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中医按摩长强穴腰阳关穴和命门穴的方法

时间: 2023-04-10 08:27:55

中医按摩长强穴腰阳关穴和命门穴的方法

长强穴是督脉的起始穴,位于后背的正下方,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阳气就是从这里开始生发的。

古代对此穴位有另一种的话说,就是人体的气血是循环的,新陈代谢就是在这循环运行之中完成的。气血运行通顺了,人的健康就有保证了。

武侠小说里总说“打通任督二脉”,穴位打通了就可以功力大增。这也是道家很常见的气功功法——打通小周天,起始穴就是尾骨上的长强穴,练习此气功可以养生健体,是被很多人实践验证过的。所以,对于中气下陷症,如脾气虚损、肾下垂、脱肛、脾气虚弱,都可以用敲打长强穴的方法来防治。

操作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趴在床上,把双手搓热,然后趁手掌余热时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上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然后再用专用的大小锤敲打5分钟。

在人体也有相互呼应的两个“关隘”,这就是关元和腰阳关。关元穴很多人都了解,在腹部,关就是关口,元就是元气,关元就是元阴、元阳相交的地方。

腰是指位置在腰上。阳是指在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腰阳关就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这个穴在人体的位置堪比上文中的阳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阳气通行的关隘。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主治腰骸疼痛、下肢麻痹、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痞等病症。尤其对现代人经常犯的急性坐骨触腰扭伤等治疗效果非常好。

操作方法:如果有腰部疼痛,可以趴在床上,用热毛巾或者热产袋敷在腰阳关的位置,保持腰阳关有一定的热度,每次热敷20分钟或半小时即可。如果不方便热敷,也可以用按摩的方式,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改善疼痛的症状。

命门穴位于腰部,后面正中间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中医学认为,命门集先天之气,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起到壮阳补肾、固精止带、强腰固膝、疏经理气的作用。

定期按摩和敲打命门,可以治疗遗精、阳痊、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还可以使人体中的阳性生发,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固本培元的效果。

中医健康养生之亚健康的保健要穴命门穴

命门 穴,亚 健康 保健要点:


这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点穴。位于背部的两个肾脏之间,在第二个腰椎的棘突下,面向肚脐的区域。命门穴是人体长寿的主要穴位。明门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肾阴和肾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是人体的阳气。从临床角度看,命门火衰的病多与肾阳不足综合征相符。补命门使用的大多数药物具有滋补肾阳的作用。

经常揉命门穴可以增强肾脏,温暖肾脏和阳气,增强腰部和膝盖,并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它也可以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背痛,肾寒阳虚,行走无力,四肢困,腿浮肿,耳部疾病等。

锻炼命门穴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手掌将命门穴和两个肾脏擦至感觉发烫的程度,然后再擦两掌以覆盖两个肾脏,并保持明门穴约10分钟。

第二种是收集阳气,消阴的方法:方法是使太阳背对着人,思考太阳的光,能量和热量,不断进入命门穴,必须集中精神在命门约15分钟。


春季养生必须要养阳!少有3个损阳行为,牢记2个补阳法,阳气足

春天到了,花草都已渐渐复苏,也是体内阳气复苏的好时机,春季也是适合 养生 的重要时节,注重自身 健康 的人,想要一整年少受疾病的困扰,就要抓住时机,开始好好的 养生 了,而春季的 养生 重点,就在于温补阳气,保证体内的阳气是充足的。

阳气足,少生病,阳气不足百病尤生,阳气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充分了解到,只有认识到阳气的重要性,才能守住体内的阳气,少做耗损阳气的事情,还会多做温补阳气的事。况且,春季还是阳气生发的重要时期,自然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春季 养生 必养阳,先要改正3个损阳行为。

①少点情绪

人是感情动物, 情感 会比较丰富,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容易情绪化的人,会更不容易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会被一些不良的情绪困扰,比如 抑郁、焦虑、紧张、生气、兴奋 。这些情绪波动都比较大,如果转化的太快,就很容易影响到体内的阳气生发。

尤其是不良情绪较多的人, 经常抑郁、焦虑 ,还常常会 多愁善感 一点,这样的人,会导致体内的引起过重,阳气也就会耗损的比较多,很容易会出现阳气不足的问题。

而且不良情绪过多,会 损伤肝脏 肝气的运行会受阻 ,也会影响到阳气的生发,如果不想阳气耗损太多,就要学会收敛一下自己的情绪,及时的去调节,多笑一笑会更有利于阳气的生发。

②着急脱掉棉衣

春季气候会回暖,却不是一下就回暖的,要慢慢过渡的,温度通常会变化比较大,可能前几天还是艳阳高照,气温比较高,后几天就变阴天,气温立马又降下来很多。再说还会迎来倒春寒,冷的时候,可能比冬天还要冷,早早就把棉衣脱掉,很容易让 寒气进入到体内 ,就会 增加阳气的耗损

还是应该适当 春捂 的,宁愿稍微热一点,也不能让身体受到寒气的侵袭,如果想要减掉衣物,也 不能一次性减太多 ,而是应该逐渐的去减,可以先从里面的单衣开始减,棉衣应该是最后减掉才对。

还有一个重点需要提醒一下,就是 颈部、头部以及腿脚部位的保暖还是需要做好的 ,这些地方皮肤组织较为薄弱,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则需要多加注意。

③夜跑

春季阳气生发重要阶段,而一天内早上是阳气最好的生发时机,如果能在早起后,进行适度的运动,比如 晨跑,就更加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对温补阳气会有好处。可是,大多数人都会喜欢夜跑,早上会起不来,二晚上却能晚点睡。

可是,在春季不建议夜跑,会容易 损耗阳气 阴气反而会更旺盛 ,若有的人跑步量比较大,阳气耗损量会更多,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夜跑的时间太晚,导致 睡得太晚 ,也是可能会 损耗阳气

春季想要补阳气,该怎么做?

饮食补阳法

饮食重点应该偏向甘、温,就可以帮助温补阳气,比较适合多吃的食物,就会有 韭菜、春笋、山药、茯苓、菠菜、胡萝卜 ,这些食物都是偏温性的,每日膳食中,搭配一些,可以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在以温养阳的同时,还要 忌口 一些食物,会更有利于补充阳气,例如 寒气过重的食物 ,以及 辛辣刺激、腌制、油炸食物 ,都不利于补阳气,反而还会耗损阳气。

艾灸补阳法

有几个穴位,,就是补阳的重要开关,一一打开后,会逐渐充盈体内的阳气,可以在空闲时间去进行艾灸。

重点就是对 长强穴、腰阳关、命门穴、百会穴 ,进行合理的艾灸,长强穴是督脉的起始穴位,而督脉是“阳之海”,适当刺激督脉,就能刺激阳气的散发,补足体内的阳气。从艾灸长强穴开始,帮助 调节气血,保证阴阳平衡 ,再对腰阳关进行艾灸,如同拿到了阳气的通行证,保证 阳气顺畅运行 ,散发到各个部位。

此后就是对命门穴进行艾灸,可以保证 肾阳充足 ,最后,就是百会穴了,这个穴位是 聚集全身阳气 的一个重要穴位,想要身体内阳气充盈,艾灸这个穴位是很有必要的。

阳气是人之根本,有了充足的阳气护体,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身体的脏腑会很和谐,人体免疫力也会比较强,疾病自然就不能随意的靠近,希望你能抓住春季养阳的好机会。

【经脉知识】督脉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于曲骨穴,向下走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8穴。督脉穴位从下到上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督脉28穴的位置和作用如下:
1、长强穴
位置: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癫狂痫。

2、腰俞穴

位置: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主治:癫狂,癫痫,痔疾,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

3、腰阳关穴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

4、命门穴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5、悬枢穴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腹痛。

6、脊中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泄泻,黄疸,痔疾,癫痫。

7、中枢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黄疸,呕吐,腹胀满,腰脊强痛。

8、筋缩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癫痫,脊强,胃痛。

9、至阳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急性胃疼,黄疸,胸胁胀痛,咳嗽,背痛。

10、灵台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急性胃疼,疔疮,咳嗽,脊背强痛。

11、神道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咳嗽,噎膈,脊背强痛。

12、身柱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

13、陶道穴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头痛,脊强。

14、大椎穴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骨蒸盗汗,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癫痫,咳喘。

15、哑门穴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二颈椎棘突下缘。

主治: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障碍、乏力,聋哑,中风,舌强不语,暴瘖,癫狂痫,后头痛,项强,鼻衄。
  16、风府穴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17、脑户穴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晕,项强,癫痫。

18、强间穴

位置: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主治:头晕,眩晕,癫狂痫,中风偏瘫。

19、后顶穴

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症,中风偏瘫。
20、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眩晕,头痛,昏厥,中风偏瘫,不语,脱肛,阴挺,癫狂不寐。

21、前顶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中风偏瘫,癫痫。

22、囟会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痫,小儿惊痫。

23、上星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中风偏瘫。

24、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失眠,惊悸,痫症,头痛,眩晕,鼻渊。

25、素髎穴

位置: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昏迷,昏厥,新生儿窒息,鼻塞、鼻衄、鼻渊、酒(查皮)鼻,目胀痛,视物不清,足跟痛。

26、水沟穴

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晕厥,中暑,中风昏迷,精神障碍,牙关紧闭。为急救要穴,癫狂、痫症,急性腰痛,胃疼不止,口喎面肿。

27、兑端穴

位置: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主治:癫狂,牙龈肿痛,口喎。

28、龈交穴

位置: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急性腰痛,痔疮出血、痔疾疼痛,齿龈肿痛,鼻渊,癫狂。

中医按摩初,天柱,命门,腰阳关,至阳,中棱,它们的穴位在哪里?

天柱穴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腰阳关穴 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
至阳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棱穴?是否笔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