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主要是利用药物贴傲穴位,对穴位产生刺激,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滋养身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穴位贴敷疗法。从其实施治疗的部位和部分治疗原理上来看,应该属于针灸学的范畴。实际上,它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
白芎通络膏:
【原料】:葱白15克,白附子、川芎各3克。
【做法】: 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川芎、白附子研成细末,与葱白泥一起搅拌调匀,备用。将上面的药材泥摊在牛皮纸上,贴敷在两太阳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l次即可。痛未止次日再贴。
【功效】: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卫阳不固、风寒外袭所致的头痛。
生草乌扶阳祛风散:
【原料】: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生姜40克,葱白7根。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研末调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蒸热,敷在痛处,包扎固定好。
【功效】:祛风散寒,温阳通络。适用于下气不足、、风寒外袭所致的血管性头痛(头痛、偏头痛)。
川芎白芷散:
【原料】: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细末,备用(装瓶密封)。用时将药末取出与医用脱脂棉球裹成小球状,填入脐窝中,用胶布固定。如果患者觉得脐处发痒,可以将药物揭出,等到痒止后再贴敷。一般每日贴敷1一2次,每次1一2小时,3一10次为1个疗程。或取药末30克,用醋或白酒调敷在两足涌泉穴上,外用纱布盖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2次。
【功效】:助阳通络,疏风止痛。适用于肝阳虚所致的头晕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病症。
中医传承,穴位贴敷疗法:1、经皮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消除”及“胃肠灭活”效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到皮肤上后,会从贴剂中释放出来,透过表皮进入到内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2、经穴给药:有效成分与穴位两者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激发而产生整体效应,可以获得单纯用药或者针灸所不能达到的疗效. 3、加倍激活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效应,穴位局部神经丰富,呈网状分布,与相应的脏腑属同神经节段支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神经传入中枢,兴奋交感神经,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4、双向调节:经穴给药,刺激穴位可引起皮肤温度波动,双向调节相应神经、肌肉、内皮调节血管紧张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