮火锅,味道特别鲜美,深受女士的喜爱,我大多用它与丝瓜、黄瓜、冬瓜等炖清淡的汤,觉得特别好喝。丝瓜竹荪汤做法如下:1、将竹荪用盐水浸泡20分钟,清洗干净后再用温水浸泡10分钟,然后将泡好的竹荪切掉菌头盖(这个一定切掉,不然容易有怪味),切成段备用。2、将丝瓜清洗干净后切成菱形片。3、热锅凉油,一点点油即可,油热后下葱姜蒜爆香,然后下丝瓜,搅拌均匀后加高汤,然后下竹荪,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0分钟,然后加盐,糖调味即可。不用加过多的材料和调味品,否则反而抢了丝瓜和竹荪的鲜味。
这个食材太香了,有点雪花膏的味道 不怎么适应。@食探
竹荪泡发洗好后切段。鲜虾去虾线用料酒和盐胡椒粉腌制,青瓜切小段,鸡骨架熬出汤汁后加入青瓜,腌好的虾煮一下,调好味后下竹荪。竹荪吸了汤汁的鲜甜味后口感是最好的
1、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3、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4、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5、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